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331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docx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采集资料的过程。

2.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并整合采集到的资料。

3.指导同学们确定展示方式并开始做展示的准备。

【教学重点】

1.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采集资料的过程。

2.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并整合采集到的资料。

【教学难点】

指导同学们确定展示方式并开始做展示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布置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是我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组中期交流环节。

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

本节课各组组员要在组内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然后全组做一个整合,各组内商讨出你们的展示方式,并开始为展示活动做准备。

出示课件6:

2.教师板书:

小组中期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使同学们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二、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采集资料的过程。

1.组织交流:

同学们,下边我们各组内交流一下你们采集资料的过程。

预设1:

我负责调查了解春节的传说,我在周末的时候,专门和我爷爷聊了这个话题,他给我讲了年的传说。

预设2:

我在网上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

预设3:

我爷爷也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

预设4:

我在网上找到了介绍中秋节习俗的音像资料。

预设5:

我去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专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书,我仔细阅读了一遍,摘抄了我们组所需要的资料。

预设6:

我跟着妈妈学会了包粽子。

教师板书:

我是如何采集资料的

(设计意图:

组织同学们交流采集资料的过程,使他们重温当时的情形,进一步帮他们巩固收集资料的途径,从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能力。

同时使他们意识到,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细化活动任务,进行分工,这样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三、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并整合采集到的资料。

1.组织交流:

组织各组内交流并整理一下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要为下一步的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

预设1:

我们组调查的是春节的习俗,组员们通过分工,不但调查清楚了过节时间、节日习俗、相关传说、文化内涵,我们还收集了春联,还学会了剪窗花。

预设2:

我们在调查清明节习俗的时候,搜集了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预设3:

我们也搜集了有关重阳节的诗歌。

预设4:

人们过端午节的时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习俗。

预设5:

乞巧节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过法,不同的过法有不同的寓意,在收集资料的时候,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了。

预设6:

有的组员学会了包粽子,而我学会了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的方法。

2.教师板书:

整合资料

(设计意图:

指导同学们将各自调查了解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为最后的展示做准备,使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合作。

四、指导同学们确定展示方式并开始做展示的准备。

1.启发思考:

同学们,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呢?

预设1:

我们组打算通过手抄报的方式进行展示。

预设2:

我们组打算通过表演节目的方式进行展示。

预设3:

我们主要想讲一讲节日的来源与文化内涵。

预设4:

我们主要想通过奉出自己制作的相关美食的方式来展示。

预设5:

我们主要想通过诗朗诵的方式进行展示。

预设6:

我们想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的方式进行展示。

预设7:

我们想通过写春联的方式进行展示。

2.教师板书:

确定展示方式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讨论,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组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喜欢的展示方式并为之做准备。

五、活动中的自我评价。

1.组织评价:

同学们,本次综合性活动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在这两个阶段的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呢?

让我们来自评一下吧。

2.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自我评价标准。

出示课件7:

(设计意图:

让学生能够根据评价细则在第一、第二阶段的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让家长能够据此表引导、督促孩子收集、阅读、整理相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小组中期交流

我是如何采集资料的

整合资料

确定展示方式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却有所缺失。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的节日,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名称及时间。

 

2、过程与方法:

 

(1)、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整理近段时间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用自己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喜欢的节日。

 

(2)、由说到写,把与节日有关的习俗、传说或活动用一段话写下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情感,教育学生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整理近段时间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用自己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喜欢的节日。

 

教学难点:

由说到写,把与节日有关的习俗、传说或活动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元宵灯、粽子、月饼、手抄报、有关节日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出示春节的图片,观察引入主题。

 

2.导语: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一起来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及活动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描绘节日 

1、你们知道中华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预设: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除夕等。

 

2、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现在请大家看看我手中的这些图片,你们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些节日吗?

(出示图片并板书。

)根据各自感兴趣的节日分好的小组,分别说说各自的小组的节日时间、习俗。

 

3.说说各自小组的节日时间和习俗活动。

 

学生汇报:

 

(1)、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发红包、拜年、吃汤圆/吃饺子 

(2)、元宵节:

看灯会、猜灯谜、吃元宵(汤圆)、舞龙、舞狮 

(3)、清明节:

扫墓、祭祖 

(4)、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饮雄黄酒 

(5)、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吃桂花糕、佩香囊 

(6)、重阳节:

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4、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对节日的汇报,我们知道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节日的习俗活动也非常丰富。

 

三、展示节日 

导入:

这段时间,我们都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那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准备,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现在就请你们把你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吧!

 

(一)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展示一下。

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二)展示:

 

1. 春节:

请欣赏我们组搜集的春联:

(1)上联是:

一年四季春常在,下联是:

万紫千红花永开。

横批:

喜迎新春。

这副对联赞颂了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

(2)上联是:

一元二气三阳泰,下联是:

四序五福六合春。

横批:

欢度春节。

此对联是对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福。

(3)上联是:

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是: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

吉星高照。

这副对联寄托了对家人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2. 元宵节:

展示制作的元宵灯,说说制作过程。

 

3. 清明节:

朗诵古诗《清明》和《清明夜》。

 

4. 端午节:

①出示粽子,说说怎么包粽子?

②讲端午节的由来。

 

5. 中秋节:

①出示中秋月饼,说说月饼的种类。

②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6.重阳节:

朗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九日登高》 

7.各小组展示节日手抄报。

 

(三)、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展示活动中,可以看出你们个个都是传统节日的小专家。

 

四、整理归纳,教师小结 

1、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传统节日?

为什么?

 

2、学生说一说。

 

3、小练笔:

由说及写,把你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愿你们今后在传统节日的这座文化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五、拓展阅读:

阅读《节日诗词》、《中国传统节日》……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

我们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探究它!

让我们发扬传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

2.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和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蕴含。

3.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4.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

展示PPT、朗诵、舞蹈、歌唱、手抄报……)

5.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6.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2.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用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节点,这些日子就叫作节日。

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比如:

团圆与亲情、追思与纪念、狂欢的喜悦、赏月诵古诗等等。

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些传统节日里。

那么,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

(自由交流)

3.导入课题:

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

 

二、展示活动成果。

预设一:

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1.谈话过渡: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

(1)展示故事:

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

(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4)古诗诵读:

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

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预设二:

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

(1)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

·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

·伞兵(打一成语)谜底:

从天而降

·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

土生土长

·初一(打一成语)谜底:

日新月异

(2)元宵节的食品。

在元宵佳节我们都会吃一种传统的美食——汤圆。

北方称之为元宵,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最大的区别是汤圆是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元宵馅料预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

幻灯片出示各种汤圆的图片。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展示耍龙灯和扭秧歌的图片。

预设三:

清明节小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图片资料及简介)

1.图片一: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图片二:

(这就是古时候清明节人们踢蹴鞠的照片)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3.图片三:

(看,这就是人们踏青的图片)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图片四:

(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时的图片)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预设四:

端午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赛龙舟视频:

看!

龙舟队员们争分夺秒、奋勇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飞溅的浪花,飞舞的龙旗,飞驰的龙舟,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呐喊声,与岸上欢乐的人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龙舟竞渡风俗画。

再看!

这一队,他们虽然落后了一些,可却并没有放弃,依然勇往直前。

近了,更近了,后面这一队终于赶上前一队了。

这些比赛的名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展示龙舟队员们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拼搏的乐趣以及他们划龙舟的高超技巧和对端午节的重视。

2.包粽子视频:

看,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放进了一颗红红的枣。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鱼肉粽。

粽子熟了,一掀锅盖,我们仿佛闻到一股清香。

预设五:

中秋节组的同学交流展示。

1.中秋夜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

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

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

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

中秋之夜遥望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看,这就是月饼的图片。

(现场展示自家做的月饼,把月饼分给大家品尝。

2.中秋节的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人们望月思乡的美好感情,关于中秋夜的月亮,文人墨客们也用他们的动人的笔墨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中秋望月思乡的古诗你们又有多少了解呢?

课件展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预设六:

重阳节组的同学展示交流。

1.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

这就是重阳节名字的由来。

2.课件展示古人重阳节登高。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也感动于你们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

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吗?

是啊,我们在探索、发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能展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到生活的领域中去继续探索、继续发现吧!

四、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资料,和同学一起交流。

习作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

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5.题目自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提前布置学生做选材准备:

看自己过节日的照片或询问父母,确定所写的节日,回忆自己过节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民,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

(自由交流。

本单元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么,想一想你都参加过哪些节日活动?

今天我们就选择你记忆最深的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序地把过节的过程写出来,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

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

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三、提供例句,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节日的习俗。

2.交流归纳。

3.好词佳句。

投影出示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供学生参考)

  除夕夜,街上“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空中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金黄色、黄绿色的窗户,在忽明忽暗、忽燃忽灭的烟花中,好像同时打开的电视机,在播放精彩的节目。

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通常在这一天早上吃汤圆,在家里挂上红红绿绿的灯笼,并猜灯谜。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

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作业:

搜集并积累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描写节日的好词佳句。

教师评议,导入新课。

二、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开心元旦

今年的元旦我过得特别高兴!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哥哥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南宁看花灯。

我们来到南湖公园。

四条红、黄颜色的火龙首先跃入了我的眼帘,火龙全身闪着金光,远远望去,仿佛四条出海蛟龙,飞腾在宽阔的鼓楼广场上。

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我也如同步入了天堂。

我们穿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容易挤到了前面,仔细观看,只见两条巨龙手舞足蹈,围着一个大火球舞着,跳着……他们昂首挺立,露出两排尖硬洁白的牙齿,舞弄漂亮的身驱,在天空飞着。

那晶莹透明的身子,又像水晶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大扇子似的尾巴高高翘起,仿佛是为祖国巨大的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远处还有一对双龙戏珠呢!

四条龙载歌载舞,好像正和我们一起欢度着元旦佳节。

啊!

十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汇成了滔滔奔腾的江河,我们伟大的祖国文化大业不正像这欢腾的巨龙吗?

花灯,可真好看呀!

这个元旦,我过得非常开心。

每年的元旦我都要来看花灯!

2.自由阅读。

3.交流评议,了解写法。

(1)这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和家人去看花灯的事情,叙事完整。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按照作者观察的顺序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

(4)文章语言优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四周的彩灯五颜六色,简直就像灯的海洋,仿佛是银河落到了人间”,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三、引导学生组织材料。

1.说说自己拟的题目,确定主题。

2.指名概括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师生评议。

(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四、完成习作。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习作讲评。

指名把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宣读。

师生根据本次习作内容要求,共同评议,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节日》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学习让学习走进了生活,实现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综合性:

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方式不仅有自主探究,而且更有合作交流。

  实践性:

课前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收集资料,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学生感受了实践活动的魅力,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开放性: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开放,而且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无限延伸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较好地实现了学习和生活的沟通。

  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把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相结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掌握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

 

3.感受传统节日所带来的节日气氛与快乐,进一步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又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民庆祝节日的传统风俗。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彩笔、纸张、剪刀等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古诗,引出传统节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三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分析三首诗的日期引出传统节日。

 

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富的底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 中华传统节日这一课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吧!

 

2.解释传统节日:

从古代就已经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且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一般传统节日都使用农历日期。

 

《元日》说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

清明是所有节日中唯一个以节气作为节日的,它在4月5日前后,一般在春

分之后15天,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3.除了诗中这三个节日是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说的对的同学及时板书,或者让学生上来写上。

该环节也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