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85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

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

协调。

⑤诱道争远:

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

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

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

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C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吕蒙:

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

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

(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

故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而达到目的。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何以(用什么)、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

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C;

⑵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⑶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⑷吕蒙:

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

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①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

“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

“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

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然(忿然:

气愤的样子)                         

B.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C. 笑而遣之(遣:

派遣)                                       

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自夸)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尔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尔

C. 但手熟尔         但当涉猎                                    

D. 徐以杓酌油沥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意思是: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

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

“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文末写道“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D. 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答案】

(1)C

(2)B

(3)D

(4)A

【解析】【分析】选自:

《归田录》。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理解错误,遣:

打发。

(2)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分别是:

你/罢了。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在。

C:

只是。

D:

用。

(3)。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D项正确,其他各项的应该分别翻译为:

A: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B: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C: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A项错误,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故答案为:

(1)C;

(2)B;(3)D;(4)A。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句意解释,词组有,忿然:

气愤的样子,作动词,自矜:

自夸,动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题时应注意,虚词一般是一词多义,要根据整个句子乃至全文的意思加以辨析,特别要区分词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和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罔不:

无不。

④伎:

同“技”。

⑤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 但微颔之/但当涉猎

C. 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 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

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5)读完两文,你认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解析】【分析】《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碎金鱼》选自:

不详。

作者:

不详。

年代:

不详。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来划分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安”都是“怎么”。

B.两个“但”都是“只是”。

C.两个“去”都是“离开”。

D.第一个“尔”,罢了;第二个“尔”,你。

故选D。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的理解:

“矢”,箭;“但”,只;“汝”,你;“先人”,死去的父亲。

(4)第一问: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短文,了解内容可知:

卖油翁“但微颔之”是因为它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第二问: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

读懂全文此题即可作答。

母亲杖打陈尧咨的原因是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阅读两文,抓住关键语句“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可知: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纯熟、傲慢无礼和贪图享乐的人。

故答案为:

(1)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D

(3)①(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4)①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

②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5)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

要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意译。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

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碎金鱼》:

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①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②待之,君宜顾③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④?

”肃造次⑤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⑥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⑦之,拊⑧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注释】①尚:

还,仍然。

②故意:

这里指原来的态度、眼光。

③顾:

拜访。

④虞:

意料,预料。

⑤造次:

鲁莽,轻率。

⑥因:

于是,就。

⑦就:

靠近,接近。

⑧拊:

轻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②或说肃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②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乙】文中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先是________,吕蒙给他出谋划策之后鲁肃的态度转为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否相同?

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吕蒙的形象。

【答案】

(1)重新;有人

(2)①你说事物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②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轻视;尊重和亲近

(4)相同,都是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5)坦诚豪爽、知错能改、勤奋好学、善听意见、有勇有谋。

【解析】【分析】

(1)尤其注意古今异义词语  更:

重新

(2)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这里应注意“孰”“乃”“至”等关键词的理解。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文段突出的是鲁肃对吕蒙态度由轻视到叹服的变化。

(4)理解文章内容,可知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才略有了惊人进步。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做这些事,揣摩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

结合甲、乙两文可知,吕蒙是一个善于听劝、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有所成的人。

故答案为:

(1)重新   有人

(2)①你说事物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②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3)轻视   尊重和亲近

(4)相同,都是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5)坦诚豪爽、知错能改、勤奋好学、善听意见、有勇有谋。

【点评】比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翻译两篇文章,抓住吕蒙的言行分析,吕蒙起初不爱学习,在孙权的几番劝说下最后学有所成,他能马上为鲁肃“画五策”,令鲁肃“刮目相待”,从中我读出了一个知错能改、谦虚勤学、自信率真、计谋过人的吕蒙。

【附参考译文】

   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在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

鲁肃(当时)仍然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

“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鲁肃)就去拜访吕蒙。

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

“您受到重任,与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鲁肃轻率地回答:

“事已至此怎么合适就怎么办吧。

”吕蒙说:

“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但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定好应急方案呢?

”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

“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九夷: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斯是陋室________

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⑤子欲居九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

“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

(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官府文书;想,想要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