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135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东方红中学2017—2018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

戴志勇

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

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

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

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

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168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

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

治国必先齐家。

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

《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

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

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

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

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

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

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

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

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

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

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

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办?

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

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

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

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

土壤,而不能是障碍。

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

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

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

(选自《南方周末》2016年3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

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

者因贪污而被罢官。

B.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168条。

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

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

C.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

誉为“江南第一家”。

D.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

治国必先齐家。

从家与国的

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庭是个人成长与修行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教和对家族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有助于

培养合格治国者,因而《大学》将齐家放在治国之前。

B.尽管郑家的礼法治家等方式维系了家族几百年来的良好发展,但也有些凌驾于个人之

上的“家族规矩”可能会使个体人格保障受到影响。

C.齐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处理大家族日常事务,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于其中所

练就的经验才干,于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D.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不必遵从群体规则的限制,避免

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严和权利的侵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家的故事在搬上荧屏之时固然会有一些艺术的虚构,但它却从某个角度引发了人们

对于齐家的重视,从而激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个体人格发展的关注。

B.郑家的家规,既对个人自我修养极具实践指引价值,但也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家族形

态承载的价值观和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

C.个体在接受良好的家教、养成光明中正的心性、汲取家庭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家事

贯通于国事和天下事的前提下,就能成为“廉吏”、合格的治国者。

D.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会存在一些矛盾,而正确处理这

些关系,让国家为个体发展提供良性土壤,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2分)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

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情怀。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

“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

【相关链接】

①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

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B.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

泛,在多个领域都有着一定成绩。

C.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

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

D.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

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

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B.徐志摩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立志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是他

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C.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

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D.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

E.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

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

6.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14分)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

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

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

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

”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

“婆婆疼得紧。

”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

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

”药店老板说。

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钱。

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

“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

”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

马小菊说:

“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

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

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病。

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

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

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

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

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

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

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

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

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

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

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

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

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

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

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

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

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

“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

”马小菊说:

“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

”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

“怎么就不好说了呢?

”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

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

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

吴二婶说:

“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

”马小菊说:

“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

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

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

”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

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

重复那几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人物形象具

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向午式人物”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C.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

关信息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

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E.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

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8.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

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

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

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

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

常月织絁一端,示不忘本。

数教敕玄佐尽臣节。

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

“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

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

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酖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

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

B、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D、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谥”是对死去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此处“壮武”属表扬的称号。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

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玄佐少不更事,因战成名。

他少时不能自立为业,捕捉盗贼,却犯了法;后因偷袭李灵耀叛军,夺取了宋州。

B、刘玄佐平叛立功,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

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

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

D、刘玄佐权术诡诈,死于非命。

他借相国寺佛体流汗的流言,筹集军资;义子乐士朝与宠妾私通,最终事情败露,刘玄佐被毒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墨花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

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①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②,归向雪堂③看。

[注]①扶疏:

枝叶繁茂分披貌。

②平子赋:

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

“张衡仕不得志,欲归雨田,因作此赋。

”③雪堂:

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15.“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

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C.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D.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

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二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直击民生痛点,向大气污染宣战,国家环保部门相继约谈一些省市,要求其认真整改,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效果。

②一些论文“窃贼”,对自己的做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堂而皇之地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根本就是学术界的耻辱。

③韩国领导人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系统,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认为韩国的行为完全是开门揖盗。

④即便是编写网络“百科全书”,也需要有历史的高度,一个颠倒黑白、泥沙俱下的“百科全书”,必将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淘汰。

⑤办好农村教育需要更新观念,更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优势,要靠农村教育工作者自己鼎力相助,而不是复制城市教育模式。

⑥跟《三面夏娃》《搏击俱乐部》《黑天鹅》等影视剧的多重人格角色相比,《柒个我》中七重人格的主角,堪称大方之家。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①⑤⑥

1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什么时候去珠海广场参加公益劳动,班长、团支书、劳动委员说法不一,令全班莫衷一是。

B、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C、文物鉴定专家提出,市民收藏古玩,一定要多看多摸索,绝不能按图索骥,完全照搬书本。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