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506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①发展观

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②资源观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③环境观

自然环境的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

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④伦理道德观

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⑤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

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二、调整行业:

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

1.目标:

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2.要求:

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于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损害。

据此完成1~2题。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可持续的、区别于传统观念的(A)

①发展观 ②资源观 ③价值观 ④环境观 ⑤消费观

⑥伦理道德观 ⑦生育观 ⑧世界观 ⑨健康观

A.①②④⑤⑥B.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⑦⑨

2.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坚持(C)

A.鼓励消费,刺激生产B.多投入,多产出

C.多利用,少排放D.不投入,不产出

2014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4个地球日。

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

据此回答3~4题。

3.可持续消费意味着(C)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4.绿色生活可以包括(D)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③D.①②③④⑤

3~4.解析:

第3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

第4题,绿色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夏季生态农业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可能位于(C)

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

6.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

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

5~6.解析:

第5题,图中P对耕地具有固氮作用,说明是大豆,同时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与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符,故选C。

黄土高原大豆种植较少,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夏季主要作物是水稻。

第6题,依上题分析,P为大豆,而Q以大豆为原料进行加工,自然属于豆制品加工,故选A。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7~8题。

7.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甲图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乙图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甲图模式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乙图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8.下列哪种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C)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

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7~8.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8题,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是C项。

9.电动公交车低碳环保、安静舒适,有利于减轻下列城市环境污染中的(A)

①噪声污染 ②光污染 ③水污染 ④汽车尾气污染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

以油为原料的汽车会产生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电动公交车不会产生上述污染。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读表完成10~11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0.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C)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1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C)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10~11.解析:

第10题,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及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不会影响我国稀土资源的储量。

第11题,大力开采稀土资源或一味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不利于稀土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材料二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占发达国家的比重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石油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8.39%

4.19%

26.9%

11.5%

4.3

11.5

7.7

(1)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2)针对我国目前能源的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

本题通过对“循环经济”的阐述,结合目前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GDP能耗高的现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1)我国能源储量相对不足,且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2)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13.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

读下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材料二 车用乙醇汽油是酒精(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这种新型燃料排放的CO2等废气明显减少。

经过几年的试用,我国一些省市开始推广这种车用燃料。

(1)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相比,清洁生产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清洁生产实现了__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__效益的双赢。

(2)在河南省建酒精厂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将玉米转化为酒精,再将酒精转化为车用燃料,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吉林省相比,河南建设酒精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酒精生产厂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传统的末端治理是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而清洁生产从生产的全过程来控制污染,产污量减少,资源消耗减少,也消除了污染转移。

(2)题,酒精是用粮食发酵制成。

其作为燃料使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

第(3)题,由材料可知,酒精生产需要蒸煮、发酵、蒸馏等环节,在气温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生产。

第(4)题,该生产流程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注重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现了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要求。

答案:

(1)污染物排污量减小,资源消耗减少,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不存在污染物转移的问题 经济 环境 

(2)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原料丰富 有利于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卖粮难的问题 (3)河南省纬度较低,气温较吉林省高,减少能耗,可降低生产成本 (4)有利于延长农业生产链,增加就业和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读以下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B)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

解析:

从该地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中的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以及该地有野猪、狍子和山鸡等可以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C)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解析:

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循环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

农业循环产业链活动能使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3.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D)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解析:

由上题解析可知D项正确。

据报道,有一位法国的老太太到中国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当她把使用完了的照相机废电池用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回自己的口袋里时,旁边的导游小姐奇怪地看着她。

这位法国老太太平静地说:

“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而你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回收废电池的机构和措施,这颗电池来自法国我将带回法国,以便回收。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段时间,武汉的街头树起了一个个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但好长时间过去了,箱子里的废电池寥寥无几,并且箱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回收废电池的计划不了了之。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对垃圾的描述,你认为最贴切的一项是(C)

A.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无用废物

B.将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C.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为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将垃圾深埋

5.上述两则材料中不同人群对垃圾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反映了(B)

A.生活习惯的不同

B.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同

C.社会伦理观的不同

D.身体素质的不同

6.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A)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4~6.解析:

垃圾能变废为宝,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不同人群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其行为。

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据此回答7~8题。

7.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8.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好处是(C)

A.增加有机质,提高肥力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危害

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

7~8.解析:

“绿色GDP”含义是一种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发展。

农作物的秸秆在冬春季可起到防风固沙,减轻首都沙尘天气的作用。

都市网 “21世纪中国新农村建设论坛”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尽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9~11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A)

A.农药化肥的使用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D.矿物燃料的使用

解析: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陡坡开荒、乱砍滥伐山地林木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会导致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的出现。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C)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 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 ④增进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维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效力;要调整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技术开发与环境教育,扶持基础性的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要增进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间环境保护工作的合作。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D)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解析:

三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等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应“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12.英国一对情侣于2009年5月上旬结束了长达297天、行程7万多千米、途经18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之旅。

他们没有乘坐飞机,选择了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用行动证明环球旅行与环保可以兼得。

据统计,两人一共乘坐了112次汽车、61次火车、18次船、骑了6次自行车、2次摩托车,甚至还骑过一次大象。

两人这次环球旅行共产生不到3000公斤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乘坐飞机旅行会多排放6倍。

(1)这对英国情侣的环球旅行(双选)(  )

A.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B.体现了市场行为的调整

C.属于公众行为的调整

D.体现了全球合作

(2)这对英国情侣的旅行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你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这对英国情侣的旅行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此观念下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属于对公众行为的调整。

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

公众的参与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具体做法有很多,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生物和谐共存等。

答案:

(1)AC

(2)公众的参与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非常必要,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选购环保产品、适度消费、节约利用资源、参与环保行动、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等

13.2009年8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召开,论坛指出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关键在生态文明观念。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所造成,这些都是阻碍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因素。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