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292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8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docx

21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1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一、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二、本课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

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重点);

3、举例说明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难点)。

四、知识建构:

知识点1:

我国地势的总特征

探究一、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说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知识背景:

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

(2)看图发现,地图中颜色的变化是自西向东,说明我国地势高低;

(3)仔细观察颜色之间的过渡,图A和图B谁更接近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实际情况?

(4)结论:

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呈状分布。

探究二、完成“沿北纬32°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1)知识背景:

地形剖面图能表示地表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状况

(2)对照中国地形图,请你在图中下方的横坐标括号内标注“东”或“西”,表示方向。

(3)对照中国地形图,自西向东找出沿北纬32°的地形名称,标注在图中上方对应位置的括号里,并注明大致海拔。

(4)由此,可知我国地势的确是高低,呈状分布。

(5)自西向东,依次为第级阶梯、第级阶梯、第级阶梯。

练习一: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类型B.山脉走向C.平均海拔高度D.相对高度

2.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

A.离太平洋近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条件D.“百江汇大海”

知识点2: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特征:

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探究三:

阅读《地理图册》P12“中国地形海拔示意图”,结合课本P22“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完成下列各题。

(1)三级阶梯分界线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很明显,而且以为界。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山脉经山脉向东南到山脉东缘。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

(2)三级阶梯的概况

①在左下图中对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名称,并用线连接起来

②填写右下表中空格的内容,其中“主要地形区”一栏填写左下图字母所对应的地形区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

地形类型

主要

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G

D

F

K

J

I

H

E

C

B

A

知识点3、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探究四:

阅读《地理图册》P10—P11“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讨论:

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的什么方面会产生影响?

思考课本P23的2,3,4题。

(2)根据讨论情况填空: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形成降水;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向流,沟通了东西水上交通;但阶梯交界处高大的山脉也成为陆上交通障碍。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使阶梯交界处资源丰富。

(3)结论:

我国地势格局对我国、、、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练习三:

6.水能蕴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

A.两级阶梯交界处B.某一级阶梯内部C.南方第三丘陵区D.平原河道江阔水深处

五、知识结构整理归纳(课堂小结)

对气候:

高低

我国地势特点影响对河流(流向、交通):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

一、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二、本课目标:

1、通过填图,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点;

2、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走向,并说明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能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主要丘陵的位置,

并能准确说出地形区的名称。

知识点1、我国地形类型的特征l

知识建构:

探究一、阅读课本P24“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结合预习内容,回答:

(1)说出我国的地形类型有哪些?

(2)这些地形类型是相间分布还是集中分布?

(3)我国的地形类型特征对发展我国经济有什么好处?

小结:

我国地形类型的特征是,有利于。

练习一:

1.我国地形类型齐全,一共有()种地形

A.三B.四C.五D.六

知识点2、各种地形类型的分布

分解知识点1:

地形类型之山脉的分布

探究二、阅读课本P26“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尝试将图中的山脉按走向分类。

(4)填写下表:

走向

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练习二:

2、有关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山是东西走向B.秦岭是南北走向C.太行山是西北—东南走向D.南岭是东北走向

分解知识点2:

地形类型之地形区的分布

探究三、阅读课本P24“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熟悉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填图:

用红色的笔在图上将天山、阴山、燕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连成一线,将喜马拉雅山、南岭连成一线;再用蓝色的笔将长白山、武夷山连成一线,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成一线,将贺兰山、横断山脉连成一线。

(2)通过填图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平原和盆地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仔细观察网格,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写在下表中: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小结:

1、纵横交织的,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山脉和山脉之间镶嵌着、和。

2、我国的高原和盆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

知识点3:

我国主要地形区景观形态的差异及影响

探究四:

仔细观察《地理图册》P10—P11“中国地形”,发现:

我国高原最高,盆地海拔最高,平原河网密布。

探究五:

认真阅读课本P25的“图2.5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

请你将下列高原和地表特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用线连起来。

①青藏高原A.地势平坦a.畜牧业,马

②内蒙古高原B.地面崎岖不平b.畜牧业,牦牛

③黄土高原C.千沟万壑c.多梯田

④云贵高原D.雪峰连绵d.住窑洞

五、知识结构整理归纳(课堂小结)

众多(多走向和走向)

我国地形类型特点:

地形四大

四大景观对比

三大

三大

六、巩固练习题

1、我国四大高原中,纬度最高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第三课时山区面积广大)

一、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二、本课目标:

1、运用统计数据说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2、分析山区开发和利用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培养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4、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知识建构:

知识点1、我国地形结构的特征

阅读准备:

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其中,山地、高原、丘陵都属于“山区”。

探究一、阅读课本P28“图2.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

(1)填写下列表格内容,再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地形类型

百分比(/%)

36°

对应的圆心角

丘陵

10%

36°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2)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根据上图表中的数据,计算山地、高原和丘陵的面积和(即“山区”面积)的比重。

小结:

我国地形结构的特征是广大,小。

练习一:

1.在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

2.习惯上,山区是指()

A.山地、平原、丘陵B.山地、丘陵、海拔很高的盆地

C.山地、丘陵、崎岖的平原D.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

3.我国平原面积占全国的()

A.1/10左右B.1/20左右C.1/5左右D.1/3左右

知识点2、山区开发利用上的利与弊

分解知识点1:

山区的资源优势和不利条件

探究二、阅读课本P28“图2.9山地交通不便”,P29“图2.10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参考P30“图2.11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山区的资源优势和不利条件,完成下表:

山区资源优势

山区不利条件

练习二:

4.(多选)我国的泥石流多发源于()

A.青藏高原边缘B.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处C.青藏高原内部D.东部平原地区

5.(多选)我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B.滑坡C.泥石流D.沙尘暴

分解知识点2:

山区的开发

探究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资料,谈谈你对山区开发的看法。

听老家的姑姑说,她家住在山区,过去在山坡上种粮食,收成很不好,家里挺困难的。

现在不种粮食,改种果树,每年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好起来了。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看法:

在开发山区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既发展经济,有注意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一些自然灾害如的发生。

就是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练习三:

6.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开发西部利用山区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

A.资源能源的大量开发B.生态环境保护

课后实践调查:

我国2/3以上的贫困县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和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是我国贫困县比较集中的地方(课本P30图2.12)。

分四组借助多种媒体如网络、报刊、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年鉴等搜索图片、资料,调查这些山区贫困的情况、原因、当地政府采取的脱贫措施,尝试提出你的好建议助其一臂之力吧。

小结:

①我国山区面积,资源、中草药和动物资源、资源、水力资源、资源丰富,所以山区在发展、和等方面优势较大。

②面积广,面积少:

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带来了困难;

③山区由于地形较为,耕地资源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会造成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五、知识结构整理归纳(课堂小结)

山地

资源优势()丰富发展()

高原面积广大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2.运用等降水量线图,说出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3.读冬夏季风风向图,知道什么是季风和季风区,知道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和影响。

4.记住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记住我国五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区和一个高原气候区的名称,并在图上指出其分布的范围,知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5.在气候分布图上,记住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在图上指出其范围和主要地区。

二、过程与方法

主题一:

南北气温的差异

基础知识

气温是重要的气候要素之一。

各地气温的高低,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都有影响。

要弄清我国冬、夏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必须先学会认读等温线分布图。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等高线图的判读相似,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气温相同。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等温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

为什么同样是除夕夜,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人们观赏着特有的冰灯艺术;而广州花果争妍斗奇、姹紫嫣红,人们看花灯逛花街?

运用地理知识,你可以找到答案。

(一)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用红色笔在图2-4中描出0℃等温线。

2.

对比0℃等温线以北和以南的等温线数值,可以看出,越往北,气温数值越(大、小),说明气温越(高、低);相反,越往南,气温越(高、低)。

3.比较下列地区一月的平均气温:

哈尔滨:

约℃;北京:

约℃;

武汉:

约℃;广州:

约℃。

哈尔滨和广州一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4.请根据上述分析过程、归纳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小)。

越往北,

纬度位置越(高、低),气温越;越往南,

气温越。

(2)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地区,而陆地最热的地方在纬度较(高、低)的岛。

练习:

1.冬季一月份,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已是-30℃,而我国南方的海南岛却还是25℃,这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影响这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影响B.海拔高度C.洋流影响D.海陆位置

暑假,家住广州的小明准备去哈尔滨旅游,他知道那里冬天比广州要冷很多,所以他想夏天也会凉快很多,于是他准备了毛衣厚裤等衣物。

你认为有必要吗?

(二)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1.比较哈尔滨、广州两地的七月平均气温;

哈尔滨:

℃以上;广州:

℃以上。

2.

哈尔滨和广州七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由此可见:

与冬季比较,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比较(大、小)

3.如果小明到乌鲁木齐或西藏的拉萨,情况有什么不同?

请分别计算广州与这两个城市的温差各是多少。

乌鲁木齐七月平均气温为℃,与广州的平均气

温相差约℃;拉萨七月平均气温约℃,

与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约℃;

4.与冬季比较,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夏季,除高原外,全国普遍(高、低)温,南北温差(大、小)。

(2)夏季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低纬度地区,而是在内陆的盆地;而平均气温最低也不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而是高原。

这说明对夏季气温影响很大。

练习:

2.

(1)我国夏季最冷的地方是()

A.纬度最北的漠河B.青藏高原C.沿海的海南D.大陆内部的吐鲁番

(2)你认为影响这个地方最冷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A.纬度影响B.海拔高度C.洋流影响D.海陆位置

(3)(双选题)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主要原因有()

A.北方纬度高,日照时间长B.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大

C.太阳直射北半球D.南方阴雨天多,获得热量少

(三)连线题:

请为下列地区(省市)找到所属的温度带或气候区。

1.漠河A。

寒温带7。

北京

2.东北平原B。

中温带8。

乌鲁木齐

3.塔里木盆地C。

暖温带9。

山东省

4.柴达木盆地D。

亚热带10。

江西省

5.长江中下游平原E。

热带11。

海南岛

6.青藏高原F。

高原气候区12。

西双版纳

练习:

3.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A.温度B.活动积温C.热量总和D.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4.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二熟B.一年一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三熟

5.优质苹果生长最好的温度带是()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E.寒温带

学习小结:

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小),越往北,气温越(高、低)。

2.夏季受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影响,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

3.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地形和季风对气温的影响也很大。

4.我国有五个温度带,从北往南即、、、、,另有一个独特的。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

基础知识

降水是气候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的多少,对该地区的河湖、植被、农业生产及人民的生活影响很大。

我国降水在时空上分布都不均匀。

要学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最后利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为什么我国传统交通工具有“南船北马”的说法?

为什么江南地区经常可以见到“骑楼”建筑、民居多为斜顶房,而西北民房多为平顶房?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读图2-6,分析问题:

1.用红色笔在图2-6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

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的数值:

上海、广州等东南

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可达mm以上。

越向西北内

陆,数值越来越。

例如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

量在mm以下。

3.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可发现多数等降水量线并不与纬线平行,说明我国降水量分布差异受位置的影响不大。

而等降水量线数值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说明降水空间分布明显受位置的影响。

4.因此,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归纳为:

受位置影响,年降水量从沿海向从内陆逐渐。

东西方向比较:

多少;南北方向比较:

多少。

练习:

6.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我国共有四个干湿地区,是跟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

(3)湿润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部没有湿润地区。

()

(4)青藏高原兼有四个干湿地区,说明高原上干湿状况的地区差异很大。

()

(5)位于最西北的新疆全部都在干旱区内。

()

7.阅读思考:

在我国厦门、广州、南宁,还有台湾的一些城市,街道两旁的商店,将二楼的晒台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行人廊”,俗称“骑楼”。

西北地区的房屋建筑则别具风格,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当地叫“仓房”。

请你解释“骑楼”、“仓房”的建筑特点与降水有什么关系?

 

(二)我国降水时间上的分配

我国降水不仅从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时间上的分配也不均匀。

请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1.写出四城市月降水量达到150毫米及以上的月份。

哈尔滨:

月份,北京:

月份,武汉:

月份,广州:

月份。

2.季节分配上,四城市降水量最多集中在季,冬春季节降水比较(多、少)。

 

3.四城市的雨季长短不等,(城市)雨季最长,(城市)雨季最短。

4.结论:

(1)我国降水量集中在季,南方雨季较(长、短),北方雨季较(长、短)。

(2)季节我国各地降水较少,尤其是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较(多、少),地表水分蒸发剧烈,旱非常严重,“春雨贵如油”就是这个原因。

练习:

8.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特点是:

(1)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从向逐渐递减。

(2)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

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季节。

学习小结:

1.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加、减少)。

2.我国降水集中在季,南方雨季(长、短),北方雨季(长、短)。

3.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我国共划区:

、、、。

练习:

9.关于我国降水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B.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80%集中在夏季

C.北方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是因为那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D.湿润地区的年降水必须800mm以上

第三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是指一年内随季节不同,有规律地转变风向的风。

它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造成。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所处的纬度大致相同,气候却差异很大。

阿拉伯半岛主要是沙漠气候区,地面沙丘连绵,干旱缺水;而我国东南沿海是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树木葱茏。

你知道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有多大吗?

(一)读图,填表比较我国的冬、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洋、洋

性质

从内陆吹来、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所以冬季风、

从海洋吹来,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所以夏季风、

风向

偏(南、北)风

偏(南、北)风

影响

各地降水(多、少),加剧)方寒冷,增大南北差异。

夏季风到达地区,降水普遍(增多、减少),使我国降水集中季。

(二)对比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优势与不足。

1.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夏季风的到来使大部分地区进入雨季,即雨热(同、不同)期,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和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业生产。

例如水稻在我国广泛种植。

2.我国降水受季风的影响很大。

季风活动的时间长短、强度大小变化容易造成各地的灾害。

例如某些年份的南涝北旱、河流流域洪水暴发等都与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3.季风势力强,则容易引发寒潮。

寒潮经过时带来急剧降温、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对越冬作物威胁很大。

学习小结

1.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区。

2.我国季风区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盛行(冬、夏)季风,(特征);夏季盛行(冬、夏)季风,(特征)。

3.夏季风带来降水,有利于夏季农业生产,但夏季风进退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我国各地雨季长短、降水多少,甚至发生灾害。

练习:

10.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地理上的()分界线

A.第二、三级阶梯的地形分界线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1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跨纬度较多C.东西跨经度多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盛行的风向随着季节有显著的变化,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冬季气流,南北温差;夏季,形成雨季。

1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B.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不同

C.地势西高东低D.南北跨纬度广,海陆热力

学习主题四:

气候复杂多样基础知识

我国国土辽阔,南北纬度相差近50度。

南北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差很大,分为五个温度带;地势高低差别很大,形成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我国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各地降水多少不同,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温度带与干湿区的不同组合,加之地形的影响,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一)

读图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东部季风区范围内有种季风气候类型,按照纬度位置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分别是:

(1)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地区,主要包括岛、半岛、岛的南部以及云南省的地区。

(2)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北)地区,主要包括东南沿海地区、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以及岛大部分地区。

(3)温带季风气候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北)地区,主要包括平原、平原和高原。

2.在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