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3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docx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拟和拟人的区别

比拟与比喻,拟人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例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喻词和喻体。

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类事物,但有相似之处。

  例:

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喻词和喻体。

相似点:

顽皮。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

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

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例:

“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

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

”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

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

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

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比喻与拟人的相似与区别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

  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拟人实际上暗含着一个比喻,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让描写喻体的词语直接同本体发生关系,就成了拟人。

反过来说,拟人补

  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拟人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或用喻体替换本体;拟人用描写

  拟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

  在比喻里,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拟人里,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并不出现,只是拿适用于描写拟体的词语来描写本体。

  在比喻中,喻体是确定的:

在拟人中拟体没有出现,是虚指,可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

如性情“温柔”的,不一定是慈母,还可以是别的人。

又如,“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年轻妇女或小伙子或其他什么人。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

如:

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比喻:

也就是打比方,用某一事物或情节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和拟人尽管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②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例①②是用描写人的词语写兴安岭,因此都是拟人。

如果把上面两例改写一下,就可变成比喻:

  ③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④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从例①~④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拟人的关系。

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人来写。

反过来说,拟人补上比喻词和喻体之后,也就转换成了比喻。

  二、把下列句子变成拟人句、比喻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拟人句:

  比喻句:

  2、小草儿发芽了。

  拟人句:

  比喻句:

小草儿发芽了,像钻出的一个个小脑袋。

  4、百灵鸟在树枝叫。

  拟人句:

  比喻句:

百灵鸟在树枝上叫,如同在唱美妙的歌。

  6.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拟人句:

  比喻句: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好似一个正梳妆的少女。

  7.、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拟人句:

  比喻句:

果园里,麻雀叽叽叫,像在唱个不停。

  8、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拟人句:

  比喻句: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好像弹起了琴。

  通过以上比较,可能同学明白了拟人句与比喻句的区别,请自己练习下列句子。

  9、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

  10、天上的星星在闪朔

  11、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

  12、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饱览春天的美丽。

  13、桃花开了。

  缩句。

啄棠原则是压缩后应当还是句子,不能成了短语,更不能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一组: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弘伟建筑。

  缩句:

  A:

灯照耀着建筑。

  B:

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弘伟建筑。

  C:

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

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以上三句都算正确。

  第二组: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B:

老人们钓鱼。

  分析: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

  第三组:

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

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

鲸是鱼类。

  B:

鲸不是鱼类。

  分析:

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步骤来完成以下缩句

  1、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2、五彩缤纷的烟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图胺

  3、美丽的贝壳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孩子一般都能够分清楚什么是排比,什么是夸张,什么是反问,什么是设问。

但是,对于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有时分辨得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什么是比喻呢?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什么是拟人呢?

  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把动物拟人化。

  把植物拟人化。

  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6.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7.春天像刚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8.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10.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12.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13.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1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1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6.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

  17.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18.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20.绿油油的草被风吹弯了腰.

  22.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弹琴。

  23.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24.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25.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26.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27.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28.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9.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0.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31.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32.当悲伤的水流入稳重的山,水这可怜儿的悲伤也勾起了山的悲伤,于是他们的心一起碎了;水把头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块块收好。

于是就有了迷乱复杂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态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33.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34.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35.风是调皮的,一会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化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舞蹈。

  36.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37.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38.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39.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40.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

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4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42.蜡炬成灰泪始干。

  43.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44.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4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46.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身边。

  47.花儿随风舞蹈。

  48.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什么是比喻呢?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

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在习作中,如果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就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什么呢?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

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母爱似山,父爱似海。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10)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1)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2)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3)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4)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5)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16)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17)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适当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使文章增色,让读者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看下面是一段歌颂母亲的短文,短短不到300个字的片段,却用了23个比喻。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随时把我唤醒。

  这些浅显易懂的比喻,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么的深刻啊!

回顾我们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的文本,就有18处用了比喻。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5.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6.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7.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3.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5.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6.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7.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8.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