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639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docx

中考语文学业模拟考试试题3doc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3

温馨提示:

1.全卷共4大题,25小题。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5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班级、姓名、学号。

请勿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

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据北京奥组委火炬传递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希腊当地时间3月24日正午12时即北京时间当天18时,北京奥运会圣火将在距离雅典370公里处的古奥林匹亚(yí)①址点燃。

圣火将于3月31日(dǐ)②达北京,(jiè)③时将举行圣火进入中国及全球火炬接力(qǐ)④动仪式。

2、根据下面的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

阅读,是一种幸福-----自然中的小草、大树,人类中的快意与波澜,都会闪烁爱的火花、情的充溢,都会流露出笑的宽慰、苦的涩味。

庄子的▲,陶潜的▲,岳飞的▲,路遥的奋力,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充沛之心、向上之心。

A、超脱B、壮怀C、隐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4、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

(4)▲,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

(5)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旷达闲适的心境的千古名句是:

    ▲  , ▲   。

(6)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诗句是

▲,▲。

5、名著阅读: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阅读心得,组成排比句(4分)

阅读名著常为书中的人物所感动: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常为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所感动;阅读《西游记》,常为孙悟空的勇敢、正义、富有反抗精神所感动;阅读《▲》,常为▲所感动;阅读《▲》,常为▲所感动。

6、温州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为了弘扬家乡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某校举行“走进温州文化”活动。

(6分)

(1)温州山水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留下了大量文人题咏。

“名胜古迹探访小组”搜集到了很多的历代名家题写的瑰丽的诗文。

请你写出与下列名胜相关的诗句、对联或文人。

(任选两处)(2分)

江心寺:

▲池上楼:

澄鲜阁:

▲楠溪江:

(2)“民以食为天”,温州风味独特的点心小吃引起了同学们的调查兴趣。

“美食调查小组”收集了温州不少传统的小吃,准备拟写富有情趣的宣传语。

请你也来参与,任选下列的一种小吃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

所拟写的宣传语能体现这种小吃的特点。

(2分)

温州小吃:

汤圆馄饨麦饼鱼丸

(3)温州的岁时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体现出温州人重视亲情乡情、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岁时风俗搜集小组”走小巷、访农家,搜集了许多风俗习惯,请指出下列风俗都有哪些活动?

(请任选两项)(2分)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

①所选风俗名称:

▲活动:

②所选风俗名称:

▲活动: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6题。

(一)成功(15分)

季羡林

⑴什么叫成功?

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

”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⑵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

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⑶▲+▲+▲=成功

⑷“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是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

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

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⑸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

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

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

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⑹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

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的

▲,更为读书人所向往。

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⑺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

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大学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⑻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

还是先举韩愈。

他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两句话是大家所熟悉的。

⑼王国维的《人间诗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

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7、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

▲+▲+▲=成功(3分)

8、本文开头通过设问,引出“▲”这个话题;结尾提醒人们“衣带渐宽终不悔”,强化文章的中心其实就是要强调▲。

(3分)

9、请仿照“韩愈的‘焚膏油而继晷,恒兀兀而穷年’”的句式,补充它接着的横线内容,要求在第一横线写出人物名字,在第二横线概括出合适的事例(不一定需要引用)。

(3分)

10、作者在第⑻段引用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3分)▲

11、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这样的说法你同意吗?

请结合事例说说你的观点。

(3分)

(二)那个孩子(17分)

  ⑴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

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

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

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⑵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

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

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

“你怎么这么烦?

”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

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

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⑶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

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⑷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

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

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

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

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

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

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

“你自己去。

”那个同学怔了一怔。

父亲看有些僵,忙说:

“我来我来。

”“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

”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

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

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

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⑸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

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

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

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

母亲说:

“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

”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

母亲又说:

“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

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

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

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

便说:

“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

”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⑹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

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

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

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⑺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

“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

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

”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

”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

”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⑻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

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

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

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

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

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⑼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

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

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

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⑽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12、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

13、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

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

▲;▲

1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4分)

(1)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2)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15、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16、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

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7—24题

(一)秋风引(4分)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解】“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7、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哪些特征?

(2分)

18、后人为什么说“孤客最先闻”中“最”字用得好?

请联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

(二)陈涉世家(11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19、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尝与人佣耕▲

(2)楚人怜之▲

(3)度已失期▲(4)若为佣耕▲

2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21、你认为在本文中“燕雀”是比喻▲,“鸿鹄”是比喻▲。

浩淼的历史人物中,你觉得还有哪些人也可被比做“鸿鹄”说说为什么觉得他或她也可被

比做“鸿鹄”?

(4分)

(三)乐不思蜀(10分)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

“人之无情,乃至于是乎!

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

”充曰:

“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

“颇思蜀否?

”禅曰:

“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

“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

‘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

“何乃似郤正语邪!

”禅惊视曰:

“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

指司马昭。

②禅:

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

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

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

都指四川。

2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为之作故蜀技▲

(2)乃至于是乎▲

(3)郤正闻之▲(4)宜泣而答曰▲

2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24、“乐不思蜀”故事的结尾处“左右皆笑”,你认为他们为何而笑呢?

(3分)

_▲

四、写作(60分)

25、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3参考答案

全卷书写5分。

评分标准:

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得5分;书写清楚,涂改较少,得4分;书写较潦草,涂改较多得3分;乱涂乱画的,不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l、(4分)遗抵届启(每字1分)

2、(3分)

(1)A

(2)C(3)B(每处1分)

3、(C)

4、(8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江春入旧年(3)叶底黄鹂一两声

(4)锦江春色来天地(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每句1分。

句中有漏字或添字者不给分,错别字每字扣0.5分。

5、(4分)示例:

阅读《名人传》,常为贝多芬的高尚风格和顽强奋斗精神所感动;阅读《水浒》,常为武松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所感动。

6、(6分)

(1)

(2)

(3)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16分)

7、(3分)天资勤奋机遇。

8、(3分)成功(1分)必须以勤奋的精神去做学问、干事业(或:

要获得成功必须勤奋)(2分)

9、(3分)如:

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车胤的囊莹映雪。

(写出人物名字得1分,写出事例得1分,事例和“勤奋”有关得1分)

10、(3分)论述了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11、(4分)不同意。

虽然天资很大情况下是先天造成的,但是后天的努力和奋斗也可以使原本没有天资的人具有比一般人更优越的天分。

比如说,海伦凯勒原本是残疾人,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写作获得了伟大的成就,鼓舞了更多的人。

(有自己的论点,得2分,结合恰当的事例,得2分)

(二)(17分)

12、(4分)嫌母亲粗鲁而发火;认识到应对父亲尊重(或:

愤怒地批评了同学);母亲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真正理解了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

13、(3分)缘于同学让父亲倒水这件事。

(1分)

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2分)

14、(4分)

(1)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受儿子呵斥后懊悔、不安和极度小心的心情。

(2分)

 

(2)这一形容心情的词用于表情,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满足感。

(2分)

15、(3分)修改后不好。

原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目的,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

改后有局限性,削弱了表达效果。

 

16、(3分)作子女的应该理解、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努力做到内心和言语行动相一致,使父母理解自己的一片孝心。

评分标准:

第14、15、16题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满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4分)

17、(2分)答:

秋风刚至或萧索凄凉的特点。

(学生用诗歌中的“萧萧”回答,也得分)

18、(2分)答:

表现了孤客对物候变化的敏感,写出了孤客羁旅漂泊思家念归的心情。

(二)(11分)

19、(4分)

(1)曾经

(2)爱戴(3)估计(4)你

20、(3分)如今逃走(抓回来)也是死,起来起义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还不如为国家而死,可好?

21、(4分)众佣耕人陈涉可列举有远大志向或有较高成就的历史人物,如岳飞、范仲淹、司马迁等。

22、(4分)

(1)替

(2)竟然(3)听说(4)应该应当

23、(3分)即使诸葛亮还在,也不能辅助他使蜀国长久保全,更何况姜维呢。

24、(3分)能答到嘲笑、讥笑刘禅的平庸、无能、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贪图安乐、“扶不起来的刘阿斗”等其中两点可给满分。

四、写作(60分)见考试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