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178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docx

解析版黑龙江省大庆市喇中材料初中物理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

初中物理2015各地亮题(7)——声音的特性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质刻度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 适当的长度,拨动钢质刻度尺,就可听到钢质刻度尺由于     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质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当钢质刻度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质刻度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答案振动(1分)  低(1分)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或钢尺发出的次声波)(1分)

2、小明坐在教室认真的听课,老师的声音是声带  发出的,又通过  传播到小明耳朵里的,突然窗外的工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小明赶紧将窗子关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进行  从而减弱噪音,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改变了 .(填声音的三个特征之一)

答案

(1)人说话是声带在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空气中,通常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我们听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通过隔音的方法减弱噪声;

(3)为了让同学们能听到上课的内容,老师也提高了嗓门,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隔音;响度.

3、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响度   音调  音色

4、 如图为一枚古钱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元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声速   B.音色   C.响度   D .  回音

答案B解:

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元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是因为银元的真假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

B.

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去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  )

    A.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B音调与频率有关       D.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

答案B解:

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故选B

6、男生说话较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      不同;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分辨出哪是小提琴声,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答案音调 音色

7、如图所示,把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罐上,小盒罐的两端各放一支笔,绷紧橡皮筋,就制成了一个“橡皮筋吉他”。

用相同的力弹拨每根橡皮筋,发出音调最高的是               ;用不同的力弹拨同一根橡皮筋,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         越大。

答案最窄橡皮筋    响度 

8、音乐厅正在举行音乐会,男中音

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       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       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

人的听觉具有   效应。

答案

9、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不同的声音.

答案

10、海洋动物学家研究表明:

海洋动物质量越小,其叫声越是轻而尖锐,如图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0.5t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    波形图表示的音调高,    是蓝鲸发出的。

(均选填

“甲”或“乙”)

 

答案0.5t的海豚和100t的蓝鲸相比,海豚的质量小,则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蓝鲸的质量大,音调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比较甲、乙两图,乙图振动的频率大,则音调高。

甲图振动的频率小,则音调低。

答案:

乙 甲

11、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答案A。

由于敲击长短不同的铁护栏时,铁护栏的振动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将会发生改变,故选A。

12、“闻其声,知其人”,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响度    B.音量    C.音调    D.音色

答案D。

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不同人发声体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20Hz(选填“低于“、“高于”).这种听不到的声波有很强的破坏性,在这次“5•12”汶川大地震时,600多公里之外的贵阳也有不少市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就与这种声波有关,我们将这种声波称为  声波.

答案分析:

 超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

 解: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而且人们看不见次声,所以要远离次声源.

故答案为:

低于;次.

14、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答案分析:

 

(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与振动幅度、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动幅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

 解:

(1)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锯条的振幅越大,听其响度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

故答案为:

(1)高;高;频率;

(2)变大,变大,振幅,发出的声音是次声.

15、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答案分析 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

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

故选C

16、根据下图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答案B 

17、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

解: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18、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答案音色  响度;

19、某同学同时搞击三个不同的音叉,得到三个不同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试从乐音三要素方面分析总结下列问题:

(4分)

①比较甲乙两波形得出的结论是:

        

                                      

②比较乙丙两波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①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比乙音叉的响度小(或乙音叉响度比甲大)

②乙音叉的音调比丙音叉的音调低(或丙音叉音调比乙的高)

20、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

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鼓声是鼓面       产生的。

答案响度、振动

21、如图2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

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答案BC

22、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想凭借声音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答案B

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丽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

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探究。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

行探究。

答案

(1)A.B 

(2)C.E

 

24、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

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

答案A

25、在班级文艺活动中,王静同学为大家表演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演奏前,她先细心地旋动了前上方的两个旋杆进行调试,演奏时她一边拉弓一边用左手手指不断地上下按弦,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李聪在听的同时提出了疑问:

“二胡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的乐曲呢?

   演奏结束后,李聪仔细观察了二胡,发现二胡上有两根粗细不同的弦,旋杆可调节弦的松或紧。

结合王静演奏时手指按弦的动作,他猜想:

二胡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不同有关。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他决定用实验来验证,通过与同学讨论并综合考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找粗细不同的两根约1.5m左右的弦,尼龙绳也可以,一端绕接在桌腿上,另一端用钩码挂住,可以改变弦的松紧,为了不使弦紧贴桌面,用A、B两个小木块将弦支起,接着他开始进行实验。

   

   保持弦的松紧程度和粗细不变,改变A、B间的距离,即改变弦发音部分的长度,弹拨弦的中部,听一听,发现长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

   保持A、B间的距离及弦的粗细不变,增加悬挂的钩码,将弦拉紧些,再弹拨一下,听一听,发现拉得紧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细。

   保持A、B间的距离不变,松紧程度也不变,改变弦的粗细,弹拨后听一听,发现细的弦发出的声音比较尖细。

李聪和同学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找到了使二胡发出不同音调声音的原因。

(1)李聪同学是按照怎样的思维程序进行探究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2)得到的实验现象。

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___________;

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___________;

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论,在王静演奏二胡时,为了使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她的左手手指应沿着琴弦由_______往_______移动。

(填“上”或“下”)

答案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观察现象;低;高;高;上;下

26、

(1)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___ ;响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 .新|课|标|第|一|网

(2)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_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_________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 来判断的.

答案甲和乙;甲和丙;振动,水,音色.

解析:

(1)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27、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小儿招手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水   

(2)会 招手时,手的振动频率很低,所发出的波动频率也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

28、小华和小刚用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以下是他们对“土电话”的探究。

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⑵用“土电话”时,另一同学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⑶相距相同远,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

⑷小华和小刚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右图中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和      (选填“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则该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答:

                  。

答案(1)固体能够传声(2)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3) 金属的传声效果好(4)a、c;材料粗细的关系;变量不唯一

29、课堂上

,学生听到了老师的讲课声,其声音主要是靠        传播的,狗睡觉时通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更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其声音是由        传播的。

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员要根据需要时而用力,时而轻柔的演奏,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坐在后排的观众即使看不清舞台上的情况也能听出进行独奏的是何种乐器,这样主要利用了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空气;地面;音调;响度;音色

 

30、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