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094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攻城掠地妒贤嫉能运筹帷幄对簿公堂

B.令行禁止与世推移暴虎冯河豪杰蜂起

C.按部就班全神灌注不知稼穑高山仰止

D.搏闻强志忧愁幽思志洁行廉礼贤下士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攻城掠地”应为“攻城略地”;C项,“全神灌注”应为“全神贯注”;D项,“搏闻强志”“博闻强志”。

故选B。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

但是  ;在中国忍辱含垢,  ,已变成君子之德。

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

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

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  天理。

A.过犹不及唾面自干等于

B.物极必反卑躬屈膝接近

C.物极必反唾面自干接近

D.过犹不及卑躬屈膝等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过犹不及:

过:

过分。

犹:

像,如同,犹如。

不及:

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物极必反:

极:

顶点;反:

向反面转化。

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根据语境选用成语“过犹不及”。

第二处,唾面自干: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

讽刺过度容忍。

卑躬屈膝:

躬:

弯腰。

屈:

弯曲。

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唾面自干”。

第三处,等于:

一样;等同;没有区别。

接近:

离得近;靠近,相距不远。

根据语境选用词语“等于”。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借助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比例缩放功能,医生可减少手部的自然颤抖或无意移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B.《黄河颂》这幅油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C.以提高反应速度、方便作战指挥的需求出发,本次军改不仅调整了四大总部的管理模式,还把七大军区整合为更集约的六大战区。

D.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创新行业还没有成型,对于众多机构鼓吹的A股牛市不能抱过高的奢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B项,搭配不当,“构图、色彩”与“作品”搭配不当,也不能“奠定……地位”。

C项,句式杂糅,“以……为出发点”与“从……出发”两种句式杂糅;D项,重复赘余,“过高的奢望”,成分赘余。

故选A。

4.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

A.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文庙)

B.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书房)

C.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宗祠)

D.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

  (寺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

考生首先应分析楹联的内容,圈出其中能够起到暗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分析场所。

C项,“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追摹”意思是“追忆摹仿”,“追摹古人得高趣”是指从古人的文章中体会到高雅的志趣,这与“宗祠”追忆先祖不合,适合用在“书房”。

A项,“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

泗水、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处。

这副楹联的意思是“孔子的文章如日月一样光华灿烂,孔子的礼乐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都是第一”,这是赞颂孔子的文化教育,如日月光华灿烂,在中外堪称第一。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最为有名。

故二者匹配。

B项,“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意思是“胸中藏有万千个词汇凭你调用,即使笔下有千钧重,写作起来也能挥洒自如”,这与“书房”相匹配。

D项,“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法”指佛法,“法云”,是佛教语,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慧日”为佛教词语,以日光比喻佛之智慧普照众生,能破无明生死痴闇,与‘慧光’、‘慧照’等同义,与“寺院”相匹配。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昔在殷王中宗,严恭敬畏天命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改正朔,易服色

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D.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庄重/尊重,B、轻视、看不起/更换,C担心,D、道歉/辞别。

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北购于单于

B.乃自以精兵走之

C.画地为军陈

D.秦人憙,秦军解

【答案】B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毋妄言,族矣

B.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C.无不膝行而前

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类型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A项,族:

名词作动词,灭族。

B项,素车:

名词作动词,乘着白车。

C项,膝:

名词作状语,用膝盖。

D项,饭:

名词作动词,给……饭吃。

故选C。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不是古今异义词的项是()

A.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天子以为老,弗许

C.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都不是古今异义词的项”,A项,约束:

古义:

规约。

今义:

束缠,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故事:

古义:

旧事。

今义:

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B项,宽容:

古义今义都是:

宽厚能容忍。

以为:

古义今义都是:

认为。

C项,大度:

古义:

远大的抱负。

今义:

胸怀开阔,气量宽宏。

无赖:

古义:

没有出息。

今义:

蛮不讲理。

或游手好闲,刁滑强横的人。

D项,告诉:

古义:

报告申诉。

今义:

说给人,使人知道。

发愤:

古义:

抒发愤懑。

今义:

决心努力。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楚义帝论(清)查礼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

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

苏子瞻论楚帝曰:

“天下之贤主也。

”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

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

二人之不相戕杀者,未之有也。

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

义之不能杀羽,而羽之能杀义,亦事之易知者也。

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

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

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

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

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

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对付)也。

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

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

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

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

因秦之规以定都焉。

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

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

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

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

吾故曰:

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

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特:

只是

B.数始皇、二世之罪数:

列举

C.用人之劳而享其逸用:

使用

D.擅其赏罚废置之柄柄:

权力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

①委(宋义)以三军之重②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 

③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④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 

⑤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B.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

D.作者设想:

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杀义尔。

(2)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

(3)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4)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答案】9.C10.D11.A

12.

(1)这说明义帝不能够任用宋义,只是因为这种错用害了宋义。

(2)楚兵打来秦兵不倒戈投降就算幸运了,谁能和楚兵对抗呢!

(3)天下没有迂执庸腐的儒生能成就大业的,义帝他不得善终原本是理所当然了。

(4)太子天天去拜访荆轲,供给天子祭礼,每天送入奇珍异宝,美女车马随荆轲任意索取,以顺其心意。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项,“用人之劳而享其逸”意思是“依靠人家的劳苦坐享安逸”,所以“用”意思是“依靠”。

故选C。

10.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语句含义,筛选信息能力。

①②④都是写义帝用人不当的行为,以表明义帝“特一迂生腐儒”。

③说的是宋义的才学和宋义的能力,都不是项羽的对手。

⑤说的是的义帝以一个在民间放羊的身份,与义帝迂生腐儒无关。

故选D。

1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

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

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入关之命应该交给项羽”说法错误。

根据原文“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

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

”故选A。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

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

“是”,这;“直”,只是;“以”,因为。

(2)句中:

“不倒戈以相迎”,放到兵器迎接,指投降;“幸”,幸运;“敌”,对抗。

(3)句中:

“迂生腐儒”,迂执庸腐的儒生;“成事”,成就大业;“其”,代义帝;“固”,原本,本来;“宜”,应该,理所当然。

(4)句中:

“日”,每天,天天;“造”,拜访;“太牢具”,天子祭礼;“异物”,不同寻常的东西,这里指奇珍异宝;“恣”,任意;“以”,表目的,来;“其”,代词,指荆轲的。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天下没有成一事建一功是出自迂执庸腐的儒生手上的。

何况是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大事,又是处在干戈纷争、诸侯混战的时代。

苏轼评论楚义帝说:

“义帝是天下贤明的君主。

”我观察义帝只不过是一个迂执庸腐的儒生,哪里称得上贤明呢?

宋义,战国时期的一个游说之士。

在游说中偶尔说对了一次,未必就能说他是一个懂得兵法的人,义帝竟然急着送他“卿子冠军”的美名,把统帅三军的重任委托给他,而且又把轻狂急躁暴戾的项羽交由他指挥,使项羽成为他的部属。

这两个人在一块不相互残杀是不可能的。

宋义的才学和宋义的能力,都不是项羽的对手。

宋义杀不了项羽,而项羽能杀宋义,也是一看就知的事。

这说明义帝不能够任用宋义,只是因为这种错用害了宋义。

入关破秦的使命,不派项羽却派刘邦,大概义帝认为刘邦是一个忠厚长者吧。

然而这事本来就不能派遣项羽去做,也不能派遣刘邦。

自古以来就没有过依靠别人夺取天下的帝王。

义帝是楚怀王的孙子,本就是楚国民众所期望的君主,而且楚国灭亡已很久了;此时的义帝以一个在民间放羊的身份,一旦坐上南面称君的尊位,成为诸侯的领袖,这也太奇了。

却还想一点苦都不吃,俨然成为群雄的尊主;帝王大业,难道如此容易吗?

况且刘邦入关,秦国就必然被灭;灭掉秦国,刘邦就立下大功,义帝就不能够制服刘邦。

刘邦入关,项羽必定发怒而攻击刘邦,那么刘邦抵挡不住项羽,沛公一定会败,项羽一定会胜;项羽胜,那么项羽的气势更强横,义帝就更加不能制服了。

秦国虽然强大,但(这时已经)容易对付。

(因为)他推行暴政已经很厉害了,他的老百姓都有父兄被杀的痛苦;楚兵打来秦兵不倒戈投降,就算幸运了,谁能和楚兵对抗呢!

替义帝打算,只需派遣一员大将去救赵,而自己亲率诸将攻击秦,列出秦始皇、秦二世的罪行,接受子婴的投降,废除秦的苛政,和老百姓一同休养生息。

秦地险固的山河,天下没有再比他强的了。

楚虽是大,处在偏僻的东南,那形势哪里能和关中比。

凭借秦的规模定都关中。

把项羽、沛公各封给大国,有功的诸侯封给小国,又封五国(燕齐韩赵魏)贤能的子孙,使他们不至于断绝宗祀。

在这时,天下原本是义帝的天下,项羽虽然暴戾,有什么可畏惮的呢!

项羽和沛公本都是辅佐我的大臣罢了。

只是在此之前让项羽对自己失去了臣服的心,可是消灭秦的战功,又大半都是项羽的功劳,所以项羽能够独揽赏罚废置的权柄,而且天下之势已不在义帝一边。

竟然想安坐无为,依靠人家的劳苦坐享安逸,不是太荒谬了吗!

我所以说:

义帝只不过是一个迂执庸腐的儒生。

天下没有迂执庸腐的儒生能成就大业的,义帝他不得善终原本是理所当然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①。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

①《离骚》云:

“纫秋兰以为佩。

”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操守。

②湘累:

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

13.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4.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

15.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13.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以蛾眉借代女子美丽的容颜。

或者回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以美人比喻自己

14.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表明自己志洁才高,但无用武之地;写出了难寻知音的孤寂。

15.英雄迟暮的失落,壮志难酬的无奈,无人理解的苦闷,忠而被弃的怨愤。

【解析】

13.试题分析:

题干是“简要说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

首先要理解“”中的“蛾眉”的含义,蛾眉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也可以说是以部分代整体,借指美女,本词中以此来抒发词人自己的情怀,因此也可理解为比喻,词人以此来比喻自己。

1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上片写以兰为佩、蛾眉空好、宝瑟弦断分别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鉴赏实词思想内容能力。

答题时注意题目中“分别”,因此逐个分析:

“以兰为佩”,结合注释可知,象征自己告诫的操守;“蛾眉空好”,“蛾眉”借美女来比喻自己,“空”体现空有才华而不被重用;“宝瑟弦断”,由原句“朱丝弦断知音少”可知此人在感叹知音难寻。

15.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是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

赏析诗歌情感可以根据其所表达的内容进行。

本词下片紧承上片的牢骚之意进一步抒发情感,首句“冉冉年华吾自老”直接写出自己年华已老,悲凉之情已然体现;“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最后两句,诗人在大醉之中唤起屈原一起唱歌,一方面体现当世无人理解,只能以屈原为知音,另一方面,既然与屈原意趣相投,说明有相同的遭遇,联系屈原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就不难理解其忠而被弃的悲愤了。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祖本纪》)

(2)______________,景行行止。

(《孔子世家》)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4)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___。

(《管仲列传》)

(5)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客列传》)

(6)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

(《项羽本纪》)

(7)______________。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8)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

(《论语》)

【答案】

(1).决胜于千里之外

(2).高山仰止(3).下自成蹊(4).衣食足而知荣辱(5).风萧萧兮易水寒(6).时不利兮骓不逝(7).巧言乱德(8).小人长戚戚

.....................

五、现代文阅读

(一)(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生 存

沈从文

看完信①时年青人②心中异常纷乱,印象中浮出个寄住在岳家害痨病的妻子种种神情。

又重新在字里行间去搜寻妻的话外的意思,读了又读,眼睛潮湿了。

这时唯一办法是赶回去。

回去既无能力,并且一回到那小县城,抱着那快要死去的人哭一场,此后又怎么办?

回去办不到,就照信上说的在此奋斗,为谁奋斗?

纵成功了,有何意义?

越想心中越乱。

末了还是上街。

街上乱走了一阵,看看一个铺子里钟还只九点,就进城去找他的朋友。

到北京大学东斋宿舍见到了朋友陆尔全,正在写信。

姓陆的说:

“老聂,你见我留下那封信了,是不是?

他说:

“我见到了那个信。

“是不是有汇款?

“有十块钱。

你要用,明天取来你拿一半。

“好极了,我们正急得要命,好朋友××回来就病倒了,住在忠会公寓里,烧得个昏迷不醒。

我们去看看他去。

这是我们朋友中最好的最能干的一个,不应当这样死去。

年青人心想,“许多人都不应当死去!

两人到得那公寓里,只见靠墙硬板床上躺着一个长个子,两人站在床边,病人竟似乎一点不知道。

陆尔全摸摸那病人头额,同火一样灼手。

就问另外一个人,“怎么样?

另外一个年青人就说,“怎么样?

还不是一样的!

明天再不进医院,实在要命!

可是在路上一振动,肠子也会破的。

陆尔全说:

“我们又得了五块钱。

”且把聂勋介绍给那人,“这是好朋友聂勋,学艺术的。

他答应借我们五块钱。

“那好极了,明天就决定进医院!

聂勋却插口说:

“钱不够,我还有多的,拿八块也成。

陆尔全说:

“还是拿五块罢,你也要钱用!

这里应当差不多了。

“五块够了,我们已经有了十二块!

大家于是抛开病人来谈陕西近事,几个青年显然都是从那边才回来的。

说到一个朋友在那边死去时,病人忽然醒了,轻轻的说:

“死了的让他死去,活下的还是要好好的活!

”大家眼睛都向病人呆着。

到了十点,两人回到学生宿舍,聂勋把那汇票取出来交给陆尔全,信封也交给他,只把信拿在手中。

陆尔全说:

“是你家信吗,你那美丽太太写来的吗?

她病好恢复工作了吗?

他咬着下唇不作声,勉强微笑着。

陆尔全又说:

“我看你画进步得真快,努力吧,过两年一定成功!

他依然微笑着。

陆尔全似乎不注意到这微笑里的悲哀,又说:

“你那木刻我给××看了,都觉得好。

你做什么都有希望,只要努力。

大家各在自己分上努力,这世界终究是归我们年青人来支配、来创造的。

他依然微笑着。

看看时候已不早了,聂勋就离开他的朋友回转会馆去。

在路上记起病人那两句话,“死了的让他死去,活着的好好的活!

”且因为已把病妻寄来的钱一部分借给这个陌生病人,好像自己也正在参加另外一种生活,精神强旺多了。

到得会馆时已快十一点。

坐在自己那个床边,重新取出那个信来在灯光下阅看,重新在字里行间去寻觅那些看不见的悲哀和隐忍不言的希望。

他想,我一定要活下来奋斗!

我什么都不怕。

我要作个人,我要作个人!

可是,临到末了,他却忍不住哭了。

他把身子缩成一团,侧身睡在床上,让眼泪毫无顾忌的流到那脏枕头上去。

一九三七年五月为牺牲于抗日战争中表弟长荣而作

(节选自《沈从文文集·主妇集》,有删改)

注 ①远在家乡寄住在岳家的妻子所写之信。

信中说自己病重无医,把积余的十元钱给他汇来。

②指聂勋。

他在北京南城某会馆的小房子里画画,生活窘迫,每天只能吃一顿正餐。

17.小说开头第二段写聂勋“越想心中越乱”,请简析其具体原因。

18.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蕴含的深意。

19.聂勋将汇票交给陆尔全之后的多次“微笑”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案】17.①妻子即将病死,自己无能为力;②自己在京城奋斗艰难,希望渺茫。

18.①妻子、朋友等不应因贫困无助而死;②生活无情、命运无常,许多人只能无奈地死去;③表达对社会的批判。

19.

(1)内心活动:

悲伤、欣慰、萌生希望。

(2)意义:

①表现聂勋善良无私,具有天赋,始终保持希望;②展现友情的温暖;③增强悲剧意味。

【解析】

17.试题分析:

题干是“小说开头第二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