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352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高二语文《婴宁》一周强化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本次我们学习选自《聊斋志异》的《婴守》这篇文章,文章写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纯真而又慧黠的狐女的形象。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世人称他“聊斋先生”。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但已渐趋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被迫弃儒经商。

他是在贫困的生活中长大的,从小就热中功名,19岁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

31岁时,曾应聘为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便辞职回家。

一生中的其余时间,都在乡绅人家设帐教书,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补了个贡生。

  蒲松龄一生著作很多,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四百余篇,诗九百余首,词一百余阕,杂著数种,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几种。

《聊斋志异》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传说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写成的。

相传他经常设茶烟在路边,“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可见他对民间文学的强烈爱好。

也有一些作品是他自己创作的。

  应该看到,蒲松龄虽然揭露了吏治的黑暗,但寄希望于清官;虽然抨击了科举弊端,但还没有否定科举制度;他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但又没有突破一夫多妻制的樊笼。

有些作品,还宣扬了封建迷信和宿命观念。

  《聊斋志异》继承了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和《史记》传记文学的传统,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成就。

全书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鲁迅说,书中的“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蔼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中国小说史略》)他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现实化,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孤愤”之情。

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许多篇章的花妖狐魅,既有各自不同的人的面貌与性格,又保持有原物的特征。

故事情节离奇,波澜起伏而又脉络分明,结构严谨。

全书用文言写的,但又吸收和提炼了民间的口语和俚语,具有简洁、精炼的特色,词汇丰富,摇曳多姿,对话也颇生动,但表现力终究比不上同时代优秀的白话小说。

  《聊斋志异》流传的版本、篇数、文字各异,中华书局编有《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是目前最完备、最精审的本子。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女主角的外貌美和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的性格特点。

作者亲切地称为“我婴宁”,喜爱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小说以王子服见婴宁、想婴宁、找婴宁、重会婴宁、带回婴宁、与之成婚作为情节纵向展开的线索。

(二)课文翻译与补注

  王子服是莒(jǔ)县罗店人,很早就死了父亲。

他绝顶聪明,十四岁进了县学。

母亲最爱他,平时不让他到村外去游玩。

跟萧家姑娘订过婚,姑娘没有出嫁就死了,所以他还没有定下亲事。

碰上元宵节,有舅舅的儿子吴少爷,约他一同去观赏。

刚走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喊吴少爷回去。

王子服看到满街都是看灯的姑娘,就趁着兴致独自游逛。

有个小姐带着一个丫头,拈着一枝梅花,美丽的容貌盖世无双,脸上堆满了笑容。

他盯着小姐眼睛不移开,居然忘了应该有所顾忌。

那小姐走过去好几步,回头对丫头说:

“这个小伙子眼睛滴溜溜的活像个贼!

”把梅花丢在地上,说笑着走了。

  注:

如云——形容众多。

眺瞩——看。

眺:

远望。

瞩:

注视。

  他拾起梅花,很不愉快,像丢了魂,没精打采地回家去。

到了家里,他把那枝梅花收藏在枕头底下,低下头只想睡觉,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很为他着急,求神拜佛,他病情反而加剧,人很快瘦下去。

医生来看病,开药方只管发散风寒,使他恍恍惚惚像迷住了一样。

母亲抚摸着他问他得病原由,他默不作声。

刚好吴少爷来了,母亲就叮嘱吴少爷秘密盘问他。

吴少爷来到床前,他看见表哥眼泪就流下来。

吴少爷靠近床边劝他,逐步地细细盘问。

他完全吐露了那真实情况,而且请求表哥帮他出主意。

表哥笑着说:

“你心里也太想不开了!

这个心愿有什么难完成的呢?

我就代你去打听那小姐的情况。

在野外步行,一定不是大户人家。

如果她没有许给人家,事情本来就好办了;不然,用重财礼豁上,估计一定会答应你。

只要你能够病好,这喜事成功包在我身上。

”他听了这话,不觉笑开了嘴。

吴少爷出来告诉母亲,叫她打听那小姐住在哪里,可是探询访问已经想尽办法,并没有踪迹和头绪。

母亲非常着急,想不出好办法。

然而,从吴少爷走后,他的脸色顿时开朗,茶饭也能吃一点了。

过了几天,吴少爷又来了。

他问吴少爷是怎么策画的。

吴少爷哄骗他说:

“已经找到那小姐了。

我以为是哪一个呢,原来是我姑妈的女儿,就是你的姨妹子,现在还等待着定亲。

虽然是内亲不能定亲,把实情告诉他们,没有不成功的。

”他高兴得喜上眉梢,连忙问:

“她住在哪条街坊?

”吴少爷假装说:

“西南方的山村里,离开这里大约有三十多里。

”他又再三再四地托咐,吴少爷挺身向前承担下来才离开。

  他从此饮食渐渐增加,一天比一天康复。

看看枕头底下,梅花虽然枯了,还没凋落。

集中精神想着,把梅花拿在手里赏玩,就好像看见了那个姑娘。

他怪吴少爷不来,写信去邀请,吴少爷支支吾吾推托,不肯来。

他又恨又气,闷闷不乐。

他母亲担心他再生病,急忙为他谈婚事;稍微跟他商量商量,总是摇头不愿意,只是天天盼望吴少爷。

吴少爷一直没有消息,他更加怨恨这表哥。

他念头一转,想到三十里路不算远,为什么一定要依赖别人?

他就把那枝梅花笼在袖子里,赌气自己去,可家里人一点也不知道。

孤单单地一个人步行,没有人可以问路,只是望南山走去。

大约走了三十余里,只见到处是山,重重叠叠,青苍的景色叫人肌肤凉爽,静悄悄的没有行人,只有弯曲的羊肠小道。

远远看到山洼底下,在一丛丛花、一堆堆树当中,隐隐约约好像有个小村庄。

下山走进那村庄,看见房屋并不多,都是茅屋,可看去很整齐幽雅。

那坐南朝北的一户人家,门前都是垂着长条的柳村,墙里面桃花杏花开得十分茂盛,中间夹杂着高高的青竹;野鸟在里面唧唧喳喳地叫。

他估计这是个花园,不敢冒冒失失地进去。

回头一看,对着门有一块大石头,又光滑又干净,于是坐了下来休息一下。

不一会儿,听见墙内有个姑娘拖长腔调喊:

“小荣”,那声音娇娇滴滴、细声细气。

正站在那里细听的时候,一个姑娘从东边向西边走过去,手里拿着一朵杏花,正低着头准备插戴。

一抬头,看见了小伙子,就不再插戴,带着笑容,拈着花朵,进屋去了。

他仔细地一看,正是元宵节路上遇到的那个小姐。

他突然高兴起来,只是想到没有办法进到那家门里去;想叫姨妈吧,可是从来没有来往,生怕有错误。

门里头又没有人可以问。

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躺着,一会儿来回走着,从上午一直到太阳偏西,巴巴地望穿了双眼,连肚子饿口里渴也忘记了。

时时看到姑娘露出半个脸在门里张望,好像怪他不走。

忽然一个老婆婆扶着根拐杖出来,看着他说:

“哪儿来的小伙子?

听说早晨就来了,一直到现在。

想要干什么?

莫非饿了吧?

”他赶紧起身向老婆婆作揖,回答说:

“打算来探望一门亲戚。

”老婆婆耳朵聋,听不见。

他又大声说了一遍。

老婆婆就问:

“你的亲戚姓什么?

”他答不出来。

老婆婆笑着说:

“奇怪呀,姓什么还搞不清楚,探什么亲?

我看你这个小伙子,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不如跟我来,吃顿糙米饭,我家里有张小床可让你过夜。

等到明天回去,问清楚了姓什么,再来探访也不算晚呀。

”他正肚子饿想吃东西,又因此渐渐接近那个美人,高兴极了。

跟着老婆婆进门去,只见门里边白石铺路,路两边红花,一片一片地落在台阶上;向西转个弯,又推开一道门,院子里搭满了豆棚子、瓜架子。

老婆婆恭敬地领客人到了屋里,白粉涂的墙壁光滑得像一面大镜子;窗外海棠正开花,把枝伸进屋里来,垫褥、茶几、竹床,没有不整洁光泽的。

刚刚坐定,就看见窗外有人躲躲闪闪地在张望。

那老婆婆喊了声:

“小荣!

快点做饭。

”外边有个丫头响亮地答应了。

宾主对坐的当儿,双方都谈到了家庭情况。

老婆婆问:

“少爷的外公,莫不是姓吴?

”回答:

“正是。

”老婆婆吃惊地说:

“你就是我的外甥了!

你的母亲是我的妹妹。

这些年来因为家里贫寒,又没有个男孩,就使得亲戚间断了来往。

外甥你长得这么大了,竟然还不认识。

”他说:

“这次来就是为的看望姨妈呀,来得匆忙竟然忘了问姓什么。

”老婆婆说:

“老身姓秦,并没有生过儿女;只有一个女儿,也是偏房生的。

她娘改嫁了,留下她给我抚养。

她不很笨,只是缺少教育,只知道玩耍,不知道忧愁。

等一会儿,叫她来跟你见见面。

  补注:

坐次,具展宗阀——宾主对坐期间,双方都谈到了家庭情况。

次:

中,间。

宗阀:

宗族门第,指家庭情况。

  隔了不久,丫头准备了饭菜,那碗烧鸡又肥又嫩。

老婆婆劝他吃饱,完了,丫头来收拾碗筷。

老婆婆说:

“叫宁姑娘出来。

”丫头答应着去了。

隔了好久,只听见外边隐隐约约地有笑声。

老婆婆喊了一声:

“婴宁,你的姨表哥在这里。

”门外边嘻嘻地笑个不停。

丫头把婴宁推进门来,婴宁还用手帕捂着嘴,笑得止不住。

老婆婆瞪大眼睛生气地说:

“有生客在这里,嘻嘻哈哈,成个什么样子?

”婴宁才忍住笑站在那里,他向婴宁作了个揖。

老婆婆介绍说:

“这是王少爷,你姨妈的儿子。

一家人还不认识,真叫人笑话呀。

”他问:

“妹子年龄多大了?

”老婆婆没有听清楚。

他又问了一遍。

婴宁又大笑,笑得头也抬不起来。

老婆婆告诉他:

“我说过缺少教育,这就能看出了。

年龄已经十六岁,呆头呆脑就像个小孩子。

”他说:

“妹妹比我小一岁。

”老婆婆说:

“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不是庚午年出生属马的吗?

”他点点头表示对。

老婆婆又问:

“外甥媳妇是谁?

”他回答:

“还没有。

”老婆婆说:

“像外甥这样的人品,怎么十七岁还没有定亲呢?

婴宁也没有婆家,你俩极其相配;只可惜表兄妹结亲有点不便。

”他答不上话,眼睛盯着婴宁,没工夫往别处瞧。

丫头低声对婴宁说:

“眼睛滴溜溜,贼腔还没有改!

”婴宁又大笑起来,看着丫头说:

“去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

”连忙站起身来,用袖子捂住嘴,碎步急促地走出去。

到了门外,笑声才开始放纵起来。

老婆婆也站起身来,喊丫头整理床铺,替他安排休息。

一面对他说:

“阿甥来一趟不容易,应该留个三五天,慢慢地送你回去。

如果嫌冷清闷得慌,屋子后面有个小花园,可以让你消遣消遣;有书可以读读。

”第二天,到屋子后边,果然有个半亩大小的花园,细草铺得像绿毡子,杨花像碎米一样落在小路上;还有三间小屋,被花树四面包围着。

他穿过花丛随步溜达,只听得树头上索索地有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婴宁在上面。

婴宁看见他来了,放声大笑,差点儿从树上掉下来。

他说:

“别这样,掉下来了!

”婴宁一边笑,一边爬下树来,笑得忍也忍不住。

快要到地面的时候,手一松掉了下来,笑声才停止。

他扶着婴宁,不声不响地捏住她的手腕。

婴宁又笑开了,靠在树上,一步也不能走,好一会才停止。

他等她止住了笑,就把袖筒里的梅花掏出来给她看。

婴宁接了梅花,说:

“枯了,为什么留着它?

”他说:

“这是元宵节那天妹妹留下的,所以我保存着它。

”婴宁说:

“保存它有什么意思呢?

”他说:

“用来表示爱你永不忘记。

自从元宵节我俩相遇,我一心想你想出病来,自己认为活不成了,没想到能够又见到你,你可怜可怜我,我就幸运了。

”婴宁说:

“这是极小的事。

你我至亲,有什么舍不得的。

等大哥回去的时候,园里的花,喊老人家来采一大捆背着送给你。

”他说:

“妹妹有点痴吗?

”婴宁问:

“什么便算是痴?

”他回答说:

“我不是爱这枝花,爱的是拈这枝花的人呀。

”婴宁说:

“我们是远亲,亲爱那还用说!

”他说:

“我说的爱,不是远亲的爱,是夫妻的爱。

”婴宁问:

“这有什么区别吗?

”他说:

“夜里同床共枕呀。

”婴宁低头想了好一会儿,说:

“我不习惯跟陌生人一块儿睡觉!

”话没说完,那丫头偷偷地来到身旁,他惊慌害怕地逃出去。

不多一会儿,他俩在老婆婆那里又见面了。

老婆婆问:

“你们到哪儿去了?

”婴宁回答在花园里一起说话。

老婆婆说:

“饭熟了好久,有什么长话像这么啰嗦?

”婴宁说:

“大哥要我和他一床睡觉。

”这话没说完,他非常难为情,急忙用眼睛瞪她。

婴宁笑了笑,没说下去。

幸亏婆婆没听见,还在啰里啰嗦地追问不停。

他连忙用别的话掩盖这件事,于是小声音责怪婴宁。

婴宁说:

“刚才那句话不应该说吗?

”他说:

“那是背着人说的话。

”婴宁说:

“背着别人可以,难道能背着老母亲?

再说,睡觉也是平常的事,有什么要避讳的呢?

”他恨婴宁傻,可是没有办法可以叫她醒悟过来。

饭刚吃完,家里长工牵着两只驴子来找他。

  补注:

靳(jìn)惜——吝惜,吝啬。

“靳”和“惜”都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周遮——啰嗦。

  在这以前,他母亲等他好久没有回家,才怀疑起来;在村里搜查寻找好几遍,竟然没有一点踪影。

因此派人去问吴少爷。

吴少爷回忆起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就叫到西南山里村庄上去寻找。

一共经历了好几个村庄,才到了这里。

他走出大门,恰好碰上家里来的人,就进去告诉婆婆,并且请求同婴宁一起回去。

婆婆高兴地说:

“我有这个心,不是那一天两天了。

但我年老体弱不能走远路,你能领着你妹妹前去,认识姨妈,非常好!

”就喊婴宁。

婴宁笑嘻嘻地走进来。

婆婆说:

“有什么喜事,笑起来就没完没了的。

你只要不笑,就是个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此,用眼睛瞪着她生气,又说:

“大哥要和你一起去,就去整理整理随身衣装。

”婆婆又招待来人酒饭,才送他们出门,说:

“姨妈家田地生产很丰富,能养多余的人。

你到了那里暂且不要回来,稍微学点诗和礼仪,也好侍奉公婆。

就麻烦姨妈给你挑选一个好姑爷。

”两个人就出发了。

走到山坳里回头看看,还仿佛看见老婆婆靠在门框边朝北望着呢。

  补注:

匪伊朝夕——匪:

同“非”,不是。

伊:

那。

朝夕:

早晨和傍晚。

形容时间很短。

  回到家里,他母亲见到这么美丽的姑娘,吃惊地问她是谁。

他用姨妈的女儿来回答。

他母亲说:

“先前表哥跟你说的,是骗你的。

我没有姐姐,怎么得了个姨侄女?

”问婴宁,婴宁说:

“我不是嫡母生的。

我父亲姓秦,他去世的时候,我还在襁褓里,记不得了。

”他母亲说:

“我有个姐姐嫁给秦家,很确实;可是她去世已经多年,那里能够又活过来?

”因而就详细询问她母亲的面型,脸上有什么疤痣,样样都符合。

又怀疑说:

“对是对了。

可是去世好多年,怎么能重又活着?

”正在怀疑的时候,吴少爷来了,婴宁回避到房间里去。

吴少爷问清了经过情形,迷惑了好一会儿,忽然问:

“这个姑娘叫婴宁吗?

”他表示是的。

吴少爷连连说怪事。

大家问吴少爷从哪儿得知她的名字,吴少爷说:

“秦家姑妈去世以后,姑爷单身生活,给个狐狸精迷住,病死了。

狐狸精生了个女儿名叫婴宁,包在襁褓里躺在床上,家里人都看见过她。

姑爷死了,那狐狸精还时常来;后来求到张天师的符,贴在墙壁上,狐狸精才带着女儿离开。

莫非就是这个姑娘吗?

”大家互相怀疑猜测。

只听见房间里吃吃的,全是婴宁的笑声。

他母亲说:

“这个姑娘也太憨头憨脑了。

”吴少爷请求见见她。

他母亲走进房间,婴宁还是一个劲儿地笑,不管姨妈进来,姨妈催促她出房见客,她才用力把笑止住,又面对板壁好大工夫,才走出来。

“刚行了一个礼,赶快转身回房,又放声大笑起来。

满屋子的妇女,都为她笑了。

吴少爷请求到西南山里去察访这件怪事,顺便做媒。

找到那个村庄的地点,房屋完全没有,只是野花瓣散落满地罢了。

吴少爷回忆姑妈葬的地方好像不远;可是坟堆已经平塌,不能辨认,只好惊骇慨叹了一阵子就回来了。

他母亲怀疑婴宁是个鬼。

进去把吴少爷说的话告诉婴宁,婴宁一点也不吃惊;又为她没有娘家而忧伤,她一点也没有悲伤的意思,还是不停地在憨笑。

大家猜不透她是怎么回事。

他母亲叫婴宁跟小女儿住在一起。

天刚亮就到姨妈床边来问安,针线活精巧出众。

只是喜欢笑,止也止不住;然而,笑的时候美得很,虽说有些颠狂,不减少她的媚态,人人看着都很快乐。

邻居人家的青年妇女,抢着迎接奉承她。

他母亲挑了个好日子,准备替儿子举行婚礼,可是到底担心婴宁是个鬼。

就偷偷地在太阳光底下验看,发现她的形象和影子一点没有两样。

到了喜期那天,让婴宁凤冠霞帔地打扮起来举行新娘礼节,可是她一个劲儿地笑,不能抬头和弯腰,就只好作罢。

他因为婴宁不懂事,恐怕她把闺房里的秘密泄漏出去,但是婴宁嘴紧得很,不肯说一句。

每逢婆婆担心或生气,婴宁一来,一笑就消除了。

丫头们犯了小过失,担心挨鞭子,总是求婴宁去陪婆婆说话;有过错的丫头去投案禀告,常常能够免了一顿打骂。

婴宁又爱花成瘾,向亲戚朋友到处搜求,或者偷偷地用金首饰典当出钱来,购买那些稀奇品种,几个月工夫,台阶下、篱巴旁、厕所边,没有一处不是花。

  补注:

吊——忧伤。

动词。

处——……的时候。

  (以下两段编入教材时已删除。

一段写婴宁西边邻居的儿子见了婴宁不怀好意,婴宁用法偷偷惩治他,使他不得好死。

一段写邻居老头到县衙控告王子服,揭发婴宁的妖形邪术,知县认为老头诬告要打,王子服替老头求情免打。

婆婆对婴宁的顽皮不以为然,说碰到糊涂官,把她捉到公堂受审,她年纪轻轻就无脸见人了。

婴宁发誓不再笑,不过,也没有愁眉苦脸。

  一天晚上,婴宁对着她丈夫滴眼泪。

他觉得很奇怪。

婴宁抽抽咽咽地说:

“过去跟你的日子短,说出来恐怕会引得你惊怪不安。

现在看到婆婆和你都对我过分宠爱没有别的想法,直接告诉你也许没有妨碍吧?

我本是狐狸妈妈生的,妈妈临走的时候,把我托付给死去的嫡母,我和她共同生活十多年,才有如今这一天。

我又没有兄弟,倚靠的只有你。

嫡母在丘陵里孤孤单单冷冷清清,没有人可怜她,把她和先父合葬在一起吧。

九泉之下她老人家时常悲痛伤心。

你如果不怕麻烦,出些钱,让地底下的老人消除了这种悲痛,可能让养了的女儿不忍心把她们淹死抛弃。

”他答应照办,只是顾虑坟墓在荒草里淹没了,认不出来。

婴宁只说别担心。

限定日期,夫妻俩用车子拉着棺材到南山里去。

婴宁在荒烟笼罩的灌木丛里,把老母的墓穴地点指给人看,挖出来果然找到老妈妈的尸体,皮肤还完整。

婴宁摸着尸体哭得很伤心。

抬回去,找到了秦家姑父的坟墓合葬在那里。

这天夜里,他梦见那老妈妈来道谢,睡醒了就告诉婴宁,婴宁说:

“我夜里见过她老人家,她嘱咐我不要惊动你。

”他怪婴宁没有请她留下来。

婴宁说:

“她是鬼魂,人多阳气太强,怎么能多停留呢?

”她问小荣,婴宁说:

“她也是狐狸精,顶调皮。

我母亲留她下来照顾我,常常弄些好吃的给我吃,所以我很感激她,不能忘怀。

昨天夜里问过嫡母,说已经出嫁了。

”从此,每年逢到寒食节,夫妻俩总上秦家坟地去扫墓,没有一年缺过。

婴宁过了一年生了个男孩。

男孩在怀抱里,不怕生人,见人总是笑,也很有母亲的风度。

  补注:

刻日——限定日期。

指示——指出来给人看。

  异史氏说:

“看她一个劲儿的憨笑,好像全是无心的;到了悲伤思念死去的嫡母,不笑反而哭,我的婴宁大概是在笑声中隐藏自己的人啦。

私下听说山里有种草名字叫‘笑矣乎’,闻闻它,就笑个不停。

房里种这一种花,那么合欢树、忘忧草,一起都不算光彩了;像解语花一般的聪敏美人,总是嫌它故意做出讨人喜欢的表情。

  补注:

颜色——美丽,光彩。

正——总是。

作态——故意做出的某种态度和表情。

(三)简析

  1、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纯真而又聪明灵巧的狐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聪慧的人性的向往。

  2、结构:

古文原是不分段的,也没有标点符号。

后人分段加标点,因理解不同,也就有不同的分段和不同的加标点方法。

本文按照《婴宁》情节发展,可分为六个部分,再加最后一段“异史氏曰”的作者评论,一共七个部分。

  ①见婴宁。

(开头至“笑语自去”,为第1段。

  ②想婴宁。

(第2段“生拾花怅然”至第3段第4行“益怨恨之”。

  ③找婴宁(第3段第4行“转思三十里非遥”至第4段第2行“婢应去”。

  ④重会婴宁。

(第4段第2行“良久”至第5段末尾“犹依稀见媪依门北望也”。

  ⑤带回婴宁。

(第6段开头至第6段第17行“争承迎之”。

  ⑥与生成婚。

(第6段第17行“母择吉将为合卺”至第7段末尾。

  ⑦表明作者观点:

“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

(第8段至结尾。

  3、婴宁的形象:

婴宁是狐女,又具有人的特点。

她外貌美,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痴憨的性格,在文中作了多方面的描绘,使这一形象完整地凹现在我们的眼前,显得十分可爱。

作者在文末亲切地称她为“我婴宁”,喜爱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