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893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ocx

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江苏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摘要:

十八大以后,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新型农业科技信息推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江苏省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大省,逐步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是发展当地农业经济的根本措施,发展农业经济能够有效得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从产业结构和江苏省农业信息推广体系的构成出发,农业经济和推广形式也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弊端,怎样能够发挥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是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章从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出发,探索新型农业信息推广的创新发展。

文章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基础内容,主要研究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概念的界定和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意在为后文做好铺垫。

文章的第三部分到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从,江苏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出发,探讨目前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下的问题,以SWOT环境分析作为内容核心,来确定江苏省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最优化原则,在第六部分是对前几部分内容的总结,希望对提升江苏省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的目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技术农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逐渐受到重视,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农业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应用比较广泛,与人们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密切相关。

而农业技术的应用率和技术转化率取决于一个地区的农业技术信息水平,高普及率会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常态去接受、去运用,尤其是农业技术,对于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农业技术的信息化是衔接农户与市场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和农业的产业竞争力。

自农业信息化普及以来,市场一直在探索如何能更好的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传统的多是通过纸质、电话、培训宣传等,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下传统的农业信息技术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应运而生,通过普及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经营的网络化,将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农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本文选题的目的旨在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立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的调查,分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1.1.2研究意义

自农业信息化在中国本土兴起以来,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旨在打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技术信息化系统,江苏省一直走在前沿,无论是前期借助于电话、“纸媒”、培训班等形式还是后期借助互联网、移动传媒,都在不断的探索,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省建立起自己的农业技术信息化系统,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和方便,有效促进了江苏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组织化、集群化趋势明显,现有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经过多年改革后还存在一些计划经济体质的内容,如过分模式单一、设施基础较差、服务功能不完善、人才缺乏、可操作性和普及性还不高等,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极不协调,在信息数量、时间、渠道等各方面都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农民在走向市场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市场在何处,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迈进市场。

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的发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2014年国家提出土地流转的新规,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而单一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弊端日益暴露,巳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在农业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为适应新要求,有必要构建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最新的技术指导,从而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因而,如何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更有效地为农村的生产发展和农民服务,已经成为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及农户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逐渐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1.2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业技术信息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早,很多发达国家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很多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埃弗.罗杰斯(1982)从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成功运作中总结经验,指出模式的灵活适应性、农户的广泛参与、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挂钩、科研人员间友好的社会关系、农业局联合会和农场主等的大力资金技术支持以及服务中心的配套服务等都是成功因素;HelenSmith(1993)等提出了公共农业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是建立现有农作物资源信息网和农作物信息数据库,其中已经有超过480000个不同品种的农作物信息;七户长生(1994)提出组织化在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多数农户的组合,提高生产率而达到比较好经济效果,能够利用新式的大型机械或设施而这是弱小的个体农户不可能办到的,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土地和劳动力。

同时,通过各种劳动合同协定,在农产品的种植(饲养)、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协调进而更好地抓住市场中的机会;瑞安(BryceRyan)和格罗斯(NealGross)(2005)对农业技术采纳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分析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对农业信息接纳的不同影响;Barron和Curran、Harris(2008)等学者提出以农村图书馆为基础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的模式,可以通过基层的农村图书馆来提供"参考资料(纸质或电子文献)、决策咨询服务(农业信息问答)、引导服务(引导农民到专业服务机构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等服务,从而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途径的“一站式“信息服务;AndyDearden(2011)等认为信息时代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一个关键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分享知识,使农民及时获得农业技术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

Beer(2011)等学者对英国ShetlandIslands地区农业信息化的服务状况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公民信息救助组织能够对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产生较大的改善。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农业专家、学者紧跟我国农村技术信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服务体系的研究。

刘志民等(2005)研究了我国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组织架构,指出农业技术服务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等;王方红(2008)在研究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后得出了几条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要加大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要把技术服务提升到现代农业服务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提供农业产业链一体化技术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关于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张朝华(2010)研究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共同特征,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服务注重科研、教育和推广服务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具有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管理体制,高度重视农业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颜绿芬、严萍(2011)分析了我国现有农业技术信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工作环境差、人员结构差异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经费严重不足且队伍不稳定等;叶莉等(2011)指出当前我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运转不畅的原因在于农民需求多元化、农业产业现状有效需求不足、农户的预期效益抑制需求、而且农村技术信息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管理水平不高、供给体制运行不畅等。

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杜华章的两篇论文《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研究》。

在两篇论文中,主要分析了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开发不足、信息人才缺乏、体系缺乏统一规划标准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和完善乡村信息服务站(点)、提高农民信息意识和应用水平、培养和造就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分类指导。

而在研究的方法上,由于我国农业技术信息成果转化率普遍偏低,国内学者多是研究农业技术的问题,而很少研究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方面的问题,且多是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的傳凌云首次在自己的论文《湖南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运用swot分析法对农业科技服务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的发展战略,这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1.3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本文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在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特点和问题。

2、SWOT分析法。

对江苏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内外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

3、归纳演绎法。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分析江苏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归纳,总结出当前江苏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演绎推理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适合江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1.3.2本文的思路

体系建立对农村经济影响

 

1.4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本文的创新点

1.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农业技术信息服务能力的对策。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利用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形成SWOT的四边形初步选择战略,最终确定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最优战略,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总结出具体实施的措施。

目前在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中,并没有人系统的利用SWOT分析法去构建策略分析模型,所以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一次领域创新。

2.本文从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得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4.2本文的不足

本文只是从宏观上对江苏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并没有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研走访和论证,应该进一步深入到农户的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难题,并搜集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真真正正的为农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兴起

2.1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概念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概念而言,要理解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概念,首先要理解农业技术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技术信息化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开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技术信息,是指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全过程。

在技术信息化的过程中,农业技术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经营方向,避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也不断加大。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领域进行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以期能有效促进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从而改变传统的高耗、低效型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衔接。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是指依托信息网络和必要的服务手段,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的人员、组织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体制、手段等综合推广农业技术信息的平台,不仅包括政府公益性推广系统,也包括各种新成立的组织系统或服务模式。

与传统推广体系有所不同,是对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并以技术服务为宗旨,以各种技术服务组织形式或模式作为其构成要素或子系统,这一革新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业信息由最初的为宏观决策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变为既为宏观决策与管理也为微观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市场行情、供求趋势等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安全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不仅为我国各个层次决策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和引导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还可以为更多的农民生产和经营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

2.2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特点

与传统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相比,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已成为农业重要的生产要素。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最大的特点将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化,这种改变不只体现在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智能化,更多的是在整个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利用高科技信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过程、加工过程、运营过程。

1、涵盖范围广

从信息内容来说,新型农业技术信息包含时下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农业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包括加工技术、仓储技术、物流技术、甚至营销知识等,整个过程包含着技术成果信息、生产过程信息、教育培训信息等内容,由生产经营、政策、科技、气象等信息服务为主变为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为主,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综合展示、指导、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与人们生产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密切相关;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新型农业技术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

这些信息和提供的技术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涵盖的行业、受益的人群都更加广泛。

2、专业性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不再是泛泛的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的堆砌,而是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的知识,如农艺、科学施肥、农业专家、覆膜技术等,或针对具体的生产过程,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以进行智能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等,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上,从选育、生产到经营,每一步都有专业性的农业技术信息指导和服务,更为主要的是,这种专业性更加及时和便利,更容易普及和接受,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纸质”媒介,不再局限于电话、传真等模式,更无须时时需要实地进行培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手段已变成利用互联网络或将互联网络与传统媒体相结合传播信息的形式。

将现代网络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捷和传统媒体普及面广、进村入户便捷的优势,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在农村迅速发展和逐步应用,为服务形式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新体系将提供网络优势和巨大的数据,可以让更多的农民足不出户,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新信息。

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革新也让更多的资源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客户端等方式传递给农民,随时随地的获取资讯。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也日益呈现出丰富多样性。

4、技术的可操作性

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提供,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离农民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应该和现在人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容易接触和学习,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可以通过人与人交流、人机对话等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快捷的优势,一方面为农业政务信息、涉农企业和产品、实用科技、供求信息等提供宣传、发布阵地,将一些复杂的知识综合应用现代高新技术,通过各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各种技术规程和技术指标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变成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操作,更好的把信息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民。

另一方面为电视、电台、电话的信息服务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广泛收集各行各业的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可操作性的、实用性的信息进行宣传和普及。

5、相对独立性

传统的体系多是在地方政府的农业部门的管辖下成立的,依托于政府的农业网站,受制于信息传播的特点,政府的干预性比较大,这就会导致服务体系建设上体制僵硬,服务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人才动力不足。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与传统农业技术有所不同,不归属政府部门管辖也不归属于其他科研系统管辖,而是独立的组织系统。

更多的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水平,选择不同的、符合实际的农业技术信息,最大限度的调动技术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改善传统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从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选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服务策略,从而更适合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2.3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兴起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信息化的建设,把大力推进农业技术信息化,提高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迎来新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具代表生产力的核心技术,从国际形势来看,农业技术信息极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要更好的发展农业就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的信息化,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就必须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普及农业科学技术,让农民真正转变意识,自觉将技术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实现技术兴农。

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技术信息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项目、“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建设等,在政策上也是大力倡导,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别的建设不同,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主导,强力推进,大量的农业信息属于公益性信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投资开发利用;2004年提出要支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信息服务;2005年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7年首次将信息化明确为农业“三化”(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中指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并指出建立并完善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市场与技术信息服务系统等农业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党的“十八大”提出: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体现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有效促进了国家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各省市开始完善各种农业网站、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的形式,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全国兴起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热潮。

技术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如浙江的“农民信箱工程”、上海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江西的“信息田园工程”、湖南的手机短信服务等,对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效果明显。

3江苏省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

3.1发展现状

自1984年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江苏省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政府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如智能农业示范工程的实施,物联网系统推广平台以及农业服务、管理和远程监测平台的建设、“三网三系统”(江苏优质农产品营销网、江苏为农服务网、江苏农业网和短信系统、视频系统、电视点播系统)的建设等,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创新农村干部远程培训、农业短信服务系统、农业服务热线等一批富有成效的发展模式,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保障措施,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序发展。

据《江苏农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江苏省江苏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省13个市和75个县(市、区)已全部建有内部局域网和农业网站,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三新”工程,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优新化率达90%以上;农业信息传播渠道日益拓宽,光缆、宽带(多媒体)数据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417万户,全省农村行政村通有线电视率达100%,基本建成了大容量、安全可高、以光纤传输为主、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能够满足各种业务需求的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

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基础平台不断改造升级,拥有电子商务平台数量已超9000个,合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金额5690476.7万元;对各种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整合,农村技术服务超市197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总额达25.72亿元。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65%,2013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位居全国各省第一位,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信息服务队伍比较稳定,初步建立了以农业部门为主体,社会有关力量参与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围绕蔬菜、畜禽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直接培训农民11.74万人次,70%以上乡镇建成符合“三个一”(有一套服务设备、有一套服务制度、有一支服务队伍)标准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

如江苏盐城,采用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手段,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充分利用手机短信为农服务时效性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信息、农业市场信息、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三农”咨询等信息服务,“平安农机通”、“蚕信通”等短信惠农服务平台总用户突破50万。

3.2发展历程

1、传统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时期

这一时期属于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萌芽期,也是逐步发展的时期,自1984年开始,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生产经营的多元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影响不断增强,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以粮棉油为主体的信息难以满足农业决策指挥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微观决策的需要。

而传统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应运而生,此时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主要依托于“纸制”,由政府主导,信息传递方式以电话、传真及纸介质为主,表现形式主要是各类信息简报、报纸、杂志,主要传播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

2、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纸介质信息材料大幅减少。

重点变为各级农业网站、局域网、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通过网络传达农业信息和农业技术,从互联网上了解、收集农业信息逐渐成为趋势。

同时,但是受制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并未完全发展起来,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农业凭“经验”种植的现象依然很普遍,此时的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并未完全转化为生产力。

3、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时期

一直到2005年,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受到了高度重视,政府开始大力推进江苏省信息服务工程,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四电一站”、特色网站、一线通、数据库、视频会议等,此时终于进入了新型农业技术服务时期,技术信息开始指导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如在无公害农产品县域产地整体认定、森林防火中已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在农产品产量预测中己应用遥感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已应用自动控制技术。

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IC卡智能化监管系统、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决策系统、三项工程项目申报系统、县域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3.3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3.1促进生产力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拓宽了一个新领域,有利于增加科技力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使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了农业收入,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

传统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农业提供的,包括对粮、菜、蛋、奶、果、肉、木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