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60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docx

中考历史总复习习题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范围:

第18~21课时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2.有人说: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粮食税B.禁止私营企业

C.工业国有化D.取消自由贸易

3.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4.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历史背景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D.主要影响

5.《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条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D.瓜分德国

6.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

下列恐怖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的是(  )

A.国会纵火案B.焚毁进步书籍

C.掀起反犹狂潮D.军部发动政变

7.《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英国首相张伯伦返回伦敦,向簇拥着他的人群高声宣布:

“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

”事实上,《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A.延缓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B.加快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C.遏制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D.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8.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二战过程示意图》。

其中,①处的历史事件是(  )

A.德军突袭波兰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9.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  )

A.意大利B.法国

C.德国D.苏联

10.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各项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

A.上海B.戛纳

C.柏林D.好莱坞

11.二战后,在“殖民废墟重建”中,一些国家独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其中,亚洲最典型的国家是(  )

A.匈牙利B.印度

C.巴西D.墨西哥

12.据统计,从1956年起,美国制造业中“白领阶层”(即技术管理人员)人数超过“蓝领阶层”(即工人)人数,1960年,二者的比例为75∶25,1990年,二者的比例为84∶16。

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革命改变劳动者构成

B.美国实施社会保障政策

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美国负债严重影响就业

13.风靡美国的芭比娃娃走向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有时候在一个专卖店就可以买到产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各具民族特色的芭比娃娃。

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B.政治民主化

C.技术信息化D.区域集团化

14.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

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能得到面包屑。

”这句话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B.恐怖主义泛滥

C.毒品走私猖獗D.贫富差距悬殊

15.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科技发明。

这一系统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①生物工程 ②原子能 ③计算机网络 ④航天技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16.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和卡达尔为代表的苏联、匈牙利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广泛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

17.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比重变化(%)

经济体比重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其他国家

1955年

36.3

17.5

2.2

44

1976年

24.9

21.7

8.1

45.3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停滞

18.下面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③②①

19.下表为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

此表反映了(  )

时期

19世纪

一战前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后

时间

50年

30年

7年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变化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D.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20.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

与这些现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①新航路开辟 ②工业革命 ③“非洲独立年” 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4分)纵横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5年前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苏联经济也基本恢复。

苏联经济基本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经济再度繁荣时,苏联政局发生了什么巨变?

(4分)

 

(2)阅读下列选自《光荣与梦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俄国(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材料二 (波士顿市市长带领10万名儿童在广场上宣誓)我要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保证为全国复兴运动尽自己的一份义务,买东西只在蓝鹰商店里买……我决心帮助罗斯福总统,让美国重新过上好日子!

材料三 亲爱的总统先生(罗斯福):

……您派来的人找到了我们家,我们便同他一道去了银行,银行答应押款可以慢一点还。

……(被人拿走的)这些家具,您派来的那人也帮我们弄回来了。

像您这样的总统,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的经济特点。

材料二中的誓言保证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

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

(3分)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与罗斯福“新政”同时,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

这一模式取得了什么积极效果?

(3分)

 

(3)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

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

你赞同哪一类?

请说明理由。

(4分)

 

2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铁幕”演说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名称。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变化促使世界格局朝什么方向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3)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4分)

 

23.(16分)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外长)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

签订……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这就)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兵戎相见的状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二

欧共体六国GDP统计表

(单位:

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21588

2433880

3213870

1836859

4672299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根据材料一写出迈出的“第一步”的名称,指出迈出“第一步”的目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统计表反映的经济趋势。

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法德等国迈出“第一步”后的效果。

1999年,以六国为核心的欧盟又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措施?

(4分)

 

11、月食:

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4)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一手史料具有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一、填空:

21、血液中的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7、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回收它们并重新加工利用。

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24.(16分)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

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列举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6分)

 

13、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洗脸、刷牙、洗衣、拖地后就成了污水。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我们的生活。

(2分)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

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与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4分)

答:

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4)根据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科技这把“双刃剑”?

(4分)

 

世界现代史综合训练

1.D 

2.A [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

3.D 4.A 5.A [解析]《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但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因此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宰割中国。

6.D [解析]1936年,日本法西斯上台,标志是军部发动政变。

故选D。

7.B [解析]关键词“慕尼黑”。

慕尼黑会议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B 9.D

10.D [解析]好莱坞被誉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

11.B [解析]1947年独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印度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还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12.A [解析]50年代以来,技术管理人员逐渐增多,不断超越蓝领工人,说明科技革命导致了美国产业工人结构的变化。

13.A 

14.D [解析]由关键语句“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能得到面包屑”,可判定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15.C 16.D 

17.C [解析]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滞胀,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18.D [解析]由地图中“俄罗斯”“苏联”“奥匈帝国”可知三幅图片依次为“冷战”之后、“冷战”时期、一战前夕。

故正确选项为D。

19.C [解析]从表格中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来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20.A [解析]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④事件发生在1990年,故正确选项为A。

21.

(1)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解体。

(2)①经济危机。

《全国工业复兴法》。

解决人民困难。

②克服经济危机。

斯大林模式。

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3)美国属“执政为民”,苏联属“执政为国”。

赞同第一类;理由:

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

赞同第二类;理由:

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22.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多极化方向。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组织和国家强大。

(3)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等。

(言之有理即可)

23.

(1)欧洲煤钢共同体。

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缓解德法矛盾)。

(2)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建立欧共体。

(3)缓解了德法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

启用欧元。

(4)客观、真实。

24.

(1)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2)角度1:

可依据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作答;角度2:

可结合当今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作答。

(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环境方面:

沙尘暴、雾霾、极端天气等;资源方面:

科技的进步使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采效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了过度开采、资源紧张等问题的出现。

(符合题意即可)

(4)示例:

科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对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了破坏。

我们应趋利避害,利用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