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817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docx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复习重点归纳

2017年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知识考试复习重点归纳

第一章综述

1、统计的基本任务:

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

(1)原始调查资料

(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

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

(1)统计表

(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

●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

(1)经济普查

(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

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

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

(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第标识。

第二章统计调查设计

1、统计调查设计:

具体表现为包括统计指标、调查方法、调查表式等内容的调查方案。

●调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本或费用,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2、政府的统计需求包括:

(1)全面系统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统计数据

(2)全面系统的价格指数数据

(3)全面系统反映人口发展的统计数据

(4)系统反映经济结构的统计数据

(5)全面系统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统计数据

(6)监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数据

(7)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方面的统计数据

(8)全面系统的金融数据

(9)为配合政府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10)反映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统计数据

3、政府、部门、企业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

政府综合统计对政府部门专项统计在统计业务上实施统计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统计根据政府综合统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统计调查方法以及自身管理所需要的指标等要求组织部门统计工作,向政府综合统计上报规定的统计资料。

企业统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在指标、台账和报表设计上要符合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相关规定。

4、基本单位:

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5、基本单位按作用和性质分为:

(1)法人单位

(2)产业活动单位

6、法人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7、法人单位包括:

(1)企业法人

(2)事业单位法人(3)机关法人(4)社会团体法人(5)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8、产业活动单位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3)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两者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法人单位有单产业法人单位与多产业法人单位之分。

●掌握业务核算资料是认定产业活动单位的重要依据。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的编制,使全国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均获得一个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其本身没有任何含义,不反映单位的行业类别、隶属关系等任何标识。

●统计用区划代码的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我国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分20个门类。

●在具体划分一个单位的行业属性时,按主要活动确定其行业性质。

9、《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内容:

(1)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3)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统计上划分城乡是以居委会和村委会为基本单位,以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级市、县和街道、镇、乡的行政区划为对象。

●《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全部企业划分为三个大类:

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规定,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

10、大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各项条件的下线指标:

(1)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

(2)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员3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0万元及以上

(3)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从业人员800人及以上、销售额15000万元及以上●《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11、调查对象:

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的总体。

12、调查单位:

就是构成需要调查的那些经济社会现象总体的所有个体。

13、统计调查表分为:

(1)综合表

(2)基层表

●综合表指标具有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基层表的各项指标间应彼此衔接,以便对现象的相互联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也便于使指标间相互核对、相互验证,提高原始数据质量。

调查周期短的,指标数量应少一些,指标分组宜粗一些;调查周期长的,指标数量可以多一些,分组可以细一些。

14:

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

(1)左上角为填报单位的标记,中间是表名和报告期别,右上角为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

(2)表的左面为主栏,右面为宾栏;

(3)表的下面是统计责任标志。

15、统计调查表的法定标志包括:

(1)表号

(2)制表机关(3)批准机关(4)批准或备案文号

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

(1)基本核算表

(2)国民经济账户(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2、常住单位:

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

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我国对外投资企业。

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

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6、生产者价格:

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

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

(2)收入法(3)支出法

11、生产法:

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

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

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

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

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

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

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

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支出法核算中,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23、不变价生产核算方法的种类:

(1)基年价格估价法

(2)价格指数缩减法(3)物量指数外推法

●缩减法分为双缩法和单缩法。

物量指数外推法分为双外推法和单外推法。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农林牧渔业采用的是双缩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用的是单外推法,其他行业都是单缩法。

24、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

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支付国外的要素收入)=GDP+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下收益贷方减借方的差额

25、投入产出表:

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去向,是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主要方法之一。

●投入产出表将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合在一张表上,细化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26、投入产出表中基本的总量平衡关系:

(1)总投入=总产出

(2)中间投入+增加值=总投入

(3)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4)增加值合计=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合计

●单个部门的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但单个部门的增加值一般不等于其最终产品。

27、资金流量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初次分配总收入=增加值-支付劳动者报酬+收到劳动者报酬-支付的生产税净额+收到的生产税净额-支付的财产收入+收到的财产收入

(2)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

(3)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

(4)净金融投资=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5)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财产收入产生于各种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包括资金借贷产生的利息,股票买卖产生的红利,土地等资产出租形成的租金,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使用权转让产生的使用费等。

28、初次分配总收入:

是指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

●初次分配总收入包括劳动力报酬、土地租金、资本收入(利息收入、股本红利或未分配利润)、政府征收的生产税或支付的生产补贴。

●经常转移包括除资本转移之外的所有转移,其形式有收入税、社会保险付款、社会补助和其他经常转移。

29、国际收支核算基本指标之间的关系:

(1)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2)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

(3)储备资产差额=货币黄金差额+特别提款权差额+外汇储备差额+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其他债权差额

(4)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0、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包括:

(1)货物

(2)服务(3)收益(4)经常转移

●货物的出口记贷方,进口记借方。

●服务的贷方表示我国对外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借方表示我国接受境外提供服务的支出。

●收益的贷方表示我国获得的收益,借方表示我国对外支付的收益。

●经常转移包括侨汇、无偿捐赠、赔偿等,贷方表示我国从国外获得的无偿转移,借方表示我国向国外提供的无偿转移。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表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1、资产负债核算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国内负债+国外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2)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储备资产

(4)负债=国内负债+国外负债

(5)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第四章国民经济行业统计

一、农业统计

1、农业包括的行业大类:

(1)种植业

(2)林业(3)牧业(4)渔业(5)农林牧渔服务业

●种植业在整个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2、林业包括:

(1)造林

(2)育林(3)护林(4)森林采伐和更新(5)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

3、渔业包括:

(1)水产捕捞业

(2)水产养殖业

4、农林牧渔服务业:

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

●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包括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合作社性质的经济组织。

5、农户:

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乡镇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

6、现行统计方法所指的农村居民包括:

(1)纯农业户

(2)农业兼业户

(3)农村中经营二三产业的非农户中的常住人口

(4)主要收入带回农村家中的在外务工人员

(5)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和退休人员

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8、农产品产量指标包括:

(1)粮食产量(包括薯类、豆类)

(2)油料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等,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野生油料)

(3)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4)猪牛羊肉产量

(5)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耕地面积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

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等。

●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因遭灾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9、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分为:

(1)整劳动力:

男18—50周岁;女18—45周岁

(2)半劳动力:

男16—17周岁、51—60周岁;女16—17周岁、46—55周岁

●虽然在劳动年龄之内,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不应算为劳动力;超过劳动年龄,但能经常参加劳动,计入半劳动力数内。

●农业统计中,对没有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没有统计基础的统计调查单位,由地方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计资料。

10、农业统计采用的调查方法:

(1)全面调查(如耕地面积统计)

(2)抽样调查(如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

(3)重点调查

二、工业统计

1、工业包括的行业门类:

(1)采掘业

(2)制造业(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采矿业:

是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

●采掘业包括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

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址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3、制造业:

是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活动。

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是指利用火力、水力、核力以及其他能源的发电活动,并利用电网出售给用户电能的输送与分配活动,以及供电局的供电活动。

5、工业统计调查单位包括:

(1)法人工业企业

(2)非法人工业企业

(3)工业产业活动单位

(4)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

6.合伙企业:

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受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企业集团不是企业法人;分公司不具法人资格;子公司是企业法人。

7、工业主要统计指标:

(1)工业总产值

(2)新产品产值(3)工业销售产值(4)出口交货值(5)工业中间投入(6)工业增加值(7)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8、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9、计算工业总产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工业生产原则

(2)最终产品的原则(3)工厂法原则

●根据工业生产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验收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工业总产值内。

●按照工厂法原则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10、新产品产值:

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或者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有所突破或较原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着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并对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作用的产品。

1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分为:

(1)中间物质投入

(2)中间劳务投入12、计算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方法:

(1)正算法

(2)倒算法

13、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14、工业统计采用的调查方法:

对全部国有和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对其他工业统计单位采用抽样调查方法。

和信息化部负责。

三、建筑业统计

1、建筑业:

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具体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

2、安装:

是指生产设备、动力设备、起重设备、运输设备、传动设备、医疗实验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装配、安置工程作业。

●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包括没有在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但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累计三个月以上的城镇、农村个体经营户。

3、建筑业总产值包括:

(1)建筑工程产值

(2)设备安装工程产值

(3)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

(4)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

4、建筑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建筑业增加值=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工程结算利润

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是指在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

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是指在报告期内房屋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全部完工,达到了住人和使用条件,经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的房屋建筑面积。

7、建筑业统计采用的调查方法:

对有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采用全面调查方法。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

1、交通运输邮电业包括的行业门类:

(1)铁路运输业

(2)道路运输业(3)城市公共运输业(4)水上运输业(5)航空运输业(6)管道运输业(7)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业(8)邮政(9)电信

2、铁路运输业:

指铁路客运、货运及相关的调度、信号、机车、车辆、检修、工务等活动。

3、城市公共运输业包括:

(1)公共电汽车客运

(2)轨道交通(3)出租车客运(4)城市轮渡(5)其他城市公共交通

4、管道运输业:

指通过管道对气体、液体等的运输。

●管道运输业不包括向用户提供天然气、煤气、热气、水的服务。

5、电信:

指通过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传输的通信服务。

6、电信服务包括:

(1)固定电信服务

(2)移动电信服务(3)其他电信服务●交通运输邮电业的统计范围包括从事相关活动的全部企业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交通运输邮电业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不具体从事交通运输邮电业务、具有法人资格的集团公司总部,不作为交通运输邮电业的统计单位。

●第二次经济普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