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247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实习报告bear.docx

地质实习报告bear

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地理位置、地理概况和经济交通,以及人员组成。

此次实习地点位于重庆市南部万盛区官坝镇,主要要路线为关坝镇-青年镇-燕石-九锅箐一带,紧邻贵州省。

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45‘-107·00“,北纬28·40’-29·00”。

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海拔高度在500米至1200米左右,东高西低,山脉向近南北向,实习区峰林立,谷沟交错,尤其是东南部紧邻贵州处九锅箐至望乡台一线,因位于背斜核不加之断层的抬升,海拔更高,达到1600米以上。

该处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组成区内优美的自然风光。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南桐矿务局开发的最早煤田以及地方所属的众多大小煤矿,由煤业带动其他业发展。

交通路线由重庆高速路经綦江直通万盛,此次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了解地层概况的基础知识等。

本次实习本班共分2组,本组人员有:

韩黎、周仁、甘泮生、李念、杨娇、韩云、刘风云、黄炜、夏绪波、邓强、王磊、杨云徽、陈余平、徐扬、杨陈、陈倩、许捷、李俊、舒德林、黎明、舒坤祥、龙林、程翀、陈宇阳、夏宏伟、张牛、熊江组成

附交通图一张(附图一)

二地层概况

实习区内最老的地层为寒武系,从寒武系至侏罗级系地层均有分布。

1.上寒武统娄山关群:

顶部为白云质灰岩,灰岩竹叶状灰岩,中上部为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白云岩,岩性较单一。

下部白云岩常具假鲕状结构及碎屑,角砾状结构。

厚600米左右。

2.奥陶系:

该地层分布在大槽-燕石逆断层西侧,与下伏地层寒武系为连续沉积。

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可分为下,中,上,三统和七个组,自下而上依次为:

(1)下奥陶统桐梓组:

为钙质白云岩,百云岩,泥灰岩,生物碎屑与页岩不等厚互层,间夹石英砂岩。

低部和顶部以也岩为主,厚109。

主要产有重庆虫等化石。

(2)下奥陶统红花园组:

主要为灰,灰黑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大量腕足类,三叶虫碎片,还含细小方角石。

厚在30米左右。

(3)下奥陶统湄潭组:

以黄灰,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及细砂为主,间夹薄层生物灰岩及透镜体。

产有大洪山虫以及腕足,海百合,头足,台藓虫等化石厚170到300米(4)中奥陶统宝塔组:

商埠为浅灰色,中下部为紫红色白云质灰岩、中上部龟裂纹构造发育。

含大量头足类,腕足类,介形类石。

厚35-48米。

3.志留系:

(1)下志留统石龙马溪组:

为黑色页岩,常夹粉砂岩,富含笔石化石,主要为花瓣笔石、单笔石、雕笔石等。

厚66。

6米。

(2)下志留统石牛栏组:

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瘤状泥灰岩、下部夹深灰色钙质页岩。

含珊瑚、腕足、三叶虫、头足类化石。

厚270米。

(3)中志留统韩家店组:

以灰绿、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粉砂岩。

下部常夹生物灰岩透镜体,间夹紫色页岩薄层。

顶部局部有10-20厘米的“风化壳”。

化石丰富,主要为五房贝、始石燕、蜂巢珊瑚、泡沫珊瑚。

本组厚297米。

4.二叠系:

(1)下二叠统栖霞组:

为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岩夹少泥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局部白云化呈豹皮状。

产有(花柱珊瑚)、(早板珊瑚)、(网格苔藓虫)、(长身贝)等化石。

厚95米。

下二叠统茅口组:

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生物灰岩、生物灰岩、底部为灰黑色钙质页岩夹泥灰岩。

含(朱森蜓)等蜓类化石:

珊瑚主要为素壁珊瑚等:

腕足类主要产于下段,另外,下段下部还产有等。

此外,该组还有含量有孔虫化石。

厚262米。

(2)上二叠统龙潭组:

上部以灰、暗灰、淡紫色页岩为主,夹铁质砂岩、灰岩及煤层:

中部为厚层状碎屑灰岩,粉砂岩夹页岩:

下部为页岩、泥岩夹煤层。

含腕足类、蜓:

植物等。

厚62米

5.上二叠统长兴组:

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钙质页岩、含燧石结核。

富含腕足类以及瓦岗珊瑚等化石。

厚64。

6.三叠系:

(1)飞仙关组(T1F),厚度460-520米。

a。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本段底部为灰黄色、黄绿色页岩,其上为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浅紫色厚层状泥灰色、钙质泥岩及紫色、灰色相间的泥质灰岩、泥质灰岩。

含克氏蛤。

厚160米。

b.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

以紫色钙质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及介屑灰岩透镜体,产较多的克氏蛤等化石。

厚95米。

C。

飞仙关组第三段(TIF3):

由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灰岩、泥质灰岩组成。

偶含4鳃类化石。

厚163米。

D.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以紫色夹黄绿、黄灰色页岩、百云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泥质岩。

含瓣鳃类、腕足类、海百合等化石。

厚24米。

(2)嘉陵江组(T1J)该组地层厚533。

8米,自下而上分四段:

a。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主要为灰色泥晶灰岩,砾屑灰岩薄层。

泥晶灰岩多呈薄层一薄一中层状,常发育水平纹层和“藻纹层”,层面多具虫迹。

砂屑灰岩常发育粒序层理。

产瓣鳃、腕足类化石。

厚242米。

B.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以灰色、褐灰色百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溶塌角砾岩,局部见“豹皮灰岩”和钙质泥岩夹层。

“刀砍纹”较发育。

产瓣鳃、头足、腕足等化石。

厚78米。

C。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局部夹砂屑灰岩、砾屑灰岩,顶部岩性发生白云化而显黄灰色。

产瓣鳃、腕足等化石。

厚143米。

D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主要为灰色、黄灰色中-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上部和顶部见灰色块状溶塌角砾夹层。

产瓣鳃、腹足等化石。

厚124米。

(3)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可分三段,实习区仅出露下部第一段部分,发育一套黄色、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产瓣鳃、腹足等化石。

雷口坡组底部以厚约1米的浅绿灰色水云母粘土、菱铁矿、褐铁矿组成的“风化壳”。

厚97米。

(4)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

主要由浅灰色粒度不等的长石砂岩组成,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风化后颜色变为黄褐色。

发育斜层理、冲刷面,多呈中层-厚层块状。

岩层多不规则,呈楔形。

球状风化现象明显。

粉砂质页岩为灰、黑灰色、产植物化石及碎片。

厚约420米。

7.侏罗系

(1)下-中侏罗统自流井组(j1-2zh)a。

自流井组第一段:

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页岩、夹黄绿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低部常见粘土岩、赤铁矿层、底砾岩等。

产有瓣鳃、腹足等化石。

本段泥以不含钙质、砂岩层较多为特色。

厚145米。

B。

自流井组第二段:

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及黄绿色页岩、泥岩夹深灰色薄层状介屑灰岩及粉砂岩。

页岩和泥岩中产介及叶脐介,灰岩中富含瓣鳃化石。

厚52米。

C自流井第三段(马鞍山段)(j1-2h30)主要以紫红色灰质泥岩为主,夹少量同灰色粉砂岩及浅长石石英砂岩。

泥岩中含灰质小团块。

砂岩相对下部较多。

产瓣鳃化石。

厚1330米。

实习笔记

日期:

6月5日天气:

路线:

官坝--→兴无厂

这天在兴无厂练习罗盘的使用:

包括如何测量地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定点方法(交汇法)以及岩石描述(1.颜色2.厚度3.典型结构构造4成分

5.种类6所含生物化石7风化特征)

日期:

6月7日天气:

小雨

路线:

官坝--→砖厂

这天我们从嘉陵江组到自流井组,地层是由老到新。

嘉陵江组第四段

主要为灰色,黄灰色中,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上部和顶部见灰色块状溶塌角砾岩夹层.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可分三段,实习区仅出露下部第一段部分,发育一套黄色、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产瓣鳃、腹足等化石。

雷口坡组底部以厚约1米的浅绿灰色水云母粘土、菱铁矿、褐铁矿组成的“风化壳”。

产状:

267°∠4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主要由浅灰色粒度不等的长石砂岩组成,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风化后颜色变为黄褐色。

发育斜层理、冲刷面,多呈中层-厚层块状。

岩层多不规则,呈楔形。

球状风化现象明显。

粉砂质页岩为灰、黑灰色、产植物化石及碎片。

自流井组

珍珠冲段

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页岩、夹黄绿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低部常见粘土岩、赤铁矿层、底砾岩等。

产有瓣鳃、腹足等化石。

本段泥以不含钙质、砂岩层较多为特色。

东岳庙段

薄到中层状介屑灰岩,风化后显黄色

黄绿色钙质页岩、灰岩

马鞍山段

紫红色灰质泥岩,紫红色灰质粉沙岩及浅色长石石英砂岩。

 

日期:

6月7日天气:

路线:

官坝--→平坝村

嘉陵江组第一段

灰色泥晶灰岩有虫迹,松散沉积物被波浪打碎重新沉积。

产状:

290°∠41°

飞仙人关第一段

顶部黄绿色页岩到紫色页岩。

逆顺层理:

砂由粗变细,由细变粗不断变化,体现了水动力的变化。

缝合线:

矿物受压力溶解(压溶作用)形成不规则线(与压力方向垂直)后来铁等填充进去形成。

 

日期:

6月9日天气:

路线:

官坝--→了望台

飞仙关第四段

薄层状黄绿色页岩,泥岩。

飞仙关第三段

中-厚层状深灰色灰岩局部有鲕粒灰岩,有贝壳状断口。

中含白色,为碳酸钙逐渐形成方解石。

产状:

275°∠42°

厚度:

岩石上下层面垂直距离。

鲕粒:

在水动力下,由砂为中心逐渐包裹形成。

飞仙关第二段与第一段分界

黄绿色页岩。

含大量化石。

多为正海扇

飞仙关第二段

紫红色页岩,泥岩。

有紫红色泥质灰岩(此层特征)透镜状(紫红色)泥岩,风化成贝壳状断口。

飞仙关地二段与第一段分界

紫红色钙质灰岩,灰色泥质灰岩(中到厚层状)

飞仙关第一组

灰黄色,黄绿色页岩。

长兴组

含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灰岩),有大量化石。

含有燧石结核,古生物主要为蜓(菱形状)珊瑚。

燧石结核:

二氧化硅沉积(二氧化硅在水体中比较饱和的情况下)成小颗粒,其他再在上面生长。

 

日期:

6月9日天气:

路线:

猪羊孔--→官坝

韩家店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

栖霞组

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灰岩。

夹少许泥灰岩。

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局部白云化呈豹皮状。

(多含珊瑚化石)

 

落水洞:

下面可能有地下河或断层。

其表现为地面下陷。

四面高,但留不住水。

梁山组

黄绿色页岩。

紫红色页岩。

韩家店组

灰绿、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

化石丰富。

茅口组

深灰色页岩夹有泥灰岩(茅口组和栖霞组界线)。

主要由生物灰岩组成。

日期:

6月11日天气:

路线:

罗奇岩--→燕石

上寒武统娄山关群——石牛栏组

石牛栏组

深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瘤状泥灰岩,解理发育。

易岩崩,灰岩断续。

产状:

210°∠15°

 

下部为深灰色钙质页岩。

含有珊瑚,三叶虫等化石。

页理不发育。

黑色不染手为含有微细粒黄铁矿,染手为含碳质。

从上到下泥质逐渐增多。

龙马溪组

黑色页岩,含有笔石化石。

风化成长为条形小块。

五峰山组

灰黑色硅页岩,炭质页岩夹燧石薄层。

有部分地方比较硬,风化不好。

抗风化能力比龙马溪组强。

含有叉笔石,栅笔石等化石,球状风化明显,含有比较多黄铁矿为红褐色。

临湘组

青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

宝塔组

上部浅灰色,中下部为字红色厚层状白云质泥质灰岩,龟裂纹发育。

 

石林的形成:

发育在宝塔组泥质灰岩中,产状比较平缓,厚层状岩石发育有近于垂直的解理。

水流沿解理缝侵蚀形成石槽。

石牙,石柱。

该地方构造比较稳定。

断层标志:

⒈断裂附近地层产状比较混乱。

⒉宝塔组和娄山关群几乎直接接触。

⒊有构造强化带。

⒋出现陡崖,断层三角面。

(燕石大槽断层)

 

红花园组

灰黑色灰岩,大量生物碎片。

桐梓组

钙质白云岩、泥灰岩。

三、地质构造特征。

断层:

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的种类:

根据断层线上原来相邻接的两点在断层运动中的相对运动状况可以将断层分类。

如果它们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末这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那它就叫左滑断层。

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要追索被移动了的地表特征时,该人需沿断层线转向左边,才能在那一边找到与这边相对应的特征。

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

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

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

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解理:

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这种性质称为解理.在标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闪光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平面,即解理面.解理面一般平行于晶体格架中质点最紧密,联结力最强的面.因为垂直这种面的联结力较弱,晶粒易于平行此面破裂.相对来说,面与面之间的联结力最弱.解理是反映晶体构造的重要特征之一.且较晶形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不论矿物自形程度高低,解理的特征不变,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依据.一般可依据解理的有无,发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为标志)以及组数和各组交角来区分矿物。

表1列出的文献发表时间、标题和内容,明显地代表着中国地质分析发展的3个历史阶段。

  

(1)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期有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地质分析技术发生的重大变化。

《现代岩矿分析技术格局与展望》一文全面总结了中国岩矿分析已从传统的、以化学分析方法为主的时代进入以现代仪器分析为主的综合技术运用的新格局。

这一变化虽比发达国家晚了10多年,但毕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岩矿测试技术中有效信息的获取》一文,从信息论的高度强调了分析信息的获取、综合研究和协调应用,指出了信息的拓宽及向相关学科和服务领域渗透的重要意义。

该文是为《岩矿测试》创刊10周年而作的,是专辑的开篇,既是总结又有前瞻。

《岩石矿物元素的整体分析、显微分析与分布分析》一文明确地说明了整体分析、显微分析与分布分析的概念,指出了微区原位分析及元素分布分析已成为微观地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这一研究方向成为1994年在英国召开的“Geoanalysis94”国际会议的两大议题之一。

至今仍然是国际地质分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90年代中,这一时期有5篇论文。

作者从地质实验管理的角度全面总结了中国“八五”期间地质实验工作的重要成果和“九五”计划的设想,内容非常丰富,也很实际。

岩矿测试方面主要包括:

分析技术的进步(主要在痕量、超痕量分析方面)、应用领域的延伸和扩大、同位素分析、地质标准物质和仪器的研制及改造等内容。

这些论文再加上作者在《中国地质》上发表的系列论文[3~5],为了解这一时期中国岩矿分析状况与发展提供了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

  (3)本世纪初,近2年已有5篇综合性评述论文发表。

其中,《岩矿分析与经典法》和《硅酸盐岩石分析50年》2文是为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和《岩矿测试》创刊20周年而作的。

前者回顾了近一个世纪来的湿化学法在岩矿分析中的应用与发展,特别强调了化学法在现代岩矿分析中的应用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文与20年前的《七十年来的岩石矿物化学分析》系列论文相呼应[6~8]。

严格说来,岩矿分析的历史基本上是化学分析的历史,仪器分析为主导仅是近10多年的事(在中国)。

因此了解这一历史对于了解中国岩矿分析的发展及其历史性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后一文评述了硅酸盐岩石分析过去50年的主要进展。

该文实际上涵盖了中国建国以来整个岩矿分析的发展,因为硅酸盐岩石分析是岩矿分析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内容包括: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痕量元素与微区分析和标准物质。

该文也告诫人们,在仪器分析已成为地质分析测定方法主体的今天,不要低估化学方法的意义和在许多场合下的不可代替作用。

其观点既传统,又现代。

《地质分析的历史发展及当今热点》一文则从地学需求促进地质分析技术发展的角度,回顾了国际地质分析的历史发展,并指出了当今地质分析的热点技术。

说明了固体地球科学(Geoscience)向地球系统科学(EarthScience)、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向分析科学(AnalyticalScience)和岩矿分析(RockandMineralAnalysis)向地质分析(Geoanalysis)的历史转变。

《从“地质分析2000”国际会议,看我国地质分析的未来发展》一文则主要报道了与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8月,巴西)同年召开的“Geoanalysis2000”国际会议(2000年8月29日—9月1日,法国)的概况、主要议题,评介了国际地质分析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地质分析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地球科学中的现代分析技术》一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地质分析观念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分析、微区原位分析和元素微区分布分析、显微观察和结构与价态分析、有机与形态分析、地质年代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及现场分析技术[6]方面评介了当今地质分析的现代技术与方法。

实践表明,分析地球化学[10]已是现代地学最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

  另外,还想特别提及的是,《分析试验室》2002年度的应用性述评文章《地球化学分析》一文[9],不仅全面评述了国内地球化学分析方面的年度(2年)进展,也颇有见解地关注了地球化学分析与地球化学研究相结合的论文,内容和文献都十分丰富。

四、矿产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南桐矿务局开发的最早煤田以及地方所属的众多大小煤矿,由煤业带动其他业发展。

因其地理原因,此地还胜产各种建材,如:

铺路的石头、石灰等。

五、结束语

经过此次的实习,我们对课堂上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也为自己将课堂上的内容应用到实际打下了基础。

更和大家一起克服了困难,不管是悬崖还是峭壁都勇敢的向前,直到完成任务,更从中体会到作为地质工作者在艰辛。

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我的组员,知道教师忠老师。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对知识、对自己、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体会。

特别是在最后天,大家都明白了团结的重要。

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学业有成,为国家探明深埋地下的国家宝藏。

也能够为国家出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前言………………………………………………………

(1)

二、地层概况…………………………………………………

(1)

三、地质构造特征……………………………………………(9)

四、矿产………………………………………………………(13)

五、结束语……………………………………………………(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