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6890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

(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

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

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

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

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

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

(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

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

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

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 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2、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3、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比高山、荒漠地区大得多,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自然资源          D、水源

4、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板书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一、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

1.什么是聚落

2.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保护聚落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