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4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惠东红树林保护与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8.5管理保证91

第九章附图90

9.1区位分析92

9.2自然条件分析93

9.3社会条件分析94

9.4水系分析95

9.5功能分区图96

9.6红树林生态保育意向图97

9.7红树林科普教育意向图98

9.8考洲洋文化体验意向图99

9.9红树林生态旅游意向图100

9.10总平面图101

9.11分期规划图102

第一章规划基本情况

1.1位置

1.1.1地理位置

考洲洋位于北纬22°

43′~22°

45′,东经114°

52′~114°

56′,地处稔平半岛,是红海湾向内陆延伸的一个溺谷湾,海岸线长65.3公里,口窄内宽,最窄处仅为253米,海域范围内有盐洲、龙船洲、老鼠洲、罂瑶公洲4个岛,水域面积约28.6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约2.06万亩(1373公顷),滩涂以泥质为主。

1.2历史沿革与法律地位

1.2.1历史沿革

惠东历史可上溯至秦,时属南海郡;

两汉、三国、晋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属东官县。

南朝祯明建县时属循州治,后改龙川府治。

1949年3月由惠阳析出置县,因辖地在惠阳之东而得名。

1.2.2法律地位

在2013年5月的惠州市“两会”上,考洲洋的保护受到关注,市委市政府对考洲洋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严格要求,并组织编制了《惠州考洲洋地区概念规划》。

1.3资源现状

1.3.1鸟类资源

动物资源主要为湿地鸟类。

鸟类约有38种,以白鹭为主。

其中每天在白沙潭红树林栖息、觅食和繁殖的候鸟有白鹭、苍鹭、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白额雁、金斑行鸟等约有几万只。

1.3.2海生动物类资源

主要有平鲷、真鲷、黑鲷、黄鳍鲷、鲈鱼、蓝子鱼、金鲳鱼、石斑鱼等种类。

贝类主要有泥蚶、牡蛎、纹斑棱蛤、凸壳肌蛤、文蛤、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青蛤、菲律宾蛤仔、马氏珠母贝、栉江珧等种类。

甲壳类主要有对虾、新对虾、锯缘青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等种类。

1.3.3红树林资源调查与分析

现有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考洲洋西北面、盐州岛北面、吉隆河口等地。

其中盐洲北侧的红树林面积约100亩。

主要树种为本地物种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等,还有人工种植的孟加拉无瓣海桑。

考洲洋的红树林基本成带状分布,群落基本形式简单,基本为灌木或小乔木林,区内红树植物较矮小,且种类贫乏,个体生长发育也受到一定限制。

考洲洋内红树林的生态序列十分明显,通常在海滩最前缘接近低潮的地方,主要植物种类是先锋种白骨壤,其次还有秋茄和桐花树,再次还有木榄、海漆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老鼠簕长势相当好,黄槿、杨叶肖槿、假茉莉等在堤岸上有零星分布生长。

红树林生长条件分析:

紅树林植群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其生育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让红树林生存。

一热带型:

一般红树林生长在最冷月均温不低于20度的环境中 ,然而此种温度限制常因数种耐候性不同而有10度的下限。

二隐秘的海岸线:

在有遮蔽的海湾、河口、及近海岛屿是红树林生长最适宜的地方。

三广大的潮间带以及浅滩:

在缓降坡的海边浅滩及宽广的潮间带可形成宽广的红树林。

四水流及海水:

红树林的种子、种苗及植物养分均须靠流水携带,而水流也是红树林植物传播的最佳媒介。

1.4社区

1.4.1人口及其结构

2000年,惠东县辖22个镇。

总人口713141人,各镇人口:

平山镇118466、大岭镇105674、白花镇57757、梁化镇40736、稔山镇64338、铁涌镇30312、平海镇32259、港口镇24414、巽寮镇6997、吉隆镇41066、黄埠镇36436、盐洲镇14194、增光镇20590、多祝镇47635、新庵镇5203、安墩镇25495、松坑镇6768、石塘镇5016、高潭镇9450、马山镇7094、宝口镇5785、白盆珠镇7456。

截止2012年底全县总人口92.03万人,户籍人口84.5万人。

惠东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华裔18万余人。

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1.4.2产业发展

全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粮食连年丰过时收;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初步建立起以电子、机械、建材、服装、制鞋为重点,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交通、通讯、能源和市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个体私营经济初具规模,以黄埠、吉隆两镇为代表的个体私营制鞋业已发展成为惠东的支柱产业。

2012年惠东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9亿元,增长14.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2亿元,增长28.1%;

固定资产投资163.7亿元,增长14.1%。

1.4.3交通

惠东县地处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罗、东莞、广州、河源、龙川。

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门、汕尾、汕头、福建等地。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布局

2.1规划指导思想

2.1.1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必须在认真贯彻“全面加强建设和保护海岸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滨海生态景观,维护海滨生态安全,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总方针的基础上,科学处理好养殖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的关系,尽快实施以红树林为主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红树林的保护、建设和管理,高度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开展红树林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发展和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全面实行保护第一、管理科学、生态和谐的方针,最终构筑一个完整的沿海红树林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红树林抗灾、减灾、保护国土安全等生态功能。

2.1.2规划原则

(1)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优先的原则;

(2)维护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

(3)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生态安全维护与渔民利益相协调的原则;

(4)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

(5)以乡土地带性红树植物物种为主,防止引种外来红树植物的原则。

2.1.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年9月20日;

(2)《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家环保局,1994年,北京;

(3)《关于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82年3月,伊朗——拉姆萨尔;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5)《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定》;

(6)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2.2总体布局

以“建设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幸福广东滨海休闲岛”为总体目标,通过大面积种植红树林、整治养殖秩序、调整养殖布局等修复手段,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以及宣传海洋科普知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引导、培养海洋生态旅游业,促进现代渔业、旅游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

第三章红树林保护与建设目标

3.1红树林保护与发展对策

3.2.1加强对现有红树林的保护,实施红树林生态重建与恢复工程,加大对考洲洋的红树林生态体系恢复建设,使红树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逐步恢复海岸生态安全,努力成为惠州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

3.2.2全面建设数字化信息化保护系统,不断创新自然保护资源管理方式,建设创新型自然保护巡护管理体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尤其是3S(GIS、RS、GPS)技术管理与保护对自然生境实现有效管理。

3.2.3逐步成为全国红树林科学技术研究的最开放平台。

加强作为科研平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尤其是制度化建设。

重点突出红树林科研平台建设,建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3.2.4建设集室内宣教与野外宣教一体的现代化的宣教基地,编写红树林特色环境教育乡土读物,建立完善的公共环境教育体系。

3.2.5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典型海岸和红树林自然景观,开展独特的生态旅游活动,打造考洲洋红树林湿地旅游科普基地,结合红树林生态保护与科普,突出红树林生态景观特色,争取成为全国红树林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3.2.6建设志愿者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吸引志愿者加入自然保护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保活动。

3.2分期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4-2015年营造红树林1000公顷;

第二阶段2015-2016年营造红树林2000公顷,重点对外来红树林的生态安全进行分析研究,全面监测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第三阶段2016-2017年营造红树林3000公顷,初步构建考洲洋完善的红树林海防林的体系。

第四阶段2017-2018年营造红树林2500公顷,基本完整建设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种植选种基本为老鼠簕、白骨壤、桐花、秋茄等。

第四章整体规划布局

4.1区划原则与依据

4.1.1区划原则

(1)合理性原则

整个规划尽可能维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好保存较好的湿地和珍稀动植物物种,保证自然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物种的正常生长与繁衍。

各个功能区划应有利于红树林的妥善保护,而且各个功能区的划分应在围绕保护主题的前提下,留出教学实习、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用地。

(2)完整性原则

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为保护物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繁殖与越冬环境,使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增强湿地功能。

(3)连续性原则

合理解决各功能区之间的分隔与过渡,减少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尽量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使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4)可持续性原则

功能区划分既要突出保护对象和保护目的,考虑保护对象生存繁衍的需要,防止周边地区可能存在的对红树林的干扰,突出资源价值及特点,同时考虑社区及红树林自身发展需要,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活动,使其步入“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5)可操作性原则

区划时尽量考虑行政界线和河流、道路等自然边界,以及林业用地状况,有利于有效保护管理和控制各种不利因素,方便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各项活动的组织与控制,方便多功能、多效益的发挥。

4.1.2区划依据

根据上述原则和红树林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状况及分布、迁徙鸟类栖息地利用的特殊性和土地使用状况,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为便于管理,尽量与村一级行政区划界线保持一致,兼顾资源保护、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建设性质、目标、动物种群分布,以及生态类型特征,确定功能区界线。

4.2功能区划

按照区划原则与上述标准,在实地考察、广泛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红树林的集中分布情况、受保护鸟类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格局以及道路、沟渠、居民点及其生产生活需要等情况,以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水鸟及其栖息地为重点,综合划定各功能区划。

(1)红树林生态保育区

该区域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保持其生物多样性,使之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除必要的定位观测和沿湖检查等设施外,尽量减少人工设施的干扰。

(2)红树林生态休闲区

充分利用考洲洋地区丰富海岸线资源以及红树林现状资源,打造沿海观光休闲项目。

(3)红树林科普教育区

该区域红树林生长系统较为完整,遭破坏程度较低。

红树林作为十分重要的海洋湿地资源,需要进行科普教育,来加强红树林的宣传保护工作。

(4)考洲洋文化体验区

惠东考洲洋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区文化。

不光有纯客家村镇,同时还有红色革命传统,惠东渔歌更是被列为地区特色文化,已经是考洲洋的一个生态名片。

该区就主要结合考洲洋地区文化特色开展旅游休闲活动,为惠东考洲洋树立一个特色旅游品牌。

第五章建设领域与项目

5.1科研与保护管理

项目5.1.1:

本底资源调查

资源本底调查是开展自然保护资源管理和实施科学研究最基础的数据。

(1)项目建设内容

●浮游生物本底调查;

●底栖硅藻本底调查;

●大型底栖动物本底调查;

●昆虫本底调查;

●红树林植物、鱼类、鸟类、贝类资源更新调查;

●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本底值调查。

项目5.1.2: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为促进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现代化,使资源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拟以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组装运用为工作重点,建立先进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社会化,为自然保护、科研监测、宣教和管理提供有效服务。

该系统以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复合与分解、查询与更新,实现自然保护内部管理网络化,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基础数据库建设;

主要包括保护范围以及周边社区自然资源、社区经济、地形图、航片、卫片、地形3d数据、以及红树林湿地本底调查数据包括红树林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昆虫以及红树林土壤本底、水质本底等数据以及其动态监测数据等建设。

●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包括技术人员的培养、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等。

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部件。

系统拟建设基于GIS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强大管理功能,系统将及其周边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经济信息以文字、图形、图像和空间数据等形式录入计算机,建立红树林资源保护基础数据库。

用于对保护范围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红树林保护管理的现代化,为红树林保护的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可对其它子系统,如发展规划、生态旅游开发、湿地保护等提供基础信息,以及可用于一些具体项目的分析和制图。

项目5.1.3:

巡护网络管理体系建设

惠东考洲洋红树林分布广泛。

区域内经济活动频繁,干扰破坏的因素多,保护管理的难度大。

因此,建立一支由管理人员和沿海有关社区村民组成的管护队伍,实行重点管护,红树林区域专人看护,落实管护责任制和巡逻值班制,加强日常巡护工作,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使对红树林资源威胁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促进红树林和海生动植物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巡护网络体系建设是函待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成立专业巡护监测队伍;

●培训业务骨干和专业巡护监测队员;

●制定巡护监测制度;

●购置野外巡护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和相关书籍;

●开展日常巡护监测工作。

项目5.1.4:

红树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野外定位研究站的建设,不仅将完善惠东考洲洋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布局,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提高惠东考洲洋红树林的科研文化水平。

科学研究表明红树林在控制海岸侵蚀、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频繁,红树林生态系统明显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下降。

项目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

观测塔塔基、涡度通量及综合观测塔、避雷针系统、观测用木栈道等。

数据采集、分析以及研究站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项目5.1.5:

鸟类固定监测站建设

为监测候鸟季节性动态变化,建立鸟类固定监测站。

(1)项目具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考洲洋候鸟监测能力,准确掌握候鸟动态变化,保护候鸟资源。

(2)项目建设内容

设立专门科室人员负责鸟类监测站,设立监测站点。

主要设施和仪器分别包括野外监测设施设备等。

项目5.1.6:

红树林生态重建与恢复工程

惠东考洲洋红树林由于历史原因,部分红树林湿地资源被蚕食,导致资源质量下降和生态功能退化,海岸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是水禽的栖息、繁殖、觅食地受到破坏。

因此,急需恢复、修复和营造红树林,充分发挥红树林维护海岸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工程实施的湿地恢复工程主要是对一些生态功能严重丧失的红树林湿地采取抢救性保护,恢复其生态系统功能。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自然恢复工程

自然恢复就是采取封滩保护,辅之适当的人工营造措施。

1首先,应对其离地条件进行诊断如潮汐动力、海水研读以及污染情况。

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等。

2依据林学中“适地适树、适树适地、改地适树、改树适地”的原则,以及红树植物自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取在当地天然生长和适合在当地生长的红树植物树种进行恢复重建。

在有些区域还必须进行人为开沟作垄,将海水引入到红树林下,以满足其正常生长的需要,同时在个别地方,由于滩涂底泥较前不利于红树植物根系的生长,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其他滩涂将底泥灌入红树植物种植的区域升高滩涂的高程,以满足其正常生长的生境。

●营造林工程

红树林营造林工程是在红树林生长的宜林滩涂上,适地适树开展红树林人工造林工程,避免在一些候鸟活动的滩涂上造成候鸟生境的破坏。

红树林恢复工程为造林8500公顷。

由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介于林地和海洋两个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因此,其造林技术措施与陆地生态系统有所不同;

有些红树植物具有胎生和隐胎生现象,对于这些造林,只需将其果实进行扦插即可,扦插深度一般为胚轴长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对于不具有胎生现象的书中,应进行营养苗种植,幼苗高度也为40cm-120cm。

对于种植在眼前滩涂的书中,种植后还应用小竹竿将其固定,以防止海水和台风将其吹倒。

5.2宣传教育领域

项目5.2.1:

红树林科普宣传活动日建设

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建立群体保护湿地的意识,以及推广湿地的重要性和价值。

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等特殊日子,向社会进行红树林相关科普宣传,向社会公众发放红树林保护宣传小册,制作宣传标语、开展科普讲座、举办科普培训等活动。

项目5.2.2:

红树林保护网站建设

●申请惠东考洲洋红树林保护网站域名;

●加强网站栏目设置,强化红树林网上宣教建设;

●建设惠东考洲洋红树林网上论坛,设立“红树林保护研究”“管理区”“讨论区”“休闲区”等等,可以根据网站实际需要而开设相关的栏目。

●充实网站内容。

项目5.2.3:

公众环境教育工程

环境教育旨在促进全人类的环境意识和忧患感,同时增加人类解决现有环境问题、抑制新的环境问题出现的知识、态度、技术、动机和能力。

目前环境教育多以传统讲授式为主,辅以图片、视频材料、电子教案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课程教学目标上普遍仅限于“环境意识”层面而已,难以满足并实现公共环境教育要求的高层次目标。

而红树林保护的环境教育,恰恰迎合了传统环境教育的缺陷,不仅能够让受教育者实地感受生态环境的魅力所在,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珍惜、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学校推行正规环境教育项目;

●利用宣教中心向参与活动的公众推广非正规的环境教育项目;

●透过传播媒介推广非正规的环境教育项目,惠及公众人士。

●举办培训课程,提高惠东当地教育工作者推行环境教育的技巧和能力;

●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环境教育乡土教材。

项目5.2.4:

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间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动,是民间服务于社会的群体行为或个人行为,即民间组织或个人,他们利用自己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志愿服务所体现的核心精神是人道主义)。

志愿者服务体系在国外已经运作非常成熟,而在国内还刚刚起步。

鉴于考洲洋的人力资源现状,当前需要通过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以吸引对红树林保护感兴趣的民间组织、协会和个人加入的红树林保护队伍当中来,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红树林志愿者协会,同时联合各大中专院校、各大专院校环保组织成立红树林志愿者分会,建立覆盖各个高校的志愿者网络组织机构。

●志愿者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志愿者组织内部规章制度,编制志愿者手册,对志愿者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5.3基础设施

项目5.3.1: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住宿楼建设:

实习基地住宿,设置办公学习设备,安装互联网网络等。

●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

实习基地实验室。

●实习基地教学室建设:

实习基地教学室,需进行教学室装饰、课桌以及教学设备购置。

项目5.3.2:

宣教中心设施完善工程

宣传教育是自然保护对外的“窗口”,它通过对湿地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仅增加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提高干部、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和技术管理水平,而且使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之中,使湿地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建设设施齐全、理念先进、拥有现代化多媒体的宣教中心。

●制作考洲洋红树林科普教育片、以及红树林科普影像资料,供参观者观赏。

●红树林展厅:

100平方米,布置宣传展板和标本。

展示红树林的资源分布、功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举措,过去和现在渔民与红树林相互依赖生存的历史见证,以及拉姆萨公约和湿地知识等等。

●建设红树林图书馆。

购置一批有关自然科普方面的文献、书籍等,使来访者了解更多关于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增加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建设。

5.4生态旅游规划

5.4.1五大目标的整合

生态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维护,红树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

农业——绿色农业观光体验;

文化——农业文化、渔业文化;

旅游——生态科普教育、农业休闲观光、野外拓展训练;

商业——观光配套服务

5.4.2规划框架的整合——交通观光系统

“内部观光环”:

围绕考洲洋水系沿途组织开展内部的生态观光环路;

“外围生态考察环”:

外围围绕考洲洋周边山体自然状况以及红树林生长状况,开展科研考察活动;

“农业观光线”:

在外围生态考察环与内部观光环之间建设联系各个特色村的农业观光线;

“休闲步行网络”:

设置连接各个重要节点的休闲步行网络,提供最直接的生态观光体验;

5.4.3规划框架的整合——多样化活动的空间叠加

商业娱乐活动:

结合商业旅游配套设施的商业娱乐活动;

度假休闲活动:

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度假休闲等旅游项目活动;

观光体验活动:

对自然生境系统的参观游览活动;

生态研究活动:

对红树林及生物系统的生态考察调研活动;

生活生产活动:

包括现有农业生产和访客参与性的农业生产活动。

5.4.4主要建设项目

主要包括访客中心,野外素质拓展训练馆,休闲山庄,休闲观光木栈道,观景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六章投资估算

6.1投资估算依据

(1)《林业部建设工程概算编制办法》;

(2)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基价表;

(3)《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参考手册》;

(4)国家林业局有关规程规定;

6..2投资估算

经估算,惠东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