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937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docx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

论列宁早期活动的社会主义主题

徐芹

2013-3-1213:

58:

35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3期

  [内容提要]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是列宁早期活动的主题:

从对社会主义学说赢得工人阶级缘由的理论论证中揭示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对俄国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并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为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是列宁能够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契机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首先开辟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前提。

  [关键词]列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11)03-0037-0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是新生事物,它的产生与发展既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又是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列宁早期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并着力批判试图遏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小资产阶级理论。

这与列宁的社会主义目标看似相左,实际上却高度一致。

列宁在肯定和支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批判,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积极付诸实践,为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胜利作准备。

  一、理论论证:

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而非着眼于描绘未来远景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欧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过程中创立的。

自《共产党宣言》这一标志性文献于1848年在伦敦发表起,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开始在欧洲工人阶级中间广泛传播,并于19世纪80年代被普列汉诺夫等人介绍到俄国。

19世纪90年代,俄国自由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在民粹派刊物《祖国纪事》上撰文攻击马克思主义学说和俄国社会民主党人。

他在谈及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欧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的原因时说:

“至于经济唯物主义在所谓横的方面获得成就,即它以未经批判地检验过的形式广为传播,那么,这种成就并不是侧重于科学方面,而是侧重于未来的远景所确定的日常生活实践方面。

”“这种远景对领会它的德国工人阶级所要求的,对热情关心德国工人阶级命运的人们所要求的,既不是知识,也不是批判的思考。

它要求的只是信仰。

”[1]可见,在米海洛夫斯基看来,社会主义学说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它赢得工人阶级的原因在于其对未来美好社会蓝图的描绘。

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不但没有而且极力反对详细描绘社会主义,他们仅仅是抽象地、原则性地指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

列宁也说:

“谁都知道,科学社会主义其实从未描绘过任何未来的远景,它仅限于分析现代资产阶级制度,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如此而已。

”[2]也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描绘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上,是从对资本主义的现实批判中揭示社会主义必然性的学说。

因而,米海洛夫斯基的说法是极端荒谬和虚伪的。

列宁接着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它抛弃了关于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条件的议论,而着手唯物主义地分析现代社会关系并说明现在剥削制度的必然性的时候取得成就的。

”[3]我们知道,“合乎人的本性”正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俄国民粹主义“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出发点,它们从主观社会学出发,构建理想中的未来社会制度,从而成为空想的社会理论,最终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所淘汰。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不同,它在批判现实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构建未来社会制度,揭示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命运,并指出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路径。

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吸引工人,受到工人欢迎,并在工人中间广泛传播的内在原因。

  二、现实批判:

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及历史暂时性

  在承认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列宁要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的批判,以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由于残存着前资本主义关系,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特别丑陋。

1861年改革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于改革后的俄国经济、政治生活中。

首先,改革没有触动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

尽管改革后的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大量土地而且是最好的土地却仍然集中在享有特权的贵族手中,集中在昨天的农奴主—地主手中。

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占有呈两极分化的状况:

一面是1050万农户占有7500万俄亩土地;另一面是3万农户占有7000万俄亩土地。

[4]前者每户平均仅拥有7俄亩土地,后者每户平均占有土地达2333俄亩!

这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同时,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农业中的发展。

其次,改革后的农民份地占有制依然是纯粹的中世纪式的。

农民依然被细化成各类农民,他们之间存在许多界限,在占有土地的数量和性质、赎买土地的条件以及赎金的多少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中世纪界限,把农民束缚在小联合体中,限制其与外界的联系。

其三,改革后的俄国政权依然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农奴制改革是以亚历山大二世为首的统治阶级推行的,其首要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利益。

虽然迫于国内不断高涨的自由主义呼声,沙皇政府在政治上对资产阶级作出一定的让步,如实行地方自治改革,但这不足以动摇沙皇的专制政权。

正如列宁所说,用“一些廉价的让步”,“非政治性的改革”,“沙皇新命令中满篇皆是的不负责任的诺言”来实现脱身之计。

[5]“一个交换不断扩大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国家,如果它的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处处受到中世纪关系的阻碍和干扰,那它就不能不经受各种各样的危机。

”[6]

  上述状况表明,资本主义的俄国新旧矛盾错综复杂,人民大众与以沙皇为首的封建地主间的矛盾、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极为深厚。

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深厚性构成俄国剥削阶级政治统治垮台的助推器,资本主义的俄国在未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就被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所取代也就成为必然。

  2.俄国资本主义成为愈来愈广泛的劳动居民阶层的厄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除工人阶级受资本家直接剥削外,还有广大小生产者(农民、小商品生产者、小手工业者等)在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排挤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1900年,世界资本主义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正值工业经济高涨的俄国第一个卷入危机之中。

危机迅速波及到俄国的各个工业部门,使工业品产量大幅下降:

生铁产量下降了15%,钢轨生产下降了32%,顿巴斯矿井开工率为59%,炼焦厂开工率为42%。

[7]工资降低,大量工人失业,全俄国的失业工人数超过20万,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

祸不单行,1901—1902年间,俄国农业遭遇歉收,广大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俄国农民也异常艰难困苦。

沙皇政府无视农民的饥寒交迫和工人的流离失所,于1901年6月8日颁布了将西伯利亚官地拨给私人的新法令,以援助受到经济危机打击的地主和宫廷官员们。

  在此情况下,上千万的工人、占人口总数近90%的农民和其他一些小生产者逐渐抛弃对资本主义的幻想,而资产阶级本身又软弱无能,资产阶级政权注定不会长久。

  3.俄国资本主义为消灭城乡对立创造条件却无法消灭城乡对立。

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进一步发展,俄国城乡差距愈益凸显。

针对当时俄国呈现出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问题,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城乡对立问题上扮演的矛盾角色:

为消灭城乡差距创造条件却无法消灭城乡差距。

列宁指出,“完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大城市的进步性,丝毫不妨碍我们把消灭城乡对立当作我们的理想(并列入我们的行动纲领,至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还是让给司徒卢威和别尔嘉耶夫先生吧)。

”[8]列宁在这里提出把“消灭城乡对立当作我们的理想”,原因在于他认为资本主义的俄国不可能消灭城乡对立问题。

在当时的俄国,土地占有者和资本家人为地扶持小农,使之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人为地扶持小农”从表面上看,有利于小农业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巩固,实际上,在农业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阴影下生存的小农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

小农业的大量存在只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阻碍城乡对立的消除。

此外,城市资本主义对农村的支援是自发的而不是有计划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俄国农村的面貌。

正如列宁所说:

“为了发展农业技术,城市资本主义可以提供一切现代科学手段,但它却使生产者保留同以前一样的社会地位;城市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系统、有计划地把城市文化输入农村。

”[9]那么怎样才能消灭城乡对立?

列宁指出:

“在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中城乡对立必然消失。

”[10]“生产者联合起来的社会”即指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时候,城乡对立问题才会也必然会消失。

  俄国资本主义在解决城乡对立问题上扮演的矛盾角色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剥削性质的外在表现之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将被历史淘汰,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取而代之。

  三、积极实践:

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捍卫与发展,对俄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他强调指出,实际工作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人阶级“一分钟”也不能放弃“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

[11]

  1.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为赢得社会主义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致力于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要想有效地开展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以求得人类彻底解放的政治活动,必需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

普列汉诺夫等人1883年在日内瓦创立的“劳动解放社”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它未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年轻的列宁登上社会政治舞台时,意识到俄国工人运动的无组织状态,便着手建立“能够领导无产阶级的全部解放斗争的革命家组织”。

1895年12月,列宁在彼得堡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它初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俄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后来,由于列宁等协会主要领导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协会的领导权逐渐落入俄国经济派手中。

1898年春,俄国各地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

但由于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俄国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列宁明白,要建立起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首先要破除经济主义的影响。

为此,他在流放地期间写了一系列批判经济主义(修正主义)的文章,如《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党的纲领草案》、《俄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倒退倾向》等。

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

》一书中从思想上彻底批判了经济主义,全面论述了建立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

列宁在文中强调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就不能持久。

”[12]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坚持建立一个紧密团结的、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党,并把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章。

这次代表大会虽然造成俄国社会民主党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却标志着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所谓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是与同时代的西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比较而言的。

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的新发展,使无产阶级能够通过议会进行合法的斗争,因此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政党,放弃暴力革命,主张公开的议会斗争。

而当时的俄国仍处于沙皇专制政治的统治之下,工人阶级无法进行公开的、合法的斗争。

因此,列宁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适合俄国国情的无产阶级政党。

他指出,在年轻的国家里开始的运动,只有在运用别国经验的条件下才能够顺利发展。

“但是,要运用别国的经验,简单了解这种经验或者简单抄袭别国最近的决议是不够的。

为此,必需善于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经验,并且独立地加以检验。

”[13]意思是说,在年轻的资本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组建工作和实际工作需要借鉴别国的经验,但是不能机械式地套用,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运用。

  2.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鼓动工作,为赢得社会主义积蓄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列宁强调指出:

“革命的成功取决于把人民中更广阔的阶层吸引到自由事业方面来,取决于教育他们、组织他们。

”[14]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空想,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没能找到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而把希望寄托在少数精英甚至统治阶级身上。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则不同,它不但找到了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而且找到了工人阶级可以联合的社会力量——农民。

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5],而不是在工人中自发地产生的。

列宁指出,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因此,必须在工人中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鼓动工作,将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的思想中去。

1905年革命期间,解放联盟委员会打着非党立场的幌子向工人阶级抛出资产阶级论调,试图利用工人阶级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

列宁认为,这是在向工人“灌输资产阶级思想”,用“资产阶级的烟雾模糊”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

为此,他强调指出,“工人是在和资产阶级并肩反对专制制度,而对工人来说,放弃和资产阶级的原则分歧就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为社会主义做准备工作。

”[16]

  列宁在俄国实践并发展了马克思提出的工农联盟思想。

在农民占人口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工人阶级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工人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孤鸿哀鸣”,任何革命运动都将以失败告终。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由于农奴制残余的大量存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产业工人只占人口总数的很小一部分,农民占人口总数则达90%。

在这样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要获得成功必须获得农民的支持。

要获得农民的支持,首先需要向农民说明小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没有发展前途和逃脱不了被破产的命运,使之放弃对资本主义的幻想;说明在社会制度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广大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劳动,使之倾向于社会主义学说。

列宁早期十分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如1903年的《告贫苦农民》一文。

需要指出的是,1905年革命前,由于对俄国的农奴制残余估计不足,列宁对俄国农民对于民主革命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

1905—1907年革命期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代表农民利益的劳动派还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要求,凸显了农民作为一个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展现出农民民主革命的角色。

基于此,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提出修改土地纲领的任务,对农民的支持由“归还割地”转向没收地主全部土地,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广泛的工农联盟。

  3.领导无产阶级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为赢得社会主义创造政治条件。

虽然俄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这主要是就经济而言的。

在政治上,俄国依然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尽管资产阶级获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严格来说,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前,俄国都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

因此,政治自由不仅是俄国资产阶级的追求,也是其他被统治阶级所迫切需求的。

在沙皇专权的俄国,人民没有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等自由,没有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第一、二届杜马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专制统治的高压政策之下,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不得不作为地下政党秘密活动,并不时地遭遇沙皇政府的牢狱之灾。

列宁早期非常注重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多次强调政治自由的意义。

1903年3月,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中强调指出,“社会民主党人的首要要求是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不能使劳动人民马上摆脱贫困,可是它能给工人们同贫困作斗争的武器。

”[17]同年8月,他在《改革的时代》一文中又说:

“没有政治自由,任何形式的工人代表机构都只能是可怜的骗局,无产阶级照旧还会待在监狱里,得不到为争取自己彻底解放而斗争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活动余地。

”[18]但是,并非所有工人都能把握好争取资产阶级政治自由的斗争与社会主义斗争之间的关系。

针对此,列宁强调说:

“工人们应该为争取政治自由而斗争,同时一分钟也不放弃社会主义的主张,放弃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工作,放弃为赢得社会主义而做好积蓄力量和组织上的准备。

”[19]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针对工人阶级是否参加实质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非党组织问题,列宁指出,在民主革命时代,拒绝参加非党组织,在一定的场合下就等于拒绝参加民主革命。

但是“参加非党组织的目的、性质、条件等等都应当完全服从于一个基本任务:

准备和组织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自觉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20]。

  四、列宁早期活动是实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的重要前提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胜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的,没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一战造成的历史契机等基本因素,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在落后的俄国首先胜利,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若没有列宁的早期活动,没有对社会主义目标的执着追求,没有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日益壮大的社会主义群众队伍,再好的历史契机也会成为浮云。

  1.列宁早期的理论工作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早期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学说在俄国的传播还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干扰和阻碍,俄国工人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自发性左右,迫切需要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加强理论工作。

列宁刚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就显示出非凡的理论工作才能。

首先,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粉碎了俄国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指明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方向,明确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双重革命任务;其次,依据俄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现实,力排众议,提出建立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使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了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再次,根据俄国资产阶级在1905—1907革命中的表现和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的新变化,提出资产阶级正在衰朽的思想,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思想前提。

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又不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信条,他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变化中的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善于用发展的理论武装党和工农群众。

  2.列宁早期的宣传鼓动工作为社会主义赢得了思想阵地。

思想阵地即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

社会主义要赢得胜利,首先要赢得思想阵地,把尽可能广泛的阶层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上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为夺取或巩固政权必然会不择手段地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抢占各个阶层的思想阵地,并竭力诋毁社会主义学说。

在19世纪末的俄国,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受到资产阶级及其学者的肆意歪曲和诽谤,而且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潮民粹主义“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极力排斥。

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在当时的俄国可谓举步维艰。

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列宁一方面通过理论批判捍卫马克思主义,削弱和清除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对工农群众的误导;另一方面,深入工农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鼓动工作,为社会主义抢占尽可能广泛的思想阵地。

在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群众队伍日益壮大。

  3.列宁早期的实践活动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

在一战前的俄国,工人阶级背负着双重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资本的统治。

农奴制残余特别是沙皇专制统治不仅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剥削性更加丑陋,而且严重束缚了工人阶级的手脚。

因此,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成为无产阶级首要的政治任务。

列宁把争取政治自由和民主共和制的斗争看作社会革命斗争的必要阶段之一。

他早在喀山大学求学期间,就积极参加反抗沙皇政府的革命活动,并因此而被迫退学和遭受牢狱之苦。

1893年秋,他到达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深入工人中间开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宣传鼓动工作,指导工人阶级将经济斗争与反资本家和反沙皇政府的政治斗争相结合。

1895年,他把彼得堡地区原有的20多个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合并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协会的领导下,彼得堡地区的工人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

迫于沙皇政府的追捕和迫害,十月革命前的列宁不得不长期旅居国外,只能通过书信和报刊资料等方式了解国内工人运动现状,制定相应的革命战略和斗争策略。

在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党人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日益凸显。

列宁曾在《革命和反革命》一文中高度评价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作用:

“无产阶级实际上始终在领导革命。

社会民主党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先进部队。

群众斗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发展异常迅速,超过了许多革命家的预料。

”[21]列宁还指导工人阶级与资本家展开政治斗争,并提出利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运动。

  注释:

  [1][2][3]《列宁全集》第2版第1卷第153—154页,第154页,第155页。

  [4][6]《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56页,第54页。

  [5]《列宁全集》第2版第9卷第114页。

  [7]宋则行、樊亢主编《外国经济史》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8]《列宁全集》第2版第5卷第132页。

  [9][10]《列宁全集》第2版第4卷第126页,第125页。

  [11][16][19]《列宁全集》第2版第10卷第269—270页,第269页,第269—270页。

  [12][13][15]《列宁全集》第2版第6卷第118页,第23页,第29页。

  [14][20]《列宁全集》第2版第12卷第31页,第129页。

  [17][18]《列宁全集》第2版第7卷第118页,第302页。

  [21]《列宁全集》第2版第16卷第111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