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311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docx

节能专项施工方案ok

药物中间体研发平台

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实验2号楼位于*******,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园区内,本工程由主楼、裙楼、地下车库和门卫组成,总建筑面积为24235平方米。

1、主要概况:

本工程主楼地下一层,地面15层,建筑高度为71.4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97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250平方米,人防区域建筑面积1412平方米。

地下室战时设有一个人防单元,为核6级,常6级二等人员掩蔽部。

2、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研究所

设计单位:

**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411-2007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5、上海市节能相关施工标准规范、产品行业标准等

三、编制目的

1、确保国家现行节能质量验收规范、标准及设计图纸得到严格落实,同时为节能保温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2、对本工程节能部分施工的总体规划,是节能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四、本工程节能施工的主要内容

1、通风与空调系统:

(1)空调冷热源:

1本工程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源所涉及范围为一层大堂和报告厅,二层多功能厅和实验室空调及排风系统之补风预处理,其冷热源按业主要求选用风冷热泵机组,置于裙房屋顶,冷热源水泵机房设于地下一层。

2集中空调系统部分空调冷负荷约为5800KW,冷指标240W/M(含实验室夏季补风预处理负荷),热负荷约为4500KW,热指标188W/M(含实验室冬季补风预处理负荷)。

3考虑0.92同时使用系数,空调冷热源选用两台制冷量为950KW(270USRT),制热量为850KW和制冷量1125(320USRT),制热量为1000KW的螺杆式风冷热泵机组,供给空调系统7~12℃冷冻水和45~40℃空调用温水。

4计算机信息机房设风冷机房精密空调系统,新风预处理,室外机置于裙房屋顶。

5办公室、弱电机房、会议室和接待室等设变制冷剂流量的风冷热泵型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

6仪器室、消防控制室和门卫值班室等设风冷热泵型分体独立式空调系统。

(2)空调水系统(集中空调系统):

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冷热水在冷冻机房切换;空调水系统冬夏共用,采用异程方式;空调水系统末端设备设动态平衡电动调节两通阀;空调水系统设开式膨胀水箱,置于主楼屋顶。

(3)空调风系统:

大楼大空间如:

大堂、报告厅和多功能厅等均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下回或上送上回方式;实验室排风或补风系统根据要求设置;设置多联分体空调系统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均采用不同形式的室内机;为改善空气品质,在空调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出风口设置空气净化器。

(4)通风系统:

地下一层车库设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排风量按6次/小时计算,自然补风;地下各设备用房根据各自需要设置机械排风(部分兼排烟系统),机械补风;各卫生间按换气次数n≥10次/小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各卫生间设排气扇,在通过位于屋面或机房夹层的集中排风机排至室外;报告厅和多功能厅等结合空调系统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加强通风换气;实验室均设机械排风系统并确保房间负压,产生有害的实验室排风系统设酸雾处理净化系统。

排风机采用变频风机,补风系统采用无动力压差补风,通过气压梯度控制确保房间负压;实验室无动力补风设冬夏季处理系统。

2、低压配电和电气照明系统

(1)供电电源:

1、本工程供电电源由供电部门的10KV专线引来,10KV供电电源共两路,两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高压侧不设联络开关,变压器保护设过流速断和过负荷保护,操作电源采用直流110V.

2.本工程消防用电设备,防盗报警电源,计算机房,通信机房,消控中心,一般电梯,生活泵等用电设备均为一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对一级负荷二路电源供电.末端电源。

(2)线路敷设:

1、变电所设在大楼地下一层.在室外予留%%C100钢管埋入变电所.高压电缆直埋引至地下室变电所内,并沿线槽引至高压柜.高压柜进出线,变压器进出线,低压柜进出线均为上进上出。

2、低压柜引出的电缆以电缆穿线槽敷设.然后引至强电管弄。

3、垂直配电间中的线路分为:

树干式配电的母线槽.,放射式配电的线路为电缆在梯架内敷设。

4、照明支线采用导线穿线槽然后换成导线穿套接紧定式电线管,(地下室.底层埋地部分采用穿厚壁管)沿墙或平顶暗敷。

5、配线:

消防用电设备电缆采用WDZAN-YJ(F)E-600/1000V,电线采用WDZCN-BYJ-450/750V。

其余用电设备电缆采用WDZA-YJ(F)E-600/1000V.,电线采用WDZC-BYJ-450/750V。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暗敷设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

6、照明,插座供电回路为桥架敷设部分采用WDZC-YJY-2X2.5+E2.5至各实验室第一个过线盒后转为WDZC-BYJ-2X2.5+E2.5。

7、照明功率密度(部分):

灯具采用单、双管荧光灯,会议室300lx11W/平方米、门厅电梯厅150lx8W/平方米、实验室500lx18W/平方米、弱电机房300lx11W/平方米、设备机房及走廊100lx5W/平方米、车库75lx4W/平方米、办公室300lx11W/平方米。

五、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1).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所使用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对下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核查。

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查记录。

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

1)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热回收装置等设备的冷量、热量、风量、风压、功率及额定热回收效率;

2)风机的风量、风压、功率及其单位风量耗功率;

3)成品风管的技术性能参数;

4)自控阀门与仪表的技术性能参数。

(2).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组按数量复验2%,但不得少于2台;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

1)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功率;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

(3).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及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系统的制式。

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便于观察、操作和调试;

4)空调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分室(区)温度调控功能。

对设计要求分栋、分区或分户(室)冷、热计量的建筑物,空调系统应能实现相应的计量功能。

(4).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3)风管的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验和漏风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4)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内部支撑加固等处,应有防热桥的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5).组合式空调机组、柜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种空调机组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且与风管、送风静压箱、回风箱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3)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应严密,并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其漏风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的规定;

4)机组内的空气热交换器翅片和空气过滤器应清洁、完好,且安装位置和方向必须正确,并便于维护和清理。

当设计未注明过滤器的阻力时,应满足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50Pa(粒径≥5.0µm,效率;80%>E≥20%);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80Pa(粒径≥1.0µm,效率:

70%>E≥20%)的要求。

(6).风机盘管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l)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位置、高度、方向应正确,并便于维护、保养;

3)机组与风管、回风箱及风口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4)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便于拆卸和清理。

(7).通风与空调系统中风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l)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安装位置及进、出口方向应正确,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8).空调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中的水力平衡阀、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方向应正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

(9).空调风管系统及部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热层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绝热层与风管、部件及设备应紧密贴合,无裂缝、空隙等缺陷,且纵、横向的接缝应错开;

3)绝热层表面应平整,当采用卷材或板材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5mm;采用涂抹或其他方式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Omm;

4)风管法兰部位绝热层的厚度,不应低于风管绝热层厚度的80%;

5)风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问断;

6)防潮层(包括绝热层的端部)应完整,且封闭良好,其搭接缝应顺水;

7)带有防潮层隔汽层绝热材料的拼缝处,应用胶带封严,粘胶带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

8)风管系统部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10).空调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的绝热层和防潮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热层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材质、规格及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绝热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硬质或半硬质的绝热管壳每节至少应用防腐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或专用胶带进行捆扎或粘贴2道,其间距为300~350mm,且捆扎、粘贴应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

3)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保温时不应大于5mm、保冷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

4)松散或软质保温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5)防潮层与绝热层应结合紧密,封闭良好,不得有虚粘、气泡、褶皱、裂缝等缺陷;

6)防潮层的立管应由管道的低端向高端敷设,环向搭接缝应朝向低端;纵向搭接缝应位于管道的侧面,并顺水;

7)卷材防潮层采用螺旋形缠绕的方式施工时,卷材的搭接宽度宜为30~50mm;

8)空调冷热水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且绝热层与穿楼板和穿墙处的套管之间应用不燃材料填实不得有空隙,套管两端应进行密封封堵;

9)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

(11).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于支、吊架支承面的宽度。

衬垫的表面应平整,衬垫与绝热材料之间应填实无空隙。

(12).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并应进行系统的风置平衡调试。

单机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系统的总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风口的风量与设计风量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

(13).空气风幕机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纵向垂直度和横向水平度的偏差均不应大于2/l000。

(14).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连接前宜做动作试验,确认运行正常后再封口。

(二)、空调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1).空调系统冷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产品进场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其类型、规格和外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对下列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核查。

验收与核查的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核查记录。

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

1)热交换器的单台换热量;

2)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电机功率及输送能效比(ER);

3)冷却塔的流量及电机功率;

4)自控阀门与仪表的技术性能参数。

(2).空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的绝热管道、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

(3).空调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系统的制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应按设计要求安装齐全,不得随意增减和更换;

3)空调冷(热)水系统,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定流量运行;

(4).冷热源侧的电动两通调节阀、水力平衡阀及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方向应正确,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

(5).冷却塔设置位置应通风良好,并应远离厨房排风等高温气体;

(6).当输送介质温度低于周围空气露点温度的管道,采用非闭孔绝热材料作绝热层时,其防潮层和保护层应完整,且封闭良好。

(三)、电气照明工程

1、施工准备

1.1认真熟悉图纸,弄清设计内容,对图中选用的设备和主要材料进行统计,对图中不清楚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与设计工程师取得联系,落实问题的处理方法。

1.2施工前,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宣布技术要求,标准和施工方法。

1.3配合结构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中心线、标高、作实测记录,办理交验手续,如有问题,及时向业主反映,并提交技术要求。

1.4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1.4.1电缆桥架和托架线槽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

1.4.2所有桥架托架的走向必须方便电缆敷设,尽量保持与图纸的一致,布置合理。

1.4.3直线段的托盘和托架在一起,应使用外连接器连接。

1.4.4在拐弯时其弯曲半径为最大截面电缆弯曲半径的10倍以上,在接口处应紧密不能有缝隙。

1.4.5在同一线槽内,有通讯超低压电缆时,应用隔板隔开。

1.4.6线槽口向下敷设,其内电缆每隔1米应固定一下。

1.4.7线槽和桥架应做好消防防火封堵和密封。

1.5电缆敷设

1.5.1动力配电电缆敷设在镀锌电缆桥架、托架内。

1.5.2照明设备,小动力设备,应急照明设备的电缆敷设在镀锌电缆线槽和镀锌钢管内以组合方式敷设。

1.6管线敷设

1.6.1镀锌钢管,暗配在砼内宜沿靠路线敷设,并减少弯曲,管子连接处作密封处理。

1.6.2管路弯曲处,不应该有折皱,凹穴裂缝。

1.6.3在吊顶内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的距离均匀,并应使用专用卡子。

1.6.4钢管进入灯头盒,开关盒及配电箱时,暗配管用电焊固定露出盒口小于5mm,在薄壁板墙内应采用35mm厚的开关盒。

1.6.5所有箱盒一孔均应用开孔器,不得使用氧气切割。

1.6.6对穿管内的导线电压不能大于500V。

1.6.7管内穿线的面积不应大于管内面积的40%,管内应加封圈,护口。

1.7照明灯具、开关插座等设备材料的安装

1.7.1装在吊顶里照明设备应使用边臂或适当的端臂支架固定在吊顶隔板的杆上。

1.7.2照明开关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操作,距地高度1.3米,插座高度距地面0.3米。

1.7.3导线内的接头应尽可能少,当电气连接完成时,所有的接头都采用凡士林进行防腐处理,腐蚀发生在不同的金属连接地地方,应在两种金属之间使用一中性金属加以保护。

六、节能工程检验批及材料现场取样检测

(一)、通风与空调系统

1、根据设计要求对进场的通风与空调节能设备材料等进行验收,对空调机组等主要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核查。

2、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及送排风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应对其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

(二)、空调冷热源及管网节能系统

1、根据设计要求对进场的空调冷热源及管网节能系统绝热管道、绝热材料进场时,应对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检,复检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2、各种设备、自控阀门应能实现设计要求的变流量或者定流量运行。

(三)、电气与照明系统

1、照明光源,灯具及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需对一下技术性能进行验收:

荧光灯灯具效率、管型荧光灯镇流器的能效限定、照明设备谐波含量限值。

2、电缆、电线截面的选择不得低于设计要求,进场时应对其截面和电阻进行见证取样送检,阻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3、低压配电系统完工并调试合格后,应对电源质量进行检测,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七、节能工程验收

1、按照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节能工程质量中各子分部与其各分项的工程质量验收应全部合格。

2、验收时,应检查的文件和记录:

2.1设计图纸和变更文件;

2.2设计与施工执行的标准、文件;

2.3材料、部品及配件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技术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齐全;

2.4材料、部品及配件的抽检复试报告齐全;

2.5各检验批、分项、子分部的验收记录齐全;

2.6施工记录;

2.7各分项的隐蔽验收记录齐全;

2.8质量问题的处理记录齐全;

2.9其他应提供的资料。

八、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责任第一人的安全责任制,制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2、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制定本工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组织落实各级分工负责的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

3、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教育,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在班组之间建立安全竞赛活动,设立流动红旗奖罚分明。

4、项目经理部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并配备专职安全员,专人专职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工作和巡回监督检查工作,负责提出安全预防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医疗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的人员严禁从事高空作业。

6、坚持安全生产书面交底制度,凡新开的分部分项工程,专业负责人都应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并进行签字手续,其原件应交档案室存档。

7、施工现场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拆除。

8、施工现场明确通畅无阻的安全通道,并以箭头提示,通道要设置安全照明,以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

9、机械及设备在使用之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是否完好,如发现隐患应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不许使用,并按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

10、配电箱引入引出线应有套管,电线上进下出不混乱,电箱上进线应加滴水弯。

电线应用橡皮线架空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脚手架、防护架上。

11、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及手持照明灯具采用安全低压电源。

照明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花线和塑料胶质线,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须接地和接零,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装用电保护器。

12、严格执行现场动用明火申请制度,在现场动用明火应预先领许可证,并随备灭火器材。

13、对易燃易爆材料、器材要严格管理。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2

三、编制目的…………………………………………………………2

四、本工程节能施工主要内容………………………………………2

五、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5

六、节能工程材料现场取样检测……………………………………15

七、节能工程验收……………………………………………………16

八、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