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03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docx

高考历史必备教学练三案人民版必修20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2009版)教学练三案一体实用系列》0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教学案+试题试卷)

教案部分

3.汉代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

(1)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田庄主要手工业生产:

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制造。

(3)田庄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4.中国古代农民经济生活特点:

(1)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

(2)自给自足。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工业及手工劳动者;中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

1.“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

(1)起源:

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有图的手工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

(2)职能:

由中央机构所属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

(3)投资:

对朝廷财政来说,“工官”工场是一大支出。

(4)技术(利):

“工官”工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5)西汉官营纺织业机构:

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在齐郡设“三服官”。

(6)局限(弊):

①服务对象——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行业关系——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③技术传承——技术工艺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2.“匠户”(手工业劳动者)

(1)含义: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2)演变:

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②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③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籍改业。

④清代顺治帝时,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3)影响:

①统治者可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②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一)

4.棉织技术发展

(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2)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3)棉布逐渐成为元代民众的主要衣料。

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四.先进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二)

1.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使用铜器,但它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

(1)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相当广泛,当时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

(2)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3.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技术:

(1)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

(2)河北易县战国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粹火的钢件。

4.汉代冶铁业:

(1)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全国设铁官49处。

(2)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坚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

(4)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

5.南北朝以来的冶铁业:

(1)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更先进的灌钢法。

(2)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五.陶瓷业的成就(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三)

1.从陶向瓷的过渡:

(1)原始时代的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水平。

(2)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3)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2.唐三彩:

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经风行一时。

3.青瓷与白瓷:

(1)东汉末期墓葬中,出土有青瓷器。

(2)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

(3)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4)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青花瓷始于元朝)

4.唐宋以来的名窑产品及陶瓷工艺:

(1)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名窑闻名天下。

(2)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发明;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5.中国瓷器的世界影响:

(1)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2)中国瓷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1)经营形态主要有:

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

(2)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

(3)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4)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课题名称: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略案)

教学目标: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工官”制度利弊。

教学方法:

适当借助历史文献和讲解法;讨论法;简要归纳法。

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

新课引入: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形式、手工业管理制度及手工业发展成就。

教学过程:

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经营形态主要表现为家庭(田庄)手工业,后又出现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生产部门是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小农户手工业和大地主手工业;手工业主要形式)

从经营方式、产品流向、发展情况等方面说明家庭(田庄)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经营方式:

和小农经济结合,属个体农业的副业活动。

产品流向: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发展情况: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二.“工官”和“匠户”(官营手工业及手工劳动者;中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

官营手工业有那些特点?

与其他形态的手工业相比,官营手工业有什么利与弊?

特点: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技术水平。

利:

资金雄厚,经营规模大,为细密分工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工匠一起工作,管理严格,有利于手工业技术提高。

弊:

“工官”制下技术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于推广,由于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工匠没有人身自由,束缚了他们劳动创造性的发挥。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

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三.纺织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一)

丝绸之路是友谊之路:

从东方传去,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从西方传来,瓜果蔬菜、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

1.新石器时代:

纺织业起源(原料:

麻、葛、丝)。

2.商周时期:

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

3.汉代: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5.宋代:

棉纺织业开始发展。

6.明代:

①棉纺织业普及;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

四.先进的冶金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之二)

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总结我国冶金业的变化:

材质:

青铜——铁。

【课后研讨】

“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

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

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我们不能老是吃老祖宗的遗产,老是搞仿古没有出路,总要走进死胡同的。

我们必须在实用瓷的开发上下功夫,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夺回国际市场。

”在读了这段材料以后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北宋五大名窑】

(1)定窑:

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2)钧窑:

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古属钧州,属北方青瓷系统。

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3)哥窑:

明代《格古要论》描述:

“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

细碎纹,纹之下也。

”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

(4)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河南开封)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

(5)汝窑:

它是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

学案部分

(2)“匠户”制度

①概况:

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世代承担指定的工役。

②影响:

“匠户”制度使得统治者可以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但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

1.纺织业

(1)新石器时代:

早期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葛,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周代:

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4)汉代:

纺织业产品的花色品种增多,纺织技术提高;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5)唐代:

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6)宋代:

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7)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8)明代: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纺织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有众多的雇工,在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金业

(1)青铜冶炼

(2)制瓷业

①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即原始青瓷。

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②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享有盛名,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都是瓷器中的精品;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将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③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风格各异,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都是以产品质量闻名的名窑。

④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其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瓷器外销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

问题研讨

1.从经营方式、产品流向、发展情况等方面说明家庭手工业的基本特点?

(1)经营方式:

和小农经济结合,属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

(2)产品流向: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少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3)发展情况: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2.田庄的经营有何特点?

这类大庄园虽以经营农业为主,但畜牧、养殖、煮盐、酿酒无所不有;大庄园自给自足,闭门成市,俨然独立王国,充分体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

3.何谓“工官”?

“工官”制下手工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工官”就是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

(2)中国官营手工业的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煮盐、铸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1)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2)影响:

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

(1)日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到海外,备受珍视。

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富有东方民族色彩。

(2)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

6.古代手工业经济有何特点?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部门逐渐增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4)手工作坊类型有官营作坊和私营作坊。

(5)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问题

景德镇是以盛产瓷器闻名于世的。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从汉代起,景德镇就开始了制

 

练案部分

选择题

1.《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2.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展,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

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

A.瓷器B.丝绸C.青铜D.酿酒

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花,列肆吾土。

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侵晨入市,易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

A.浙江农村开始出现商品经济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商人控制手工业生产D.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4.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四羊方尊三角援戈人面纹方鼎乐府钟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

5.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在(  )

A.西周B.秦朝

C.东汉D.西汉

6.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7.浙江某地因施工发现一个古墓,其出土文物种类相当丰富,经考古人员整理,向社会公开展示的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

①唐三彩 ②青铜镜 ③烟叶残渣 ④活字印刷品

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

8.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

“杭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材料二 

图一 河北沧州五代铸铁狮 图二 清代粉彩瓷瓶图三 素纱禅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

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陕西剪纸男耕女织  嘉庆青花云  四羊方尊

 龙纹螭耳瓶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

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

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见右图)。

材料三

“南海一号”上的胭脂   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

盒和胭脂瓶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经营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何特点?

(2)我国古代手工业有何重大成就?

请从冶铸、制瓷和纺织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说明。

(3)结合材料二思考,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反映出什么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南海一号”是宋代我国向外运送手工业品的船只,船上大量手工业产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5)《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作品中的瓷器为青花瓷,被有意安排在了突出位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瓷器应是在中国哪个朝代时输出的?

参考答案

(4)说明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5)说明了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的瓷器格外珍视,也反映出中国制瓷技术的先进。

青花瓷应是明朝时期开始向外输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