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209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docx

最新公招教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卷黑龙江

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人民政府和家庭

解析:

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2.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

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

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的规律。

”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做到()。

A.团结协作,互帮互助B.严谨治学,探索规律

C.为人师表,举止文明D.依法执教,规范言行

解析:

【答案】B。

解析:

“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育家的言论要求教师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规律,体现了教师要时刻严谨治学,探索规律。

3.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解析:

答案:

C【解析】综合信息,缩小范围,直至找出唯一答案,这是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典型特征。

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

D解析:

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

解析:

答案:

C【解析】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

6.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属于()

A.间接知识B.隐性知识C.显性知识D.客观知识

解析:

答案:

B【解析】间接知识:

得于书本的知识。

隐性知识:

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达的知识。

显性知识:

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达来实现。

客观知识:

相对约定俗成的知识。

7.“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

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解析:

选C。

【解析】《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本题选C。

8.强强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智力发育得较晚,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很差,一次考试,他又考了全班的最后一名,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强强说:

“你怎么那么笨,多简单的题啊还答不对,你是不是长了猪脑袋啊?

”同学们哄堂大笑。

下课了,好几个同学围着强强叫“猪脑袋”。

强强羞愧极了,回家大哭了一场,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上学了。

对此,以下看法中错误的是()

A.应该给予该老师严肃处罚

B.强强的父母应该尊重强强的想法,留他在家里

C.班主任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强强的人格权,属于违法行为

D.家长可以代替强强进行申述,维护强强的合法

解析:

B【解析】学生作为公民,同样享有宪法、民法所赋予的一切权利。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班主任侵犯了强强的人格尊严权,属违法行为,应严肃处理。

强强作为未成年人,他的家人作为监护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强强的权利。

强强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家长不得留强强在家,故此题选B。

9.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解析:

选B。

【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故本题选B。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解析: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因此,本题答案选B。

11.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

A.人本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解析:

A【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主要理论: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12.一个学生20分钟可以掌握10个英语单词,学习这些单词多长时间可以保持最好()

A20B25C30D40

解析:

选C。

【解析】适当过度学习,能促进知识的保持。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据此计算掌握10个英语单词要达到最好记忆效果的时间是:

20×150%=30(分钟)。

13.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解析:

选B。

【解析】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其理论的核心是将传统的监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因此,答案选B。

14.“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解析:

A【解析】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

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及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等。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这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

深度知觉又是人通过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的远近距离的感知。

“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距离知觉。

因此,答案选A。

15.“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A.成熟

B.遗传

C.教育

D.环境

解析:

D【解析】“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句话说的是同样的橘,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所结出的果实和味道都不相同。

这句话强调的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对人发展的重大影响。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

因此,本题选

D。

16.以下教育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主要记载于()。

A.《学记》B.《论语》C.《孟子》D.《大学》

解析:

A【解析】“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长善救失”指教书的人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教学相长”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1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解析:

【答案】D。

解析:

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过程,所以这种能力属于监控能力。

18.当同学聚会回忆起班主任时,虽然他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清晰的浮现出班主任的形象,这属于()。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思维

解析:

【答案】B。

解析:

表象是实物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清晰的浮现出班主任的形象。

19.李天升入初中后学业成绩“屡战屡败”,他表现的一点也不在乎,经常说“我就破罐子破摔了”“听天由命吧”一类的话,李天的状态被称为()。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解析:

【答案】D。

解析: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20.如果一个数学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自身的水平,那么这个测验就是()。

A.低效度的

B.低信度的

C.低难度的

D.低区分度的

解析:

【答案】A。

解析: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简单地说是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

测验试题的文字难度太大,超过学生水平,不能体现出测验的有效性,也就是测验的低效度性。

21.可以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阶段的定向阶段是()。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解析:

【答案】C。

解析:

后习俗水平包括: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2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解析:

【答案】A。

解析:

有意义学习含义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学生理解新学习材料的过程;而机械学习不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不强调对新知识的理解。

23.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解析:

【答案】D。

解析:

运气是外部、不可控、不稳定的归因。

24.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

解析:

B解析:

学校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

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25.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一部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

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

A.陈老师应禁止学生观看这部卡通片

B.陈老师应对有模仿行为的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C.卡通片中应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陈老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解析:

【答案】D。

解析:

班杜拉社会学习强调替代性强化,D选项最符合题意。

26.对班集体的含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主体B.班集体是一个学生的文化心理共同体

C.班集体是个性化的社会组织D.班集体是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学生群体

解析:

【答案】C。

解析:

班集体是在学校教学班基础上,在教师教育指导和集体主义价值引导下,在共同活动中形成文化心理共同体,是一种特殊的学生主体。

如果要对班集体的素质涵义作进一步理解,还需要从三个层面去认识班集体:

(1)班集体是一个规范化的社会组织,从社会组织学的视角来看,班集体是以教学班(班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规范化的社会组织。

众所周知,教学班是班级授课制的基础,是学校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集教学、教育、管理于一体的组织形式。

如果这些目标、规范不能内化为学生群体共同的目标和规范,也不能体现出班级学生群体发展的需求和特点。

那么,这种集体只能是形式化的,而不能算是真正的班集体。

故C项错误;

(2)班集体是一个儿童的文化心理共同体;(3)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学生主体。

27.“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解析:

【答案】D。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2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解析:

【答案】C。

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学科。

29.班主任要善于恰如其分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这表明教师具有()。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道德反思能力

D.精神关怀能力

解析:

【答案】B。

解析:

班主任要善于恰如其分地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规划,这表明教师具有班级管理能力。

30.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是()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隐性知识

解析: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考察的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部分中知识的分类。

我们知晓的知识包括能表达出来的也包括一些表达不出来的心里的经验。

所以我们经常说我们知道的要比能表达出来的多,那么表达不出来的部分就都是内隐的知识。

即隐性知识。

所以答案选择D。

31.外语兴趣小组活动属于()。

A.文体活动

B.科技活动

C.社会活动

D.学科活动

解析:

【答案】D。

解析:

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以某一学科为主题,按照学科分别组织。

32.关于西安旅游景点的知识属于()

A.直接知识B.个人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

解析:

答案:

D【解析】直接知识:

来自于个体的亲身体验。

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33.“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这句话体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解析:

答案:

B【解析】蓬草生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白沙与黑土混在一起,就变成黑色,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因此,这句话体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受环境影响。

34.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

A.直觉思维B.常规思维C.分析思维D.抽象思维

解析:

答案:

A【解析】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是在洗澡时出现的灵感,灵感思维属于直觉思维。

35.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是()。

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英国哲学家培根

C.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D.英国哲学家洛克

解析:

【答案】B。

解析: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

36.一个实际身高为180厘米的人,距离观察者分别为3米、5米、15米时,观察者都觉得这个人的大小是不变的。

这是由于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解析:

【答案】D。

解析:

一个人离我们距离远近时的大小保持不变,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二、多项选择题

37.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多项选择题)。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

D.准备性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38.下列选项体现启发性原则()。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解析:

【答案】AC。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学不躐等”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体现的是教学相长。

39.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具体内容是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四个基本事项,即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

40.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无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

E.机械学习

解析:

【答案】ABDE。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因此,答案选ABDE。

41.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A.认识的直接性

B.认识的教育性

C.认识的领导性

D.认识的交往性

解析:

【答案】BCD。

解析: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42.下列选项中,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演示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谈话法

解析:

【答案】CD。

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演示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3.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下列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是()。

A.校园美化绿化

B.后勤保障设施

C.规章制度

D.教学仪器

解析:

【答案】ABD。

解析:

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化(校园建筑、校园标识、校容校貌、校园绿化、教育教学场所、校园环境卫生等)和设施文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

C选项属于制度文化。

44.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A.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C.注意原型的独立性

D.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5.运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时要注意的有()。

A.坚持严格要求

B.注重宣传和教育

C.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D.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解析:

【答案】ABCD。

三、填空题

46.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

【答案】教学。

47.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关系。

答案:

【答案】倒U型。

四、判断题

48.同等智力水平下,造成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决定因素是遗传。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9.心向与定势对问题解决有阻碍作用。

()

解析:

【答案】×。

解析:

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

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50.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将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判断题)

解析:

【答案】×。

解析:

发现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