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514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docx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

新建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特大桥LZDQSG-2标

南引桥连续梁施工测量方案

编 制:

   

复  核:

      

总工程师: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二0一六年八月

ﻩ目 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ﻩ1

1.1编制范围ﻩ1

1.2编制技术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2。

1项目简介ﻩ2

2.2结构设计说明ﻩ2

第三章仪器设备与人员组织ﻩ3

3。

1主要测量人员组织ﻩ3

3.2仪器设备配置ﻩ3

第四章测量控制网布设4

4。

2控制网加密成果4

第五章连续梁施工测量6

5.1施工前准备6

5.2墩旁托架安装ﻩ6

5.3托架预压6

5.4模板标高计算ﻩ8

5.5箱梁施工测量ﻩ8

5.6挠度观测9

5。

7梁体质量控制标准ﻩ10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12

第七章仪器的维护保养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ﻩ13

7.1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13

7.2仪器使用注意事项ﻩ13

7.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13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范围

南引桥铁路连续箱梁施工。

1.2编制技术依据

⑴《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⑵《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

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⑸《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3—2015);

⑺《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⑻《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五峰山长江大桥工程定测技术报告》(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⑼新建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特大桥LZDQSG—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⑽南引桥连续梁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1项目简介

新建铁路连云港至镇江线位于江苏省中北部的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镇江市,呈南北走向,正线全长304.883km。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84+84+1092+84+84)m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为新建连镇铁路关键性与控制性工程。

2。

2结构设计说明

1、铁路4×57.2m连续梁施工

主梁采用直腹板单箱单室箱型截面,梁高4.8m。

箱梁顶宽12。

2m,顶板厚0.34m,顶板设置双向2%横坡;底宽6。

4m,底板厚0。

35m~0.6m;腹板厚度分为0.5m~0。

9m。

全联梁共设五道横隔板,边支点横隔板厚1.5m,中支点横隔板厚2。

5m.主梁0号块段长11.2m,中、边跨合龙段长2m,边跨现浇直线段梁长26。

4m(近主桥侧)、27.5m(近引桥侧)。

除0号块及边跨直线段在支架上施工外,每墩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为2×5个。

2、铁路50。

25+80+50.25m连续梁

铁路50.25+80+50.25m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直腹板单箱单室箱形截面,梁体下缘按圆曲线变化.箱梁跨中梁高3.8米,支点梁高6.4米。

主梁顶宽12.2米,顶板厚0。

34米;底宽6。

4米,底板厚0.5~1。

0米;腹板厚分为0.5~1。

0米。

全联梁共设5道横隔板,边支点横隔板厚1.5米,中支点横隔板厚2。

5米。

主梁0#块梁段长14米,中、边跨合拢段长2米,边跨现浇直线段梁长9.15米.除0#块及边跨直线段梁在支架上施工外,每墩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为2×9个。

3、铁路40。

7+64+40。

7m连续梁

铁路40.7+64+40.7m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直腹板单箱单室箱形截面,梁体下缘按圆曲线变化。

箱梁跨中梁高2.8米,支点梁高5。

2米。

主梁顶宽12.2米,顶板厚0.34米;底宽6.4米,底板厚0.35~0。

7米;腹板厚分为0。

5~1。

1米。

全联梁共设5道横隔板,边支点横隔板厚1.2米,中支点横隔板厚2。

0米,中跨跨中横隔板厚0.8米。

主梁0#块梁段长8米,中、边跨合拢段长2米,边跨现浇直线段梁长7.6米.除0#块、1#块及边跨直线段梁在支架上施工外,每墩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为2×8个.

第三章仪器设备与人员组织

3.1主要测量人员组织

南引桥连续梁主要由中铁大桥局连镇铁路项目部二分部测量组实施测量,人员名单见表3-1所示.

表3-1 主要参与人员

序 号

姓名

职称

职责

1

葛永飞

高工

总负责

徐 飞

工程师

负责人

巩宏伟

助工

内、外业

4

石树勇

高级技师

内、外业

张振森

技 师

外业

6

吴安楠

技师

外业

7

裴 轩

测量工

外业

8

张华

测量工

外业

李阳超

测量工

外业

10

宋世荣

见习生

外业

3。

2仪器设备配置

为保证质量,根据测量精度等实际情况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见表3-2所示.

表3—2 测量仪器与设备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仪器编号

标称精度

生产厂家

性能状态

全站仪

TCRA1201

1台

265461

1″

徕卡

已检定

全站仪

TC802

1台

757867

2″

徕卡

已检定

电子水准仪

DINI03

1台

708014

0.3mm/Km

Trimble

已检定

水准仪

NA2

1台

278382

2mm/Km

苏一光

已检定

第四章测量控制网布设

4.1测区内原有控制点

中铁大桥设计院共交付平面兼高程控制点13个,即点DQ2、DQ13~DQ24,其中点DQ13已被破坏,点DQ20位于山上无高程成果,独立高程控制点2个,即点QBM1、QBM2,成果资料见表4-1。

平面控制网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CPI精度观测,采用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119°24′,尺度归算至测区平均子午线经度119°40′,投影面高程62m。

表4-1施工控制网成果交桩资料(大桥院)

序号

点 名

坐标(m)

备注

X

Y

H

1

DQ2

3568690。

0170

522708。

4899 

3。

5537

2

DQ13

3567006。

4652

525037。

1299

8。

4904

强制归心墩(已破坏)

DQ14

3567465.0427

525446.6597

8.4036

强制归心墩

DQ15

3567953.3088

525462.3677

8.0961

强制归心墩

5

DQ16

3566709.8393 

526443.0593 

5.9716 

强制归心墩

6

DQ17

3567129。

0693

526414.8024

7.1372 

强制归心墩

7

DQ18

3566467.4426

527337.2506

25.7285

8

DQ19

3566760。

7343

527269。

5933

24.8682

9

DQ20

3567130。

8996

527181.0565 

10

DQ21

3566685.9619

527530。

4990

31。

2605 

11

DQ22

3566203。

5844

527660.5666

16.0395

12

DQ23

3566318.7164 

528062。

1809

21。

6667

13

DQ24

3566049.1376 

528236.9796

21.7822 

14

QBM1

3.2433

独立高程点

15

QBM2

8。

2492

独立高程点

平面坐标系统:

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119°24′,尺度归算至测区平均子午线经度119°40′, 投影面高程62米。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2控制网加密成果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工程施工需要,加密了XCT、ML、JM1—JM11共13个点,加密点为平面兼高程点,平均分布在线路两侧,相互通视。

其中ML、JM2、JM3、JM4、JM5为埋设的强制对中点,平面控制网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CPI精度观测,高程按二等水准观测,加密成果见4-2。

表4-2施工控制网加密成果资料

序号

点名

平面坐标(m)

H

备注

X

Y

1

XCT

3566770.5125

526698。

9426

6。

8836

2

JM1

3566685。

7990

526900。

0045

34.9550

3

JM2

3566848.6454

526820.3742

32。

7778

4

JM3

3566803。

0667

526950。

4053

19.7132

5

JM4

3566668。

9952

527096.6310

45。

4219

6

JM5

3566556。

6524

527309。

1586

35.6813

7

JM6

3566588。

0517

527472。

3358

22。

9042

8

JM7

3566495。

7002

527568.2025

24。

1176

9

JM8

3566516。

9555

527649。

9360

23。

0623

10

JM9

3566389。

6097

527803。

3001

17.8813

11

JM10

3566372.5938

527916.4149

19.1691

12

JM11

3566218。

4003

528091.7120

23.1969

13

ML

3566636.9123

527626.3860

26。

1617

说明:

                ⑴施工控制网

平面坐标系统:

桥梁施工独立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119°24′,尺度归算至测区平均子午线经度119°40′,投影面高程62米。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连续梁施工测量

5.1施工前准备

连续梁施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完成对图纸进行复核,计算连续梁及预埋构件的理论三维坐标。

2、完成测量控制网的复核,确保测量控制点稳定.

3、完成测量仪器检查,确保仪器在检定期内,完成仪器的自检自校。

4、完成墩身及垫石竣工测量。

5.2墩旁托架安装

连续梁0号块、1号块及边跨直线段在支架上浇注,其它块段采用“菱形挂篮”悬臂对称浇筑。

0号块支架采用“钢管桩+底纵梁”方案施工。

基础采用φ820×8mm钢管桩;分配梁采用2HM588;钢管桩采取后场直接加工预制,现场利用法兰盘螺栓进行固定,管桩间连接系采用φ377×6mm的螺旋管,分配梁安放在管桩砂筒上,梁体翼缘板部分由贝雷梁+钢管脚手架组成,底腹板部分采用纵梁+楔块落于分配梁上的形式。

直线段采用“钢管桩+贝雷梁”方案施工.基础采用φ630×8mm钢管桩,钢管桩支撑,钢管桩一半落于承台上,一半打入土体,分配梁采用2HM588;钢管桩采取后场直接加工预制,现场利用法兰盘螺栓进行固定,管桩间连接系采用φ377×6mm的螺旋管。

墩旁托架钢管桩位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管桩底用水准仪进行抄平,管桩顶及分配梁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法控制。

5.3托架预压

1、预压目的

 施工支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为防止支架不均匀沉降导致0#块箱梁混凝土开裂,按相关设计规范需对支架进行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最大限度减小支架的沉降,并验证支架结构的可靠性,同时测出支架弹性变形值,根据预压提供数值设置预拱度。

2、预压步聚

托架预压加载分三级:

0→60%→100%→120%加载,卸载反之进行。

每个中间过程均需要测量相应的观测点数据,所有测量记录资料均需及时整理分析,现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支架拼装完毕后检查验收,用全站仪在底模上放样观测点位,并用油漆做上醒目标记,用墨线弹出腹板及桥梁中心位置,注意保护观测点位。

0#块现浇支架共设置6个观测断面,桥墩两侧各设A、B、C断面,A、C观测断面距墩中心距离分别为3.12m、6。

12m,B观测断面距墩中心距离为4.62m,每个观测断面共设置3个观测点,A、C断面观测点分别位于桥梁中心及左右距桥梁中心3m处,B断面观测点分别位于桥梁中心及左右距桥梁中心2.7m处.共计设置18个预压观测点,观测点具体位置详见“0#块预压观测点布置图”.直线段设置3个观测断面,9个预压观测点.

图5.2-40#块预压观测点布置图

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将高程传递至墩顶,用水准仪及倒挂钢尺法进行复核,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

预压前,全断面观测一次,测量原始标高;预压至60%时,100%时,全断面各观测一次;预压至120%,加载完成后加载完成后0h、4h、8h、12h、24h、48h,逐日观测,及时记录、计算沉降值。

预压至1mm/d即可卸载.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找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第三次加载沉降稳定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卸载至1/2倍计算荷载时,全断面观测一次;全部卸载完毕后,全断面观测一次。

加载前的初始数据-满载稳定后的最终读数=总变形量

加载前的初始读数-卸载完成后的最终读数=非弹性变形量

总变形量—非弹性变形量=弹性变形量

所用仪器必须为经过鉴定合格的精密水准仪,测量人员最好固定一人,观测数据要及时准确的以书面形式上报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上报资料包括测点平面位置图、高程、本次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数据分析由总工程师、测量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共同完成。

5。

4模板标高计算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对原始数据加以分析、汇总,并与理论计算值加以对比。

依据对比结果得出试验结论,最后整理成现场预压报告,指导后续连续梁底模施工标高的设置.

以0#块水准网点作工作基点,用水准仪控制。

以调整挂篮前吊杆等方法,使底模标高、顶模标高满足要求为止。

本项工作由各工区测量组完成,严格按数据分析组提供的立模标高进行立模、调模作业。

Hi=H0+fi+(f1m)+fm+fx

Hi为待浇注箱梁底板前端点处挂篮底板模板标高;

H0为该点设计标高;

fi为由徐变、收缩、温度、结构体系转换、二期恒载、活载等影响产生的挠度计算值;

f1m为本施工段顶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对该点的影响值;

fm为挂篮弹性变形对该施工段的影响值,在挂篮设计和加载试压后得出;

fx为本施工段及以后浇筑的各梁段对该点的挠度影响值.

然后根据计算出的箱梁节段的立模高程,安装底模、侧模和顶模。

用水准仪测量控制,调整挂篮前吊杆高度等方法,使底模、顶板底模高程满足立模高程。

控制每节箱梁施工中的中轴线及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并不断进行调整.

5.5箱梁施工测量

墩身施工完成后,从地面控制点,利用坐标法放设墩顶纵、横轴线及支座中心线,两次放样成果的互差在规范限差以内时,取两者的平均值,并将轴线控制点引至桥墩身上,作为施工轴线控制的依据。

在铺设底模前先放置好支座,并在支座位置处根据梁底的楔块尺寸在底模上开孔,在开孔处支立梁底楔块的模板,楔块的底模根据预埋钢板的尺寸也开孔,预埋钢板与楔块的底模用高强砂浆密封。

底板横坡按设计图纸规定设置,横向宽度要大于梁底宽度,梁底两侧模板要各超出梁底边线不小于5cm,以利于在底模上支立侧模。

模板之间连接部位采用海绵胶条以防漏浆,模板之间的错台不超过1mm。

模板拼接缝要纵横成线,避免出现错缝现象。

底模板铺设完毕后,进行平面放样在底模上放出箱梁中心线,为了保证梁体的线形在圆曲线位置时要每隔5米定出箱梁中心线位置以确保箱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全面测量底板纵横向标高,纵横向间隔5m检测一点,根据测量结果将底模板调整到设计标高。

底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再次检测标高,若标高不符合要求进行二次调整。

在底模铺设完成后,重新标定桥梁中心轴线,对箱梁的平面位置进行放样,在底模上标出底板左中右边线点位置、悬臂端边线和钢筋布置的位置。

根据测量放样定出箱梁底板边缘线,在底模板上弹上墨线,然后安装侧模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测标高和线型,确保翼缘板线型美观。

0#块段施工完成后将控制点引至梁顶(用测放墩顶轴线的方法)。

为了满足施工过程中控制箱梁各悬浇节段中线位置,单靠加密控制点不能保证桥梁轴线的统一,需要分别在箱梁中轴线布设3个中线控制点.控制点埋设于梁顶混凝土顶面中轴线处,利用坐标法(同测放墩顶轴线的方法)放出中线位置。

 

按四等水准的技术要求, 水准路线从一点附合至另一点,地面控制点高程引测至0#块控制点上。

向0#块上传递高程时,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传递,检定钢尺倒尺传递复核。

0#块高程点是为了控制顶板的设计标高,同时也作为以后各悬臂浇筑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每个0#段各布置9个高程控制点。

0#块是整个主梁上部悬臂施工的基础,它的标高和线型走向直接影响到整个主梁的标高和线型.

悬浇段施工时,当箱梁当前悬浇段的挂篮初步就位后,根据箱梁施工控制网,在0#块工作基点上架设全站仪,依次放样箱梁节点立模具体位置,确定箱梁里程桩号,底板就位后如偏移过大可调整挂篮角度进行调整,直至调整误差在5mm之内,这样既加快了立模速度,也保证了侧模竖直度满足要求.

5.6挠度观测

在施工过程中悬臂因自重作用,预应力张拉,混凝土结构徐变,施工中温度变化等因素,将使得悬臂浇筑的箱梁标高与设计明显偏离。

为确保成桥后梁体的线型符合设计要求,主梁的梁体徐变,轴线及梁顶高程监测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每阶段线形进行控制观测。

悬臂每浇筑一段,在挂篮就位及立模后,浇筑混凝土前、浇筑后、张拉预应力前、张拉预应力后,都分别对每一节段监测点进行测量。

每次应在早晨太阳高照前观测.如观测的结果值与设计计算预测值超过±10mm、应进行复测,若仍超过误差限值,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计算预抛值.

1、0#块高程测点布置

在0#块上布置高程测点作为以后各现浇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

每个0#块的顶板各布置9个测量点,观测点用专门制作的不锈钢圆头测量标志直接焊接在顶板钢筋上.

2、各现浇节段的高程观测点布置

根据连续刚梁桥悬浇施工的特点,每次浇筑一个节段梁,每个悬臂施工节段均为测试断面,考虑到箱梁可能发生扭转变形,每个断面布置2个高程测点和和1个轴线点,轴线点标志采用不锈钢圆头测量标志,测点距该节段前端10cm处,测量标志外露桥面(1~2cm)并用红色油漆标明。

通过桥梁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来精确测定局部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局部控制点用来控制各个梁段挠度观测点和后视点,局部控制点在施工完成一定数量梁段或重要环节时经过校准,以保证局部控制点能满足精度要求,同时利用沉降观测中的墩身观测标点标高变化,监测基础沉降和墩柱压缩变形.定期对各个控制点进行联测,防止控制点在施工期间发生位移。

3、观测时间

在施工过程中,每一现浇梁段都需要进行混凝土浇注前、浇注后、预应力张拉后的标高观测。

为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高程观测安排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完成。

施工控制的任务是使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尽可能与设计状态一致,是通过施工过程监测来控制和实现的。

通过大跨度桥梁混凝土悬臂现浇节段已产生的标高偏差,预测后续节段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偏差,从其立模标高进行调整而对。

梁端头预抬高量调整值由以下4部分组成:

梁体的设计预拱度、挂篮的弹性变形、挂篮的非弹性变形、临时支墩和基础发生沉降的影响值.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要观测内容包括:

立模、混凝土浇注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及挂蓝拆除后、边(中)跨合拢前后、最终成桥前的各项标高值.以这些观测值为依据,进行有效地施工控制。

4、监控方法

所有观测点必须加强保护,以确保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主梁线形测量采用标高用水准仪进行测量进行闭合水准测量。

轴线使用全站仪和钢尺等进行测量,采用测小角法或视准法直接测量其前端偏位。

在主梁每个节段的施工周期内,测量3种工况的线形变化,即挂篮前移就位并固定、混凝土浇注后及纵横预应力张拉完毕后3个阶段,这3个阶段要对浇注的所有节段的线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并且尽量消除温度对梁体的影响。

5。

7梁体质量控制标准

1、模板检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梁段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梁段纵向中线最大偏差

10

测量检查

2

梁段高度变化段位置

±10

测量检查

3

底模拱度偏差

3

测量检查

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

2

测量检查

2、梁体外观质量检查

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悬臂梁段高程

+15,-5

测量检查

2

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

合龙段长的1/100,且不大于15

3

梁段轴线偏位

±10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⑴测量工程师负责本项目的具体施工测量,严格根据制定的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

⑵制定严密的劳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对所有测量人员进行全面的测量技术交底。

⑶严格执行测量质量控制程序,加强施测管理,层层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加强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⑷定期检校测量仪器,使测量仪器的精度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⑸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测量作业。

第七章 仪器的维护保养及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7.1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应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7.2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⑴去现场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⑵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提取时不可握望远镜或细小部件,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

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⑶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在仪器上方用伞遮盖,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

⑷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沙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擦掉,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

⑸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作业结束,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及灰尘后装箱,回到办公室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彻底凉干后再装箱内。

冬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时,仪器搬出室外或搬入室内,应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开箱。

⑹严禁任意拆卸仪器,拆卸仪器应由专门检修人员进行。

⑺使用前测量人员应对仪器进行检校,各项限差合格后才能使用。

⑻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计量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才能使用。

7.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每一名测量人员必须配有安全帽、醒目反光服、高空作业系安全带等,注意避让机动车辆,自觉遵守项目部制订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保证测量人员及测绘仪器的安全.

测量人员在阳光及雨天现场作业时,测量仪器、设备应配备测量专用伞,遇有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禁止外出施工测量。

要加强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竖立醒目测量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