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256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docx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教学设计

  #TRS_AUToADD_1222225548119{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2225548119P{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2225548119TD{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2225548119DIV{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22225548119LI{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jSoN--{"":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p":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td":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div":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li":

{"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

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

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

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

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

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

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

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

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

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

主要:

硫和含硫物质的燃烧。

展示:

硫单质:

硫作为一种重要非金属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俗称硫磺,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回答:

酸雨

  

  

  

观看PPT

  

  

  

  

  

回答:

两种;So2、So3

  

  

  

回答:

煤、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等

  

  

观察

  

  

  

  

  

激起学生环保意识。

  

  

  

  

  

  

  

  

  

  

  

了解硫单质的性质

过渡:

S在空气中燃烧就生成了So2,这是一瓶刚制好的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观察,请一位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

展示:

二氧化硫气体

下面我们再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观察。

说明什么?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板书:

1物理性质

观察并回答:

无色气体

闻气体:

刺激性气味

  

  

  

观察,回答:

矿泉水瓶被压扁,说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无色有刺激性性气味,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课堂,获取感官认识。

  

  

使用学生熟悉物品进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过渡:

So2溶于水时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怎么证明?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请一位同学来写一下反应的方程式:

提问:

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

解释:

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同时,亚硫酸也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可逆的。

可逆反应: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问题讨论:

我们学过的哪些反应是可逆反应?

练习:

H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可逆反应吗?

回答:

有,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用pH试纸(通入石蕊试液中)

因为反应是可逆的

  

  

  

讨论回答:

co2与水

  

回答:

不是,条件不同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联系旧知识,形成对比

  

学以致用

过渡:

既然我们得出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那它会具有什么性质?

请大家完成下列方程式(请同学上台):

cao+So2=

ca2+So2=

结论:

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板书: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过渡:

我们发现So2与co2有很多相似的性质,那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呢?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观察

提问: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还有什么有漂白性?

它们的原理一样吗?

怎么鉴别?

加热

红色恢复说明什么?

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暂时的漂白

  

  

动手写方程式

  

  

  

  

  

  

回答:

有,漂白性

  

观察:

褪色

  

思考,回答:

氯水;加热

  

观察:

红色恢复

结论: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的漂白是暂时性的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

B.漂白性

讲解:

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

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

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加热后呢?

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

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

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

为什么?

引导:

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

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

为什么?

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

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

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

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

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

  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

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

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

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设计特别是知识点的安排和过渡上比较自然,整堂课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活动较多,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二氧化硫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过渡中比较巧妙,联系初中所学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的现象,学生容易回想起来,以此对比二氧化硫,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略相同性质、抓特性的学科思维。

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开放性问题思考,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