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572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docx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

结合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影响

摘要

本文是关于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影响的理论研究。

在研究中采取了多方面综合分析论证的方法,内容涉及科学革命、科技、电子信息、教育等领域,因此,该课题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文章首先从分析科学、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及电子信息专业开始,对他们的本质内涵作了比较详尽的阐释。

现代科学革命主要体现在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宇航等领域新突破,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则是在现代科学革命这场科学风暴中迅速成长崛起的,两者密切联系。

本文试图从电子信息领域出发,站在历史的角度,研究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带来的影响。

现代科学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革命的核心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更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信息方面,电子信息专业作为信息革命金字塔中的一瓦,亦受这场革命风暴的影响。

本文将电子信息专业置于信息论、信息产业、专业教育中全面反复剖析,最后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及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电子信息专业在现代科学革命下的成长、发展,为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字:

科学革命科技电子信息专业

 

前言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类在迈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高技术与高文化结合的经济。

二战结束60多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在广阔领域深度推进,使世界陷入“深度技术化”的图景之中,现代信息科学革命应运而生。

然而,对于现代科学革命对电子信息专业方面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给予专门的研究。

为此,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探讨科学革命和电子信息专业,为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根据科学和技术涵义上的不同,本文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历史上只发生了两次,第一次科学革命导致了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体系的建立;第二次科学革命是指上世纪初发生的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化学、生物学等的科学体系的形成。

然而,本文所研究的科学革命在电子信息领域内的影响,是站在科学革命产生的关键性的技术创新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视角,而这样的革命在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四次。

第一次的蒸汽机技术革命,科学还没有以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和深度参与到技术革命,从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开始,科学才开始在技术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

现代科学革命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的产生为标志,而现代技术革命则是以电子计算机、核能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对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巨大影响,而电子信息作为现代的前沿科学,当今掀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冲击着这块阵地。

作为信息科技领域里的电子信息专业,在信息化的发展及科学革命的推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依次是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旅游业、传媒业,随着现代科学革命浪潮的冲击,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电子信息专业,同时增加了网络通信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最新应用,使之对信息产业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1、科学革命

1.1科学革命的含义

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求和系统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科学的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两种基本形式的辩证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是科学进化,即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突破原有科学的规范和框架。

如某些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或者拓宽和深化。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是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从而引起科学观念、科学研究模式以及科学研究活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科学革命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教授H·巴特菲尔德在《近代科学的起源》一书中第一次在一般性意义上加以使用的【16】。

他把“科学革命“看作是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更为重要的决定近代特征的划时代事件。

从这以后,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都很重视从理论上来研究科学革命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对于自然科学,人们可以理解为关于自然的系统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探索自然的方法,还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

就科学作为系统知识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结构、范式的变化都可以视为该学科的一场革命;就科学作为人类活动来说,任何研究活动组织方式的变革也都可以看作是科学革命。

因此,由于角度的不同,人们对自然科学史上所发生的科学革命有二次说、三次说、四次说和多次说等不同认识,以主张三次说的较为普遍。

实际上,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指包括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科学观念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科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根本变革,其中作为体系硬核的科学观念居于最高层次,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科学思想的精华,为科学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基本准则和框架。

因此,只有相对稳定的科学观念发生根本变革,并在科学共同体中得到确认,才能构成科学革命。

著名科学史和科学学家J·D·贝尔纳认为:

“许多科学观念的改变就总合成为一场科学革命。

”【18】从科学发展史来看,科学革命的发生往往从个别学科首先突破,产生新的、能更全面更正确地说明自然界规律性的、反传统的科学观念。

它一旦成立,便迅速向其他科学知识体系全面渗透,使旧的知识体系被逐步改造而向新的知识体系过渡,最后的科学共同体中得到确认。

因此,具有崭新科学观念的理论的提出并被科学共同体所容纳是科学革命发生的标志。

1.2科学革命的历史反思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过多次科学技术变革。

但古代的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比较原始和零散,还未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

只是到了近代,科学才真正达到系统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第一次科学革命是指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以牛顿、伽利略为代表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的科学革命。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在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基础上发生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它是从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开始的。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整个工业的面貌。

反之,生产技术的变革又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引发了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科学革命。

这次科学革命以电磁理论、化学原子论和生物进化论的提出为主要内容,以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等一组学科为带头学科,推动了近代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数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生理学、地理学、人类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诞生或发展。

现今许多学科领域的重要成果和思想渊源都可以从19世纪的科学历史中找到依据。

所以,人们曾把19世纪称为“科学的世纪”。

19世纪科学革命的结果,使科学由落后于技术与生产的局面一路而处于领先地位,并对技术和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变了过去科学与经验技术相脱节的现象,使它们之间发生紧密的连锁反应,即科学起到了指导和推动生产和技术的作用,如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对电磁波的预言,导致了50年后无线电报和无线电话的发明。

反过来生产和技术也向科学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2、现代科学革命

2.1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现象和电子的发现。

这三大发现,使人类的认识第一次深入到了原子内部,彻底打破了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的传统物理学观念。

以太空漂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紫外灾难”,使经典物理学陷入不可克服的矛盾,成为推动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

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在以太问题上都遇到了根本性的困难。

而狭义相对论的建立以及1915年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从根本上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的旧框框,把空间、时间和物质的运动联系了起来,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革命和整个物理学的革命。

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学革命,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为主要标志。

这次革命初期主要在物理学领域发生,到20世纪中叶在各个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2.2现代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现代科学革命是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以现代宇宙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科学、软科学的产生为重要内容,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为特征的一次新的科学革命。

宇宙射线的新发现、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量子化学的产生、现代宇宙学的发展、生命科学的革命、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代表着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物理学革命在产生了研究高速(接近光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研究微观现象的量子力学两大基础理论之后,迅速向宏观、宇观和微观的更深层次扩展,并向着大统一的方向推进。

天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和统一场论都是现代物理学中十分活跃的学科。

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宇宙天体物理的探索到物质结构之谜的揭示,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现代物理学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都广泛而深远地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生产和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能源、信息、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时代。

现代技术革命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电子计算机向着普及化、家庭化、微型化发展,它不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中,更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从研究所办公室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随着因特网延伸,人们可获取信息在膨胀,处在世界各地人们联系在一起。

3、对专业的诠释

3.1专业一词的历史渊源

“专业(Profession,Speciality)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原始的意思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与之相对的是行业(Trade)。

专业是一种需要经过全面的培训从而学习和掌握特殊知识的职业。

通常具有相应的专业协会,并有伦理法规的约束和证书或执照的认证过程。

从传统上看,专业有三类:

管理、医学和法学。

这三类专业都有具体的伦理法规。

每类专业在专业实践中都要求进行广泛的训练,以明确其意义、价值和重要性。

从历史上看,专业的数量是有限的,牧师、医生和律师曾经在专业地位和专业教育上占据垄断地位,和军官一样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通过州政府批准的宪章而获得垄断地位的诸如行业协会和大学这样的自治团体限制了这些专业的准入和行为。

在现代意义上,专业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

具有专业知识的人通常将专业作为获得收入的方法;专业的成员资格通常被专业协会限制和调节。

专业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最早的专业并不像今天这么复杂,而是比较单一,可以追溯到13世纪,由中世纪欧洲大学孵育而成长的结盟。

在中世纪,随着欧洲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有了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组成的大学,提供与文科、法律、医药和神学相关的职业训练。

这一时期教师和学生开始按一些专门的学科(法律、神学、医学及人文科学)聚集在一起,通常采用上大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当时的课程安排上,课程的基础是经较大修改过的七艺,即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到14世纪中叶,出现了学士学位课程:

文法、逻辑和哲学:

特许证课程:

自然哲学;硕士学位课程:

伦理、哲学和自然哲学,有了考试和答辩制度,这些制度、规则和规范保证了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避免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左右,有了相对一致的教育目标,有了相对来说比较系统的教学内容、学科、专业。

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以后,在19世纪一些国家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重组或新形成的中产阶级为取得专业称号进行了不断努力。

因为,取得这一称号意味着与传统“博学专业”(1earnedprofessions)的绅士身份联系在一起,同时,其知识化的内涵使得专业人员可以取得国家的特许权支持。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培育出一批拥有将农业经济转换为工业经济知识的专业,如土木和机构工程师、工业化学师、会计师和金融师职业。

在近代,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既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汇集专家学者研究各种高深学问的处所。

它所设立的学科,体现了近代学术研究的基本门类和科目,影响并主导着学术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产业革命加速了知识的分化进程,大学围绕学科、专业、课程改革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牛津、剑桥大学增设近代科学,使自然学科成为主要学科,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本地区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伯明翰大学设置了机械制造专业,诺丁汉大学有乳制品专业,谢菲尔德大学有玻璃制造专业,利物浦大学有建筑专业等,一头与中等教育相联,另一头与就业市场相联。

19世纪后期,除了原有古老的神、医、法学外,工程、技术、农业、兽医、管理等专业都进入了大学,跻身于专业教育。

20世纪以后,出现了福利专业、管理专业、商务专业等。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专业人员的数量与称为专业的职业同步发展。

正如沃金斯等(watldnseta1.,1992)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我们看到了一个专业的序幕”。

3.2不同学者对“专业”概念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对专业的注释为:

①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②产业部门中根据产品生产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③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或职业。

有研究者认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凯尔·桑德斯(A.M.Carr-Saundcrs)认为,专业指的是一群人在从事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这种职业需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冬尼(R.S.Downie)认为,倘若要给专业寻找定义,那么我们的目标是对专业群体共同性的宽泛概括,而不是一套严格的充分必要条件。

“从专业社会学领域看,专业被看成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含义而又变化的概念,主要指一部分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

弗雷德逊(Freidson,1994:

16-17)指出,对于专业概念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将专业看成一个较为宽泛、具有一定威信的职业群体,该群体成员都接受过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成员身份的确定主要根据学历而不是他们专有的职业技能。

第二种将专业界定为一个有限的职业群落,这一群落中各个个体都有特定的、或多或少类同的制度(institutional)和意识形态;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潘懋元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分科类——专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标志,也是科学发达的一种标志。

大学分科培养人才,是近代科学发展、科学分化的产物。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大学里对学习进行组织有很多方式。

在当代,一种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主修或专业。

西方国家称为主修,我国则称为专业。

专业学习可授予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专业必须有这些要素:

学位、专业教师、学生和专业标准。

"。

冯向东教授认为,“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的。

并认为,专业处在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

薛国仁、赵文华等认为,“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

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定义,指出了专业形成的论据、专业的作用与功能、落足点。

3.3本文对电子信息“专业”概念的理解

本文所讨论的电子信息专业是特指的专业,指高等学校的专业。

对于这里的专业,我们认为有如下内涵:

1)专业指的是学业的门类。

这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基于社会分工)。

具有一

套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学业、知识体系分门别类,便于学习与适应就业。

“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辞海)

2)专业是课程的组合。

这是从大学教育的视角看的,是进入社会各职业之前

的训练内容。

3)专业是专门化的职业组织。

这是从专业赖以存在的高深知识的角度来看的。

有两重含义:

一是具有一定职业规范的单位、实体;二是具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与训练的群体。

4)专业是特殊的职业。

这是从社会职业的角度,专业指的是职业或工作的分

别,便于对职业或工作的区分。

5)专业指的是产业的业务部门(基于生产过程)。

这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对业

务分门别类,便于产品生产与管理。

为此,我们从教育的角度对专业作如下定义:

专业是根据不同知识体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由专门从业人员通过课程教学和职业实践等活动进行分门别类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

4、现代科学革命下的电子信息专业

4.1电子信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现在,电子信息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应用技术。

4.1.1电子信息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1)电子工程是电子和电磁现象和规律的技术运用,它受到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很大影响。

按照实际运用的不同要求,到目前为止发展出许多不同的专业。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电子动力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电信技术)、(微)电子学、自动化技术和普通电子工程学,后者的学习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上述提及的课程。

2)电子动力技术专业内容是电子动力的产生、传送、分配和运用。

课程分为电机制造、电热、高压技术、能源供应、大功率电子学等等。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3)信息通讯技术(电信技术)专业则涉及信息的通讯、中转和加工处理,其中信息通讯必须用到无线电技术。

本专业的重要领域有数字信息处理、电子和光信息技术、高频技术和通讯网络等。

基于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技术)的重要性,电子计算机和电脑程序起了主导作用。

4)自动化技术专业讲述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包括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制作和使用。

自动化技术和传导技术的问题的解决以系统理论和调节技术、测量技术、过程控制电脑和通讯技术等方法的运用为前提。

5)微电子技术专业对于上述三个专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上领域的经济和技术开发倚赖于电路板、半导体元件和高复性集成转换电路等内容的运用。

本专业既涉及电子元件的物理技术基础知识,还有电子元件的系统应用知识。

除了着眼于工业技术,计算机支持的设计方式和模拟技术也起着重要作用。

4.1.2电子信息专业重要的基本学科

电子信息专业重要的基本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应用计算机科学,其中相对于其他工程学科,本专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更高。

机械制造、材料学和技术热学是相当重要的辅助学科。

同时还讲授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和管理方法学。

在专业阶段学习的课程中,系统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这门课程主要研究模型建造,信息、能源和自动化技术复杂系统的分析和优选法,其中包含许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专业与电子工程非常接近,特别在精密仪器技术、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科学方面。

 

4.1.3电子信息专业的发展现状

当今的信息产业(IT)及其相关知识和技术范畴以及技术应用已经相当之广,它涉及到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它给我们带来了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

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信息产业在为社会上各个行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因此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维护的技术人员。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着重担当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维护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和责任对应用、维护的技术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涉及的面也会越来越广。

如同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现代科学革命的不断深入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通讯技术、电信、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动力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广,所以只要我们不断了解社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的延伸,那么全国各学校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也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我们来调查北京市中电子信息领域人才所占比重最大。

2001年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占整个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72.20%,远大于其他领域人才所占的比重。

不同领域的岗位分布不同。

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领域研发岗位比例较大(分别为53.66%、47.67%、47.45%);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销售、研发、管理岗位分布差别相对较小(分别为23.91%、31.40%、36.73%),且管理和销售领域岗位比重居各领域之首;新材料领域不确定岗位比重较大,但其确定的岗位研发岗位依旧占有较大比重(28.83%)。

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

专业分布不均匀。

人才分布最集中的10个专业的人才数量占到总人才数量的48.50%;最集中的20个专业的人才数量占总人才数量的64.43%;最集中的30个专业的人才数量占总人才数量的72.47%。

其中计算机软件专业所占比例最大,为12.07%,且排名前4位的专业均属于电子信息领域。

此外,管理、市场等专业所占比例也比较大。

4.1.4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目标

该专业应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子设计、制造、维修能力和相关电子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该专业应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

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专业,未来电子技术发展方向。

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

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4.2信息论、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专业密切相关

信息论是本世纪40年代在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储存、传递、计量、处理和利用等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世纪30年代以前,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能量方面,如新的动力机、工具机的出现。

其实质是人的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延长,是人的体力劳动的解放。

本世纪3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方面,即在信息的传递、储存、加工、处理等技术和通信、控制机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其实质是人的思维器官的伸展,是人的脑力劳动的解放。

1924年美国奈奎斯特和德国居普夫、缪勒等人发现电信号的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度成比例关系,从而最早提出了信息问题。

1928年,哈特莱发表《信息传输》,首先提出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信息量,而代码、符号这类消息是信息的具体方式。

他还提出了信息定量问题,认为可以用消息出现概率的对数来度量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如从S个符号中选出N个符号组成一组消息。

则共有SN个可能性。

其信息量为H=NlogS。

这一理论是现代信息理论的起源,但当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与通信技术有关的新技术陆续出现,如雷达、无线电通讯、电子计算机、脉冲技术等,为信息论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

同时,作为信息论数学基础的概率论也得到飞速发展。

在这种条件下,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

1948年申农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把物理学中的数学统计方法用于通讯领域,提出了作为负熵的信息公式、信息量概念,给出了信息的定义,为现代信息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此,信息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出现。

但是,这时的信息论还主要限于通讯理论。

随着信息论渗透到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信息论的含义越来越广泛。

21世纪是信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