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746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点28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岳麓版

考点28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

1.条件: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市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发展。

2.表现

3.扩展:

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微点拨] 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形成的理由

(1)机器大工业产品丰富,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2)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规模扩大,因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图解识记]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

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3.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

5.影响

[微点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厂制度

2.企业规模

[归纳总结]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相同点

(1)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2)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途径

(1)国际贸易的发展

(2)资本的大规模流动:

加强了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

(3)武力逼迫:

欧美工业国动用武力逼迫落后国满足通商和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影响

[图解识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其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2.18世纪60年代,在市场、技术和资金的推动下,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3.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4.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6.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题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史料探史——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地位

史料 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探究 你如何理解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蒸汽机是英国人”的这一说法?

答案 史料用拟人的方式说明了蒸汽机与英国的关系。

蒸汽机是英国人发明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在英国得到广泛使用,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2.重点讲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于18世纪中期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完成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

3.重点讲解——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引起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主题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图片探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史料 下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都市图,图片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著名的纽约百老汇大街的街景,街头上方电线横七竖八,街面上马车、行人熙熙攘攘,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

探究 如何理解上述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答案 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都市的变化。

电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科研成果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2)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开始于重工业和能源工业,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展开技术革命。

(5)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等。

(6)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方法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个时代:

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

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同时开始、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

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工业。

主题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图示构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重要史论——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它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3.归纳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2)影响

①积极影响:

a.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c.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d.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②消极影响

a.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的,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高考题组

1.(2015·四川高考)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

“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 D

解析 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卡莱尔主张在发展物质文明时,精神文明也需要得到相应发展,否则“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

2.(2015·海南高考)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发展,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故B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D项正确。

3.(2015·全国Ⅱ高考)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

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

表格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

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格中得出,故排除。

模拟题组

4.1834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年至1856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20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

上述事实说明(  )

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D.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时间信息可知,此时的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英国政府针对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来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国民素质,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在加强,故A项正确;B项中“相当完善”,C项中“最早建立”的说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B、C项错误;题干信息与民主制度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5.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A.标志着美国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答案 C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它始于罗斯福新政,故A、B项错误;从题干中“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的信息可以看出,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故C项正确;“民主政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答案 C

解析 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的挑战,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上升,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整体上的发展,表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故D项错误。

考点训练

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C、D三项错误。

2.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议案,严格禁止由印度、波斯和中国向英国输入棉布。

该政策(  )

A.保护英国棉纺织企业的海外市场

B.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C.造成英国棉纺织品生产无利可图

D.扭转了对中国贸易中的逆差状态

答案 B

解析 该政策禁止向英国输入棉布,保护其国内市场,故A项错误;该政策能够保护国内市场,扩大了市场产品需求,从而刺激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故B项正确;该政策有利于英国棉纺织业产品的市场扩大,增加其生产利润,故C项错误;扭转对中国贸易中的逆差状态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答案 C

解析 从题目中19世纪中期的英国,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说明英国经济发展,而此时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走进工厂,故C项正确。

4.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

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

这种机器(  )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

答案 B

解析 结束了对传统动力的依赖,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和“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可知阿克莱特的发明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故B项正确;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说法有误,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是讲到英国,不能说明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故D项错误。

5.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

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

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

6.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

“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答案 A

解析 解读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厂对工人的规定很苛刻,故A项正确;B项是材料的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整体阐述,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厂的规定,没有涉及工人的实际工作状况,故D项错误。

7.下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

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

A.马的驯养与使用B.电的发明与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D.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

答案 C

解析 图示中显示的是新式科技,故A项错误;图示原理与电的发明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图示显示的是利用内燃机原理制成的“汽马”,故C项正确;图示中显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

8.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其中这些推论不正确的有(  )

史实

推论

A

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

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C

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可知英国农村人口下降是因为迁移到城市的原因,即可说明城市化进程加速,故A项正确;德意志统一后,国家权力集中,社会稳定,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故B项正确;据材料“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不能说明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可知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在某些大的企业或集团形成了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

9.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

“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答案 C

解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干预资本主义再生产,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B项错误,C项正确;财富资源的猎取是表象,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10.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答案 C

解析 19世纪中期,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及其后一系列改革生产能力,英国资本迅速增长,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与图表数据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图表数据只有英国和美国的,无法衡量与世界总量的比较,故B项错误;据材料图表数据可知英国和美国逐年上升,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超越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上升的重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故C项正确;从材料图表数据来看,英国产品平均年出口值依然处于上升,可知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是受益者,故D项错误。

11.“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

”这则史料说明了(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并不能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错误;题干指的是煤气灯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不是煤气行业即将淘汰,故B项错误;从题干不能看出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恰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着美国的经济,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2.“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世界性市场的雏形形成 ②新动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殖民主义活动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制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但世界性市场雏形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故①错误;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故②正确;殖民主义活动导致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故③正确;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故④正确。

13.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

20世纪以来,英国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

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

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

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

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