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177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docx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操作规程规定了工厂化生产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的产地环境、厂房建设、原料要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及包装,适用于浦东新区无公害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693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

GB/T10463-2008玉米粉

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NY/T119-1989饲料用小麦麸

HG2940饲料级轻质碳酸钙

NY/T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5095-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

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358-2007《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4栽培设施条件

控温菇房车间采用钢塑结构或砖混结构加保温层建造,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应利于控温、保湿、通风、光照和防控病虫害。

单库菇房大小以10m×6m×4m为宜,中架宽1.8m,边架宽0.9m,层间距0.5m,底层离地面0.2m以上,架间走道0.7m。

按冷库标准要求进行建造。

制冷设备与冷库大小相匹配,配置制冷机及制冷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应有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排水系统畅通,地面平整。

5生产技术要求

5.1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1.1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工厂化生产、发菌及出菇快、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商品性好、保鲜期长,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色泽的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并可以清楚地追溯菌种的来源。

5.1.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应按照菌种生产规范培育。

不应使用受到病虫杂菌危害、老化或未长满瓶的菌种。

5.2原辅材料

5.2.1

主辅原料要求干燥、纯净、无霉、无虫、不结块、无污染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

可以选用农作物秸秆、糠麸或不含有人工合成物质的阔叶树木屑。

杉、松等针叶类木屑淋水堆放6个月以上方可使用。

5.2.2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或成分不明的物质。

  

5.2.3肥料及添加剂

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其它化学合成或成分不明的添加剂。

5.3培养料配方

真姬菇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配方1:

阔叶树木屑65%,麦麸20%,米糠10%,玉米粉5%,碳酸钙1%;

配方2:

阔叶树木屑32%,玉米芯32%,麦麸18%,米糠18%,碳酸钙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8.0,含水量63%~65%。

5.4拌料、装瓶和灭菌

5.4.1拌料

将主辅原料逐一置入拌料机内,充分混合,加水搅拌均匀。

高温季节应尽量缩短加水到装瓶杀菌时间,避免培养料酸化。

5.4.2装瓶

选用容量850ml、口径58mm、耐130℃以上高温的白色半透明的聚丙烯塑料瓶,瓶盖采用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的双层盖。

将配制好的培养料由自动装瓶机组自动装料、打孔,要求料面距瓶口10mm~15mm,瓶肩与瓶颈无间隙,料松紧度均匀一致,表面要压实。

净装料量为550~600g/瓶。

在料中央位置打孔,孔径20mm~25mm,距瓶底10mm~15mm。

装料后,由自动加盖机加盖。

5.4.3灭菌

装瓶后及时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柜(罐)内层压力稳定在0.15MPa,维持2h。

灭菌完毕,自然降压。

拌料、装瓶、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

5.5接种

灭菌后将菌瓶移入消毒过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降至25℃左右时接种。

选用适宜菌龄(菌种满瓶后继续培养10d~20d)的原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

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

接种前,双手和菌种瓶外壁用75%酒精擦洗消毒,瓶口用酒精灯火焰封口,用灭菌的接种工具除去菌种表面老化菌种块。

宜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前各工作部件用75%酒精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刀用酒精灯火焰灭菌。

接种室要求洁净,安装自净器,维持接种室正压的新风应经高效过滤。

5.6发菌及后熟培养

5.6.1发菌管理

接种后,从接种室递送窗将接种后的菌瓶整筐移入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

培养室要求洁净无尘,进风扇和排气扇均应装置过滤网。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

培养20d~25d,重新调整菌瓶排放位置。

若发现有杂菌污染瓶,及时处理。

接种35d~40d菌丝可长满菌瓶。

5.6.2后熟培养

菌丝发满菌瓶后继续培养40d~45d(后熟培养)。

后熟培养期间,提高培养室温度至23℃~25℃,空气湿度、光照、通风条件与发菌期相同。

5.7搔菌和注水处理

5.7.1搔菌

菌丝生理成熟后进行搔菌处理,宜采用真姬菇专用搔菌机,只搔去培养料表面周边老菌种,使料面成圆丘状。

5.7.2注水

搔菌后,向菌瓶内注入清水5ml~10ml,注水量以大约12小时能吸干为标准,使培养基表面湿润,促进原基形成。

5.8催蕾管理

搔菌后的菌瓶,移入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5%~10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2%的出菇房内,避光培养5d~7d。

菌瓶瓶口覆盖无纺布保湿,并保持菇房湿润和通风换气。

加湿宜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待瓶口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时,将菇房湿度降至90~95%,7d以后料面上出现针头状的灰褐色菇蕾。

菇蕾形成后,给予500~1000lx的光照。

5.9子实体生长管理

待菇蕾长出瓶口约1cm时揭去覆盖物,菇房温度控制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采取向空间和地面喷水或采用加湿器保湿,不应直接向菇蕾喷水,随菇丛的增大逐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3%以下,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1000lx,经5d~7d即可培育成商品菇。

5.10采收与清料

5.10.1采收

当真姬菇菌盖直径达到1.5cm、菌柄长度4cm~7cm、菌盖边缘内卷时及时采收。

采收时将菌瓶整筐移至采菇包装车间,集中进行采收与包装处理。

5.10.2清料

每批真姬菇采收后,及时清扫栽培房,用清水冲洗地面和床架,菌瓶应及时送至挖瓶车间,用挖瓶机挖出残料。

及时清理废菌料。

5.11整理及加工

采收后,拣出破碎、变色、畸形菇,根据客户对产品规格及包装的要求,将整丛菇与散菇分开,及时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的包装容器内。

保鲜及加工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不得采用人工合成化学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或离子辐照等进行漂洗、熏蒸、喷洒或辐照处理。

5.12贮藏和运输

真姬菇以鲜销为主。

鲜菇宜采用冷链运输,在4℃左右的低温贮藏、气调贮藏或采取速冻保鲜。

贮藏仓库应当干净、无虫害和鼠害,无有害物质残留。

有机真姬菇产品应单独存放,不得与常规产品及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杂或混运。

产品出入库、库存量和运输、装卸过程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

5.13包装和标识

真姬菇鲜菇包装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

不得使用含有甲醛、荧光增白剂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材料。

经认证的有机真姬菇产品包装上应有有机食品标志。

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必须标明生产或加工单位的名称、地址、认证证书号、生产日期及批号。

6病虫害防控

6.1主要病虫害

工厂化真姬菇主要杂菌有木霉、青霉、毛霉、脉孢霉等;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褐腐病、褐斑病及生理性黄斑点病、出菇迟缓和畸形菇等;主要害虫有菌蚊、菌蝇等。

6.2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综合防控措施,以化学防控为辅,使真姬菇产品达到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食品的标准要求。

6.3防控方法

6.3.1农业防控

农业防控措施如下:

6.3.1.1选用抗病性和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或轮换使用菌种,保证生产用菌种质量,培育适龄、健壮的出菇菌体;

6.3.1.2培养料灭菌应达到无菌状态,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发菌场所保持整洁卫生、空气新鲜,降低空气湿度;

6.3.1.3发菌期培养室温度最高不超过25℃,避光培养,定期检查,发现杂菌污染瓶,及时剔除,集中处理;

6.3.1.4通过加强出菇区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防控虫害,出菇区走廊每天清洗一次,菇房每次使用前后用蒸汽高温消毒;

6.3.1.5发现真姬菇子实体发病或有虫害发生时,及时进行清除、隔离,摘除病菇及清理菌瓶,洗净消毒操作工具,废菌料和废菇体应清运至离生产区50m以外的地方。

6.3.2物理防控

菇房走廊及发菌室悬挂粘虫板(30cm×20cm)、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W)、黑光灯(20W)或捕鼠器,菇房门口及通风口设置空气净化过滤器和防虫纱网。

6.3.3生物药剂防控

有限度地使用部分低毒性的微生物源、植物源农药制剂防控病虫害。

可应用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多氧霉素)、浏阳霉素等农用抗生素制剂,以及采用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印楝素等植物制剂,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

6.3.4生态防控

发菌阶段调节培养室适宜的温度,降低空气湿度,适度通风,避光发菌;出菇期间控制菇房内不同生育期的适宜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避免高温高湿,通气不良,改善通气和光照条件。

6.3.5化学防控

化学预防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发菌场所在非培养期,可使用低浓度氯溶液对培养场地进行淋洗消毒处理,出菇区可用石灰水消毒处理。

在发菌出菇场所遭受害虫严重侵袭的紧急情况下,宜使用中草药制剂进行喷雾和熏蒸处理,但不应对菌丝体和子实体产生药害或污染。

可使用以维生素D为基本有效成份的杀鼠剂诱杀害鼠。

7生产档案

建立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档案。

对工厂化真姬菇的产地环境质量、栽培设施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加工、包装及贮运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应有详细、完整的记录。

生产记录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