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8127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docx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比喻暗喻借喻借代区别

2021-05-2319:

28

你好!

首先你要明白比喻句的三种形式是明喻、暗喻和借喻。

反过来说明喻、暗喻和借喻都是比喻句。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比喻形式: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似〞“仿佛〞“犹如〞等。

例如:

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

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而借代那么是区别于比喻的另一种修辞手法。

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构成借喻的根底是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借喻中的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它和要说明的事物是有本质区别的两回事。

构成借代的根底是本体与借体的相关性,它是临时用一个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名,即利用客观事物的种种关系巧妙的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说的是同一个事物。

借代的方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结果代原因;局部代整体等等。

这种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建立在本体自身的特征、职业诸方面的,通过名词的借代使用表现出来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初发的龙头翻卷滚动,在凹凸不平的沟床上缓慢前进。

〔?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3〕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

多收了三五斗?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沁园春·雪?

例〔1〕、〔2〕为借喻。

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

例〔2〕以“龙头〞比喻泥石流,其喻体“龙头〞同本体“泥石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者取其相似点作比,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艺术色彩。

例〔3〕、〔4〕为借代。

例〔3〕中“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

例〔4〕中“江山〞是整个国家有代表性的一局部,用以代替国家,这是以局部代整体。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在借代中借体与本体之间是有实实在在的联系的;而在借喻中,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却无实实在在的关系。

 

【稳固练习】

试指出以下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方法。

〔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4〕孤帆一片日边来。

〔5〕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

〔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0〕旌旗十万斩阎罗。

分析:

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

第〔3〕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局部代整体,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4〕借代。

〔5〕借喻。

〔6〕借代。

〔7〕借代。

〔8〕借喻。

〔9〕借代。

〔10〕“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在修辞教学中,有相当局部同学常常把借喻与借代混为一谈,很难把它们区分开来,常常指鹿为马,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借喻与借代分属于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只要我们找准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不难将其区分开来。

一、借喻和借代。

〔一〕借喻及其特征

何谓借喻?

要认识借喻,首先的谈谈比喻这种修辞格,因为借喻是比喻的根本类型中的一种。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标志性的词语〕。

〞根据比喻的结构组成可把比喻分成三种根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借喻就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位置。

例如: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

故土?

〕这里的“厚障壁〞就是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彼此不相通或感情上的隔膜。

又如:

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这里的“树木〞和“森林〞分别比喻局部和整体;“西瓜〞和“芝麻〞分别比喻“价值大的事物〞和“价值小的事物〞。

再如:

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毛泽东?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糖衣炮弹〞比喻敌人经过巧妙地伪装使人乐意接受的进攻手段。

总之,借喻的实质就是一种比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的是它的最明显的特征,也因此将它与明喻、暗喻区分开来。

〔二〕借代及其特征

借代,古汉语中叫“代称〞,现在也叫“换名〞,“就是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去替代的修辞格。

根据借代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以局部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具体代抽象〞、“以专名代泛称〞和“借行为代感情〞等几种情况。

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这里的“一针一线〞指包括“一针一线〞在内的所有东西,属于以局部代整体。

再如:

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

〔鲁迅?

故土?

这里的“圆规〞就是指“豆腐西施〞杨二嫂,因为她的体形就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属于以特征代本体。

又如:

他之所以这样胆小,就是怕丢掉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这里的“乌纱帽〞就是指官位、职位,属于以具体代替抽象。

又如:

你真是当代的活雷锋呀。

这里的“雷锋〞泛指做好事的人们,属于以专名代泛称。

又如:

人们对歹徒李斌当街殴打车娅婷致其死亡的暴行都咬牙切齿。

“咬牙切齿〞代感情愤怒,属于借行为代感情。

又如:

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他们看见农民的梭镖就发抖。

“发抖〞是“害怕〞的结果,代替“害怕〞,属于用事情产生的结果代替事情本身,即以结果代原因。

借代的特征有二:

1、借体〔被借用的事物〕一定是同本体〔被代替的事物〕有关的事物。

2、本体不出现,且借体大多数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合理的利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

但使用借喻要注意使用场合。

庄重的场合不能用,上下文交代不清不能用,容易引起误解不能用。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从本质来看,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它们的共同点是本体不出现,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借喻是以喻体代替本体,借代是以借体代本体。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更具体的说,二者之间根本上说都具有整体-局部关系;而借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没有实在的关系,它们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是相似的关系。

即,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于“相关性〞。

所以,借喻的本体可以补出来,并且在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加上喻词,而借代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不能加上喻词。

例如:

今天,我在街上遇见了好久不见得“刀疤脸〞。

“刀疤脸〞是这个人身体的特征,也是这个人身体的一局部,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本句属于借代。

又如:

敌人躲进乌龟壳里,不敢出来。

这里的“乌龟壳〞指的是他们修筑的战地工事——碉堡,也就是说,把碉堡比作乌龟壳,碉堡与乌龟壳之间有极强的相似性,故此句属于借喻。

总之,只要掌握了比喻和借喻各自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我们就能把它们准确的区分开来

借代和比喻,相同的是:

它们都有两个构成成分。

借代的构成成分是本体和借体;比喻的构成成分是本体和喻体。

借代和比喻,不同的是:

它们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不同。

//借代的本体和借体是相关的关系。

如,“他送来了两瓶茅台。

〞这里的“茅台〞,原是地名,现在用来代替酒。

“茅台〞是“茅台酒〞的产地,两者具有相关性。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两者有相似点。

如,?

沙家浜?

中的阿庆嫂说“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这里的“草包〞是比喻中的借喻。

本体是“胡传魁〞,喻体“草包〞,两者的相似点是“笨拙、无用〞。

可以改为明喻就是:

“胡传魁就像一个草包。

〞〔注意:

如果是借代就不能改为明喻的句式了,不能说“茅台酒像茅台。

〞〕

鲁迅?

故土?

中的“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这里的“圆规〞其实是比喻,属比喻中的借喻。

因为喻体“圆规〞和本体“杨二嫂〞之间,不是相关的,而是相似的,可以转换为明喻:

“细脚伶仃的杨二嫂就像圆规。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比照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拟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

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但凡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那么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

汉语修辞美学?

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拟。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局部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泼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