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6945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9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docx

全国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习题

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

考点1 我国的疆域与地形

读我国陆地领土四端的经纬度位置表,完成1—2题。

四端点

①端点

②端点

③端点

④端点

经纬度

位置

4°N,

112°E附近

49°N,

135°E附近

53°N,

123°E附近

40°N,

73°E附近

1.②端点是我国陆地领土的(  )

A.最西端B.最东端

C.最北端D.最南端

2.④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是(  )

A.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征

C.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

D.南部地区的河流有春汛现象

[2018河南郑州一中测试,5—6]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4.关于图示山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⑤山脉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⑧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读图,回答下题。

5.H经线穿过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2017四川成都七中月考,29—30]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D.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则(  )

A.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

B.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

C.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

D.西部生物种群数量会增加

[2018山东济南一中阶段测试,18—19]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据此回答8—9题。

8.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太原、酒泉分别位于华北平原、河西走廊

C.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9.三地的气候相比(  )

A.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小

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多

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3]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

据此完成10—12题。

甲    乙   丙   丁

10.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甲—华北平原B.乙—内蒙古高原

C.丙—塔里木盆地D.丁—黄土高原

11.根据传统民居的结构和取材,可以判断(  )

A.甲所在地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B.乙所在地地形崎岖,荒漠广布

C.丙所在地降水量大,河网密布

D.丁所在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12.清明时节,丙所在地区(  )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

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

[2018江西南昌六校联考,7—9]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据此完成13—15题。

13.①②③④反映的地理现象依次出现在(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秦岭山地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14.符合谚语③所说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河流流量大B.汛期长

C.多为雨水补给D.有结冰期

15.属于谚语④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

C.①③④D.②⑤

[2013北京文综卷,2,4分]读图,回答下题。

                  

16.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我国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

据此回答17—19题。

名 称

主要山脉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

(4)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太行山、五台山、泰山等

亚热

带丘

陵山区

(5)华中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低山

秦岭、大巴山、大别山等

(6)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

武夷山、南岭等

(7)华南、滇南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和丘陵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8)青藏地区的山脉

17.既属于“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

A.武夷山B.秦岭

C.小兴安岭D.南岭

18.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

下列山脉与其地理界线的对应关系

中,正确的是(  )

①省区分界线—武夷山—福建省与安徽省

②国界线—阿尔泰山—中国与蒙古

③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④温度带的分界线—秦岭—暖温带和亚热带

⑤地形区分界线—昆仑山—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

A.②④⑤B.①②⑤

C.①②④D.③④⑤

19.与“亚热带丘陵山区”相比,“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最明显的农业优势条件是(  )

A.热量资源充足B.光照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高D.风力大

考点2 我国的气候

[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15—16]1978年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下表为1990—2010年中国不同雨量下的粮食产量表。

据此完成20—21题。

平均降

雨量(mm)

不同年份粮食产量(104t)

1990—2010

粮食增产率(%)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0

863.9

1044.9

1242.2

1284.3

1800.2

108.4

200—400

883.4

1195.2

1137.7

1496.9

1743.5

97.4

400—800

16177.3

20192.3

19425.3

22011.1

28389.9

75.5

≥800

25832.2

27663.7

27922.9

27851.7

29887.4

15.7

20.1990—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由800mm以上雨量带向400—800mm雨量带偏移

B.由400—800mm雨量带向800mm以上雨量带偏移

C.由200mm以下雨量带向200—400mm雨量带偏移

D.由200—400mm雨量带向400—800mm雨量带偏移

21.年均降雨量<200mm的地区粮食增产率较高,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加剧B.生物多样化增多

C.石漠化现象加剧D.土壤盐碱化加重

[2017北京文综卷,3—5,12分]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22—24题。

22.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3.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24.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6—7]下表示意我国四地的气候资料。

据表回答25—26题。

地 区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6.3

≥10℃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25.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A.①地—华北平原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D.④地—海南省

26.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A.热量不足、春小麦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D.降水少、甜菜

2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6分)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8分)

考点3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内流区域。

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8—29题。

28.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川融水B.雨水C.地下水D.湖泊水

29.松木希错流域(  )

A.水汽输送在冬季最强

B.气温高,蒸发强烈

C.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D.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下图示意黄河宁夏段。

黄河自中卫市的南长滩入境至石嘴山的麻黄沟出境。

沙坡头至枣园为峡谷河段,河面较窄,只有冷冬年份才能封河,称为不常封冻河段。

枣园至石嘴山河段河面宽广,为常封冻河段,常有凌汛发生。

下表示意枣园、石嘴山气温低于0℃的日期。

读下图及表回答30—31题。

水文观测站

枣园

石嘴山

气温低于0℃的日期

大约11月28日至次年3月1日

大约11月24日至次年3月7日

30.沙坡头至枣园河段非冷冬年份不封冻的原因是(  )

A.纬度低B.水量大

C.流速快D.地势低

31.推测枣园至石嘴山河段开始出现凌汛的日期大约是(  )

A.11月24日B.11月28日

C.3月1日D.3月7日

32.(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江发源于湖北利川市,流经多个高山峡谷,自然落差达1430米,在宜都市汇入长江。

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发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含沙量较小。

流域规划清江干流河段分三级开发,建成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三大水利枢纽。

高坝洲库区形成以养殖大型匙吻鲟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区。

宜昌市政府要求在2017年6月底前,拆除清江高坝洲库区的全部网箱。

(1)分析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的原因。

(6分)

(2)试分析清江流域选择梯级开发的原因。

(8分)

(3)分析高坝洲建成后,适宜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

(6分)

(4)宜昌市政府要求在2017年6月底前,拆除清江高坝洲库区的全部网箱。

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6分)

问题①:

从渔民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拆除网箱的原因。

问题②:

从政府的角度考虑,怎样做渔民的工作。

考点4 我国的农业、工业与交通

[2015重庆文综卷,2,4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33.“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

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

[2018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18—20]读下图,完成34—36题。

34.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

A.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部沿海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平原

C.南部沿海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 东北平原 南部沿海地区

35.①②两地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差异B.热量的差异

C.水分的差异D.土壤的差异

36.①②两地都有棉花种植,但两地相比,②地种植棉花的优势气候条件主要是(  )

A.春季多雨,不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B.夏季多雨,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C.秋季“秋高气爽”,利于棉花的采摘

D.春季降水少,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

下图为1985—2015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图。

据此完成37—38题。

37.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中(  )

A.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增幅呈逐年上升趋势

B.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额不断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

D.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趋于平稳

38.下列因素中,对增强我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影响最小的是(  )

A.加入了WTO、APEC、东盟等经济合作组织

B.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C.我国有关部门制定较为积极的商品出口政策

D.我国幅员辽阔,主要矿产资源价格相对低廉

[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24—25]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是兰州新区本地失地农民企业家独立开发的项目,也是目前兰州市唯一面向甘肃全省失地农民及返乡农民工、应往届毕业生等创业者的创业示范园区。

读兰州市行政区图,完成39—40题。

39.兰州新区建立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

A.市场广阔B.原料供应充足

C.交通便利D.土地资源丰富

40.西北义乌国际商贸集散中心的建立给兰州新区带来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提供就业岗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2018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5—16]2017年8月3日,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速铁路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开通运营。

下图为张呼高铁示意图,读图完成41—42题。

41.张呼高铁客运专线修建过程中需克服的难题是(  )

A.地形复杂B.水源不足

C.技术落后D.资金短缺

42.张呼高铁建成后的积极影响是(  )

①扩大呼和浩特向华北地区的辐射范围 ②加强西北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系 ③加大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出口量 ④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43.[2018四川成都摸底,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是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

陕南汉水谷地和陕北黄土高原都有大面积梯田分布,但两地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发展梯田农业的主要原因。

(4分)

(2)说出凤堰梯田农业生产的特点(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并分析原因。

(5分)

(3)分析黄土高原梯田农业春季常使用地膜覆盖的原因。

(3分)

“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

川藏“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

“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

“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此完成44—45题。

44.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两地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两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C.两地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两地沿线资源丰富

45.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考点5 我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据此回答46—48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

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海拔

46.表中①②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47.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8.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③④⑤D.③④

[2018江西九江一中月考,20—21]新疆由于夏季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使农作物的红色素容易积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滴灌技术不但节约了水源,还免去了除草的辛苦。

据此完成49—50题。

49.制约新疆红色作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B.地形

C.水源D.劳动力

50.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免去了除草的辛苦,是因为(  )

A.滴灌水量小,不能满足杂草生长

B.作物根部以外的地方因缺水不易长草

C.滴灌使土壤透气性差,杂草易死亡

D.地表昼夜温差变大,杂草难以存活

51.[2016上海地理卷,十七(36—38),14分]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

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渭河流域地理简图

(1)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分)

(2)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

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4分)

(3)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

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6分)

52.[2017河南新乡模拟,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浙江省海宁市皮革商城是以销售皮衣为主的专业化市场,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在当地培育了大量的皮衣及相关配套企业。

现阶段,海宁市众多皮衣企业在从完善皮衣设计到销售产业链环节的同时,更是向打造高端时尚产业迈进。

皮革商城吸引了上海和杭州服装批发市场的转移。

下图为海宁市区位示意图。

(1)简述海宁市皮革商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2)试分析海宁市服装产业从皮革产业向高端时尚产业转型的原因。

(8分)

(3)简析海宁市承接沪、杭服装批发市场对该地打造高端时尚产业起到的积极作用。

(6分)

答案

1.B 根据经纬度可知,①—最南端,②—最东端,③—最北端,④—最西端。

2.B ④端点所在省级行政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典型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三山夹两盆。

3.D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①是天山山脉,②是昆仑山脉,③是秦岭,④是南岭。

4.C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⑤是横断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⑥是贺兰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⑦是巫山山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C不正确。

⑧山脉是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B H表示105°E经线,结合地图可知,其从南到北依次穿过我国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6.D 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错、D对。

A、B所述为地形特征,排除。

7.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致使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如果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则会导致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而且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水能资源会减少,西部生物种群数量可能因干旱而减少。

8.C 由题中所给经纬度可知,西昌位于横断山区,酒泉位于河西走廊,太原位于黄土高原,故C正确。

9.A 三地中,酒泉纬度最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大;西昌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小,同时,西昌处于我国西南地区,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所以,三地中西昌的气温年较差最小。

西昌和太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西昌处在西南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双重影响,雨季较长;三地中,酒泉距海最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

10.B 甲是窑洞,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乙是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草原;丙为华北平原的四合院;丁为云南傣家竹楼。

11.D 民居往往反映了自然环境特征。

黄土高原植被不茂密;内蒙古草原地面坦荡,草类茂盛;华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区,河网密度小;傣家竹楼主要分布在云南,该地气候湿热,树木葱茏。

12.D 丙所在地区为华北地区,清明时节梨树开花、柳吐新芽;“家家打稻趁霜晴”描写的是南方秋季的景象;“新雨山头荔枝熟”描写的是南方夏季景象;“小麦登场雨熟梅”描写的是长江流域梅雨季节的景象。

13.C ①“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诗中的“雨”指的是梅雨;②“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华北地区的春旱;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因为该区域深居内陆,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描述的是秦岭山地。

14.D 据上题分析可知,③描述的是西北地区,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流量小,多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汛期短,有结冰期。

15.D 谚语④中的“山”指秦岭。

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低,①错误;南方地区河流众多,②正确;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③错误;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甘蔗、油菜,而甜菜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糖料作物,④错误;地处南方的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⑤正确。

16.A 读图可知,辽河干流向南流并注入渤海湾,松花江干流流向东北,可以判断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季为雨季,伏旱较轻,且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地广人稀,有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7.D 读表可知,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中山有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