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500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docx

广州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资料四

广州小升初语文考点

考点结构

一、语音

重点复习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

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

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二、汉字

考点:

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

重点复习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

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

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

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查字典。

常见的题型: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三、词语、成语、谚语

考点:

1、词语的理解(包括引申义和比喻的理解)

2、词义的辨析(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词语的归类(从感情色彩等去划分)

4、成语的使用

5、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重点复习内容:

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解词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在联系整个词语来理解。

如一丝不苟的“苟”就是马虎,所以就是一点都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

3、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题型:

a给带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b一词多义;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d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5、要正确的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常见题型: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将前后搭配的词语联系起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6、要正解的使用成语:

常见题型:

把成语补充完整,根据意思写成语:

将成语按要求分类,按要求写成语等,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人物等。

7、词语的积累,除在课本之内的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四、标点符号

学会常见的几种符号的用法。

重点复习:

1、引号2、顿号3、书名号4、破折号5、省略号

五、句段

1、知道常见句子的类型(陈述、疑问、反问、设问等)

2、句子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3、造句的形式(给词造句、用关联词造句)

4、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5、句子的转换(包括把把字句变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写句互改,直接陈述与简介陈述互改,不同语气的互改,陈述变反问等。

6、 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其它:

1、句子积累2、古诗3、文学常识

六、阅读

常见的题型

1、分析文章的表达顺序,比如时间、空间、方位顺序。

2、概括文章标题,从文中提取重点词语作为标题,从文中摘录词、词组短语等作为标题,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

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4、 体现自主性个性的问题,提出自已感兴趣或者不理解的问题,抄写自已喜欢的语句及原因。

七、作文

1、审清题意,要看懂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要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还要写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2、认真选材,选材同样还要注意围绕中心选材,要选较为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到教育或有收获。

3、出题方向与时代信息相关。

近三年小升初语文试卷知识点分析

 近三年小升初语文试卷知识点分析模板

模块

知识点

20XX年

20XX年

20XX年

分值

积累与运用

字音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据汉字写拼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成语填空

同音字辨析填空,选择题,找错误项

8分左右

字义词义

诗歌中的重要,字义填空

诗歌中字义

根据短语写词语填空

1~6分

查字典

凹:

部首查字法

承:

部首查字法

2分左右

成  语

成语典故

成语涉及人物

成语缺字填空 

分类成语

成语意义

(阅读理解中出现)解释成语含义

分类成语

6~12分

近义词

反义词

填空

2分左右

歇后语

谚  语

歇后语填空

谚语填空

2分左右

关联词语

填空

选择关系

并列关系

2分左右

缩句扩句

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

2分左右

仿  句

假设句仿写

规定主题:

母亲

确定范围:

自然现象

3~6分

句型变换

对话句改为转述句

2分左右

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

1分

修辞手法

判断句子修辞

并用修辞造句

修辞结构

诗歌中的修辞(夸张、对偶)

4分左右

标点符号

给文段加标点  (引号、逗号、句号用法)

2分左右

文学常识

词牌名曲牌名    作家作品常识  (鲁迅)

6分左右

古诗词背诵

理解性背诵

理解性背诵

上下句背诵

理解性背诵

上下句背诵

6分左右

课外知识拓展

童话知识积累

名著诗歌    (古文常识)

趣味填空    (成语、歇后语、谚语)

6~9分

综合性拓展题

图表题(统计数量,语言表达)

新闻消息概括

图文转化

2~4分

阅读理解

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概括主要事件

拟写小标题

人物性格概括

主要内容概括

文章标题拟写

17~20分

主旨的把握与概括

理解文意,结合生活实例谈论

根据文章主旨,谈体会感受

信息筛选

人称变化(情感变化、思想变化)

重要语句的品析

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

文章的写法

人物描写及作用

作文

作文

材料作文

想象作文

材料作文(叙写故事)

话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35分

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小升初作文考场作文病因探寻

一、考场作文低分的六大病根及解决方法

  病症之一:

书写不规范

  由于在考场上方方面面的影响,卷面上出现了硬伤。

具体体现在:

字体不工整,标点不正确,修正不得法。

  字体要求工整,清清楚楚的一目了然,而我们不少考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后,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多,书写速度的加快,由楷书逐渐到行书。

由于中间没有正确过渡,不少学生书写步入误区.在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笔记中,文字出现自由体,不是斜,就是连扯不断.一旦形成再进行改正,难度就较大了。

而到考场作文时,一笔一画再正楷书写,速度既慢又不实用,直接影响到作文的速度。

  所谓"标点不正确"就是分不清标点所点的位置.有六个省略号,挤在一个格,省略号后面又出现一个叹号,更有甚者,一点到底,根本分不清逗号和点号。

  至于"修改不得法主要体现在错了之后,用涂改液,用胶纸,或乱勾乱抹,因卷面不清而丢分。

  解决:

定体练字,循环往复——以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字体起步,然后向实用字体过渡;每日30个,一个月900个。

考试中会取得明显效果,一般仅卷面一项考分也要提高3—5分.

  病症之二:

文体不明确

  分不清什么文体,从题目上看,象议论文而实际上却写成了记叙文,我们称为议论文的脑袋,记叙文的身子。

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写过议论文,愣去议论,结果没有论据就只好用记叙文代替了。

  更多的是题目分不清文体,例如以"骄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亲近骄傲》《骄傲与歉虚》《骄傲的重要》《骄傲之歌》这些题目看起来挺好写,但实际写起来,难度就大了.例如《骄傲的重要》是写议论文文还是写记叙文不好确定。

  解决:

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主要集中在话题作文上,对文体没有明确的要求。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写作习惯,确定自己最熟悉的文体,然后基本固定下来。

考场上自然得心应手。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主要还是进行记叙文的训练。

新的文体可以在平时的随笔训练中体会。

  病症之三:

材料失真无缺积累

  选什么样的材料入文,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

由于考生脱离生活实际,悟不出考文特点,在选材方面进入的盲区有两个:

  一是写什么不象什么!

  有不少考生认为写大事感人,于是编些离奇的故事,其结果是看到作文就等于让人辨别出的100元假钞数额虽大但没有价值。

  二是没什么写什么!

没有生活体验去编造有关的生活,使材料失真。

  一篇文章能否感人,材料是比较关键的。

在规定时间内,能否选准新颖而恰当的素材是考试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考生而言,由于生活面较窄,所感受到的一切,多以"学习"为中心,很难从生活的深层挖掘真实而感人的材料。

尤其在考前冲刺阶段,时间非常紧张,同学们更不易接触其他生。

因此,在考场上作文,常常会因材料失真而丢分,甚至个别考生因没材料可写,而使整篇文章不足600字。

  解决:

1、要有自己的阅读兴趣点;2、读后要有自己的思考,并注意有意识的积累。

  病症之四:

审题不准

  审不准引言和要求。

面对材料抓不住中心,而脱离话题.请听一个失败的案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到寺外。

长老搬走了椅子,在这儿等候。

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在跳到"椅子"上时,发现"椅子"软软的,落地后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

小和尚仓惶离去,在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压根儿就没提及这件事。

小和尚从此开始反省,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翻过墙,经过刻苦地修炼,终于成为寺院里的高僧。

  阅读完文章,请根据上述故事进行写作。

有一考生命题为:

《成功贵在恒心》。

显然游离了话题。

  解决:

1、命题作文找准题眼;2、半命题作文补充自己熟悉的内容;3、话题作文要弄清中心话题的修饰语,定好标题;4、材料作文要先多提炼出几个观点,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作(话题作文要专题训练)

  病症之五:

结构不明思路不清

  常言说:

"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

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

  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作文盛行之时,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一定的作用.

  我们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作文,大作文的确没少作,有时写得好有时写得差,分数不稳定,关键还是没把握住文章思路。

想些什么就写些什么跟着感觉走而失败。

  解决:

平时要养成依照提纲写作的习惯。

  病症之六:

语言乏味多叙述

  由于受传统日记的影响,容易拉家常。

语言枯燥乏味,令人生厌.这在试卷中尤其是开卷部分,往往这样拉家常的叙述,给老师一个坏印象,最容易丢分。

  对考生而言,由于生活面较窄,所感受到的一切,多以"学习"为中心,很难从生活的深层挖掘真实而感人的材料。

因此,在考场上作文,常常会因材料失真而丢分,甚至个别考生因没材料可写,而使整篇文章不足500字。

  解决:

1、多阅读,多积累;2、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0XX年广州市小升初13所民校联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基础练兵场.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cuìcuìcuìcuì

(  )弱(  )绿憔()纯()

cuìcuì

鞠躬尽()出类拔()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兵减政兴高彩烈负荆请罪振天动地

B、迫不急待书声朗朗攻无不刻决口不提

C、刻舟求箭风尘仆仆如肌似渴理直气状

D、南辕北辙大名鼎鼎风调雨顺居高临下

3、照样子按从小到大填空:

壹()叁()伍()柒()

4、按要求,写成语。

( )然大悟  (   )然起敬  (   )然故我  (   )然无恙

5、查字典填空。

"贯"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

全神贯注的“贯”字的解释是:

()鱼贯而入的“贯”字的解释是(  )。

二、积累与运用。

1、人们常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一句“_____      _         ,_____           __。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2、人们把“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称为()

3、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汗水的男孩迅速扶起了在他后面摔倒的同伴。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你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改为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比赛的结果,同学们都很满意。

(用“无……不……”改写,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改错。

(错别字、标点、语病共6处,请运用修改符号)

“六一”庆祝会上,宣读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名单,特别发扬了刘华的先进事迹。

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纷纷向他庆祝,刘华十分激动极了,他表明自己的决心:

今后一定要再接再励,刻苦钻研,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5、口语交际。

我是设计师,我为白云山风景区设计的标语是:

______                 

                            。

三、语文万花筒。

1、填写成语:

           、            的长江让我自豪。

古代许多诗句中也写到了长江:

如“                   ,碧水东流至此回。

”(2分)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中的“子”是       ,这句话出自他和他的学生的语录集《          》,告诉我们                                       。

(2分)

3、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4、《西游记》中的“西天”指现在的印度,古称()国。

5、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进一个"叫"的同义词。

虎(  )  马(  )  犬(  )  狮(  )

狼(  )  蝉(  )  猿(  )  羊(  )

6、读句子,回答问题。

 A.这里产的蜜桔,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1)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桔重还是轻?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说距离近?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将原句中加点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

(2分)

  A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B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天地。

(一)在文后的横线上写出与文段相对应的成语。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

_____________

(二)拥你入怀

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

她拒绝了。

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跨  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

她的女儿才8岁,念小学三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和一大摞作业本。

她回家了,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地拿出女儿的照片。

家里穷,照片还是女儿满周岁的时候拍的。

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父亲,还给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添了一大笔债(zài zhài)务。

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

她尝尽了人间冷暖。

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

她想:

与其                             ,不如                            。

她抹掉眼泪,出了门。

屋外,寒风凛凛,像一把三棱(líng  léng)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动着。

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腥的。

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了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

女儿回家了,兴奋的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

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这天晚上,她紧闭了门窗,旋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额头。

就在这个时候,她忽然听见女儿喊:

“妈妈,妈妈!

“怎么了?

”她问。

“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

”女儿得意地说。

“真乖……”她哽咽(yè yàn)着,说不下去了。

“妈妈,上次你说我考了100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

”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  等待)而闪闪发亮。

女儿撅起小嘴:

“妈妈,你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不耍赖。

”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的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

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有办法控制泪水。

眼泪这种液体似乎能把人烫伤,她的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要哭了,好吗?

妈妈!

”女儿的声音迟疑而又(亲切  热切)。

“不哭……妈妈不哭!

”她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

还有  妈妈  女儿小声说 如果你实在想哭 就请等我长大 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 好吗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

”她“哇”的一下哭出声。

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打上“√”。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                                     ,她为什么这样做呢?

请把她当时的想法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第二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