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6952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docx

浙江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考报告】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必考要求

c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a

环境问题的分类

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

b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加试要求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指由于①人类活动或②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

(1)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③自净能力。

(2)随着全球④人口的急剧增长和⑤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

3.环境问题的类型

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⑥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⑦酸雨、全球变暖、⑧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⑨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⑪草原、⑫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⑬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⑭受损

(1)产生原因:

人们长时期地⑮砍伐森林和⑯开垦草原。

(2)后果:

导致⑰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概念: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⑲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类型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水污染

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

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大气污染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

病原体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

土壤质量恶化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必考c、a)

 

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还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实质是发展问题。

[探究归纳]

1.环境问题的成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乱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下降等。

[学以致用]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 第

(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破坏与短缺。

(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

答案 

(1)A 

(2)C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必考b)

“烟囱长成了森林/钢筋和混凝土切断了视线/我的瞳孔里就再没有了绿色/那天空的湛蓝呢/那海水的碧绿呢/那河流的清亮呢/那空气的爽朗呢?

”该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环境问题?

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瞳孔里就再没有了绿色”描述的是植被被破坏;“那海水的碧绿呢/那河流的清亮呢”描述的是水体污染:

“那天空的湛蓝呢/那空气的爽朗呢”描述的则是大气污染。

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人类不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如垦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的破坏;工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生态恶化。

[探究归纳]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

主要原因

典例

大气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废弃物任意堆放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典型分布区

全球变暖

自然:

气候的变化

全球

人为: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臭氧层破坏

自然:

太阳活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人为:

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酸雨

自然:

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降水较多

西欧、北美、

日本

人为: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原因

典例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

土地盐碱化

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等

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过度捕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及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

[学以致用]

 该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体污染   B.植被破坏

C.全球变暖D.臭氧空洞

解析 本题考查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

北极熊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冰洋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雪融化加剧,使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影响。

答案 C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

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的问题

D.只要排放废弃物就会带来环境问题

解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答案 C

读“失望?

希望?

”漫画,完成2~3题。

2.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污染

B.臭氧层破坏

C.植被破坏

D.矿产资源减少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大力植树造林B.禁止森林利用

C.合理开采石油D.大量使用农药

解析 第2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

图片显示的是一双一次性筷子,长出一片绿叶。

寓意是减少森林砍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绿色地球家园。

第3题,由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植被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能力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只有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才能维护绿色地球。

答案 2.C 3.A

4.(2015·浙江会考)下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975年以来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伏季休渔 ②海域污染 ③过度捕捞 ④限制捕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野生大黄鱼的产量在1975年之前基本上是波动上升,197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1990年之后几乎已无鱼可捕。

这主要是由于过度捕捞造成的,同时海域的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B

读“四幅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第5题,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第6题,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

答案 5.A 6.C

7.下图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依次是________。

A.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C.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E.粮食单产提高

F.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2)城市中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口的数量与素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①和②是并列关系,并且形成结果③,而④是由于“生产规模适当”引起的。

城市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因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的。

答案 

(1)DFCA

(2)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答出2条即可) 水土流失 森林破坏 土地荒漠化(答出2条即可)

教材P87 活动思考

提示 按环境要素划分:

水体污染。

理由:

水体是环境要素之一。

按生产类型划分:

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理由:

农业、生活(主要是第三产业)属于不同的生产类型。

按地理空间划分:

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理由:

局部、全球是按地理空间的大小划分的。

教材P88 活动探究

提示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盲目开垦、过度放牧、开矿修路、不合理的灌溉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乱砍滥伐森林,盲目开垦。

2.

(1)地球的总面积,特别是适宜人类生存的陆地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口密度逐渐增大,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资源日趋紧张。

(2)随着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人均拥有量逐渐减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3)由于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部分地区超过了合理的环境容量,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使部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

教材P90~P91 活动探究

提示 1.

2.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3.禁止乱捕滥猎,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教材P91 活动探究

提示 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且都对水有污染。

教材P93 活动探究

提示 本活动是一个关于土壤污染的题目,要求学生参照图示,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专业语言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施用农药、化肥等活动产生的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污染物及浮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可能产生的后果:

当土壤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2.对农作物的危害:

使农作物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进而在人体内逐渐积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农药所包含的毒素在人体内富积,不容易被人体代谢排泄出来,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对人体健康构成致命威胁。

治理土壤污染的措施: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值,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一、选择题

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土地沙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土地沙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

答案 1.C 2.A 3.A

浙江是“江南水乡”,但水乡亦愁水。

结合漫画“挥汗如雨”,回答4~5题。

4.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

A.时空分布不均B.需求结构不合理

C.人均拥有量少D.生产利用效率低

5.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  )

A.水质下降B.地面沉降

C.降水增多D.土壤酸化

解析 第4题,水资源短缺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浙江地处东亚季风区,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季节差异大和年际变化大,同时由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地区差别也较大;选项B、C、D是人为原因。

第5题,漫画反映过度开采地下水,故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B.青海C.陕西D.新疆

7.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第6题,考查读图能力。

结合图示可知新疆荒漠化比例最大,在40%以上。

第7题,考查环境保护措施。

过垦、过牧、过樵及水资源利用不当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治理措施主要从原因分析,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答案 6.D 7.B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8~9题。

8.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9.下列有利于缓解该问题的措施有(  )

①禁樵禁采 ②土地集约利用 ③严格执法 ④退耕还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8题,考查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违法占地应该属于建设占地,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第9题,考查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是严格执法、土地集约利用等。

答案 8.C 9.B

10.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湿地面积B.大量排放污水

C.过度开采地下水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解析 本来应该滑雪的圣诞老人却划船送礼,说明全球变暖致使海平面上升,陆地被淹没,这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加剧所形成的。

答案 D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

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丘陵山区的防洪压力较小

D.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12.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

①发展“种—养—加”农业循环经济 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 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 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1题,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不仅与降雨量相关,还与区域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地表径流(河流长度和陆地面积)等有关。

浙江沿海经济发达,水污染较为严重,治污水压力较大,A错误;浙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变化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排涝压力大,B正确;丘陵山区多暴雨,易引发山洪,防洪压力大,C错误;海岛陆地面积小,河川等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缺乏,供水压力巨大,D错误。

第12题,循环经济属于“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可以减少污水排放,①正确;产业集聚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处理,②正确;工农业生产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故③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答案 11.B 12.A

13.下图为某一公益广告用图,图中数字代表该生物灭绝时间,该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矿产资源枯竭B.大气污染加剧

C.厄尔尼诺影响强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图中数字说明不少生物已经灭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在不断减少。

答案 D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

下图是“我国四省市2010年生活能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构成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4~15题。

14.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①发展沼气 ②开采小煤窑 ③利用太阳能 ④种植薪柴林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

第15题,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答案 14.A 15.B

二、非选择题

1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5年4月16日电 中央气象台15日18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浮尘天气,其中北京在傍晚前后出现沙尘暴。

气象部门监测显示,这是2002年3月20日之后,北京时隔13年再次出现沙尘暴,并带来“重污染”。

材料二 我国华北地区每年春季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原因示意图。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滥伐森林 B.盛行偏北风 C.土壤贫瘠 D.土壤水分条件恶化 E.草原沙化 F.沙尘暴盛行

(2)造成此次沙尘暴盛行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曾有学者呼吁:

杀掉山羊,保卫北京!

你认为杀掉山羊的原因是(双选)(  )

A.山羊肉鲜嫩可口,保证北京供应

B.山羊长不大,经济价值低

C.山羊对草场破坏严重

D.山羊是引起沙尘暴的罪魁之一

解析 本题通过示意图来考查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由于冬季蒙古高压强盛,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

全球变暖,地表蒸发增强,地温上升,土壤中水分也大量蒸发;又由于人口大量增多,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人类毁林开荒,地表失去了植被的保护,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的地方过度耕种,使土壤变得更加贫瘠。

以上的人类活动会导致河流干涸,草原沙化。

当偏北风盛行的时候,失去植被保护的表土层会随着偏北风吹向我国的华北地区,造成强盛的沙尘暴。

答案 

(1)①—B ②—D ③—A ④—C ⑤—E ⑥—F

(2)春季气温回升快,天气干燥,全球变暖,加剧了土壤干燥度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3)CD

1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

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材料二 如图1。

材料三 如图2。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多选)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出现混浊天气日数多,夏季降水多,出现混浊天气日数少。

(2)题,城市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与大量工业废气排放、交通运输工具增多、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有关。

第(3)题,从题图中可以看出,SO2污染物主要来自甲、乙两个工业区,工业生产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SO2。

第(4)题,防治大气污染主要从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和加强治理两方面分析。

答案 

(1)12 7

(2)ABD

(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

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

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