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24790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do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乡村规划管理工作总结

《文献综述方法》课程论文

乡村景观规划

授课老师:

王艳梅院系:

林学院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生:

翟耀学号:

08202117完成时间:

2021年04月

乡村景观规划

翟耀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景观的类型,归纳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并重点研究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和重点,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乡村景观规划的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

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类型;特点;发展趋势

rurallandscapeplanning

zhaiyao(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2)abstract:

summarize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rurallandscapeplanningbothhomeandabroadinrecentlyyears.analyzethetypesofrurallandscape,includethecharacteristicsofrurallandscapeplanning,andfocusonthedevelopmentprospectandemphasisofrurallandscapeplanninginourcountry,pointoutitsshortcomings,andmakesafurtheranalysisofthefuturetrendofrurallandscapeplanning.keywords:

rurallandscape;rurallandscapeplanning;type;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tendency1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1国外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

国外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和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较早的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捷克、德国、荷兰等。

一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始于50~6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对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起了推动作用。

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研究方法landep系统,德国haber等人建立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为基础的用于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的dlu策略系统,都在乡村景观的重新规划和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上起了重要作用。

此外,美国forman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空间理论的景观规划原则和景观空间规划模式,特别强调了乡村景观中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

以vanlier为主席的“国际土地多种利用研究组(theinternationalstudygrouponmultipleuseofland)”简称isomul,则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国从事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的著名学者组成的研究组织,在推进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保护和恢复乡村的自然和生态价值,协调城镇边缘绿地和乡村土地利用之间的特殊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核心指导作用。

他们提出了以“空间概念(spatialconcepts)”和“生态网络系统(ecologicalnetworks)”等描述多目标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景观生态设计的新思想和方法论。

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其农业或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保护农耕地和传统乡村景观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韩国,分布于丘陵沟谷和河川平地之间的传统而安静的乡村群落和规划有序的梯田稻田、人工草地和果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优美景观大大推动了本国乡村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正如日本学者masaotsaji博士曾论述过:

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的实质就是要科学地协调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公共资源(commongoods)”的一面和“私有资源(privategoods)”的一面,并且公共资源优化的实现就是通过严格限制和优化各种私有资源来达到的,同时他还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公共资源的优化经常受到忽视,而必须通过科学的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或景观规划来保证。

1.2国内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

在国内对农业或乡村景观问题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3个方面。

一是从传统的农业或乡村地理学方面进行的一些有关研究,例如郭焕成等在80年代末开展的“黄淮海平原乡村发展模式与乡村城镇化研究”,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的经济问题,探讨了区域乡村发展机制与模式,因此严格来讲,这只是从乡村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与农村景观相关的一些问题。

二是比较全面而积极地从景观生态学方面进行的应用研究,目前其主要研究重点是针对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如黄土高原、西北农牧结合带以及土石丘陵山区等)和城乡交错带进行景观系统分析和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在1989年和1996年的第

一、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研讨会和1998年沈阳亚太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研讨会上有比较集中的反映[1]。

其中,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组织和推动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肖笃宁等先后主编出版了《景观生态学:

理论、方法及应用》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等2本具有代表意义的系统性研究文集。

此外,景贵和、傅伯杰、陈昌笃、王仰麟、俞孔坚等在农业景观分析、景观系统分类、景观生态设计和布局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景贵和的“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生态设计”,肖笃宁等的“沈阳西郊景观格局变化的分析”,傅伯杰的“黄土区农业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王仰麟的“景观生态分类的理论与方法”等。

三是目前在一些高强度土地利用区进行的乡村土地整理或乡村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其侧重点主要在优化配置土地利用,以及调整不合理的乡村住宅用地和规模化合并农业用地,改善乡村景观面貌,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上,但并没有深入到更加具体的农业或乡村景观系统分析、景观模型研究和生态规划上去。

当然,这部分工作应该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具体研究内容之一[2]。

从以上分析来看,对城镇化发展所引起的农村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问题已有一些不同侧面的研究;同时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也有很多基础,但是在系统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

2乡村景观的类型

从乡村景观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种植业景观。

指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组建多种农业观赏园、自摘瓜果园、农俗园、农果品尝中心等。

林业景观。

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的多种旅游功能和观赏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森林浴,提供空间场所。

牧业景观。

指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客提供观赏和参与农牧生活的乐趣。

如草原放牧、马场赛马、猎苑狩猎等活动。

农村副业景观。

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展出及其制作过程,都可以作为观光副业进行开发。

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编制的多种工艺品,南方用椰子壳制作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茶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技艺,也可让其亲自参与制作过程。

生态农业景观。

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形成新的农业生态景观。

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及供灌溉和养殖的水库等生态农业典范。

风俗民情景观。

田园风光,水乡景色,憨厚的民风民俗,美味的农家饭菜,是当代城市生活的人们节假日休闲的好地方。

由此看出,乡村景观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特定文化渲染的综合产物,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资源,具有比单纯的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3]。

3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

3.1它涉及景观生态学、乡村地理学、乡村社会学、建筑学、农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综合性,是一种全方位的规划。

3.2它集中于乡村景观的结构和空间布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

根据景观优化利用原则,通过一定地点的最佳土地利用或一定利用方式的最优地点进行布局规划和设计。

3.3它不仅关注景观中的核心问题——“土地利用”、景观的“土”及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强调景观作为整体生态单元的生态价值、景观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3.4它的任务是协调土地利用竞争,提出生态安全上恰当、美学上满意的规划方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3.5它既协调了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又强调生物环境的多样性,以丰富多彩的空间格局为各种生命提供持续的、多样性的生息条件。

4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前景和重点

80年代以来,乡村城市化的冲击已经对我国的农业与乡村景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的转变过程中。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及现代农业工程设施的使用,以及向土地利用多样化、均匀化、易变性方向发展,其结果是使乡村景观中人类活动过程和自然生态过程交织在一起,生态特征和人为特征的错综镶嵌分布。

农村各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改变区域内乡村景观格局,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4]。

例如,耕地遭到蚕食或被破坏,土地利用布局趋于零散和无序,乡村布局混乱而出现了所谓的“空心村”现象,以及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现象而破坏了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等。

这种乡村景观时空格局的改变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不能满足农业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乡村景观进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显得日益迫切。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近郊区,是近阶段进行乡村景观规划的重点地区。

乡村景观规划必须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观光资源3个层次的功能。

传统农业仅仅体现了第1个层次的功能,而现代农业的发展除立足于第1个层次功能外,越来越强调后2个层次功能。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状况存在差异,乡村景观规划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仅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而对乡村景观规划的注重也只有最近10来年的时间。

因此,今后有关乡村景观规划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将主要集中在继续完善系统性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讨,以及一些重点区域的典型研究和应用实践。

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研究主要包括:

(1)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和标准,这是研究和评价乡村景观状况和演变规律的基础,也是开展景观规划的前提。

但是景观评价牵涉到评定景观多重价值的多个方面,建立一套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将是今后的重点研究内容;

(2)景观空间模型的建立方法,这是描述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和变化特征的一种手段,是建立未来景观规划模型的基础;(3)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乡村景观系统分析和规划的方法[5]。

乡村景观规划在一些重点区域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

(1)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规划,城市近郊区内的乡村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乡村特征过渡的地带,具有强烈的异质性,景观的镶嵌度也很高,不是引进斑块就是残留斑块,耕地和其他非建筑用地斑块日趋缩小。

农业主要为都市农业,以园艺业和设施农业为主,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该区域的发展易产生盲目性和随意性;

(2)生态脆弱地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和建设,主要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目的是改善胁迫或被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整体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变的影响导向良性循环,优化和美化乡村景观,发挥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经济、生态和美学综合价值,使之更加适于人类生存。

如肖笃宁总结了我国黄土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荒漠化地区的林——草——田镶嵌景观格局、平原农田区的防护林网络等几种景观生态建设类型即属于此类;(3)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些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这些地区由于快速的城镇化步伐和长期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乡村景观中的自然植被斑块所剩无几,人地矛盾突出,传统的乡村景观正在被“农村中的城市化”景观所取代。

因此,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立一种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现代乡村景观变得十分迫切。

5.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5.1观念认识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居民对其居住环境有着求新求变的心理,但往往缺乏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观念的指导,并且受到当前城市居住标准、价值观以及建筑形式等影响,误导乡村景观的发展。

调查中发现,发展中的乡村大多向城市看齐,把城市的一切看成现代文明的标志,乡村呈现出城市景观[6]。

如有的村庄在规划建设时,提出了“建成城市风貌”的口号,一些在城市早已开始反思的做法却在乡村滋生、蔓延。

殊不知,乡村居民在羡慕城市文明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自身有价值的东西,造成传统乡土文化的消失。

乡村居民还缺乏规范的规划设计观念,自行拆旧建新,大量的、缺乏设计的平顶式、甚至没有外墙装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现象。

把景观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绿化种植。

虽然一些地方有“见缝插绿,凡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的意识,但不是通过规划设计,而是自作主张,完全随意行事。

这些观念认识上的偏差都将导致乡村景观的低层次和畸形发展。

5.2规划设计方面

这些问题在于规划设计不切实际。

虽然设计人员已经认识到乡村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他们往往又忽略了乡村的环境特征,将只适用于城市环境的设计规范生搬硬套到乡村景观和乡村住宅设计中去。

设计缺乏对乡村居民的心理、行为进行充分的研究,造成使用不便,缺乏吸引力。

规划设计没有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乡村景观的固有风貌,反而造成更多景观上的新问题,使得地方特色随着乡村的更新改造而逐渐褪色。

5.3生态环境方面

由于片面追求乡村经济的增长,造成对乡村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使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例如,基本农田面积减少,自然斑块面积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及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使传统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等等。

大树、河(溪)流、池塘与自然植被等是任何一个乡村地区固有的特征。

然而,乡村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很少考虑乡村这些所固有的自然元素。

相反,原有浓荫的大树不见了,河边、池边的自然植被被毫无生气的混凝土驳岸所取代,还出现了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广场„„,这一切不但使乡村失去了田园景观特色,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7]。

6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发展同样具有21世纪信息化、复杂系统化与可持续性的广泛特征,发展趋势集中在:

6.1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景观资源是乡村资源体系中的一类特殊资源,有的是可再生资源,而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

乡村景观资源的破坏意味着乡村景观资源的破坏与乡村景观灾害的频繁发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同时,乡村景观资源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乡村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模式与技术是乡村发展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乡村景观资源规划设计的重要趋势。

6.2乡村地区现代化与乡村景观遗产保护

乡村地区的现代化过程迎来新的景观阶段,同时又将每一个阶段推进历史,历史性的景观成为新景观体系中的遗产景观,成为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景观遗产的保护是乡村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更是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景观遗产的保护模式与技术是21世纪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趋势。

6.3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结合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结合是21世纪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

生态化、环境化和视觉优化与净化、环境艺术化、景观功能化使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客观需求以更大尺度景观环境为背景,将景观背景的生态特性、环境的艺术性和环境功能与规划设计景观的生态性、艺术性、功能性高度结合,形成景观相互渗透、功能协调的景观系统。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高度结合的理论与规划设计是21世纪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6.4乡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乡村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景观空间。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是为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而对乡村整体人类生存环境的规划设计。

其中,人居环境是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领域,乡村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居住功能和游憩功能等都是乡村景观功能的重要体现。

因此,基于可持续目标的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成为新世纪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6.5基于可持续目标的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基于可持续目标的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术所提出的新的原则、目标与模式。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不是短期的规划设计,不是功利主义的规划设计,也不是规划设计的实验场,它是以整体人类生存环境为对象,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构建为主体,与地理环境系统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模式。

寻找适宜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景观旅游规划模式是新世纪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

6.6乡村景观图谱的建立

新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主体产业类型。

乡村景观资源图谱就是信息时代技术在景观科学中的重要应用,是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重要技术途径。

景观图谱是景观数字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景观图谱形成乡村数字化的景观体系,实现数字化景观管理、景观模拟、景观模型与景观过程、景观演变以及景观旅游规划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与工程体系化,是21世纪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主导趋势[8]。

结语

乡村景观规划是与自然景观高度结合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做规划时不仅要重视自然景观的保护,更要以长远的目标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做规划,尤其要注意贫困地区乡村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要一味注重发展而损害了资源的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21,[2]杨华.加快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破解“三农”问题[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21年10月

[3]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21年[4]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5]李佐军.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21.[6]邱国锋,张正栋.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

.地质出版社,2021.[7]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

.青岛出版社,2021.

[8]赵小芸.旅游投资在西部旅游扶贫中的效用分析【j】

.旅游学刊,2021,

(1)

第14页共1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