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684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1、电和磁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电能产生磁。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板书课题:

电和磁)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

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

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

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4.学生活动

5.有什么发现?

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

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

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

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

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

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

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板书设计

1、电和磁

通电导线磁针偏转产生磁

通电线圈磁针偏转产生磁

电能产生磁

课题

第2课电磁铁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

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大头针、透明胶

2.教师准备:

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电能够产生磁”。

那么我们如果把导线绕在一枚大铁钉上,铁钉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板书课题:

电磁铁)

(二)制作铁钉电磁铁

1.阅读P50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部分,按照书上的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1)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2)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3)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电磁铁做好了没有?

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

4.电磁铁做好以后,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具有磁性吗?

为什么?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你们发现电磁铁的磁性哪里比较强?

哪里比较弱?

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普通的磁铁来说,磁性强的地方是磁极。

电磁铁有磁极吗?

我们可以验证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吗?

怎么做?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实验发现:

电磁铁是否有磁极?

南北极各在那一端?

6.各小组电磁铁的磁极位置一样吗?

为什么?

(1)比较磁极位置不一样的小组的电磁铁(注意电池的接法要与汇报前一致),找出2者之间的差别。

(2)讨论: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

(3)交流发现。

 

板书设计

2、电磁铁

铁芯改变线圈缠绕方向

电磁铁线圈改变磁极

电源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

电磁铁,接通电源,产生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课题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

(一)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2

过程与方法:

有一定根据地进行假设,找出认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想象,又有根据地假设。

能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作检验假设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假设并制定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大头针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P52图片)这是一个用在废铁处理厂的电磁起重机,它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

你们知道磁力这么大的电磁铁是怎么做成的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电磁铁的磁力(板书课题)

(二)作出我们的假设

1.上节课我们制作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

电磁铁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

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如果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应该怎么做?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52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三)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1.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

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2.以研究线圈圈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磁铁的线圈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线圈的圈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3.看书P53表格,小组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小组填写的研究计划。

5.根据计划,各小组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板书设计

3、电磁铁的磁力

(一)

作出我们的假设

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课题

4、电磁铁的磁力

(二)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能用全班合作研究的成果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

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

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

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

填写P55表格。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

教师巡视,强调根据P56“2.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

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

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样的关系?

(四)制作强力电磁铁

1.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4、电磁铁的磁力

(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检验

汇报交流

共享成果

课题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2

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

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

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

(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学生活动。

3.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4.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

怎么验证?

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

为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

并实验。

4.讨论:

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5、神奇的小电动机

外壳磁铁

铁芯

电动机转子线圈

换向器

后盖电刷

课题

第6课电能和能量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铁丝教师准备:

电扇、电灯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可以产生磁,小电动机的转动就利用到了这个原理,那么在生活中电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2.看来“电”的能力很强啊!

我们把电的这种能力叫做电能。

(板书:

电能)在生活中还有像电能这样可以使不同的物体“工作”起来的能量吗?

(板书:

能量)

(二)电能和其他能量

1.打开书P60,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1)蒸汽火车利用了热能

(2)风车利用了风能

(3)激光和声音详见书上的解释

2.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形式?

3.有没有能量可以被储存起来的?

举例说明。

4.人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从哪来?

(三)电能的转化

1.教室里有电灯和电扇,它们有一个统称叫做“用电器”。

谁来说一说,它们用电能干了什么?

电进入到它们的身体里后,变成了什么?

2.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用电器”,请大家讨论一下它们把电变成了什么?

并填写在表格里。

3.电能经过用电器之后,可以被转变为风能、热能、光能……等等,这说明“用电器”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能转化器”。

4.电能通过用电器可以转化成其他的能量形式,那么像光能、热能也能这样转化吗?

5.拿出自备的铁丝,反复的弯折铁丝的一个位置,然后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6.观察教材P62图画,分析这里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

7.在P62最下方图画中连线,表现出能量之间的转化。

 

板书设计

电能和能量

热能

光能

能量电能声能

机械能

化学能

课题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电能是由其他能量转化来的。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电能的来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一号电池、玩具小电机、溜溜球上的绳子、透明胶

2.教师准备:

小电珠、导线、指南针,手摇发电机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你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能都从哪里来吗?

(板书课题)

(二)各种各样的电池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可以带着走的“电能”吧。

2.看书P62,它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电池?

这些电池里的电是什么能量转化出的呢?

3.除了这些电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里得到电?

(三)我们来发电

1.大家看老师这里的手摇发电机,转动摇杆它就可以发出电来。

演示发电。

2.介绍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磁铁、线圈、导线、底座和摇杆)

3.看了这个结构之后,你联想到我们之前学习的什么装置?

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

4.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小电机发电吗?

可以怎么做?

5.要知道是否发出电来,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6.用你们说的方法试一试吧!

7.成功没有?

让小电机发出电来的原因是什么?

(介绍机械能P61)

(四)发电站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1.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特殊的关联之后,人们继续研究,不久就发明了发电机,从此人类全面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发电机被广泛的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发电站里。

2.你们知道目前有哪些类型的发电站?

这些发电站都是使用什么能源发电的?

3.介绍三峡发电站

 

板书设计

电能从哪里来

电池干电池银锌电池太阳能电池蓄电池

火力发电

发电厂水力发电

风力发电

太阳能发电

核电站

课题

第8课能量与太阳

主备人

执教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2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珍惜能源、节约能源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教师准备:

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导入

1.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

它们是什么样子?

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

(煤)它来自哪里?

怎么形成的?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

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

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

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板书设计

8、能量与太阳

能源石油亿万年

天然气

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