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7147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docx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

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

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

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

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

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

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

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

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

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

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

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

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

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相

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

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

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

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四种年龄标准,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

  生理年龄在60岁左右就基本停止,而决定你是衰老者还是精干者,则取决于后面三种年龄标准。

  

    从总体上讲,老年人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老化的时期,但是,心理的老化不一定和生理的老化平行发展,也就是说,其发生的迟早,依个人的心理能力而定。

心理老化的标准,不仅是个能力问题,还包括人生在态度.学习的欲望.欣赏、享受满足与愉快的能力.兴趣的广泛性以及人的意志能力等等。

在衰老的发展方面,个人的生活“动机”特别重要,一个人退休、卸下家务之后,如果不想求仪表、态度、生活方式的更新和追求,就可能较快衰老。

  许多人心理早衰,并不是他们天赋差,而是他们未能尽量发挥生命的潜能。

这个对老年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明显地反映在“老年人格”的五种类型上。

  自主型

  这类老人对自己的一生有清晰而客观的认识,有智慧,富有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生活充满朝气,很愿为社会公益服务,或继续从事一些有技术的劳动。

理解自己与晚辈的关系,不苛求别人。

心理上能自我适应,不依赖别人,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与困难。

兴趣广泛,对未来并不感到苦恼,虽然与家庭环境不尽协调,但主观感受积极丰富,不怨天犹人。

这类老人为数并不多。

  安乐型

  没有过多的个人追求,对家庭和环境的要求也不高,只求生活的清闲和安适,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悠然自得。

但实际上,家庭环境是这种人的庇护所,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别人身上,在物质上,特别是在精神上依靠别人的援助。

如果家庭气氛比较协调,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好。

但这类老人没有强烈的个人兴趣,不欢喜工作,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

  操劳型

  对闲暇持否定的看法,用不停的工作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担

忧。

他们不轻易放弃对家庭生计的主持,希望掌管家庭大权,为家庭的各种事务操劳奔忙,对子女仍然保持着较强的控制欲。

希望用自己的献身劳作换得人间温暖。

但他们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感情的回报,就会变得嫉妒和不满。

  愤恨型

  往往有不如意的生活经历,或者过去顺利,到了老年受到了承受不了的挫折,所以怨恨自己未达到人生目标。

这种自我不满继而转换成对亲人、眷属的敌意和苛求。

对人要求较多,好指责、埋怨别人;对人存有偏听,好追忆过去,个人又缺乏独立的个性,对未来表现得消极,抑郁。

常表现得执拗、固执、自我拒绝。

  

    自暴自弃型

  它是愤恨的另一种表现。

这种人常把不满、愤懑压在心底,常责备自己的无能与不幸,对一切事物都兴趣索然,消极悲观。

在行为上有极端退缩,深居简出,拒绝与人交往,整天形影相吊,孤独孑然。

这些人一旦有了疾病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容易轻易了此一生,走上绝路。

  在老人社会中,前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晚年的生活适应,能在各自选择的生活中得到欢乐的满足,而后两种是不适应晚年生活的老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软弱的老年人格,这两种人格类型的老人衰老异常迅速,更容易出现老年人的精神障碍。

社会和家人,应从各方面为这两种老人提供心理帮助和公益服务。

  

老人们的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其性格表现也千差万别

在老年人经历的漫长岁月中,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条件不同,因而其性格表现千差万别。

心理学家将他们的表现分为以下类型:

进取型:

他们正视现实,克服体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能有计划地安排自己晚年的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专长,贡献余热。

他们心胸宽广,不为小事苦闷、生气,因而能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健康。

安乐型:

这类老人承认或接受现实的自我,对现在或将来没有计划,无所追求、只想悠闲自得地生活。

认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该享点清福了,他们养花种草,钓鱼下棋。

由于他们善于适应晚年生活,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在心理上容易获得满足,生活得逍遥自在。

抑郁型:

他们较难适应离开工作岗位、社会地位或角色发生了变化的晚年生活。

他们常常留恋过去,对人对事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

由于生活单调、空虚、无聊,心理上更增加了寂寞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易怒型:

这类老人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特别在家里动辄火冒三丈。

他们不愿承认和接受自己已衰老的现实,把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对一切缺乏兴趣。

自责型:

他们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自身,常自责自罪,悲观失望;对别人漠不关心,十分孤独。

他们认为衰老和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

有的甚至用自杀来了却一生。

偏执型:

这类老人习惯于以固定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固执偏激,情感不稳,也不愿接近亲友。

拘谨型:

这类老人往往谨小慎微,缺乏勇气、进取精神和上进心。

这种心理状态往往降低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容易加速生理衰老和心理衰老的进程。

混合型:

有些老人的性格不稳定,有时呈现抑郁型,有时却表现出自责型,或者偏执型的症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则老人性格也可以由原来内向型的沉默寡言,变成外向型的灵活开朗,好与人来往,喜欢社交等。

总之,老年人的性格比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受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另外,遗传因素不仅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关,而且对性格的发展变化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反映出其父母的性格特征,即使到了老年,这种父母性格的影响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辨。

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1.长者心态由于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教育者的姿态与人沟通,那样可增强他们的自尊;表现为啰嗦、爱

“教训”人。

    

2怀旧心理老年人都有将自己的记忆和经验与他人分享的的心理,只要别人对那些故事感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有自豪感和成就感;常见于对过去用过的物品、相册、信件等有特别的依恋情结,常在有人来是拿出来把玩介绍。

3“自私”老年人有其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行动迟缓、活动减弱、小气、爱唠叨、疑心重、固执,尤其表现在护“犊子”上,等等。

 

4悲观厌世这种情况多由于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温暖,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疾病的折磨、生活的困难等因素。

5“自闭”随着年龄增高,精神活动、功能自然趋于减退和欠灵活机敏,由于器官功能的减退,感觉能力特别是视、听、味、触等的感觉灵敏度以及意志行为逐渐减退,生病住院时诸多顾虑,情绪低落、焦虑等。

多表现为刻意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喜怒悲恶等情绪。

    老年患者性格特征的成因除了老年人生理机能与疾病影响外,很多外界因素亦可引起,如退休后社会交往少,生活方式单调,生病住院不适应环境,或因丧偶等致孤独、寂寞、情绪的低落、焦虑,使忧郁症、癌肿的发病率会相应地有所增高,老年人生病住院后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下降,经济不富裕等。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因长期体弱多病导致情绪焦虑、忧郁

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

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

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

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

焦虑紧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惟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等待之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感到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2.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

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

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

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老人的健康不利。

但他们常辩解道:

“我对烟酒没有瘾,抽点烟、喝点酒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享受。

人老了,还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思呢!

”近年来,社会上赌博成风,沉溺于赌博的老年人颇多。

这不仅对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础。

3.生活事件导致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招来烦恼、忧愁与痛苦。

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

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

丧偶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

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

再婚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

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

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

原因在于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

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

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

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

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

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

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

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苦和不幸,冲击老人的心身健康

日常老人心理护理须知

1、确立生存意义、正确对待身体的变化

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也一样。

老年人应客观地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要正确地对待身体的变化,要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不要抱侥幸心理,麻痹大意,欺人自欺,延误治疗;也不要被疾病吓倒,要坦然面对死亡,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不仅应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保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

这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愉悦心情,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退休之前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认识到退休是将工作岗位让给青壮年,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社会发展,避免“养老金死亡”。

退休后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

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3、生活规律、适度脑体劳动

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地进行运动,包括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地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4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

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因此子女应经常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理解老年人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年人的愿望

5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础,是我们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

对与当今各种生活方式病的流行,预防胜过治疗,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成为预防各种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老年人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意识并不强,他们往往不能长久坚持,而良好的生活方式需要老人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所以需要有人,或组织机构对它们进行专业的健康管理。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前提下,由于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首要问题。

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一般评估入院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判断三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2.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

如遇到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感知应有愉快情绪反应并以愉快语调和行为来表达用不快语调诉说一件愉快的事或对痛苦的事件作出快乐的反应这就是异常。

3.人格的稳定性。

如一个平常开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说明他心理行为偏离正常。

我们在分析判断时要全面考虑

其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相互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和个体具体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常用有观察法、交谈法、和测试法。

测试法一般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人员或心理咨询师专业人员进行。

护理员一般在平时日常护理中运用观察法和交谈法,来进行老人心理评估,评估做法:

1.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的一般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测量: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化会导致老人的情绪改变,如焦虑、紧张、恐惧或痛苦。

同样老年人心理不适也会有血压的升高、脉搏增快等表现。

(2)面容表情:

注意观察老人因情绪改变而引起的面容和表情的变化如高校、激动、兴奋、紧张、焦虑、痛苦、愤怒等。

(3)情绪情感:

注意观察老人内在的情感反应,如自卑、自责、悔恨、内疚、自信、自尊、自豪等。

同时也应倾听老人对自己情感的描述。

(4)姿势步态:

注意观察老人老人是否有因情绪情感活动所引起的身体姿势与步态的改变,当出现手足无措、坐立不安时往往反应内心的焦虑、惊恐、紧张,当手足发抖甚至身体发颤时,要注意老人是否很气愤等。

(5)精神睡眠:

注意观察老人的精神面貌与睡眠情况,有无萎靡不振、长吁短叹、消极悲观的精神状况,了解老人是否有入睡困难、早醒和多梦情况。

(6)动作行为:

注意观察老人的行为和动作,是否有举止不端、不修边幅、衣裳爱整洁现象,在言语表情方面是否有懒言少语或喋喋不休、语调低沉或高昂,在动作方面是否有动作迟缓、不协调现象等。

2.做好与认知、心理活动有关能力的观察

(1)一般能力观察:

一般能力即是指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判断力、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评估者应根据需要设计情景与问题,便于观察分析老人的一般能力。

(2)特殊能力的观察:

特殊能力是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包括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包括动作能力、机械能力、核对能力、美术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评估时对老人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际表现来观察其上述相应能力,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其对娱乐、体育的兴趣爱好是否广泛,兴趣是否易变,对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如何,能否独立生活,是否能与过去一样对某些活动保持兴趣,并有专业的表现。

护理员常用心理服务方法

敬老院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的休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更多的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和呵护,根据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参加一些阅读、音乐、棋类等文化活动。

护理员还可用聊天谈心方式经常关爱老人,具体的沟通方法如下:

(1)注意沟通要避开老人就餐、午睡或正忙碌的时候,同时注意老人是否愿意进行交谈。

(2)态度诚恳自然、尊重老年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耐心,多倾听且鼓励老年人畅所欲言,不随便打断老年人的谈话。

(3)适当的身体姿势、适当的语言、平等的谈话方式、语言剪短、扼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非专业语言。

(4)以适宜的称谓称呼老年人,说话的速度和缓且清楚,提供老年人足够的时间理解和反应信息。

(5)当发现入住老年出现精神异常如独自流泪、唉声叹气、拒绝见任何人、面容紧绷、愁眉紧锁、坐立不安等,要引起高度重视,尽量能帮助解决引起心理危机的问题,除进行一般的劝说和疏导以外,应及时汇报院领导安排心理医生进行诊疗,发现有自杀行为者及时报告院方,根据老人情况与家属协商,严密观察老人的情况,有严重精神问题者做好转院治疗工作。

 

(鲍悌华)2014.3.24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