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031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 旅 游 地 理.docx

全国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刷题选修3旅游地理

第二十一单元 旅游地理

考点1

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

【全国卷】

1.(2016年全国Ⅰ卷,42)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

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某民宿经营者说:

“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

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解析】莫干山民宿旅游的开发,既能养生、休闲,又能体验农村的生产劳作,具有独特性,吸引力大;莫干山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高收入人群集中,旅游动机强,且交通便利,距离客源市场较近,开发条件好;民宿旅游的发展也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较快。

【答案】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2016年全国Ⅱ卷,42)篁岭(下图)是美丽的山居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

篁岭因“晒秋”闻名遐迩。

当秋日的阳光把晒楼唤醒的时候,一家家晒楼把鲜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金黄的玉米、稻谷、黄豆……晒起来,让整个山村变成色彩斑斓的画卷。

篁岭人家“晒秋”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起来。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篁岭晒秋”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的有利条件。

【解析】“篁岭晒秋”的游览价值具有独特性、多样性、质量高、地域组合状况好等优势。

开发条件应从游览价值、社会经济条件、交通通达度、距客源市场的远近、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考虑。

【答案】旅游价值:

篁岭晒秋是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产品价值高;篁岭晒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购物和农家乐开发价值等。

有利条件:

(篁岭晒秋)旅游产品独特,与附近旅游景点的旅游产品差异明显,可以实现产品互补;接近著名旅游景点(婺源、景德镇等),客源有保障。

3.(2016年全国Ⅲ卷,42)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

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从市场距离、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吸引半径等方面作答。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香榧为小范围地区的特产,对外省的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

同时要考虑枫桥地区夏季适宜避暑的特征以及周边城市经济发达、距离此地近、居民旅游欲望较强的特点。

【答案】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力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4.(2015年全国Ⅱ卷,42)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如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九寨沟和黄龙景区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公路、铁路建设困难,投资成本高,交通运输线路少,距离东部经济发达的客源市场遥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主要客源地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加之乘飞机速度快,路途时间短,也可有效增加旅游时间。

【答案】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聚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5.(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及旅游项目开发等知识点。

【答案】工业遗产资源:

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一级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遗迹,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地方卷】

6.[2017年北京卷,40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艺术精湛,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阐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列举故宫博物院在对公众开放游览方面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旅游价值体现在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限制游客数量、制定法律法规等。

【答案】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确定合理的游览路线,限制游客人数,健全旅游规章制度,倡导绿色文明旅游等。

7.(2014年山东卷,43)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评价。

图中众多的大城市、高速公路、水库、等高线等都是解题关键点。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具有独特性;靠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势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8.(2014年天津卷,1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

(1)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2)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

请答出两项。

【解析】第

(1)题,从图片中的估衣街(天津一条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老街)、天后宫(妈祖庙)、意式风情区、天津港可以答出类型多样或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等特点。

从四幅景观图片的位置可知“沿河靠海”。

(2)题,抓住“保护性开放”、“促进”等关键词。

【答案】

(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河海交汇(沿河靠海)。

(2)丰富了人文旅游景点(提高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强了人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数量(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答出两项即可)

9.(2014年海南卷,24)下图示意某旅游目的地,该地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该地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

【解析】从旅游开发条件方面评价:

地理位置偏远(在北极圈附近)、交通不便利,距离客源地(欧洲市场)远、吸引半径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小,旅游旺季时间短(纬度高、气候寒冷)等。

【答案】地处高纬,气候寒冷,适宜旅游的时间短;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较高;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考点2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

【全国卷】

1.(2017年全国Ⅰ卷,4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如下图),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解析】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

村民生活在村中能够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来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时维护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有利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持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2.(2017年全国Ⅱ卷,43)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据此回答问题。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解析】前期准备应该从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尊重当地习俗,设计旅游线路,准备相应的装备和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方面分析。

【答案】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设计路线并准备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3.(2017年全国Ⅲ卷,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负地形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隆地处乌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武隆的喀斯特负地形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地势、地质条件对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角度考虑。

措施主要针对武隆喀斯特地貌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在对交通运输线路进行布局和规划时,应充分注意地质条件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范;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增加安全疏导人员;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结构稳定性差的地区应当选择安全性高的路线等。

【答案】不利影响:

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不便,安全隐患多。

措施:

控制人、车流量;增设电梯等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4.(2015年全国Ⅰ卷,42)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析】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该地为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强降雨易诱发山洪。

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产生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5.(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42)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m),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推断出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

该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防晒),温度低且昼夜温差大(御寒),大风天气比较多(防风)等。

【答案】海拔较高(3000m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带(瓶),抗缺氧药品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寒帐篷等。

【地方卷】

6.(2016年海南卷,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斯怀亚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规模小。

市内店铺多为饭店、餐馆和酒吧,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

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

分析乌斯怀亚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的原因。

【解析】旅店规模大小与市场需求有直接关系,根据材料提示,乌斯怀亚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规模小,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所以旅店客源少;生活成本高,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所以只有通过高收费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答案】距南极近,旅游资源特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达性较差,用时长,旅费高,目标客源有限;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旅店投资回报慢。

7.[2016年天津卷,14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

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

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

当地政府应如何利用“妈祖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发展旅游业?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福建省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世界上有30多个临海国家和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从开发旅游资源、开展相关旅游活动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开发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主题文化旅游活动);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加强海内外联系,吸引海内外游客。

8.(2015年山东卷,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景区的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可吸引游客到来。

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且7、8月为学校暑假,所以游客数量多。

(2)题,在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而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答案】

(1)海拔高,7、8月天气凉爽,适合避暑;7、8月自然景观丰富、优美;7、8月为学校暑假。

(2)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9.(2015年海南卷,24)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位置如下图)。

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

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可能遭到的自然威胁,结合该地的气候、植被、生物、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可从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的破坏大,蚁虫蛀蚀作用强,易引发洪涝灾害等方面回答。

【答案】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地势低平,易遭洪涝。

高频考点

命题特点

备考启示

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

以某旅游区的图文材料和旅游活动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类型的分布、成因及对开发条件的评价,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活动线路选择,发展旅游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围绕重大国际会议、旅游与传统文化、特色旅游等背景材料,结合旅游相关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应用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

 

考点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

  一、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类型

种类

举例

意义

核心

存在

形式

地质地貌景观

路南石林 

对于探险、

猎奇、游

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

景观

具体形式

气象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水文地理景观

黄果树瀑布

生物

景观

黄山迎客松

建筑

景观

园林

更多表现为教育性方面的意义

建筑

景观

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文化艺

术景观

碑刻

风土民

情景观

傣族泼水节

  二、特性

旅游资源

特性

含义

旅游资源

(共性)

多样性

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资源是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

永续性

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且其使用是无消耗的(并非绝对,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景观

可创

造性

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自然景观

季节性

随季节变换呈现不同特色

地域性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而不同

  三、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

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

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四、分布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举例

自然地理因素

地质

基础

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关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断裂带上;分布在高原构造带上的断层湖,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日本的火山景观

气候

条件

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

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雾凇奇景,如吉林雾凇。

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日本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

海陆

地形

及气候

影响海景的分布与构成

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

人文地理因素

古代

城市

建设

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迹”、庐山、岳阳楼等

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

社会

认知

因素

随着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

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

  五、旅游景观的欣赏

1.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培养审美情趣,激发人的好奇心。

(2)提高审美能力,积累文化素养。

(3)优选观赏角度。

观赏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

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①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望

远眺

峰峦

雄伟、俊秀、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弯曲流畅,形成线与面的完美结合

俯瞰、远望

江、河、大海

观其旷景,体会远望情趣

近看

平视

城市中的湖泊 

湖周围的建筑物更高,湖显得更小、更美

低看

较小的湖沼池塘

临廊、榭观水中倒影,体验天地之美妙

置身其中

山水组合景观 

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②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

观赏位置

实例

地貌的酷似造型

特定观赏点

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广东肇庆的七星岩

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

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

较小的湖沼池塘

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

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

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秋赏红叶、冬观蜡梅;杭州西湖——春季最好(那时桃花盛开,嫩柳披金,苏堤白堤,桃柳间杂,美不胜收);北京香山红叶——金秋时节最佳;“冰城”哈尔滨——冬季;松花江、太阳岛——夏季;海南岛——每年的11月前后(气候犹如春末夏初);黄山、庐山——宜夏季观赏(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致富于变化,且兼收避暑之效)

随气象和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日出、落霞之美;溪泉的水汽蒸腾,林间的浓绿欲滴,山石的云雾缭绕,奇峰的霞光照耀——朝暮观赏;浙江的钱塘江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四川峨眉山的佛光——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出现

 

续表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人文景观

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3.抓住景观特色

(1)全面了解景观特点。

(2)抓住园林建筑等景区结构布局的节奏韵律。

(3)抓住园林等景区的构景手法,园林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框景、借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深山藏古寺”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2)自然和人文和谐思想也体现在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如北方皇家园林以红黄为主色调;南方私家园林以黑白为主色调。

(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协调的结果。

5.以情观景

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领悟自然之美。

步骤

原因

实例

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

移情于景,

情景交融

登山涉水,

求质求真

观赏旅游景观,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体会自然美

“鸟语花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综合感受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例如山的雄、奇、险、秀等,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黄山的“石猴观海”,巫峡的“神女峰”等地貌的酷似造型,要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融合,方能体会其巧妙

身在自然,志在自然。

欣赏景观的同时,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随景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

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悦形、怡情的审美境界,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理解天人和谐的思想

“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手扶铁链,历经无数险道,方能体会华山之险

  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资源本身;二是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及其相关方面。

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资源

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或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