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790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太阴肺经各穴.docx

手太阴肺经各穴

手太阴肺经各穴

中府

Zhōngfǔ肺之募穴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中府-体表示意图中府-体表图

中府-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中府-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见图3-2)。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1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中府穴(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解析:

1)中府。

中,与外相对,内部也。

府,脏腑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输送之意。

府,脏腑也。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

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中府何以是肺之募穴?

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之处?

这是因为:

其一,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气态物在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起着制约作用,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有整体的脊骨重力场,而除人体系统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

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重力场中,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的脊骨重力场中,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人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

由于上述的原因,胸上外部的中府就成了在人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

中府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中府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

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

由于脾脏的燥热之故,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

因此,中府中的气血物质分布是肺气最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化之气很少,肾的气化之气最少,它主要体现了肺与脾二脏的气血特性,故称手足太阴之会。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中府穴意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

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

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生理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云门

Yúnmén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云门-体表示意图云门-体表图

云门-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云门-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见图3-2)。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云门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穴解析:

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

门,出入的门户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

该穴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

本穴物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外出至体表后它仍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上行。

行至云门后,此水湿气态物缩合并化为云状气态物且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经穴外传输,故名。

云门穴意义:

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云状气态物,比中府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位置为肺经气血中的最高点,热能的吸收和扩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肺经以外的皮部传播,一部分以冷缩后的雨状云系循肺经路线传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

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

云门穴说明:

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此即气虚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亦不饱满,因此云门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不及,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偏多。

反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高、湿度偏小时(此即气实的状态),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饱满有余,因此云门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偏多,回归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不及。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人体穴位配伍〗云门穴、中府穴、隐白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主治胸中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天府

Tianfǔ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天府-体表示意图天府-体表图

天府-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天府-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见图3-3)。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①咳嗽,气喘,鼻衄;②瘿气;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0.5~l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天府穴位于人体的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天府穴解析:

天,天部也。

府,府宅、门府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和天府处的温度场相比,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高位,在天府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

天府穴意义:

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气态物,其存在形式为雨状云系,比云门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的天部空间层次也比云门穴的要低。

运行规律:

气血运行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云门穴传来的雨状云系气态物进一步散热缩合冷降,化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状云系并向侠白穴传输,二是随着穴内物质的热散,一部分气化的阳热之气上升于头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

承传肺经的气血物质,通过热散的方式传递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天之天部。

主治疾病:

气喘,鼻出血,瘿气,臂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治疗臂痛。

〖治法〗寒则补而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侠白

Xiábái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侠白-体表示意图侠白-体表图侠白-解剖图

侠白-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侠白-体表图(点击放大)侠白-解剖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见图3-3)。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干呕;③上臂痛。

【操作】直刺0.5~l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侠白穴位于人体的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侠白穴解析:

侠,挟也,指穴位的功能作用。

白,肺之色,指气血物质在经过本穴的变化转变后所表现出的特征。

该穴名意指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府穴传来的雨状云系,由于气血物质不断地远离人体的胸腹高温区,因此水湿云气在本穴处的变化乃是一个散热冷降缩合的过程。

由于不断地散热冷降缩合,因此,在本穴位置上气血物质以雨降的形式从天部降到了地部,也就是从皮层降到了肌肉层。

穴名之意即是取水被挟挤则下,天部乌云化雨而落由此变得清白之意。

侠白穴意义:

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地之上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雨状云系散热缩合后以雨降的形式归降地部并循肺经流行。

功能作用:

清降肺浊,润脾除燥。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曲池穴,肩髎穴治肩臂痛。

〖治法〗寒则先点刺出血后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藏象〗人体肺经中的气血物运行是从中府穴循臂走手,它有如自然界由西向东运动的冷湿气流,冷湿气流的水湿浓度超过了它的临界饱和值,云团就会化作雨水从天而降,雨降之后天空会变得晴朗清白,雨水也完成了由天空向地部的位置转换。

侠白穴即是人体内的降雨点,正常情况下,肺经天部的冷湿云气由侠白从天部(皮部)降至地部(脾部),以保证肺气的清和脾部的润,体现肺气的宣降特征。

但是,侠白之雨气是否归降于地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侠白处的温度场、压力场高低,局部区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偏高可使气化成为穴位的主导运动而雨气不降,二是天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本身水湿浓度就小就燥,到天府穴后未达到雨降的云气水湿浓度临界值而不降,因此而造成天部与地部阴性水湿分配的不均匀。

〖生理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尺泽

Chizé合穴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尺泽-体表示意图尺泽-体表图尺泽-解剖图

尺泽-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尺泽-体表图(点击放大)尺泽-解剖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见图3-3)。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等肺疾;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尤其用于治疗急性咽喉肿痛及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尺泽穴位于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或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

尺泽穴(鬼受,鬼堂)解析:

肺经合穴,属水

尺,小也。

泽,池也。

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

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

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

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尺泽穴意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哮喘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感冒、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渊穴,经渠穴治咳嗽,气喘;配孔最穴治咳血,潮热;配曲池穴治肘臂挛痛。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孔最

Kǒngzuì郄穴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孔最-体表示意图孔最-体表图

孔最-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孔最-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见图3-4)。

【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①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l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伸前臂仰掌,孔最穴位于前臂部位,前臂内侧,在太渊穴与尺泽穴连线的上4/9处(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孔最穴解析:

(1)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2)肺经郄穴。

郄,空隙也。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而承运本穴经水的地部脾土性干燥,经水流经本穴时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众多空隙一般,故为肺经郄穴。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孔最穴意义:

肺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渗入脾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

经水一部分循肺经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时又不断地渗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则在吸收脾土之热后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将肺经冷降的水液分润脾土。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哮喘、咳嗽、痔疮、肘部疼痛等。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尺泽穴治咳嗽,气喘;配鱼际穴治咳血。

〖治法〗寒则灸之或深刺补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生理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列缺

Lìeqūe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列缺-体表示意图列缺-体表图

列缺-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列缺-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见图3-4)。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列缺穴(童玄,腕劳)解析:

(1)列缺。

列,裂也,破也。

缺,少也。

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

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

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

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

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

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血。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络穴,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列缺穴意义:

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性温热。

运行规律:

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

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肺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功能作用:

将肺经经水分穴流于任脉、大肠经。

主治病症: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伤风头痛项强;配肺俞穴治咳嗽气喘。

〖治法〗任脉不通则向内直刺多提插捻转,表里不通则横向外刺,本经受阻则循经而通。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皆无灸,灸亦无功。

〖生理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经渠

Jīngqú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经渠-体表示意图经渠-体表图

经渠-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经渠-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l寸(见图3-4)。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②手腕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经渠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经渠穴解析:

1)经渠。

经,经过、路径也。

渠,水流之道路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为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本穴位置因处列缺穴之下部,列缺穴溢流溃缺之水在此处又回流肺经,故名。

2)肺经经。

经,动而不居也。

因肺经的经水由本穴经过,动而不居,故为经穴。

3)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列缺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血、性温热,在本穴流行时的变化是蒸发散热,为生气之穴,故其属金。

经渠穴意义:

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地部经水性温热,天部之气性凉湿。

运行规律:

本穴的地部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太渊穴,一方面又不断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以气化水湿的形式将肺经气血的热能传输天部。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穴,尺泽穴治咳嗽。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太渊

Tàiyuān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太渊-体表示意图太渊-体表图

太渊-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太渊-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见图3-4)。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①咳嗽,气喘;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

太渊穴(太泉,鬼心)解析:

(1)太渊。

太,大也,极也。

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

该穴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

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

(2)太泉。

太,大也。

泉,水流、源泉也。

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

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

心,内部也,中心也。

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4)肺经俞穴。

俞,输也。

指本穴为肺经经脉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穴位。

本穴的气血为地部的经水,流行方式是从高位流向低位,如瀑布飞落而下,经水落下之时向空中散发大量凉性水湿之气,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之处,故为俞穴。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穴。

太渊穴意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性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本穴气血的运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时,经水大部分化为水湿气态物逸散于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

主治病症: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指压太渊穴,对于腕部疾病有疗效。

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穴治无脉症。

〖治法〗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鱼际

Yújì荥穴

穴位名称检索请直接输入名称,如中府。

鱼际-体表示意图鱼际-体表图

鱼际-体表示意图(点击放大)鱼际-体表图(点击放大)

以下信息来自于《针灸学》七版教材

【定位】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见图3-4)。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①咳嗽,咳血;②咽干,咽喉肿痛,失音;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以下信息来自于互联网

取穴方法:

鱼际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鱼际穴解析:

1)鱼际。

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

际,际会、会聚也。

该穴者,水中之阳聚集也。

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

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

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故名。

2)肺经荥穴。

荥,极小的水流也。

指本穴的经水经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散失后流经本穴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也。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因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量极少,受脾土之热而较多蒸发上达于天,表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火。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鱼际穴意义:

肺经经水吸热气化上达于天。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少量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本穴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少商穴,一方面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

主治疾病: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人体穴位配伍〗配孔最穴,尺泽穴治咳嗽,咳血;配少商穴治咽喉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