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548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docx

阅读二期末复习含答案

阅读

(二)期末复习(含答案)

 

 

————————————————————————————————作者:

————————————————————————————————日期:

 

“阅读与写作”

(2)期末复习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采取平时作业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合成的方法

1)平时的30%由①(网上下载作业,共三次)60%+②BBS实时教学参与20%+③面授课考勤20%合成。

2)期未占总成绩的70%。

6.考试形式为半开卷。

二、题型与答题要求

具体题型有:

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阅读与分析(包括释词、翻译句子)及作文。

1.单项选择(18%)2.多项选择(12%)

2.阅读与分析(30%)

这类题有两道。

一题的文章段落选自古文(20分)。

一题则选自现代文(10分)。

3.作文(40%)

阅读与写作

(2)复习参考题(所有内容都在以下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单选题

1.明清时期以小品文著称的文学家是(B)。

A.刘基B.张岱C.候方域D.顾炎武

2.李贽所谓的“童心”,其基本含义是(A)。

A.真诚之心B.顽皮之心C.游戏之心D.稚嫩之心

3.“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B)。

A.袁宏道B.李贽C.吴中四才子D.钟惺

4.《童心说》的作者是(B).

A.李贽B.袁宏道C.钟惺D.张岱

5.袁宏道引用欧阳公“妖韶女老自有余态”之句来形容徐文长的(C)。

A.诗歌B.戏曲C.书法D.绘画

6.《徐文长传》中,“人奇”、“才奇”、“数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D)。

A.互相独立B.前是果,后为因C.互为因果D.前是因,后是果

7.《题<秋寻草>》、《<期山草>小引》的作者是(C)。

A.钟惺B.王修微C.谭元春D.袁宏道

8.对“予悲夫悲秋者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9.自称是“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如美婢……”的作家是(B)。

A.袁宏道B.张岱C.侯方域D.郑板桥

10.《湖心亭看雪》中,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是(C)。

A.张岱B.金陵客C.童子C.舟子

11.《西湖七月半》在从听觉角度描写时主要用的修辞手法是(D)。

A.设问B.引用C.拟人D.夸张

12.《与友人论学书》中,作者认为孔夫子常言的是(C)。

A.命与仁B.性与天道C.行己有耻D.危微精一

13.《与友人论学书》一文的论述方法是(D).

A.立论B.驳论C.先立后破D.先破后立

14.“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这句话出自教材中的(C)。

A.《李姬传》B.《与友人论学书》C.《板桥题画三则》D.《湖心亭看雪》

15.郑板桥的“板桥”是他的(C)。

A.名B.字C.号D.居住地

16.中国当代文学开始于(B)。

A.“五四”时期B.1949年   C.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

17.《游园惊梦》、《谪仙记》的作者是台湾作家(A)。

A.白先勇B.陈映真C.七等生D.林海音

18.被称为台湾“现代小说怪杰“的作家是(C)。

A.陈之藩B.琦君C.七等生D.梁实秋

19.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的作家是(B)。

A.陈之藩B.陈映真C.七等生D.西西

20.巴金《随想录》的最大一个特点是(C)。

A.幽默B.博学C.真诚D.闲适

21.下列作品中不属巴金的作品是(C)。

A.《灭亡》B.《寒夜》C.《关于文革博物馆》D.《爱情三部曲》

22.杨绛创作的小说有(D)。

A.《干校六记》B.《将饮茶》C.《春泥集》D.《洗澡》

23.在文中引用到韩愈的诗句“州家申名使家抑”的是(B)。

A.《文革博物馆》B.《误传记妄》C.《故乡的食物》D.《汉家寨》

24.叙述语言接近“叙谈体”风格的是(B)。

A.巴金  B.汪曾祺 C.杨绛 D.王小波

25.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提到他的故乡是(D)。

A.北京B.四川C.兴化D.高邮

26.《汉家寨》的作者是(C)。

A.史铁生B.贾平凹C.张承志D.汪曾祺

27.张承志在《汉家寨》中写到的汉家寨坐落在(A)。

A.天山南麓B.天山北麓C.吐鲁番盆地D.伊犁

28.《秦腔》在描写上最为精彩的是(D)。

A.语言描写B.有像描写    C.神态描写   D.场面描写

29.贾平凹形容秦腔所用的词语是(A)。

A.大喊大叫B.幽默滑稽C.柔弱优美D.悠扬婉转

30.作品中提到南方戏曲“秀而无骨”的作家是(C)。

A.史铁生    B.张承志    C.贾平凹   D.杨绛

31.作品内容大多涉及草原牧民和北方大自然的精神文化的作家是(D)。

A.王小波  B.史铁生 C.贾平凹 D.张承志

32.史铁生的《墙下短记》中写到的关于墙的第一种印像来自于(A)。

A.少年时代B.青年时代C.插队时期D.残疾以后

33.下列为王小波的作品是(A)。

A.《时代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美女与厉鬼的风景》 D.《随想录》

3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D)。

A.贾平凹B.张承志C.史铁生D.王小波

35.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提及被设置的无趣味的生活所举的例子是(B)。

A.中国古代B.古希腊的斯巴达C.文革时代D.作者的童年时代

36.在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弄堂里,“俚俗的生活”和“文雅的狷介的人生”往往是(A)。

A.比邻而居B.不能共存C.若即若离D.可以分离

37.文章内容提到傅雷夫妇的是(C)。

A.《“文革”博物馆》B.《误传记妄》C.《街景》D.《哲学家皇帝》

38.文章内容提到爱因斯坦的是(D)。

A.《汉家寨》B.《误传记妄》C.《街景》D.《哲学家皇帝》

39.《哲学家皇帝》一文中,陈之藩认为美国教育训练忽略了(B)。

A.做卑微工作B.雄伟抱负与远大眼光C.独立、勇敢、自尊D.享受人生的快乐

40.《哲学家皇帝》一文中,作者认为爱因斯坦说“专家还不是训练有素的狗”并不是偶然而发的,意谓(D)。

A.专家像狗一样需要训练B.专家像狗一样忠心

C.所谓的专家只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D.很多专家不通人事、缺乏人文素养

41.“所谓美是从实际生活中发展起来的理念”,这一观点出自课文(D)。

A.《我的梦中城市》B.《我的母亲》C.《乡村》D.《阴翳礼赞》

42.《阴翳礼赞》一文中,作者认为日本居室的美与否,完全取决于(D)。

A.简朴的陈设B.挂有的诗画C.居室的明亮D.阴翳的浓谈

43.《穷亲戚》的作者是(B)。

A.德国作家海涅B.英国作家兰姆C.法国作家纪德D.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44.《伊利亚随笔》的作者是(A)。

A.兰姆B.海涅C.纪德D.里尔克

45.《穷亲戚》一文的开头,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穷亲戚给人带来的心态是(A)。

A.不安B.快乐C.矛盾D.忧伤

46.《穷亲戚》一文中,“——这是摆在阿加索克里斯面前的一只陶罐”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B)。

A.比喻B.典故C.拟人D.衬托

47.《穷亲戚》一文,在看似写尽了穷亲戚的讨厌.煞风景的同时,也揭示出主人“你”的(A)。

A.虚荣B.慈爱C.仇恨D.骄傲

48.德国作家海涅的政治讽刺诗代表作是(A)。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罗曼采罗》C.《歌集》D.《哈尔茨山游记》

49.被誉为“也许是自彼特拉克以来全欧洲最著名的爱情诗人。

”的是(C)。

A.法国作家纪德B.英国作家兰姆C.德国作家海涅D.美国作家德莱塞

50.海涅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是(A)。

A.爱情B.罗密欧C.朱丽叶D.罗密欧与朱丽叶

51.《乡村》的作者屠格涅夫是(C)。

A.美国作家B.法国作家C.俄国作家D.德国作家

52.《乡村》的作者屠格涅夫是(B)。

A.浪漫主义作家B.批判现实主义作家C.自然主义作家D.现代派作家

53.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七封)》一文中,里尔克认为,“青年们在这方面(即如果爱到了他们身上),常常错误得这样深”的原因是(A)。

A.本性中没有忍耐B.把 爱的生活也看作是一种娱乐C.任意抛掷生命D.一种习俗

54.纪德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D)。

A.《人间食粮》B.《家庭三部曲》C.《窄门》D.《伪币制造者》

55.下列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B)。

A.兰姆B.纪德C.海涅D.屠格涅夫

56.德莱塞的代表作是(D)。

A.《天才》B.《珍妮姑娘》C.《斯多葛》D.《美国的悲剧》

57.在《我的梦中城市》中,作者把生活在下层的人,比喻为(B)。

A.成功的高树B.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C.擦亮的银盘D.嵌宝石的苍蝇

58.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D)。

A.纪德B.海涅C.兰姆D.聂鲁达

59.《归来的温馨》中,作者认为“最深刻地反映了我离家的迹象”的是(A)。

A.书房B.花园C.卧室D.客厅

60.文章中提到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的是(C)。

A.《阴翳礼赞》B.《穷亲戚》C.《归来的温馨》D.《我的梦中城市》

第二部分多选题

1.晚明通俗文学成就的标志性作品有(AB)。

A.《金瓶梅》B.“三言两拍”C.《牡丹亭》D.《水浒》E.《儒林外史》

2.散文创作可以代表整个清代的散文创作水平的三人是(ABC)。

85页

A.袁枚B.郑板桥C.龚自珍D.洪升E.顾炎武

3.代表清代小说创作高峰的是(CD)。

A.《金瓶梅》B.“三言二拍”C.《红楼梦》D.《儒林外史》E.《聊斋志异》

5.以下关于谭元春的介绍,正确的是(ABCDE)。

A.字友夏B.自号“放荡子”C.清代文学家

D.“竟陵派”的创始者E.与同乡钟惺共编《唐诗归》

6.《题<秋寻草>》一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其作用是(ABCD)。

A.开头交待了“寻秋”的缘由

B.结尾点明诗集的主要题材

C.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寻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E.因为作者寻秋但没有收获

7.《与友人论学书》一文,对读书人主张(AC)。

A.博学于文B.好古敏求C.行己有耻D.言心言性

E.言命言仁

8.《板桥题画三则》中,郑板桥提到画兰而带荆棘的画家是(DE)。

A.郑所南B.陈古白C.徐文长D.苏东坡E.作者自己

9.郑板桥的“三绝”是(ADE)。

A.诗B.词C.赋D.书E.画

10.以下是台湾作家的是(ABC)。

A.白先勇B.陈映真C.陈之藩D.刘以鬯E.梁羽生

11.香港通俗小说一般可分为(ABCD)。

A.武侠小说B.言情小说C.科幻小说D.历史小说E.军事小说

12.《误传记妄》一文的思想内容包括(BCD)。

A.作者没能早离开干校觉着委屈B.作者盼望着早离开干校

C.作者与丈夫在干校中相濡以沫的真情D.干校并不能改造人

E.干校的生活是最值得怀恋的

13.《故乡的食物》中,焦屑和炒米的二个特点是(CD)。

A.香    B.脆    C.方便    D.应急    E.便宜

14.除了秦腔,贾平凹认为成为秦人生命的要素有(ABCE)。

A.“西凤”白酒B.长线辣子C.大叶卷烟D.大红枣儿E.牛肉泡馍

15.《街景》一文中,作者说“在那些灯火辉煌的街景之下,江苏路就显得温柔了”,认为其内里是(BCD)。

A.服小抑屈B.处惊不变C.沉着耐心D.生性厚道E.寒酸不堪

16.以下关于陈之藩的介绍,正确的是(ABCDE)。

A.自然科学家B.毕业于台湾北洋大学电机系C.爱好文学

D.著有《旅美小简》、《在春风里》等散文集E.作品多次入选台湾等地的中学语文教材。

17.关于《哲学家皇帝》一文,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BCD)。

A.作者引用“哲学家皇帝”的观点,以此来评论美国青年

B.文章融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

C.文中对美国青年的评论是采取先抑后扬的笔法

D.善于引用名句诗篇,使文章在理性的诉求中,更加添了感性的呼唤

E.末句“天暗下来,星星,一个一个的亮了”,象征作者的思想逐渐澄明

18.出现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乡村》里的“乡村生活图”中的人物有(ABCDE)。

A.孩子B.小伙子C.少妇.D.作者自己E.老农妇

19.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七封)》一文中,里尔克认为,爱的要义是(BCE)。

A.倾心B.一种崇高的动力C.去成熟

D.献身、与第二 者结合E.为了另一个人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

20.在《我的梦中城市》中,作者认为城市里显示出“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包括(ABCD)。

A.迟钝和乖巧B.强壮和薄弱C.富有和贫穷D.聪明和愚昧E.漂亮和丑陋

21.《归来的温馨》一文的标题内涵,包括(AB)。

A.归来后有温馨的享受B.温馨随作家的归来而来C.呼唤温馨归来

D.温馨归来不易E.不归来就没有温馨

22.《归来的温馨》一文中,作者对玫瑰由从前的反感到赞叹,理由是(ABCDE)。

A.她们有骏马一样的体魄

B.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

C.她们在露天地里表露的爱

D.她们的严肃与我正相符

E.她们和我都摆脱了奢侈与轻浮

 

第三部分阅读与分析(文言三段,,现代文两段)

(一)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

“《阙编》何人作者,今邪?

古邪?

”周望曰:

“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

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

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文长传》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就:

靠近不佞:

自称的谦词。

以:

把于:

从为:

写作

2)翻译划线句子。

(1)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纸质低劣,刻工粗糙,墨迹褪色,略微看清字形。

(2)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

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于是把从越人那里听说到的(事迹),粗略地依次编写,作《徐文长传》。

3)作者初见《阙编》时,写其“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一句是否可有可无?

为什么?

不可删除。

以此与徐文长的旷世才情形成对比,吸引作者也引起读者注意,既衬托徐文长的奇才,又为后文徐文长命途多舛打下伏笔。

首先,以外形色泽之不堪反衬徐文长的旷世才情,可谓欲扬先抑,增添了行文的生动性。

其次,这样写也委婉的交代了之前为何少有人翻动此书的原因,为其才名不得远播做了必要的一注.

最后,从整篇文章的构思来看也可看作整篇文章线索奇”中的一奇”:

才奇,既衬托徐文长的奇才,又为后文打下伏笔。

4)简要说明文段中“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和“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句所起的表达作用?

参见教材93页“文章评点”第二段:

作者初见徐文长文章“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和“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的情状,从侧面突现徐文长的旷世才情。

一面给读者设置悬念,一面顺势交代写作《徐文长传》的缘起。

5)结合选文说明作者的写作缘由和写作根据是什么?

作者无意间发现徐文长遗作,为徐文长旷世才情所折服,表现出对文长的同情和敬仰,为徐文长名不出越中而感慨,故为徐文长作传。

写作依据主要为作者“所闻于越人士者”

(二)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西湖七月半》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燎:

火把俟:

等待放:

行,驶止:

通“只”怖:

吓唬

2)翻译划线句子。

(1)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巳时(9—11点)出门下午酉时(5—7点)回家,躲避月亮如同逃避仇家。

(2)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游人声音与乐器声,如水沸腾如撼动声,如同梦里呻吟如同梦语,(让人)如聋如哑。

3)本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场面描写。

作者对西湖七月半的“游湖”热闹场景的展示用全景式的情节性的手法,先写游人进门时轿夫、舟子的喧哗,再写二鼓前的热闹。

这主要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写的。

写听觉是用了一连串的比喻。

写视觉则以“一无所见”开始,直到“面看面而已”,这样既写出了拥挤、热闹,也写出了单调、无聊。

4)联系全文看,“俗人”和“吾辈”的游湖目的有何区别?

俗世之人为了好名而游湖,游湖而重热闹,速来速住;我辈为怡情而游湖,游湖而重清雅。

衬托我被超凡脱俗,清雅柔美。

5)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本段文字对于作品主题的表达作用。

作者对于游湖的不同心态和不同目的有着明显的褒贬,这是拿俗人重“名”、“好热闹”、“速来速往”、避月如仇“的游湖俗态度来反衬文人雅士的为怡情而游湖,重清雅的柔美脱俗的审美情趣。

这样写对比鲜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三)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

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

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辩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李姬传》

1)解释下列选段中的词语。

尝:

曾经博:

赌博善:

友好急:

多次风调:

有风度工:

擅长

2)翻译划线句子。

(1)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辩别士大夫贤否

李姬是她的(贞丽)养女,也侠义而聪慧,略读一点书,能辨别士大夫贤与不贤。

(2)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尤其擅长《琵琶记》,然而不肯轻易演唱。

3)选文写李姬形象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试举例说明。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如“能辨士大夫贤否”“少风调,皎爽不群”“皆能尽音节”为等,

侧面烘托如以其养母的侠气,结交豪杰来衬托李姬的“侠”;后有以张学士和夏吏部的急称,侧面写出了她的“慧”。

4)请用二字概括李姬的形象特征,并举二例说明。

侠、慧。

侠:

能辩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

少风调,皎爽不群

慧:

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

5)联系全文看,《李姬传》一文中作者是用哪三个细节描写李姬的性格特点的?

教材112页第二段。

“相交”时识破阮大铖用意;“送别”时歌《琵琶词》以送侯方域;“别后”却金三个细节,历时性地描写李姬性格。

(四)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三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哦!

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特别标明:

“高邮咸蛋!

”。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另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

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故乡的食物》

1)选段中的“肃然起敬”、“特别标明”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烘托。

以他乡人的反应衬托故乡鸭蛋的名不虚传。

2)作者既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又为什么“对异乡人称道高邮咸蛋,是不大高兴”?

表现了他对家乡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的矛盾其实都是基于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一感情基础上的。

称赞家乡的咸鸭蛋不单单士因为爱家乡,那是因为家乡的咸鸭蛋确实好,确实有名气;而对他人的称赞感到不高兴,是因为在他看来“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带有贬低他们的意味,故乡值得自豪的不一而足。

而这样的心理反映正说明他对穷家乡,名鸭蛋的深厚感情。

3)本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作者先以烘托的手法加以介绍:

肃然起敬“和特别标明”,再以多重转折和铺垫的手法:

“但不如高邮的多”(转折,否定前面的铺垫),“双黄鸭蛋其实无特别处”(转折)……”只是切开之后“(转折)……不过高邮咸鸭蛋(转折)……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转折)等。

既有“所食鸭蛋多唉”,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古典韵味,又有民间语言的鲜活,语言生动,从容舒缓,富有韵味。

(五)

……母亲正在阳台上,已经卸了妆,恢复了平时朴素无华的打扮。

那是合金欢开始飘香的季节。

母亲显得满腹心事。

她是个不轻易披露自己心事的人,大概是眼前的春色引得她说话的吧:

……

“要是你父亲能够这样告诉我,哪怕一次也好……我从来没敢问他,然而我们一起出去时,我总是非常渴望知道他是否……”

母亲沉默片刻。

我见她尽量忍住眼里的泪水,然后以更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

“……他是否满意我的表现。

――《我的母亲》

1.与在上流社会的沙龙里表现自如,毫无矫揉造作相比,母亲在自家花园里的表现如何?

心事重重,欲言又止,黯然神伤。

2.如何理解母亲在沙龙里与自家花园里的的不同表现,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题。

习惯于外在的礼节性周旋后,连在至亲间的思想感情交流,都变得困难。

因为母亲所接受的传统的布尔乔亚的教养,把她陷入了矛盾境地。

作者认为天性与教养存在矛盾冲突,庸俗功利特别是虚伪的教养会扼杀人的美好天性,人的言行应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而是要顺应自己的天性,这样才会真正赢得有良知的人的尊重。

(六)

你就想想这里面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

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馋者和眼的贪馋者,都怎样的向那庞大的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

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

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

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的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

你几乎不能听见它们唱它的赞美歌吗?

――《我的梦中城市》

1.作者把人们对城市的幻觉比喻为什么?

催眠术、忘忧草、迷魂汤、毒药。

2.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