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687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docx

实验方法汇总水质监测指标

实验方法汇总

第一部分水样的采集和储存

第一节进水取样

用烧杯从进水箱中取样,根据不同指标的测定频率确定取样量的大小,从中取约20mL水样过0.45um滤膜后存于聚乙烯瓶中,标明取样日期后4℃储存于冰箱中用于硝氮、亚硝氮的测定;另取约10mL水样过玻璃纤维膜后用硫酸调pH至小于2,存于玻璃试管中,标明取样日期后4℃储存于冰箱中用于TOC的测定。

其余水样用于COD、氨氮、色度、pH、总铁、蛋白质和多糖指标的测定,测定BOD的当天取样量约300mL。

第二节出水取样

用烧杯从出水口接取一定量水样,其它同进水。

第三节上清液取样

将适量混合液用定性滤纸过滤,取滤液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具体同进水取样,将过滤后余下的污泥倒回反应器内(整个实验中,除测定MLVSS外,其它指标测定完毕后都要将污泥倒回反应器内)。

第二部分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第一节DO、水温的测定

采用溶解氧仪进行DO和水温的测定:

将溶氧仪的电极与仪器连接并将电极浸没入反应器内混合液液面以下(每次的测定位置都固定在同一死角处并保证温度感应部分也没入水面以下),打开溶解氧仪,调至显示mg/L单位的状态下,待读数稳定后记录下DO和水温。

测试完毕后关掉溶氧仪,拔下电极依次用清水和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小心擦干电极后将溶氧仪放回固定位置处。

第二节pH的测定

1.仪器:

pH计10mL小烧杯

2.试剂

用于校准仪器的标准缓冲液,按《pH标准溶液的配制》中规定的数量称取试剂,溶于25ºC水中,在容量瓶内定容至1000ml、水的电导率应低于2μS/cm,临用前煮沸数分钟,赶走二氧化碳,冷却。

取50ml冷却的蒸馏水,加1滴饱和氯化钾溶液,测量pH值,如pH在6~7之间即可用于配制各种标准缓冲液。

pH标准液的配制

标准物质

pH(25ºC)

每1000ml水溶液中所含试剂的质量(25ºC)

基本标准

酒石酸氢钾(25ºC饱和)

3.557

6.4gKHC4H4O6①

柠檬酸二氢钾

3.776

11.41gKH2C6H5O7

邻苯二甲酸氢钾

4.008

10.12gKHC8H4O4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

6.865

3.388gKH2PO4②+3.533gNa2HPO4(2,3)

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

7.413

1.179gKH2PO4②+4.302gNa2HPO4(2,3)

四硼酸钠

9.180

3.80gNa2B4O7∙10H2O(3)

碳酸氢钠+碳酸钠

10.012

2.92gNaHCO3+2.64gNa2CO3

辅助标准

二水合四草酸钾

1.679

12.61gKH3C4O8∙2H2O(4)

氢氧化钙(25ºC饱和)

12.454

1.5gCa(OH)2①

注:

①近似溶解度②在100~130ºC烘干2h(3)用新煮过并冷却的无二氧化碳水(4)烘干温度不可超过60ºC。

3.步骤

3.1打开pH计,预热30分钟,将标准缓冲液和待测水样分别倒入小烧杯内,将仪器温度补偿旋钮调至待测水样温度处,选用与水样pH值相差不超过2个pH单位的标准溶液校准仪器。

从第一个标准溶液中取出电极,彻底冲洗,并用滤纸吸干。

再浸入第二个标准溶液中,其pH值约与第一个相差3个pH单位,如测定值与第二个标准溶液pH值之差大于0.1pH单位时,就要检查仪器、电极或标准溶液是否有问题。

当三者均无异常时方可测定水样。

3.2水样的测定:

先用蒸馏水仔细冲洗电极,再用待测样清洗,然后将电极浸入水样中,小心搅拌或摇动,待读数稳定后记录pH值。

使用完毕后关掉仪器。

第三节色度的测定—稀释倍数法

1.仪器:

50mL具塞比色管

2.步骤:

2.1取约100mL澄清水样于烧杯中,以白色瓷板为背景,观察并描述其颜色种类。

2.2比色管底部衬一白瓷板,取澄清的水样1mL至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此时的稀释倍数为50倍,以蒸馏水做对照,由上至下观察其颜色,若为无色,则减小稀释倍数;若仍有颜色则继续稀释,直至刚好看不出颜色,记录此时的稀释倍数。

第四节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1.仪器:

具密封塞的消解管恒温定时加热装置分光光度计

2.试剂

硫酸汞

1mol/L重铬酸钾溶液:

准确称取120oC烘干2小时的重铬酸钾24.515g,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硫酸-硫酸银溶液:

称取5g硫酸银溶于500mL硫酸中。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储备液(5000mg/L):

将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级或优级纯)在105oC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2.1274g邻苯二甲酸氢钾溶于250mL水中,将此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4oC保存。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系列使用液:

量程分别为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1000mg/L。

分别取5mL、10mL、20mL、30mL、40mL、50mL的标准储备液加入到相应的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4oC保存。

3.步骤

3.1打开恒温加热器升温至预设的150oC.

3.2水样的测定:

向消解管中依次加入0.04g硫酸汞、0.75mL1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2.25mL硫酸-硫酸银溶液和2mL待测样品(若浓度超过1000mg/L需稀释后取样),密封混匀后放入加热槽中计时加热2h后,取出消解管冷却至室温,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600nm处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测定的COD值由相应的标准曲线查得。

用水代替水样按上述步骤消解后测定吸光度。

3.3标准曲线的绘制:

标准使用溶液COD值对应其测定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值的差值,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量程为0-1000mg/L.

第五节氨氮的测定—水杨酸比色法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0mL比色管

2.试剂

显色液:

称取25g水杨酸,加入约50mL水,再加入16mL10mol/L的NaOH溶液搅拌至完全溶解。

另取25g酒石酸钾钠溶于水中,与上述溶液合并稀释至500mL,存放于棕色瓶中,可至少稳定一个月,若水杨酸未完全溶解,可再加入数毫升NaOH至完全溶解为止。

NaClO溶液:

取0.35mLNaClO、0.72375mL10mol/L的NaOH,定容至10mL,存放于棕色滴瓶中,此溶液有效期为一周。

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

称取0.1g亚硝基铁氰化钠于10ml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现用现配。

氨标准储备溶液:

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优级纯氯化氨溶于水中,

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mg氨氮。

氨标准中间溶液:

吸取10.00mL氨标准储备溶液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氨氮。

氨标准使用溶液:

吸取10.00mL氨标准中间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此溶液每毫升含1ug氨氮。

3.测定步骤

3.1水样的测定:

取适量经预处理后的水样1mL(使氨氮含量不超过8ug)至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约8mL,加入1mL显色液、2滴亚硝基铁氰化钠,混匀,再滴加2滴NaClO溶液,稀释至标线,充分混匀,放置一小时后,在波长697nm处,用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空白样用蒸馏水按同样步骤做,扣去空白吸光度后代入计算。

3.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吸取0、1.0、2.0、4.0、6.0、8.0mL氨标准使用液于10mL比色管中,按与水样测定相同步骤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第六节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1.仪器

离子色谱仪(具有分离柱、抑制柱或抑制膜、抑制器)。

检测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系统。

进样器。

淋洗液及再生液贮罐

2.试剂

实验用水均为电导率小于0.5µS/cm的二次去离子水,并经0.45µm的微孔滤膜过滤。

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试剂。

①淋洗贮备液:

分别称取25.44g碳酸钠和26.04g碳酸氢钠(均已在105℃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

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在冰箱中保存。

碳酸钠浓度(Na2CO3)为0.24mol/L;碳酸氢钠(NaHCO3)为0.31mol/L。

②淋洗使用液:

取20.00ml淋洗储备液置于2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

此溶液碳酸钠浓度为(Na2CO3)为0.0024mol/L;碳酸氢钠(NaHCO3)为0.0031mol/L。

③氟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2.2100g氟化钠(在105°C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氟离子。

④氯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6484g氯化钠(在105°C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氯离子。

⑤溴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2879g溴化钠(在105°C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溴离子。

⑥亚硝酸根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4998g亚硝酸钠(干燥器中干燥24h)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溴离子。

⑦磷酸根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495g磷酸氢二钠(干燥器中干燥24h)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磷酸根。

⑧硝酸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3703g硝酸钠(干燥器中干燥24h)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硝酸根。

⑨硫酸根离子标准贮备液:

称取1.8142g硫酸钾(在105°C烘干2h,干燥器中冷却)溶于水,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贮于聚乙烯瓶中,置于冰箱。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硫酸根。

⑩混合标准使用液:

可根据被测样品的浓度范围配制混合标准使用液。

如:

吸取F-3.00ml,Cl-4.00ml,Br-10.00ml,NO2-10.00ml,NO3-30.00ml,PO43-50.00ml,SO42-50.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至标线。

F-、Cl-、Br-、NO2-、NO3-、PO43-、SO42-浓度分别为3mg/L,4mg/L,10mg/L,10mg/L,30mg/L,50mg/L,50mg/L。

再生液:

取硫酸1.39ml于2000ml容量瓶中(瓶中有少量水),用水稀释到标线

3.步骤

仪器操作按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①样品保存及预处理

样品采集后均经0.45µm微孔滤膜过滤,保存于聚乙烯瓶,置于冰箱中,使用前将样品和淋洗贮备液按(99+1)体积混合,以除去负峰干扰。

②校准曲线

分别取2.00、5.00、10.00、50.00ml混合标准液于10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1.00ml淋洗贮备液,用水稀释到标线,摇匀。

用测定样品相同的条件下测定,绘制校准曲线。

③样品测定

色谱条件:

淋洗使用液流速为2.5ml/min,进样量为100µl,电导检测器灵敏度根据仪器情况选择。

定性分析:

根据各离子的出峰保留时间确定离子种类。

定量分析:

测定未知样的峰高,从校准曲线查得其浓度。

4.注意事项

①用淋洗液配置标准溶液和稀释样品,可除去水的负峰干扰,使定量更加准确。

②样品经Φ25mm、Φ0.45mm滤膜过滤,用以去除样品中颗粒物,以防沾污色谱柱。

③淋洗液经Φ150mm、Φ0.45mm微孔滤膜过滤,用5000ml滤瓶承接,这样过滤速度快,时间短。

④整个系统不能有气泡,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

⑤其他型号的离子色谱仪可参照本方法自行选择色谱条件。

试液中离子浓度更低或更高,可选择电导检测器的不同灵敏度档。

⑥作校准曲线和测定样品应在同一灵敏度下进行。

⑦因试剂、器皿或者样品的预处理可引入污染干扰测定,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污染。

第七节BOD5测定方法——WTWBOD5测定仪

1.仪器:

WTWBOD5测定仪恒温培养箱

2.试剂

磷酸盐缓冲液:

将0.85gKH2PO4、2.175gK2HPO4、3.34gNa2HPO4.7H2O和0.19gNH4Cl稀释至100mL。

硫酸镁溶液:

2.25gMgSO4.7H2O稀释至100mL。

氯化钙溶液:

3.64gCaCl2.2H2O稀释至100mL。

硫酸亚铁溶液:

0.025gFeSO4.7H2O稀释至100mL。

接种稀释水:

每升蒸馏水中加入10mL生活污水,上述四种盐溶液各1mL作为接种稀释水。

NTH硝化抑制剂

NaOH药丸

3.测定步骤

3.1对于工业废水,根据下表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对于未知样品,BOD按测得的COD的0.8倍估算)。

3.2将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品装入BOD测试瓶中,加入搅拌转子,滴加相应体积的硝化抑制剂NTH,用镊子向橡胶套中加入2粒NaOH药丸(注意防止进水)。

3.3将感测头旋紧在测量瓶上,按下S+M键清零,连同搅拌底座一起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在20℃下恒温培养五天,仪器每天自动记录读数。

3.4五天后,取出测试瓶,按下M显示当前读数,S显示每天存储的读数。

根据下表确定测试结果。

预期BOD5

(mg/L)

稀释倍数

(倍)

水样体积

(mL)

稀释后体积

(mL)

测试时取样体积(mL)

仪器系数

测试结果

(mg/L)

0-80

2

250

500

432+8.64滴NTH

1

1×2×M

80-400

2

125

250

250+5滴NTH

5

2×5×M

400-1000

5

50

250

250+5滴NTH

5

5×5×M

1000-2000

10

25

250

250+5滴NTH

5

10×5×M

第八节总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1.仪器:

分光光度计150mL锥形瓶50mL比色管

2.试剂

(1+3)盐酸

10%盐酸羟胺溶液

缓冲溶液:

40g乙酸铵加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mL

0.5%邻菲啰啉溶液:

加数滴盐酸帮助溶解

饱和乙酸钠

铁标准储备液:

准确称取0.7020g硫酸亚铁铵溶于(1+1)硫酸50mL中并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00ug铁。

铁标准使用液:

移取25.00mL铁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25.0ug铁。

3.测定步骤

3.1水样的测定:

取样后立即将样品用盐酸酸化至pH<1,分析时取50mL混匀水样(浓度不超过5mg/L,否则要稀释),加(1+3)盐酸、盐酸羟胺各1mL,加热煮沸至15mL左右,若仍有沉淀应过滤除去,冷却至室温,定量转至50mL具塞比色管中,加刚果红试纸,滴加饱和乙酸钠至试纸刚好变红,加入5mL缓冲液、0.5%邻菲啰啉2mL,加水至标线,摇匀,显色15分钟后,用10mm比色皿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若水样有底色,可用不加邻菲啰啉的试液做参比,对底色进行校正。

3.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0.00、2.00、4.00、6.00、8.00、10.0mL铁标准使用液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mL,按与水样相同步骤处理后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第三部分常规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一节异养菌计数—MPN法

1.培养基的配制

葡萄糖5g,蛋白胨5g  磷酸氢二钾5g  蒸馏水1000ml,pH7.2-7.4。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个试管装9mL,121℃蒸汽下灭菌20min,备用。

3.取用超声波打碎絮体的污泥悬浊液1mL(或电磁搅拌30min),用配好的培养基逐级稀释到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并用空白对照培养管(向上面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接种1mL无菌水)。

同时各再做两个平行样。

4.37℃下恒温培养两天后,取出观察颜色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则表明异养菌的存在。

5.根据结果查表确定数量指标,换算成每毫升污泥样所含的最大可能异养菌数。

第二节亚硝化菌计数

1.培养基的配制

将硫酸铵2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氯化钠2g,硫酸亚铁0.4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按0.5%比例加入碳酸钙或碳酸镁,调节pH至7.2.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个试管装9mL,121℃蒸汽下灭菌20min,备用。

3.取用超声波打碎絮体的污泥悬浊液1mL(或电磁搅拌30min),用配好的培养基逐级稀释到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并用空白对照培养管(向上面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接种1mL无菌水)。

同时各再做两个平行样。

4.在28℃恒温生物培养箱内培养30天后,在白色比色板的凹窝内滴加3滴锌-碘-淀粉液,加入适量的20%硫酸,加培养液2滴,如有NO2-存在,立即出现蓝色,这说明亚硝化菌的存在。

5.根据上面的结果查表确定数量指标,换算成每毫升污泥样所含的最大可能菌数。

第三节硝化菌计数

1.培养基的配制

将无水碳酸钠1.0g,亚硝酸钠1.0g,七水合硫酸镁0.5g,氯化钠0.5g,七水和硫酸亚铁0.4g,磷酸氢二钾0.5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配成溶液,调节pH至7.2。

2.将上述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个试管装9mL,121℃蒸汽下灭菌20min,备用。

3.取用超声波打碎絮体的污泥悬浊液1mL(或电磁搅拌30min),用配好的培养基逐级稀释到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并用空白对照培养管(向上面装有培养基的试管接种1mL无菌水)。

同时各再做两个平行样。

4.在28℃恒温生物培养箱内培养30天后,根据亚硝酸盐的消失,硝酸盐的形成,可验证细菌硝化作用过程第二阶段的存在。

亚硝酸盐的消失可用格里斯(Griess)试剂测定:

将甲、乙液各2滴滴于白瓷盘的凹窝内,再加待测培养液1滴,如果亚硝酸盐被氧化完毕,则颜色不变,证明了硝化细菌的存在。

也可将新鲜无接种的培养液作对照,这时未接种培养液反应为红色,即有亚硝酸盐的存在。

硝酸盐的鉴定:

在白瓷盘的凹窝中加20%浓硫酸和二苯胺试剂各2滴,如果出现蓝色则说明亚硝酸盐培养基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已被氧化成硝酸盐,另外用未接种培养基作对照。

5.根据上面结果查表确定数量指标,换算成每毫升污泥样所含最大可能菌数。

附:

试剂配制:

1.锌-碘-淀粉试剂的配法:

将25g氯化锌溶于25毫升蒸馏水中,1g淀粉溶于少量水,两液混合煮沸至淀粉溶解后,加入0.5g碘化锌,蒸馏水加至250毫升即成(制成的溶液应是无色的),保存于棕色瓶中待用。

2.奈氏试剂的配制:

奈氏试剂也称氨试剂,为碘化汞与碘化钾复盐(Hg.2KI)的碱性溶液,配法如下:

a.甲液:

碘化钾10g、蒸馏水100毫升、碘化汞20g。

b.乙液:

氢氧化钾20g、蒸馏水100毫升。

分别按上列配方制备甲、乙两液,待冷后,将两液混合保存于暗色瓶中备用,为加速溶解,碘化汞可预先放在研钵中加几滴碘化钾研碎。

3.格里斯试剂的配制:

a.甲液:

对氨基苯磺酸(磺胺酸)0.8g,5N醋酸(1份醋酸加2.5份水)100mL,配制时不能加热溶解;

b.乙液:

α-萘胺0.5g,5N醋酸100ml.,加热溶解。

同时把甲、乙两液等量混合,但混合液不能较长时间保存。

4.二苯胺试剂配法:

二苯胺1.0g溶于20毫升蒸馏水中,然后徐徐加入浓硫酸100毫升即成,保存在棕色瓶中。

第四节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和测定

1胞外聚合物的EDTA提取法

将浓度为2%的EDTA溶液10ml加入10ml污泥样品中,在4℃下放置3h,然后在4℃下,14000rpm下离心20min,弃掉沉积物。

通过测定蛋白质和糖类的含量来表示EPS的含量。

其中,糖类采用蒽酮试剂法,蛋白质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

2糖类——蒽酮比色法

2.1实验原理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生成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与蒽酮试剂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

在10-100ug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该方法灵敏度高,糖含量在30ug左右即可测定。

2.2试剂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

高纯度浓硫酸

蒽酮试剂0.1g蒽酮溶于100ml浓硫酸中,当日配制使用。

2.3.实验步骤

2.3.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七支大试管,按照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管号

1

2

3

4

5

6

7

葡萄糖标液(ml)

0

0.1

0.2

0.3

0.4

0.6

0.8

蒸馏水(ml)

1

0.9

0.8

0.7

0.6

0.4

0.2

葡萄糖含量(ug)

0

10

20

30

40

60

80

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4ml,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各管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中,管口加盖玻璃塞以防蒸发。

自水浴重新煮沸起准确计时10min取出,用流水冷却,室温放置10min,在620nm处比色,以标准葡萄糖含量作纵坐标,以吸光值作横坐标,作出标准曲线。

2.3.2样品的测定方法同标准曲线做法。

3蛋白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

3.1实验原理

考马斯亮蓝法是根据蛋白质和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蛋白质测定方法。

该方法优于双缩脲法和Folin-酚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

考马斯亮蓝和蛋白质通过范德瓦尔键结合,在一定的蛋白质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和染料结合符合比尔定律。

此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相结合,与蛋白质结合后颜色由红色转变为蓝色,最大吸收波长由465nm变为595nm,通过测定595nm处吸收可知与其结合的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3.2试剂

3.2.1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

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5%乙醇中,加入100mL85%磷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L,滤纸过滤。

3.2.2标准蛋白质溶液:

将γ-球蛋白或结晶牛血清蛋白用0.15mol/LNaCl配制成0.1mg/mL,1.0mg/mL蛋白溶液。

3..3实验步骤

3.3.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4支洁净试管,分两组按照下表步骤操作,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0、0.01、0.02、0.04、0.06、0.08、0.1mL,然后用蒸馏水补充至1mL。

最后向各试管中分别加入5.0mL考马斯亮蓝试剂,每加完一次药品后,立即在漩涡混合器上混合。

标号

试剂

标样

1号

标样

2号

标样

3号

标样

4号

标样

5号

标样

6号

标样

7号

标准蛋白质溶液(mL)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蒸馏水(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