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280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北京市燕山区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北京市燕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全国志愿服务标识的设计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DE=6,则BC=(  )

A.18B.12C.10D.8

3.如图,将▱ABCD的一边BC延长至点E,若∠1=55°,则∠A=(  )

A.35°B.55°C.125°D.145°

4.要得到函数y=-2x+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2x的图象(  )

A.向上平移3个单位B.向下平移3个单位C.向左平移3个单位D.向右平移3个单位

5.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0,方程应变形为(  )

A.(x-2)2=1B.(x-2)2=7C.(x+2)2=1D.(x+2)2=7

6.风尚服饰专卖店专营某品牌的衬衫,该店上个月不同尺码的衬衫平均每日销售情况统计如图所示.本周进货时,店主决定增加41码衬衫的进货量.影响该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

7.如图,△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65°得到△COD,若∠A=100°,∠D=50°,则∠BOC的度数是(  )

A.30°B.35°C.45°D.60°

8.小聪和小智兄弟俩骑自行车到离家2000米的世博园游览,他们的骑车速度v(单位:

米/秒)与行驶路程s(单位:

米)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00米小智一直骑行在小聪的前面

B.最后100米小智的速度比小聪快

C.第1000米至第1900米阶段小聪的用时比小智短

D.第1000米至第1900米阶段小聪一直骑行在小智的前面

二、填空题

9.点P(2,5)在一次函数y=kx-3(k≠0)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______.

10.方程3x2﹣x=0的解为_____.

11.写出一个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不经过第三象限的一次函数解析式______.

12.若关于x的方程x2-mx+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则代数式2m2-8m+1的值为______.

13.小明和小亮练习掷实心球,下面是两人7次练习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则这两人中掷实心球成绩方差较小的是______.(填“小明”,或“小亮”)

14.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等且互相平分,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添加的条件是______.(写出一个条件即可)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CD可以看作是△ABO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得到△OCD的过程:

_____.

16.甲和乙同时加工一种产品,他们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甲加工了这种产品70件时,乙加工了______件.

三、解答题

17.解方程:

2x2-3x-2=0.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2),B(0,-3),C(2,0),请画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A1B1C1,并分别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19.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A,B两点.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kx+b<4的解集.

20.如图,▱ABCD中,∠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

(1)求证:

AE=AB;

(2)若BC=8,CD=6,求DE的长度.

21.下面是小芸设计的“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ABC.

求作:

BC边上的中线AD.

作法:

(1)分别以点B,C为圆心,AC,AB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点;

(2)作直线AP,AP与BC交于D点.

线段AD就是所求作的BC边上的中线.

根据小芸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连接BP,CP,

∵AB=CP,AC=______,

∴四边形ABPC是平行四边形,(______)(填推理的依据)

∴BD=DC,(______)(填推理的依据)

即线段AD是BC边上的中线.

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1=0.

(1)求证:

无论实数m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的一个根是-1,求m的值和方程的另一个根.

23.请将下列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南宋著名数学家杨辉所著的《杨辉算法》中记载:

“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长阔共六十步,问长阔各几何?

”意思是“一块矩形田地的面积是864平方步,只知道它的长与宽的和是60步,问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步?

解:

设矩形田地的长为x步,则宽为______步,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

整理得______,

解得______,

∴______,

答:

______.

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2BC,E为AD的中点,∠ABD=90°.

(1)求证:

四边形BCDE是菱形;

(2)连接CE,若CE=6,BC=5,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5.某快餐连锁店招聘外卖骑手,并提供了如下两种日工资方案:

方案一:

每日底薪60元,每完成一单快递业务再提成3元;

方案二:

每日底薪100元,快递业务的前40单没有提成,从第41单开始,每完成一单快递业务再提成5元.

设骑手每日完成的快递业务量为n(n为正整数,单位:

单),方案一,二中骑手的日工资分别为y1,y2(单位:

元).

(1)分别写出y1,y2关于n的函数解析式;

(2)据统计,新聘骑手小文上班第一周每日完成的快递业务量的平均数约为60单.若仅从日工资收入的角度考虑,他应该选择哪种日工资方案?

请说明理由.

26.为了纪念建国70周年,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忆峥嵘岁月,话祖国发展”的百科知识竞赛.现从八,九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20名参赛学生的成绩数据(百分制)进行调查分析,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

八年级:

76 88 93 65 78 94 89 68 95 70

89 78 89 89 77 94 87 88 92 91

九年级:

74 97 91 89 98 74 69 87 72 78

99 72 97 86 99 74 99 73 98 74

整理、描述数据:

60≤x<70

70≤x<80

80≤x<90

90≤x≤100

2

7

6

1

8

8

分析数据: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84.5

88.5

85

74

得出结论:

可以推断出______年级的同学竞赛成绩较好,理由为______.

27.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在BC边上,连接AP,将线段PA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过点E作EF⊥BC,分别交直线BC,AC于点F,G.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

BP=EF;

(3)连接PG,CE,用等式表示线段PG,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8.定义: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和直线y=ax+b,我们称点P((a,b)是直线y=ax+b的关联点,直线y=ax+b是点P(a,b)的关联直线.特别地,当a=0时,直线y=b(b为常数)的关联点为P(0,b).

如图,已知点A(-2,-2),B(4,-2),C(1,4).

(1)点A的关联直线的解析式为______;

直线AB的关联点的坐标为______;

(2)设直线AC的关联点为点D,直线BC的关联点为点E,点P在y轴上,且S△DEP=2,求点P的坐标.

(3)点M(m,n)是折线段AC→CB(包含端点A,B)上的一个动点.直线l是点M的关联直线,当直线l与△ABC恰有两个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解:

A、B、C中的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中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2.B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详解】

解:

∵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BC=2DE=12,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得出∠A=∠BCD,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求出∠BCD=125°,即可得解.

【详解】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1=55°,

∴∠BCD=180°-∠1=125°,

∴∠A=∠BCD=125°.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A

【分析】

平移后相当于x不变y增加了3个单位,由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由题意得x值不变y增加3个单位

应向上平移3个单位.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注意平移k值不变的性质.

5.A

【分析】

通过移项,配方,变形后即可得出选项.

【详解】

解:

x2-4x+3=0,

x2-4x=-3,

x2-4x+4=-3+4,

(x-2)2=1,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正确配方是解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销量大的尺码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详解】

解:

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影响该店主决策的统计量是众数.

故选:

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

7.B

【分析】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D=∠B=50°,∠AOC=65°,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AOB=30°,即可求∠BOC的度数.

【详解】

解:

∵△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65°得到△COD,

∴∠D=∠B=50°,∠AOC=65°,

∵∠A=100°,∠B=50°

∴∠AOB=30°

∴∠BOC=∠AOC-∠AOB=35°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运用旋转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8.D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得出信息解答即可.

【详解】

解:

A、前1000米小智一直骑行在小聪的前面,正确;

B、最后100米小智的速度比小聪快,正确;

C、第1000米至第1900米阶段小聪的用时比小智短,正确;

D、第1000米至第1900米阶段小聪一直骑行在小智的后面,错误;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要能根据图象的数据分析得出所对应的函数的有关信息是解题关键.

9.4

【分析】

将点P(2,5)代入一次函数y=kx-3中即可求k的值.

【详解】

解:

将点P(2,5)代入一次函数y=kx-3中,

得5=2k-3,

∴k=4;

故答案为:

4.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代入法求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10.x1=0,x2=

【分析】

提公因式x,可分解因式,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

3x2﹣x=0,

x(3x﹣1)=0,

x1=0,x2=

故答案为:

x1=0,x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属于基础题,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

11.y=-x+1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函数表达式,本题答案不唯一.

【详解】

解:

函数y=-x+1图象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不经过第三象限,

故答案为:

y=-x+1.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12.1

【分析】

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m2-4m=0,将其代入2m2-8m+1中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

∵关于x的方程x2-mx+m=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m)2-4m=m2-4m=0,

∴2m2-8m+1=2(m2-4m)+1=1.

故答案为:

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两个实数根”是解题的关键.

13.小亮

【分析】

利用折线统计图发现小亮的成绩波动比较小,则波动小的方差就小.

【详解】

解:

从图看出:

小亮的成绩波动较小,说明他的成绩方差较小.

故答案为:

小亮.

【点睛】

此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14.AB=BC

【分析】

由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由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

∵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BD,

∴四边形ABCD为矩形,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AB=B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AB=B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5.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在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

【解析】

分析:

根据旋转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到由△ABO得到△OCD的过程.

详解:

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再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再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对称与平移.观察得出由△ABO得到△OCD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6.280

【分析】

由题意根据图象可以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乙的用时与甲加工70件所用的时间相等,再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答案.

【详解】

解:

甲的工作效率为:

50÷5=10件/分,乙的工作效率为:

80÷2=40件/分

因此:

40×(70÷10)=280件,

故填:

280.

【点睛】

考查一次函数图象的识图能力以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的掌握情况,正确的从图象上获取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7.x1=2,x2=-

【分析】

利用因式分解法把原方程化为x-2=0或2x+1=0,然后解两个一次方程即可.

【详解】

解:

(x-2)(2x+1)=0,

x-2=0或2x+1=0,

∴x1=2,x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先把方程的右边化为0,再把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那么这两个因式的值就都有可能为0,这就能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样也就把原方程进行了降次,把解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数学转化思想).

18.见解析,点A1(-1,-2),B1(0,3),C1(-2,0)

【分析】

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1,B1,C1的坐标即可.

【详解】

解:

画出△A1B1C1,如图.

点A1(-1,-2),B1(0,3),C1(-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9.

(1)y=2x-2;

(2)x<3

【分析】

(1)将点A(3,4),B(0,-2)的坐标分别代入y=k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2)观察图象写出函数值小于4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解:

(1)将点A(3,4),B(0,-2)的坐标分别代入y=kx+b中,

得:

解得:

故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2x-2;

(2)观察图象可知:

关于x的不等式kx+b<4的解集为x<3.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0.

(1)见解析;

(2)2

【分析】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2=∠3,求出∠1=∠3即可;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C=8,AB=CD=6,求出AE=AB=6即可.

【详解】

(1)证明:

如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

∴∠1=∠2,

∵BE平分∠ABC,

∴∠2=∠3,

∴∠1=∠3,

∴AE=AB;

(2)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8,AB=CD=6,

∴AE=AB=6,

∴DE=AB-AE=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21.

(1)见解析;

(2) BP;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分析】

(1)利用几何语言画出对应的几何图形;

(2)利用作法得到AB=CP,AC=BP,从而可判断四边形ABPC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D点为BC的中点.

【详解】

解:

(1)如图,AD为所作;

(2)连接BP,CP,

∵AB=CP,AC=BP,

∴四边形ABPC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D=D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线段AD是BC边上的中线.

故答案为:

BP;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

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22.

(1)见解析;

(2)m的值为0,方程的另一个根为-1

【分析】

(1)计算判别式的值得到△=m2+4,则△>0,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结论;

(2)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1+t=-m,-1×t=-1,然后先求出t,再计算出m即可.

【详解】

(1)证明:

△=m2-4×1×(-1)=m2+4,

∵无论实数m取何值,总有m2+4>0,

即△>0,

∴无论实数m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

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t,

则-1+t=-m,-1×t=-1,

∴t=1,

∴-1+1=-m,

解得:

m=0,

∴m的值为0,方程的另一个根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

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时,x1+x2=

,x1x2=

.也考查了根的判别式.

23.(60-x);x(60-x)=864;x2-60x+864=0;x1=36,x2=24(不合题意,舍去);60-x=60-36=24(步);矩形田地的长为36步,宽为24步

【分析】

设矩形田地的长为x步(x>30),则宽为步,由矩形的面积=长×宽,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x的值,将其代入(60-x)中,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

设矩形田地的长为x步,则宽为(60-x)步,

依题意,可列方程为x(60-x)=864,

整理得x2-60x+864=0,

解得x1=36,x2=24(不合题意,舍去),

∴60-x=60-36=24(步),

答:

矩形田地的长为36步,宽为24步.

故答案是:

(60-x);x(60-x)=864;x2-60x+864=0;x1=36,x2=24(不合题意,舍去);60-x=60-36=24(步);矩形田地的长为36步,宽为24步.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方程,利用方程的知识解答,注意长比宽要长.

24.

(1)见解析;

(2)36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DE,于是得到结论;

(2)连接CE交BD于点O,由菱形的性质得到BD⊥CE于点O,OE=OC=

CE=3,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D=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证明:

∵AD=2BC,E为AD的中点,

∴DE=BC,

∵AD∥BC,

∴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ABD=90°,E为AD的中点,

∴BE=DE,

∴四边形BCDE是菱形;

(2)解:

如图,连接CE交BD于点O,

∵四边形BCDE是菱形,

∴BD⊥CE于点O,OE=OC=

CE=3,

∵E为AD的中点,

∴OE∥AB,且AB=2OE=6,

在Rt△ABD中,∠ABD=90°,AD=2BC=10,AB=6,

∴BD=

=

=8,

∴△ABD的面积S△ABD=

×AB×BD=

×6×8=24,

△BCD的面积S△BCD=

×BD×OC=

×8×3=12,

∴四边形ABCD的面积S=S△ABD+S△BCD=36.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5.

(1)y1=60+3n,y2=

(2)小文应选择方案一

【分析】

(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y1,y2关于n的函数解析式;

(2)根据

(1)中的函数解析式,将n分别代入相应的函数解析式中,然后比较大小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

(1)由题意可得,

y1=60+3n,

y2=

(2)若仅从日工资收入的角度考虑,他应该选择方案一这种日工资方案,

理由:

当n=60时,

y1=60+3×60=240,

y2=100+(60-40)×5=200,

∵240>200,

∴小文应选择方案一.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26.见解析

【分析】

整理、描述数据: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整理可得;

分析数据:

由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得出结论: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意义解答,合理即可.

【详解】

解:

整理、描述数据:

60≤x<70

70≤x<80

80≤x<90

90≤x≤100

2

5

7

6

1

8

3

8

 

分析数据: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84.5

88.5

89

85

86.5

74

 

得出结论:

可以推断出九年级的同学竞赛成绩较好;

理由如下:

八年级同学成绩的平均数为84.5,低于九年级,说明九年级整体水平高于八年级;

可以推断出八年级的同学竞赛成绩较好;

理由如下:

八年级的同学竞赛成绩的中位数为88.5,九年级为86.5,说明八年级一半的同学竞赛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