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0006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9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docx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

秒)

组别

NaHCO3相对浓度

50

100

150

低光强组

968

801

720

中光强组

883

632

498

高光强组

767

476

355

【实验结论】  .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

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

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  

(2)实验预期:

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

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

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

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

”处应加入  .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  ℃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5)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

“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  必要(填“有”或“不”).

5.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

“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

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

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

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  (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6.衡阳的鱼粉可谓闻名遐迩.该米粉软滑爽口,鱼肉鲜美细腻,是备受人们青睐的早点之一.吃下一碗鱼粉,其中的主要成分会在你的体内经过下图所示的神奇旅程,最后被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Ⅰ.图中的曲线甲、乙、丙表示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

(1)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能代表淀粉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

(2)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的初步消化在图中所示的  (填字母)段完成.

(3)小华同学长期偏食、挑食、爱吃鱼肉,不吃蔬菜水果,导致他牙龈出血,可能是他缺乏  .

Ⅱ.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碎屑或粉条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10分钟

2滴

(4)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

(5)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6)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试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

7.我们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同时有机物的消耗增加,补充糖类食物是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法.淀粉是人体的主要糖类来源,它进入体内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图一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装置,图二是某人在一次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三是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份,两份处理为碎肩,一份保持馒头块,设计了图一中的三组实验,具体估做去如下:

①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②组试管加入馒头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③组试管加入馒头碎肩与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进行探究时,应选取  实验装置.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发现  组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  .

(2)图三中,淀粉的消化终产物经过程①  进入血液,来自过程②的氧透过  进入血液,最终氧和葡萄糖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的  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通过图三中过程③排出体外.此过程对应图二中曲线  段,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

(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升,而实际每天排尿约1.5升,这是因为图三中[  ]  .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了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8.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液(或酒精)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分析问题:

(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因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可能会导致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它能不断地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现象主要与图甲中海带细胞的[  ]  结构有关.所以常吃海带等含碘的丰富的海产品,对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进行如图乙所示遮光等一系统处理,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  .

(3)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图丙所示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酒.[  ]  变成蓝色.

(4)图丁示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标本染色,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和变蓝的物质分别是[  ]  和[  ]  .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图戊所示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后滴加碘液,摇匀,变蓝色的试管是  (填序号).

9.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

步骤一:

把120粒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三组,分别放在以下3个培养皿中.

步骤二:

每天定时对A、B、C培养皿分别喷洒等量且适量的酸性强的酸雨、酸性弱的酸雨、蒸馏水.

步骤三:

7天后观察小麦种子萌发结果.

分析回答:

(1)此探究活动中作为空白对照组的是  ,变量为  .

(2)三个培养皿中萌发率最低的是  .

(3)该探究活动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小麦种子采用120粒,而不能太少的原因是  .

10.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  .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11.镉是人体非必须的元素,自从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土壤.近年来我国多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与分析:

(一)实验过程:

(1)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取若干只体重是为10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均良好且基本相同的小鼠.

(3)把小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E.

(4)把配制的一定量溶液分别灌入小鼠的胃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培养.其操作和结果如表.

组别

灌胃液镉浓度

灌胃液体用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h死亡率

A

0mg/mL

1mL

10只

0

B

0.015mg/mL

1mL

10只

10%

C

0.025mg/mL

1mL

10只

20%

D

0.035mg/mL

1mL

10只

30%

E

0.045mg/mL

1mL

10只

40%

(二)实验分析:

(1)设置A组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  (填相同或不同).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你通过学习生物学,知道镉通过食物链仍会在生物体内  ,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实验结论: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2)实验启示:

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

12.某班同学做“检测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甲乙两组试验方法步骤如表,请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方法步骤

甲组

乙组

1

取两套一样的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编号为①、②的标签

取一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

2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①号培养皿中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②号培养皿不做处理.

用无菌棉棒擦取硬币后,把该棉棒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盖好封严.

3

把①号、②号两套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其他实验条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养皿放在室内温暖环境下培养.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每天观查一次,做好记录.

(1)甲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做出的假设是  ,该试验的变量是  .

(2)甲组同学设置的①号和②号培养皿的目的是  .

(3)推测甲组同学在实验中,能在  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

(4)甲组同学通过重复组实验,在相同编号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都能观察到菌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  组同学的实验方法步骤不科学,原因是该组实验方法步骤中缺少  .

13.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如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装置序号);可作为探究影响酵母菌发酵因素是一组对照实验是  (填装置序号).

(2)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

(3)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所以常用来酿酒或制作馒头.

(4)研究发现,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繁殖和生长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逐代减少.当重新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时,线粒体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旺盛,繁殖速度加快.请分析线粒体数量增加,使酵母菌的代谢、生长和繁殖加快的原因是  .

14.在探究食品腐败原因的实验中,陈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肉汤,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进行处理:

甲瓶

乙瓶

丙瓶

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牙签塞住

温度

25℃

5℃

25℃

3天后观察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肉汤高温煮沸,目的是  .

(2)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

B.肉汤的腐败是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C.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常常对人类有害,如造成食品腐败、引起疾病等,但也有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一个实例:

  .

15.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酵母菌分解白砂糖产生  气体,鉴定这种气体的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  .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的作用.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

16.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在光亮处用同一种培养液分别培养单细胞绿藻和酵母菌,其结果如图所示.造成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  ,而绿藻的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

(2)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大相同的4块,每块均带有芽眼.取4个同样大小、质地相同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泥土,将每块分别埋于4个花盆约5cm深处的沙土中,按表要求连续管理培植20天.请回答:

花盆

温度

光照

1号

20℃

黑暗

适量

2号

20℃

充足

适量

3号

20℃

充足

不浇水

4号

20℃

充足

持续过量

①生长状况最佳的是  号花盆中的马铃薯.

②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原因是  .

③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其优点是  .

(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高度聚集,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这种导致水体变色的生态现象叫做  .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17.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下柱形图所示:

发酵时间

牛奶状况

2小时

呈液态,无酸味

4小时

呈液态,略带酸味

6小时

呈蛋花状态,微酸

8小时

呈凝固状,酸度适中

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因此玻璃杯必须密封.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步骤.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原因是  .

(5)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小时为宜.

18.下面是某同学做“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

A.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凝固后备用.

B.用棉签蘸取自来水、土壤或桌面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C.盖上培养皿,封好.

D.把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内进行培养.

(1)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的三个错误.

错误一:

  

错误二:

  

错误三:

  

(2)从上面探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步骤包括:

配制有机物丰富的  并高温灭菌,待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放在适宜的  条件下培养.

(3)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所以它们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者.

(4)按照生物分类的要求,细菌应该归类到  (原核/真核)生物.

19.何为同学做实验来验证孟德尔提出的某一遗传规律,步骤如下:

①在4个白色乒乓球上分别钻个圆孔,各放入一块圆形磁铁(磁铁有南北两极,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南极露出球面,2个标上“A”,另2个标上“a”,代表卵细胞;

②将4个黄色乒乓球进行同样处理,不同的是磁铁北极露出球面,代表精子;

③将4个白球放入一个大篮子内不停摇动,使它们随机分布;

④边摇动篮子边将4个黄球同时放入篮子内;

⑤待看到4个白球分别与4个黄球两两结合(北铁异极相吸,如图)后,统计分析结果.

请回答问题.

(1)该同学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  实验法.

(2)如果乒乓球上的“A”表示控制豌豆植株高茎的基因,且高茎为显性,在统计实验结果时,表示豌豆植株为高茎的基因组合有  两种.

(3)本实验中乒乓球和磁铁的大小、质量及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应一致,还要不停摇动,目的是保证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构的机会  .

(4)他从一次实验结果就统计得出子代的基因组合比例为AA:

Aa:

aa=1:

2:

1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可靠吗?

  .如果需对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进行统计,则需要进行  实验.

20.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

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四)实验过程:

(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

(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五)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1)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

(2)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

21.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外表与普通老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居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请据此回答:

(1)这些老鼠体内具有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b控制).如表表示三组老鼠的交配实验,由交配组合  (填数字)可判断  是显性性状.

交配组合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丙(黑色)×(黑色)

12(黑色):

4(黄色)

甲(黄色)×乙(黑色)

8(黑色):

9(黄色)

甲(黄色)×丁(黄色)

全为黄色

(3)交配组合②产生的子代中,表现型为黑色的雌雄老鼠相互交配后,产生黄色后代的概率是  .

(4)现有一只黑色雄鼠,若想最快知道该鼠的基因组成,应该选择多只  色雌鼠与该雄鼠交配,并统计后代老鼠的体色情况.(注:

不考虑基因突变)

请你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

22.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

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

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

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