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568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古代、近代)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内容标准】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

“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学情分析:

1、九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理清知识脉络,由浅入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

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

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

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

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

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

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

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

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

“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

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

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

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

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

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

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

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

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

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

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

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

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

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

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列宁曾说: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

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

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

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

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

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7——13,以“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

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四个问题:

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熟悉又陌生的,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领学生去探究古文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看录像、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等,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

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

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

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

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

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

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

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

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

希腊人称“斯芬克斯”。

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

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

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

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

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

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

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

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

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

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

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

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

什么时间?

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

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

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

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

奴隶主。

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

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

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

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

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课程标准】

   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14——19,以“西方文明之源”为题介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制文明的基本概况。

标题点出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之源。

包括两个子目:

一是雅典城邦的繁荣;二是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奴隶劳动普遍使用,中小奴隶主数量增多。

中小奴隶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扩大政治权力。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顺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他改革政治,扩大了奴隶主民主,从而使雅典的奴隶主统治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在这种高度发达的奴隶主民主政治统治下,雅典的奴隶制经济也达到高度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已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提供的材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看录像、阅读课文、看地图、阅读资料等,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伯利克里改革,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教学难点】

   一是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认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这对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论思维上的难度;二是对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现象发展演变的过程,具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

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

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

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讲授新课】

提问1:

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

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古希腊文明以海洋(爱琴海)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

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

斯巴达:

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

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

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

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逐步发展,全盛时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

伯利克里。

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

他当政时期雅典进入全盛时期。

另外必须指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政绩,是建立在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上的。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经济兴旺②文化发达。

但是,盛世没能维持多久,希腊衰亡了。

希腊为什么衰落?

(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

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国。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

从“王政时代”到“共和时期”也正是罗马奴隶制产生的过程。

罗马共和国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什么?

由什么样的人担任?

执政官,由贵族担任。

罗马共和国有两名执政官,都由贵族担任,两人权力相等,任期一年,一切政令必须两人一致同意才能实行。

当国家遇到紧急情况,经元老院提名,执政官中一人为独裁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任期不能超过半年。

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两人又互相牵制,所以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元老院。

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制订一切法律、制度并通过执政官执行。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队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战,经过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

接着,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

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已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但罗马社会内部孕育着危机……

同古希腊一样,古代罗马的奴隶也主要来源于战俘,被征服的居民以及海盗掠来的人口。

他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处境十分悲惨。

在古罗马,奴隶主专门挑选身强力壮的奴隶送到角斗学校专门训练,让他们在竞技场自相残杀或同野兽搏斗,用鲜血和生命来供奴隶主消遣。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公元前73年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

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73年

罗马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

军权在握的将领之间为争夺权力而互相攻杀,结果凯撒在公元前49年打败了他的敌人,夺取了政权。

以后的八年里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弱。

但凯撒的一些措施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招来杀身之祸。

凯撒死后,各派又经过长期斗争,公元前30年凯撒的亲戚屋大维打败对手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但屋大维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而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也就是元首。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护奴隶主利益,因此授予他“奥古斯都”的称号。

这个称号是什么意思?

神圣、庄严的意思。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程标准】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P24——27,介绍了亚洲两个典型的封建国家日本和阿拉伯。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并且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学情分析】

   本课有些内容是学生知道的,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资料、读课文、观看录像、识读图片等,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如:

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

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知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教学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

   一是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亚洲历史舞台上,东部亚洲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日本。

由此引入新课。

一、大化改新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

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

古代的日本,是随着大和的兴起和扩张而走向统一的。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

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646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从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大化改新的背景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就国内而言是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从国际来看是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清楚课文的意思后,将内容归纳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阿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