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553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调研报告

2012年3月举行的第二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提出,要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思路,建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工业生态链,解决工业系统布局不合理、生态效率低下、污染排放严重等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园区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思想与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点思路一致,是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

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体系调研有助于开发区加快实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从而大幅提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水平、环境绩效及可持续发展稳定度。

一、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Parks,EIPs)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将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造和发展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

它通过理念革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把不同工厂、企业、产业联系起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方式,寻求物质闭合循环、污染物减量化、能量多级利用及信息反馈,从而实现园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是在园区层面上组织工业生产时,学习和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整体、高效、和谐的特性,可以避免物料长途运输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风险。

它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线性经济模式,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与回用”的新型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不仅是破解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瓶颈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业领域践行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纵观国内外各生态工业园区,各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

目前,生态工业园区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建设的起点可分为全新规划型与现有改造型;

(2)按照产业结构不同可分为核心企业型、共生型和嵌套共生型;(3)按照行业组成不同可分为行业型生态工业园区、综合型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型生态工业园区等类型;(4)按区域位置可分为实体型与虚拟型。

(二)国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20世纪70年代初,丹麦的卡伦堡(Kalundborg)通过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群落关系,建立了“纸浆——造纸”和“炼钢——肥料——水泥”等工业共生体(IndustrialSymbiosis),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已成为国际生态工业园区的典范。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清洁生产、绿色工业和生态工业等意识的风行,多个包含物质交换和废物循环的工业共生体的项目和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其中北美、日本以及欧洲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在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及其建设实践方面发展较快。

美国在不同类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从1995年开始美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选定重点发展的4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开始,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建成超过20个生态工业园,其中较为典型的生态工业园包括:

PortofCapeCharles生态工业园、EastSanFranciscoBay生态工业园以及Fairfield生态工业园。

欧洲地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在意大利、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国家迅速开展,其中较为典型的生态工业园包括:

德国的阿姆斯切生态工业园、意大利的突瑞生态工业园、英国新汉普郡的伦敦德里生态工业园以及荷兰的鹿特丹港生态工业园等。

亚太地区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欧洲和北美地区较为落后,但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同样受到重视。

其中日本作为最早发展生态工业的国家之一,1997年起通过生态城镇建设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并已建成多个生态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生态工业园区,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

京滨、阪神、中京以及九州工业区的生态工业园,新加坡建成了裕廊生态工业园,这些生态工业园在整个亚太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探索,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

印度的纳罗达生态工业园和班加罗尔软件生态工业园、菲律宾的PRIME生态工业园以及泰国的邦浦生态工业园和北方生态工业园等。

此外,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多个国家也逐步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项目。

(三)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对较晚,在系统理论和实践探索都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来发展却十分迅速。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工作。

200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1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继广西贵港之后,江苏、新疆、内蒙古、山东、浙江、辽宁、广东、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别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

试点不仅覆盖了制糖、造纸、化工、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同时也有电子、环保、汽车、生物化工等高科技行业。

2003,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的文件。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颁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行标准,明确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验收的标准。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2011年,国家环保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截至2014年4月,我国共批准创建85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中完成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批准命名的有26个,正在建设的有59个。

(四)江苏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目前,江苏省共有开发区(工业集中区)164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家,省级开发区89家。

根据对江苏省各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调查分析,主导产业相对集中,主要为电子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能源、冶金、材料、纺织、食品、服装及综合服务业等。

开发区是江苏省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积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自2003年江苏省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响应,努力实践,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我省命名和批准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见表1:

表1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情况统计表

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验收命名数量

批准建设数量

验收命名数量

批准建设数量

9

13

30

55

(数据来源:

.cn/jshbw/kjbz/stgytcj/cjdt//t_.html)

截至2014年6月,江苏省107家开发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占全省开发区总数的65.2%,其中9家园区完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命名,13家园区正在进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30家园区完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命名,55家园区正在进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按照行业组成划分:

行业类园区4家,占总数的3.7%,主要为化工、冶金等行业;综合类园区103家,占总数的96.3%,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家,省级开发区71家;静脉产业类园区为0个。

按照地域划分:

苏南52家(每个地市平均10.4家),苏中23家(每个地市平均7.7家),苏北32家(每个地市平均6.4家),说明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更有利于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二、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对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要求逐渐提高,如2009年12月《关于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中决定,自2010年起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点纳入园区建设内容,贯彻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学原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生态化要求和发展策略与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一致。

我省自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起到了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在其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仍然滞后

目前,江苏大部分生态工业园的管理机构为园区管委会,而以管委会为核心的园区管理体系建设却相对滞后,现有的生态工业园管理体系仍然基本沿用第二代工业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因此难以适应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省内部分园区存在管理制度创新不足的问题,大部分园区的管理者对生态工业园区的认识还停留在以产业共生体系为核心建设生态工业园,而缺乏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及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认识。

同时,大部分园区尚未建立与管理体系相配套的生态工业园区信息共享平台,从而影响生态工业园管理体系中各个层次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及交换,导致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效率低下。

同时,使园区管委会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通常较为有限,企业有时会隐瞒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生态工业园区能流与物流的优化。

(二)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未受到足够重视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运行与完善,促进园区自身及其所在大区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整体持续提升才是生态工业园区在工业生态化与低碳化进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目前,我省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大部分园区只关注于生态工业园前期的规划与建设,而对于生态工业园区初步建成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则往往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自身完善过程滞后,并大幅降低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带动大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提升和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态工业园区内部各子系统稳定性不高

生态工业园区由产业共生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生态景观体系以及信息共享体系等多个子系统组成,而目前江苏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区在建设管理中基本上都只是分别考虑了各个子系统,例如产品链及固体废弃物代谢链网结构简单且基本上是在园区管委会政策驱动下形成,自发性较差。

由于对生态工业园区各个子系统建设的整体性考虑不足,导致了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较低,从而难以促进对园区其他子系统的动态演化,导致了生态工业系统的不稳定。

同时,生态工业园区自我管理、协调和发展滞后,导致了工业系统发展的稳定性不足,因而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四)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机制体制建设路径单一

目前,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多样性发展机制尚处于初步阶段,由于多样性的缺乏,系统、产业以及企业内外之间的互补、协同、合作乃至竞争关系都难以建立,系统结构优化困难、僵化等问题都随着选择机制功能难以发挥而相继出现,进而对系统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对系统环境绩效的改善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单一导致其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多赢,阻碍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五)生态工业园区系统技术和制度创新不足

目前,江苏部分生态工业园区过于看重副产品交换,而清洁生产的相应技术的动力严重缺乏,由于清洁生产工艺的落后,造成了园区内大量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了与其下游企业所形成固体废弃物代谢链的代谢负荷,而且难以促进企业自身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从而使整个园区的污染物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园区整体的经济效益以及产业发展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同时,许多园区并未把产业共生作为生产方式,而只是把它作为被动的最终目标来完成。

所以,园区系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不到保障,持续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因此,导致了清洁生产和产业共生难以协同进化的局面,而清洁生产由于其技术与制度创新不足难以实施。

因此制度创新不足将进一步导致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滞后,从而导致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强。

三、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目标

通过园区、企业、产品及服务不同层次的环境管理框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强化开发区的精细化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确保工业生态系统稳定、持续、高效运转,发挥经济社会功能的辐射作用,基于园区管理方针和目标、园区管理对象以及不同的管理方法组成的三维系统(图1),建立具有江苏省特色且满足新型工业形态示范形象设计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四、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要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管理的“精细化”和“体系化”要求,必须针对政府、园区、企业、产品及服务等不同管理对象,从系统、平台、模式、制度、技术等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证探究,以获得在江苏省不同工业园区背景下的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系统性对策。

相关关键技术包括:

(一)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管理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及战略能力分析进行总结,从中找出关键性因素,系统地确认园区内部的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4个方面的因素。

必须针对江苏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依据各园区资源、环境、文化、社会、经济、技术及制度等实际情况,就提升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管理综合水平及绩效开展SWOT分析,从而实现管理的全面性和战略性。

(二)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或建立信息交互中心,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物质能量高效流转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条件。

江苏生态工业园区应在现有信息化水平基础上,重点就对外信息发布系统、内部OA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及环境信息系统在生态工业园区中的应用及管理模式优化进行探究。

(三)江苏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机制

工业共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反映了园区组成、结构和功能在时间、空间变化的稳定程度。

要深入分析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组织机构不完善、利润分配不公平、产业链柔韧性不足、生态文化建设滞后和污染控制不足等失稳因素,从工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出发,从优势度、循环度和调节度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建立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机制。

(四)江苏生态工业园区投融资模式优化

生态工业园区要想真正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工业链设计与搭建是关键,而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则是有力保障。

在市场经济时代,投融资主体决定了产权归属,而产权归属又往往决定了运营管理模式。

通过金融学和管理学角度分析江苏生态工业园区投融资及运营管理的特点,包括采取政府主导投资和运营管理的园区类型、行政监管的方式、管理主体对出资人意愿的落实、专业化运营情况等,从而优化市场条件下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五)江苏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政策完善

在现有国家、江苏省关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及管理的各类政策基础上,基于江苏工业园区实际,探索建立完善的生态化激励政策,包括规划制度、财税制度、专项基金制度、信贷制度、价格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产品示范和推广制度、文化宣传制度等。

另外,从园区、企业和产品3个层面引入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对生态工业园区开展全面绿色核算。

五、对推进开发区环保精细化管理的启发

新时期的开发区发展需从深化转型发展、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凸显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进一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对国内外及全省生态工业园区环保管理体系的调研,启示我们如何提出体系化、科学化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机制设计、培育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是推动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第三代科技园区转型的关键。

要实现环保精细化管理目标,须重点解决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在产业差异大、科技支撑弱、技术能力不足等现实条件下的1个“内部矛盾”及1个“外部制约”问题。

内部矛盾问题主要为如何理清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理念、如何解除资金和技术制约、如何完善生态化功能发挥、如何加强企业主体推进能力等,外部制约问题主要为如何完善管理政策制度、如何建立科学运行框架及保障机制、如何进行适度激励、如何降低绿色成本、如何应用技术创新等。

在体制建设上,应进一步完善《连云港开发区工业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南》、《连云港开发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开发区环境监察工作规范化程序》、《连云港开发区生态创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使之发挥引领作用;在平台建设上,推进开发污染物排放视频与数据24小时全天候监控平台,实现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双连接,结合现场监察,做到无缝对接;在文化建设上,应设立环保政务信息公开和公众交互平台,筹办连云港开发区企业EHS(环境健康与安全)协会,建立环境保护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促进环境保护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