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1557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6 婴宁学案 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婴宁学案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6 婴宁

本课话题 ——纯真自然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曹远华从事陶瓷设计艺术30多年,擅长色釉、粉彩、民间青花装饰。

尤其原创的高温颜色釉上绘画丹顶鹤,形成了个人独特艺术风格。

具有“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式去融入世界文化艺术长河”的视野。

曹远华的“自然”既是一草一木的自然,也是自然而然,一个真实、坦然存在的本我。

曹远华常说,生活是我们最大的事业。

她追求一种简单、自然、真诚、快乐的生活,并将这样的态度投注于艺术创作中。

事实证明,这样的态度在艺术中是同样被需要的。

她的作品不断在展赛中获奖:

其作品《初雪》《凝望和谐》《初秋》分别获得中国陶瓷艺术展中国杯金奖、全国陶瓷原创设计大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金奖。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一团泥巴即使浑身涂金,也没有抗击狂风暴雨的力量。

——章胜利

2.一滴露珠,一段无比晶莹的历史。

——顾健

3.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

——斯大林

4.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宋]欧阳修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莒县(Jǔ)入泮(pàn)

拈轻怕重(niān)笑容可掬(jū)

怏怏不乐(yàng)痊瘳(chōu)

恚怒(huì)悒悒(yì)

格磔(zhé)日昃(zè)

讹误(é)作揖(yī)

气馁(něi)改醮(jiào)

女红(gōng)绐哄(dài)

老媪(ǎo)鳏居(guān)

瞋目(chēn)葭莩(jiāfú)

祟于狐(suì)觇其异(chān)

怨恫(tōng)合卺(jǐn)

舆榇(chèn)舁归(yú)

曩言(nǎng)姝丽(shū)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但

(2)乃

(3)就

(4)适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怀梅袖中(名词作动词,怀揣)

(2)乱山合沓,空翠爽肌(使动用法,使……爽)

(3)意其园亭(名词作动词,猜测)

(4)无术可以悟之(使动用法,使……悟)

(5)人皆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医师诊视,投剂发表

古义:

把病发散表托出来。

今义:

在刊物上登载文字,表达见解。

(2)当代访之

古义:

一定替你。

今义:

当前这个时代。

(3)咤咤叱叱,是何景象

古义:

模样。

今义:

现象,状况。

(4)生具吐其实

古义:

他的实际情况。

今义: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徒步于野(状语后置句)

译文:

在郊野徒步行走。

(2)何亲可探(宾语前置句)

译文:

怎么能探亲?

(3)因怒之以目(状语后置句)

译文:

就故意瞪起眼睛。

[常识·速览]

柳泉居士——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以其斋号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他出身于一个热衷科举的家庭,少时颇有文名,但科场始终不如意,一直考到六十余岁,也未能及第。

为了谋生,他一面应考,一面做私塾教师,时间长达四十年。

蒲松龄一生著述丰富,有诗词文章、戏曲小说、俚曲、杂著等。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实际上是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用文言写成,收集了近五百篇作品,此书是作者几乎花费毕生精力写成的,前后共40多年。

书中的故事来源有:

前代小说或笔记的改编,亲友所提供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但更多的是作者的虚构。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纯真而又慧黠的狐女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纯真聪慧的人性的向往。

[文脉·梳理]

【答案】 ①一见钟情 ②生活美满

[文本·层析]

1.女主人公婴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 爱花成癖、笑口常开、呆痴如婴儿。

婴宁的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

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复合。

作为狐女,她具有神异的特点;作为少女,爱花、爱笑以及纯真得近乎痴憨构成了她的主要性格特点。

两重性格相映成趣,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

2.如何理解小说中婴宁是“隐于笑者”的?

                                   

                                   

                                   

【答案】 “隐于笑者”就是用笑来隐藏真实情感的人。

这里说明婴宁性格的双重性,有其主要个性特点痴憨,不解人情,不谙世事,是一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无时无地的笑,千姿百媚的笑,把生活看成是欢乐。

另外婴宁又有极其精明的一处,笑也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这一点由她结婚之后想要迁母之坟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因此婴宁是“隐于笑者”。

3.作者是如何刻画婴宁的?

                                   

                                   

                                   

                                   

【答案】 

(1)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2)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形象跃然纸上。

(3)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4.婴宁明明是一个狐生鬼养之女,蒲松龄却亲切地称她为“婴宁”。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看?

                                   

                                   

                                   

                                   

【答案】 婴宁性格的本质特点,就是处处表现出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少女本性。

赋予人物这种理想化了的性格,寄寓着作者的人生理想,表现了作者对于返璞归真的人性的向往。

5.作者为什么要把婴宁这个美好的形象写成狐女?

                                   

                                   

                                   

【答案】 因为人间不存在。

批判封建礼教,追求纯真人性。

当婴宁从狐到人、从深山幽谷投身到人际社会、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作者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自然天性和社会礼法的矛盾,反思人类社会永远无法摆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困境。

这是人类永远不能解脱的现实困境。

尽管作者对婴宁的自然天性由衷赞美,然而,人从世俗无污的童真变为成长之后的世故的残酷性只能使人们叹息,从这里也看出“孤愤”的蒲松龄对现实人生的无奈的讽刺。

婴宁的悲哀,是“人类”本身不能摆脱的悲哀。

[助读·参考译文]

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学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萧氏就死了,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

“这个年轻人目光灼灼像贼!

”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惚惚,像是被什么迷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

“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

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豁出去,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

“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

“住在什么地方?

”吴生哄骗说:

“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王生又再三再四嘱托吴生,吴生自告奋勇地承担了下来。

从此之后王生饮食渐渐增加,身体一天一天地恢复。

看看枕头底下,花虽然干枯了,还没有凋落。

细细地拿在手上赏玩,如同见到了那个人。

吴生不来让他感到奇怪,写信叫吴生来。

吴生支吾推托不肯去。

王生因怨恨而生气,心情抑郁,很不高兴。

王母担心他又生病,急着为他选择女子作妻,稍微和他一商量,他总是摇头不答应。

只是每天盼着吴生。

吴生最终没有消息,王生更加怨恨他。

转而又想,三十里地并不遥远,为什么一定要仰仗别人?

于是把梅花放在袖中,赌气自己去西南山中寻找,家中人却不知道。

王生孤零零地一个人走,没有人可以问路,只是朝着南山走去。

大约走了三十余里,群山重叠聚集,满山绿树,空气新鲜,感觉特别清爽,四周安静,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险峻狭窄的山路。

远远望见谷底,在丛花群树中,隐隐约约有小的村落。

走下山进入树林,见到房屋不多,都是茅屋,而环境十分幽雅。

向北的一家,门前都种着柳树,院墙内桃花杏花还开得很繁茂,夹杂着几株美竹,野鸟在其中鸣叫。

猜想是人家园房,不敢贸然进去。

回头看着,对着门有块石头平滑而光洁,就坐在石头上稍事休息。

不久听见墙内有女子高声叫“小荣”,声音娇细。

正在静心听的时候,有一女子由东向西,手执一朵杏花,低着头自己想把花簪在头上;抬头看见王生,于是就不再簪花,含笑拿着花走进门去。

王生仔细一看,这女子就是上元节时在途中遇见的。

心中非常高兴,但是想不到关系门路进去;想喊姨,只是从来没有来往,害怕有讹误。

门内又无人可问,坐立不安,来回徘徊,从早晨直到太阳偏西,眼光顾盼,几乎要望穿,连饥渴都忘了。

有时望见女子露出半个面孔来窥看他,似乎是惊讶他久不离去。

忽然一位老妇人扶着拐杖出来,看看王生说:

“你是哪里的年轻人,听说你从早上辰时就来了,直到现在,你想要干什么?

不会肚子饿吗?

”王生赶忙起来行揖礼,回答说:

“将在这儿等亲戚。

”老妇人耳聋没听见。

王生又大声说了一遍。

老妇人于是问:

“你的亲戚姓什么?

”王生回答不出来。

老妇人笑着说:

“奇怪啊!

姓名尚且不知道,怎么能探亲?

我看你这年轻人,只不过是书痴罢了。

不如跟我来,吃点粗米饭,家里有短榻可以睡。

到明天早上回去,问清楚姓名,再来探访,也不晚。

”王生正肚子饿,想吃饭,又因为这样以后可以渐渐接近那美丽女子,非常高兴。

跟从老妇人进去,见到门内白石铺成的路,路两边树上开着红花,一片一片坠落台阶上。

顺着路曲折转朝西边,又打开一扇门,豆棚花架布满庭中。

老妇人恭敬地请客人进入房舍,四壁泛白,光亮如镜;窗外海棠树,枝条带花伸入屋子里;垫褥座席,茶几坐榻,样样都非常洁净光亮。

刚刚坐下,就有人从窗外隐约窥看。

老妇人叫道:

“小荣,赶快做饭。

”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

对坐的时候,详细介绍家族门第。

老妇人说:

“你的外祖父,是不是姓吴?

”王生说:

“是的。

”老妇人吃惊地说:

“你是我的外甥!

你母亲,是我妹妹。

近年来因为家境贫寒,又没男孩子,于是致使相互之间消息阻隔。

外甥长成这么大,还不认识。

”王生说:

“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匆忙当中忘了姓名。

”老妇人说:

“我姓秦,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小女儿,也是妾生的。

她的母亲改嫁了,留下来给我抚养,人也不算愚钝;只是教育太少,喜嬉闹,不知道忧愁。

过一会儿,叫她来拜见你认识你。

没有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鸡鸭又肥又大。

老妇人不断地劝王生多吃,吃完饭后,婢女来收拾餐具。

老妇人说:

“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着离开。

过了不久,听到门外隐隐约约有笑声。

老妇人又唤道:

“婴宁,你的姨表兄在这里。

”门外嗤嗤的笑声不止。

婢女推着进门,(她)还掩住自己的口,笑声不能遏止。

老妇人瞪着眼睛说:

“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么样子!

”忍住笑站着,王生向她行揖礼。

老妇人说:

“这是王生,是你姨的儿子。

一家人尚且互不相识,真是让人好笑。

”王生问:

“妹子有多大年纪?

”老妇人没有听清,王生又说了一遍。

宁姑又笑起来,笑得俯下身子,头都没法抬起来。

老妇人对王生说:

“我说教育太少,由此可见了。

年纪已经十六岁,呆呆傻傻像个婴儿。

”王生说:

“比我小一岁。

”老妇人说:

“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非是庚年子出生,属马的?

”王生点头说是。

又问:

“外甥媳妇是谁?

”王生回答说:

“还没有。

”老妇人说:

“像外甥这样的才貌,怎么十七岁还没有聘定妻室呢?

她也还没有婆家,你俩人非常相匹配,可惜因为是内亲有隔碍。

”王生没作声,眼睛注视着,一动也不动,根本无暇看别的地方。

婢女向她小声说:

“眼光灼灼,贼的样子没有改变。

”婴宁又大笑,回过头对婢女说:

“去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

”赶快站起来,用袖子掩住口,用细碎急促的步子走出门。

到了门外,才纵声大笑。

老妇人也起身,叫女仆铺设被褥,为王生安排住的地方,说:

“外甥来这儿不容易,应当留住三五天,慢慢再送你回去。

如果嫌忧闷,房屋后面有小园可供你消遣,也有书可供长读。

”第二天,王生到房子后面,果然有半亩大的园,细草如毡铺在地上,杨花朵朵散落在小径上;有草房三间,花树四面环绕着草舍。

王生穿过花丛,慢步行走,突然听到树上有沙沙的声音,仰头看,原来是婴宁在树上。

看见王生来,狂笑起来,几乎要从树上掉下来。

王生说:

“不要这样!

要掉下来了。

”婴宁一边从树上下来一边笑,笑不能止,将要到地上的时候,一失手,掉下来了,笑声才止住。

王生扶着,暗中捏她的手腕,婴宁的笑声又起,靠着树不能止,很久才停下来。

王生等她笑声停下来,才拿出袖中藏的梅花给她看。

婴宁接过花来说:

“花枯了,为什么留着它?

”王生说:

“这是上元节时妹子留下来的,所以留着它。

”婴宁说:

“留它有什么用意?

”王生说:

“用以表示爱你不忘你。

从上元节和你相遇,天天思念以致生病,自以为要死了,没想到能再见到你的面容,希望你怜悯我这一片痴情。

婴宁说:

“这是很小的事情,既是亲戚还有什么吝啬,等兄长走的时候,将唤老奴来,在园中折一大捆花背着送你。

”王生说:

“妹子太傻了。

”婴宁说:

“怎么就是傻?

”王生说:

“我不是爱花,是爱拿花的人。

”婴宁说:

“本来就有亲戚之情,还说什么爱不爱的?

”王生说:

“我所说的爱,不是那种亲戚之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

”婴宁说:

“有区别吗?

”王生说:

“夜晚同床共枕啊。

”婴宁低头想了很久,说:

“我不习惯与不熟悉的人一起睡觉。

”话还没说完,婢女暗中来到,王生急急忙忙地走开。

不一会儿,在老妇人那儿会面。

老妇人问:

“去了哪里?

”婴宁回答在园中说话。

老妇人说:

“饭熟已经很久了,有什么长话,啰唆到这个样子?

”婴宁说:

“大哥想要和我同睡。

”话还没说完,王生十分窘迫,急忙用眼睛瞪着,婴宁微笑着停了下来。

幸好老妇人没听见,还是絮絮叨叨地盘诘着。

王生赶快用别的话掩饰过去,就小声地责备婴宁。

婴宁说:

“刚才这话不应当说吗?

”王生说:

“这是背着人说的话。

”婴宁说:

“背着别人,难道能背着老母。

况且睡觉原本是家常事,为什么要背着人呢?

”王生怨怪她的傻,但没有办法使她领悟自己的话。

饭刚吃完,王生家中人牵了两头驴来找王生。

这以前,王母等王生很久不回家,开始怀疑;到村中寻找,竟然没有一点踪迹,就去询问吴生。

吴生记起以前说的假话,就让王母到西南山中去寻找。

一连经历几个村庄,才到这地方。

王生出门,恰好遇见找自己的人。

于是就进去告知老妇人,并且请她让婴宁和自己一同回去。

老妇人高兴地说:

“我有这个愿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我老弱的身躯不能去远处,外甥能带妹子去,认识阿姨,非常好。

”就呼叫婴宁,婴宁笑着来了。

老妇人说:

“有什么喜事,笑起来就不停?

你假若不笑,将会成为一个完好的人。

”就故意鼓起眼睛。

老妇人就说道:

“大哥想要同你一起离开,你可以就去整理行装。

”又用酒食招待王生家中人,才送他们出门,说:

“你姨家田产丰裕,能养很多人。

到了他们那儿将不要回来,稍微学些诗,学些礼,也好将来侍奉公公婆婆。

就烦阿姨为你选择一个好的配偶。

”王生等人于是出发。

走到山坳回头看,还隐约看见老妇人靠着门朝北望。

回到家中,王母看见婴宁非常漂亮,惊奇地问是什么人。

王生回答是姨表妹。

王母说:

“以前吴生和你说的,是哄骗你。

我没有妹妹,从哪里得到外甥女?

”于是就问婴宁,回答说:

“我不是这个母亲生的。

父亲姓秦,死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中,记不起那时的事。

”王母说:

“我有一个姐姐嫁给姓秦的人,倒是确实的。

但她死了很久,怎么能又活过来?

”于是细问老妇人的面目特征和脸上的黑痣,都完全和那姐姐的特征符合。

王母又疑惑地说:

“这倒是我姐姐,但是已死多年,怎么能又活过来?

”正在疑惑的时候,吴生来了,婴宁回避进入内室。

吴生询问知道了情况,迷迷惑惑地想了很久。

忽然说:

“这个女子名叫婴宁吗?

”王生说是的,吴生急忙说是怪事。

问他怎么知道的名字,吴生说:

“嫁到秦家的姑姑去世后,姑夫一个人独居,被狐妖所迷惑,害虚症而死。

狐妖生下个女儿,名叫婴宁,还用包被包着躺在床上,家中人都见过她。

姑夫死后,狐妖还经常来。

后来家中求得道士的符咒贴在壁上,狐妖才带着女儿离去。

莫非这就是那个女儿吗?

”大家正在疑信参半的时候,忽然只听到室内传出哧哧的笑声。

王母说:

“这女子也太憨。

”吴生请求和她见面。

王母进入内室,笑声正浓不顾母命。

王母催促她出去见吴生,她才极力忍住笑,又面对墙壁待了一会,才从内室出来。

刚刚行完拜礼,又转身急忙进入内室,放声大笑。

在屋子里的妇女,都被她逗笑了。

吴生请求让自己去婴宁家看看,顺便为王生、婴宁做媒。

找到那村庄所在的地方,全无房屋,只有零落的山花而已。

吴生记起姑姑埋葬的地方,好像离这儿不远,但是坟墓已经被荒草埋没,没有根据可以辨认,于是诧异惊叹地返回去。

王母怀疑是鬼,进去把吴生看到的情况告诉婴宁,婴宁一点儿也不害怕;王母又体恤她没有家,也一点儿没有悲伤的意思,嗤嗤地憨笑而已。

没有人能猜到她的心意。

王母叫小女儿和婴宁同起同住,婴宁清晨就来请安。

会操持女工,手艺精巧,无人能比。

只是喜欢笑,即使禁止她笑也不能止住。

但她笑起来非常好看,虽然有些随意但不损害她容貌的美好,人们都乐于见到她笑。

邻人家的女孩、年青的妇人,争着和她来往。

王母挑选吉日将为她和王生举办婚礼,但终究害怕她是鬼。

暗中在太阳底下察看,她的身影又和常人没什么两样。

到行婚礼的这一天,人们让婴宁穿上华丽的服装行新嫁妇的礼仪,她笑得非常厉害,以致不能抬头弯腰,于是只好作罢。

王生因为她憨傻,担心她泄漏房中隐秘的事情,但她却深藏这秘密,不肯说一句。

每次遇上王母忧愁或是发怒,婴宁来了,笑一笑就会使王母解忧息怒。

奴婢有小的过错,害怕遭到鞭打,往往求婴宁到王母处去和王母说话,有罪的奴婢这时来求见,常常得以免罚。

婴宁爱花成癖,在亲戚中到处寻找好花来栽种,并且私下抵押金钗,重价购求纯种来种植,几个月后,台阶路旁藩篱旁边,处处都种了花。

有一天晚上,婴宁对着王生落泪。

王生对此感到奇怪。

问她原因,她才哽咽着说:

“以前因为跟从你的日子短,说出来怕引起你们害怕惊异。

现在看婆母和你,都十分关爱我,没有异心,把实情告诉你恐怕无妨吧?

我本来是狐生的。

母亲临离开的时候,把我托给鬼母,我和鬼母相依十余年,才有今天。

我又没有兄弟,依靠的只有你。

老母在山坳里孤寂独处,没有人同情她让她和丈夫合葬,在九泉之下常常为此伤心怨恨。

你假如不怕麻烦不惜资费给她改葬,使地下的人消除这怨痛,也希望以后生养女儿的人不忍心溺死或遗弃。

”王生答应了她,但是担心坟墓被荒草遮掩。

婴宁说:

“不用担忧。

”夫妻二人选定日子,用车拉着棺材去山中。

在荒草杂木中,指示墓的位置,果然从中找到老妇人的尸身,皮肉还留存。

婴宁拍着尸身哀痛地哭。

装入棺材抬回来,找到秦氏姨父的墓合葬。

这天夜晚,王生梦见老妇人来道谢,醒过来向婴宁陈述这事。

婴宁说:

“我夜晚见到了鬼母,她嘱咐我不要惊吓了你。

”王生怪她不挽留鬼母,婴宁说:

“她是鬼,活人多,阳气盛,她哪里能久留?

”王生问小荣,说:

“她也是狐,最狡黠。

狐母把她留下来照看我。

常常取来果饵喂着我,所以非常感激她,对她的思念常常记挂在心中。

昨天问鬼母,说她已经嫁了人。

”从此,每年寒食节,夫妻二人到秦氏姨父墓地拜扫,从不间断。

过了一年,生了一个儿子,在襁褓中,就不畏惧生人,见人就笑,也大有母亲的风范。

异史氏曰:

“看她嗤嗤憨笑,好像是全无心肝的人;至于她凄然地眷恋鬼母,笑改变为哭,我们的婴宁恐怕是用笑隐藏真实情感的人啊。

我听说山中有种草,叫作‘笑矣乎’,嗅嗅这种草,就会笑而不止。

房中种有一株‘笑矣乎’,那么合欢草、忘忧草就都没有价值,相形逊色了;至于像杨贵妃那样的‘解语花’,就要嫌她扭捏作态了。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纯真自然的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的花妖狐魅鬼怪,而描写的最多最精彩的形象当属“狐仙”,而其中最成功的形象当属婴宁。

婴宁是一个美丽清纯、慧黠可爱的女子,在她身上表现了最纯真的人性。

她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矛头直指封建礼教。

【应用角度】 “纯真”“自然”“无拘无束”等。

2.热点素材

朱婧《以梦为马》用初心与纯真在内心草原飞驰

作为一个云南人,无法不以感性色彩去追随朱婧“羚羊挂角,有迹可求”的音乐旅程。

每次听见朱婧的声音,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心境一下子都能清凉起来。

这个来自云南南部热带小镇的傣族女生,有着热带雨林特有的清新、明亮,就像故乡出产的闻名世界的普洱茶,她的声音也充满绿色环保的纯天然气韵,清凉解暑,天然止渴。

朱婧没有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的初心。

从《香格里拉》到《以梦为马》,从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摩登都市与物质生活,绚丽的异国风景,觥筹交错的笑靥,追捧与赞美并不能让她安心满足,新专辑《以梦为马》是一份“赏味期限”里的足迹拓片,一次狂欢后的独处。

她的哀感与超脱,都令人感动。

游走在繁华与时尚纷杂乱眼的大都市,她身上仍有着边疆女孩的率真可爱,像一棵望天树一样亭亭玉立。

她并不安详一处,驻足自满。

她创作,她远游,她和乐队合作,试图找到最根源性的自己。

《以梦为马》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大家印象中熟悉的少女的朱婧,朝着“熟女”朱婧的进阶与蜕变。

专辑概念主打歌《小马》写意与写实迸发,既是励志、自省、审视、宣言,更是对职场青年、追梦青年、“不合群青年”的感召。

朱婧从昆明到北京,到世界各地,心情日记就是音乐。

《孩子》是纯真年代的写真,继续保持这份纯真的许诺,她用“长大、回家、变化”三个关键词守着初心。

【媒评文摘】对每个人而言,长大是烦恼,是欲望,对朱婧是自我净化、破茧而出的律动。

——腾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