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6630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答题】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下同),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A,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仪器的认识和用途。

【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量筒是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故答案是A,B。

【答题】试管用于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处保持

【答案】

平,凹液面,最低,水平

【解答】试管用于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答案是

,平,凹液面,最低,水平。

1.【答题】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常用来给物质加热作为热源的是______,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

(2)涉及定量问题的仪器是______和______

(3)用于较大量试剂反应的仪器是______。

【答案】酒精灯,试管,量筒,托盘天平,烧杯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仪器的认识。

【解答】

(1)酒精灯常用作热源给物质加热;试管既能用作反应容器,又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2)量筒是定量量取液体的仪器,托盘天平是定量称取物质质量的仪器;(3)烧杯可用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故答案是酒精灯,试管,量筒,托盘天平,烧杯。

2.【综合题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答题】f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漏斗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实验仪器的认识。

【解答】根据常见实验仪器的认识可知,f的名称是漏斗。

故答案是漏斗。

【答题】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最______处保持______。

【答案】凹,低,水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一定体积的液体的量取。

【解答】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答案是凹,低,水平。

【答题】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

(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答】一般,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选B。

3.【综合题文】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答题】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在桌面上。

【答案】手心,倒放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答】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

故答案是手心,倒放。

【答题】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

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酒精灯的使用。

【解答】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的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

选C。

【答题】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填汉字)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答案】三分之一预热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答】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一;②加热时必须先预热。

故答案是三分之一,预热。

4.【答题】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

【解答】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5.【答题】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C.《抱朴子》—“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据此判断。

【解答】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加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得铁生成铜,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抱朴子》—“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有银和丹砂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D。

6.【答题】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燃放烟花                                           B.酒精挥发

      C.酒的酿造                                           D.食物腐烂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解答】A、燃放烟花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酒的酿造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正确;D、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B。

7.【答题】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燃烧液化气炖制排骨                         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                          D.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的土壤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解答】A、燃烧液化气炖制排骨,有燃烧过程,故有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有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的土壤,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题】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爆竹在燃放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C、落花化作春泥过程中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题】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耕田只是土壤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生火是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D、灌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10.【答题】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用量筒量取液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液体。

【解答】A.量筒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切,正确;B.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时候,需要先将胶头滴管内的气体挤出,再伸入容器内吸取液体,错误;C.往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时候不能两个人合作滴加,这样容易使液滴洒出,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时候,应该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能按短柄,这样会使试管滑落,错误。

故选A。

11.【答题】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火药爆炸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新物质,为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题】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果榨成果汁                                    B.葡萄酿成酒

      C.蔗糖溶于水                                        D.汽油挥发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A、水果榨成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C、蔗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