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31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

课程类别:

限选课

授课对象:

09中医本科1、2班

学时:

54

学分:

3

教材选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主讲教师:

贾成祥

教案完成时间:

20XX年2月

学科审阅意见:

(课程负责人签名)

(学科带头人签名)

20XX年2月20日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

2•熟悉文化”概念的内涵

3•掌握文化”的特点、结构、功能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一、文化的概念(约30分钟)

二、文化的特点(约30分钟)

(一)民族群体性特点

(二)地域限定性特点

(三)历史承传性特点(四)现实变异性特点

三、文化的基本结构(约20分钟)

(一)物质生产文化

(二)制度行为文化

(三)精神心理文化

四、文化的功能(约20分钟)

(一)承传功能

(二)教化功能

(三)凝聚功能

(四)调控功能

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约2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文化”的特点、功能

2.难点:

文化”概念的内涵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

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复习思考题

1•列举关于文化”的五种定义,并加以分析

2.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3.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4.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你是如何认识的?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二章总论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

2.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3•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约40分钟)

一、自然固有的地理环境

二、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

三、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

四、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约80分钟)

、先秦子学

二、两汉经学

三、魏晋玄学

四、隋唐佛学

五、宋明理学

六、清代实学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

2•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分析说明之。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

3•简述先秦子学的概况。

4•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二章总论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约40分钟)

一、内陆型文化二、农业型文化三、宗法型文化四、道统型文化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约80分钟)

一、崇尚伦理道德

二、注重人文理性

(一)重视人的实体存在

(二)超越宗教神学

(三)注重礼乐教化

三、强调和谐观念

四、倡导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的形上之思》(胡潇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有哪些主要方面?

2.内陆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3.农业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4•宗法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5•道统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6•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试评价其利弊得失。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三章儒家的文化精神第一节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第二节先秦儒豕孔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儒家学派在历史演进中儒家思想内涵的发展

2.熟悉儒家文化的精髓(圣人之道、仁民之心)

3•掌握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一节儒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约60分钟)

一、渊源

第一,天命鬼神观念第二,礼的观念

第三,阴阳观念第四,儒家的产生与鲁国文化

二、流变

先秦儒豕

两汉经学

宋明理学

第二节先秦儒豕

一、孔子(约60分钟)

(一)孔子简介

(二)孔子的思想

1•正名思想2•仁礼学说3.天命观念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孔子思想的根本特点

2•难点:

孔子的天命观念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汤一介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2.如何理解孔子的正名思想?

3.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突出贝献是什么?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三章儒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先秦儒家孟子旬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孟子的思想特点

2.掌握荀子的思想特点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二、孟子(约60分钟)

(一)孟子简介

(二)孟子的思想

1•仁政思想2•人性本善论3.浩然之气

三、荀子(约60分钟)

(一)人性本恶论

(二)隆礼重法

(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四)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孔子和荀子的思想

2•难点: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本质意义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汤一介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孟子和荀子在儒家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

2•孟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3•荀子的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4.简述荀子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5.简述荀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6.荀子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有何不同?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三章儒家的文化精神

第三节汉代经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和古今文经学之争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汉代儒学的特点及汉代儒学的神秘化过程

3•熟悉汉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王充)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三节汉代经学

一、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约80分钟)

(一)汉初的黄老之治

(二)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2.儒学的神秘化3•同类相感4.《春秋繁露》

(三)今文、古文经学之争

1.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3.汉代经学之争

(四)《白虎通义》及其神学思想

二、汉代儒学的特点(约20分钟)

三、汉代唯物思想的发展(约2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难点: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影响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儒学文化大观》(汤一介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今文经?

什么是古文经?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是什么?

3.董仲舒是如何把儒学神秘化的?

4.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中国后世的学术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2•熟悉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60分钟)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基础一一阶级对立

(二)科学基础一一生产力的发展

(三)思想基础一一无神论思想

(四)方士、隐士与道家学派

(五)楚国风情与巫史文化

二、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60分钟)

(一)先秦道豕

(二)汉代初年的黄老之术

(三)魏晋玄学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和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2•难点:

道家文化的根到底是中原文化还是楚国文化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道家思想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先秦道家(老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老子关于道”的描述及其内涵

2.熟悉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3.掌握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一、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约40分钟)

(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约40分钟)

(三)自然无为、致虚守静、柔弱不争(约20分钟)

(四)小国寡民和绝圣弃智(约2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2•难点:

老子关于道”的描述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从老子对道”的阐述分析论述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内涵

2.老子自然无为和小国寡民思想在现实的积极意义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先秦道家(庄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熟悉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3.掌握庄子对人生幸福的把握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二、庄子的思想

(一)对老子道”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约20分钟)

(二)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约40分钟)

(三)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约20分钟)

(四)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返朴归真,无为而治(约20分钟)

(五)养生保命的处世哲学(约20分钟)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

2.难点:

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庄子是如何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的?

2•如何理解庄子养生保命的处世哲学?

3.如何理解道法自然”?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三节西汉初年的黄老学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

2.掌握黄老之术的思想内涵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三节~西汉初年的黄老学派

一、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40分钟)

二、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80分钟)

(一)《淮南子》中的黄老之学

1•对无为”论的积极改造

2•对道家早期君臣关系论的继承和发展

3•对处静尚俭”的帝王心态的发挥

4•《淮南子》还发展了老庄的养生理论

5•《淮南子》对世界的起源作了更为详尽的解释

6•因时而变的社会历史观

(二)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黄老之学的学术评价【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

2•难点:

黄老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的异同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

2•司马迁对道家是如何评价的?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四节魏晋玄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魏晋玄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魏晋玄学的基本思想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四节魏晋玄学

一、魏晋玄学概说(40分钟)

(一)玄学和清谈

(二)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魏晋玄学的发展概况

二、魏晋玄学的基本思想(80分钟)

(一)以虚无为本的贵无”思想

(二)越名教而任自然

(三)乱世精英,死守善道

(四)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辩名析理【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越名教而任自然

2•难点:

得意忘言,得意忘象,辩名析理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魏晋玄学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2•简述魏晋玄学的基本思想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四章道家的文化精神

第五节道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第八节道豕文化与中医养生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道家文化的社会观

2•掌握道家文化的自然观

3.熟悉道家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五节道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约60分钟)

一、道家文化的自然观

(一)天道自然

(二)万物自然(三)天人合一

一、道家文化的社会观

(一)法自然以无为而治

(二)任自然而具超越精神(三)任自然而具批判精神

第六节道家文化与中医养生学(约60分钟)

一、道豕道论与中医养生

二、道家动静论与中医养生

三、道家形神论与中医养生

四、道家天人合一论与中医养生

五、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中医养生

(一)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二)对生命欲望的超越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道家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2.难点:

道家文化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道统思想发展史》(蔡方鹿著)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老子研究》(张松辉)

复习思考题

1.道家文化的自然观包括哪些内容?

2.道家文化的社会观包括哪些内容?

3.道家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有哪些?

4.如何理解道家的超越精神?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五章佛学的文化精神

第一节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

2.掌握中国佛教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约20分钟)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

二、中国佛教的发展(大约20分钟)

(一)初传阶段(汉代)

(二)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

(三)繁荣阶段(隋唐)

(四)衰落阶段(元明清)

三、佛教宗派与代表人物(大约60分钟)

(一)佛教主要宗派简介

(二)佛教主要代表人物简介

四、中国佛教的特点(大约20分钟)

(一)融摄性

(二)创造性(三)简易性(四)世俗性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中国佛教的发展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2.难点:

中国佛教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佛学文化大观》(方广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冯友兰、北大本等)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2•中国佛教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特点如何?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贾成祥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第1版

年级

09

专业、层次

中西医1、2班

授课学时

3

授课类型

理论课授课方式传统

授课教师

贾成祥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五章佛学的文化精神

第二节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2.掌握佛学文化精神的现实社会意义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冋、讨论、实验等)

第二节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佛学文化的社会观(约60分钟)

(一)四谛说

(二)缘起说和四大皆空

(三)轮回和业报(四)三法印

二、佛学文化的自然观(约60分钟)

(一)宇宙结构论

1•宇宙空间的无限性

2•宇宙时间的无限性

(二)宇宙现象论

1•不真空论2•诸法实相论3•事事无碍论

(三)宇宙本体论

1.本体性空说2.本体心识说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佛学文化的社会观

2•难点:

佛学文化的自然观

3•解决方法:

重点问题,重点讲授;难点问题,课后讨论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概论》(金兀浦等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佛学文化大观》(方广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方立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