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740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docx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2014.4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是

A.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D.促进了民族融合

3.盛唐时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一大批诗人。

他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相像,人们称他为“诗仙”。

他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4.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民族融合

5.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清朝社会生活的是

A.筒车B.司母戊鼎C.人面鱼纹彩陶D.青花瓷

6.清朝前期,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的城市是

A.南京B.上海C.宁波D.广州

7.2013年5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访印度时,发表了题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的署名文章,指出:

中印两国天造地设,注定将走在一起。

60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D.“求同存异”的方针

8.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许,“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号在轨飞行15天,是中国迄今载人航天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飞行期间还将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B.“神舟五号”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9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

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华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10.1971年,杨振宁来到北京,见到孩童时的好友,问:

“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

”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的邓稼先,他被誉为

A“火箭之王”B.“杂交水稻之父”C.“铁人”D.“两弹之父”

11.全球变暖是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另一“礼物”,其实早在100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

C.欧洲殖民扩张D.资产阶级革命

12.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成功,山东烟台籍的王亚平是本次航天发射任务中的唯一女航天员(见右图)。

高兴之余,同学们,请你指出我国航天事业喜报频传的原因有哪些?

①推行“科教兴国”战略②科技人员钻研、探索

③综合国力的提高④国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14.无知伴随着愚昧出现,往往会留下千古笑柄。

十九世纪,欧洲某名人用漫画讽刺达尔文观点为,结果反被后人嘲笑,下面是达尔文观点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

C.浮力定律D.相对论

15.2014年初,俄罗斯多个城市举行活动,纪念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71周年。

这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主要是因为它

A.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B.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D.使二战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

16.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历史上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B.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C.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17.1945年5月8日,美国有位外交官清醒的指出:

人们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二战,冷战B.二战,中东战争

C.一战,二战D.二战,科索沃战争

18.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在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

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是

A.俄国十月革命B.东欧剧变

C.冷战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某同学在XX上搜索了“法国”、“伏尔泰”、“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等,把它们归纳到一个主题中。

这个主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思想解放运动C.国际工人运动D.近代文学艺术

20.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实力C.资源优势D.军事实力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2014.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9分,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4分,共60分。

21.(12分)板报学史: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致力于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某同学主办了一期主题为“和平之旅”的板报,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主题一:

中国声音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1)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的声音”主要指什么?

(2分)

主题二:

中国力量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展示了中国力量。

(2)中国力量有什么意义?

(4分)

 

(3)除了第一颗原子弹,我国在这时期还取得什么成绩?

(2分)

主题三:

中国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4)请分别列举一个新世纪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和承办的国际盛会。

(4分)

22.(18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3分)

 

材料二“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2)说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2分)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4分)

材料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3)请根据材料三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上述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4分)

材料四(下图)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英国煤厂汽车长龙日本福岛1号核反应堆农药

(4)综合上述材料,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顾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说说你所了解的负面效应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项,4分)

(4)中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从“神五”到“神十”的发射成功,我们科技成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中国正一步步地实现强国的梦想,作为青少年学生时代赋予了我们怎样的职责?

(2分)

23.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有潜伏着战争。

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

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

(2分)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和著名战役?

(4分)

材料二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

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EMEMBERDDEC.7th!

”,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

(2)材料二中右图所说的时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

(2分)对当时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20亿

1.1亿

1.9亿

40000亿美元

(3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分析统计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2分)

24.(14分)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

某市九年级

(1)班学生在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问题一:

殖民主义时期的分赃格局】

材料一材料一斯大林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分)?

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分)?

【问题二:

霸权主义时代下的两极格局】

材料二“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

(2)据材料二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2分)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2分)

【问题三:

多极化趋势下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多国部队袭击利比亚,造成利比亚危机。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分)

 

2014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14.3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2.B3.A4.C5.D6.A7.B8.C9.C10.D

11.B12.A13.D14.B15.B16.B17.A18.C19.B20.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4分。

共60分。

评分说明:

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2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求同存异方针。

(写出一个即可得分)(2分)。

(2)、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4分)。

(3)、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分)。

(4)、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2分)国际盛会:

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写出一个即可得2分)。

22.(18分)

(1)印刷术: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在宋代用于航海;火药:

广泛应用军事。

(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或“蒸汽时代”。

(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或“电气时代”。

(1分)工业革命的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

(3)第二次:

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电影等;第三次:

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互联网、宇宙飞船等。

(各举一例即可)(2分)

(4)空气污染、全球变暖、核辐射、食品安全、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

(答出符合题意的两项即可给2分)

(5)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培养科学观和创新精神;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开放性试题,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2分)

23.(15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萨拉热窝事件和凡尔登战役(4分)

(2)日本偷袭珍珠港(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分)。

(3)两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大,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3分)

(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2分)

24.(14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

(2分)

(2)成立华沙条约组织(2分);影响: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分)

(3)宗教纷争、民族冲突、领土争端、霸权主义等任意两点即可。

(4分)

(4)特点:

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