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2048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之一

——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包括学年(期)计划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主题活动方案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

一个主题活动内容可能被无限地扩展和深化,也可能被浅化和表层化,教师在准备主题活动的教学时,必须弄清楚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这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设计的工作。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层次,才能找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一、理清教学目标的层级

理清教学目标的层次和来源是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工作。

教学目标层次是指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包括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到小学阶段的目标及不同年段、不同年级的目标;由各学年(期)的目标到某一个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由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到分课时目标。

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弄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才能准确定位下位目标。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能明确各级目标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整体把握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一个围绕总目标不断解析的过程,体现出教学目标的两个用途,即把宽泛的方针和实现它们的特定的教学策略结合;以某种形式表达教学策略,使教学策略对学习者的作用能够被测量。

二、明确教学目标的结构

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可以由三个维度来构成教学目标的结构,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具体类型。

每一个具体类型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为文献搜集的方法与技术、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的方式等具体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设计如下类型的具体目标:

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

在基本的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环保意识、资源意识、人本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学校在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中,要初步预设本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经历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1.学(年)期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依据学段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其它课程本学年的主要学习内容与目标,确定学年(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层次。

第二步:

根据预设的学习活动主题,确定本学年(期)主要的目标体系,比如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本学年(期)需要达成的目标类型及层次,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本学年(期)需要达成的目标类型及层次,在设计与制作方面本学年(期)需要达成的目标类型及层次等,形成选择本学年(期)主要学习任务的依据。

一个能力指标的达成在不同的主题活动中具有系统、连续、渐进的特点。

第三步:

根据前两项预期的目标层次、目标类型、学生状况,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综合性目标取向、能力目标取向、行为体验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等价值取向,确定本学年(期)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第四步:

学年(期)目标不同于主题活动目标或课时目标,宜选择具有一定概括性的词来表述。

在写法上既可以三维目标(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表述结构,也可四个指定领域分开表述。

第五步:

确定与目标相匹配的本学年(期)评价方式,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2.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分析学生在学习此主题活动前关于此主题知道什么,会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

第二步:

依据学(年)期目标以及此主题活动主要任务,确定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主题活动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目标设计上,不宜求全,可突出最为关注的能力方向。

第三步:

在表述时,回答学生通过此主题活动有什么情感体验,能增进哪些知识,能发展哪些能力,能做出或熟悉哪些技能,能表现或养成什么态度,能培养什么理想和兴趣。

在写法上可以三维目标(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表述结构,也可按主题活动的主要任务分项表述。

第四步:

确定与目标相匹配的主题活动评价方式,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3.课时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

分析本课时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明确学生在课时中的主要学习行为。

第二步:

明确学生可观察的行为和实际反映,将相对概括的主题教学目标分解为更具体的目标。

第三步:

分析目标中的五个要素:

对象、行为、情境、标准、结果,选择适当的动词来表述目标。

例如:

一、三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1.课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经历一次过程相对完整的小问题研究过程,建立起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式,并侧重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体验观察、文献查找(纸媒为主)、记录及整理的基本方法。

2.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考察活动以小范围的调查活动为主,学会有目的地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并能在调查信息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3.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提高学生的家政能力,培育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劳动意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任务。

树立以服务他人为乐的意识。

4.实际应用为主的设计与制作类学习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依图纸进行简单的制作,能够读懂简单的制作图纸,了解图例的作用。

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规划简单的活动。

二、《生日怎么过》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按一定顺序和目的观察生活现象,围绕生日怎么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

2.经历小范围(在学校和家庭范围内)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感知调查的方法,形成调查取得信息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研究素养。

3.经历为家人或朋友设计一次生日会活动流程并实施的过程,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4.在教师的指导下依图纸制作音乐生日卡片,能够读懂简单的制作图纸,了解图例的作用,体验与人分享劳动的成就感。

三、《生日怎么过》之调查活动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课时目标:

经历小范围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感知调查的方法,形成通过调查取得研究信息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研究素养

1.能够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对象(校友和家人)

2.能够确定二到三个调查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调查记录单

3.能够用纸笔方式简单地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结果等基本信息

4.能够完成五到十人次的调查任务

5.能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形成一到两条自己的观点

6.能够与同伴分享调查结果,反思自己的调查过程,能够说出一到两条在调查活动中自己的成功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标设计的层次与结构,了解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主题活动目标、课时目标之间逐步分解的明晰线索,有效地避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实施中的重复。

比如,调查研究的方法可能在不同年级不同的主题活动中运用,由于目标的层次不同,对学生做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不同,不同年段不同主题中对学生调查能力目标的设计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目标结构。

如果缺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那么,对学生来说,不同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就变成了活动方式的简单重复,容易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衰减”。

有结构层次的目标设计及其实现,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利于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持续性”。

 参考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之二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情境化、个性化

在具体的活动主题实施中,学校和指导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情景等实际,对不同主题的活动目标进行再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和情景化,是由“普遍性目标”走向“行为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过程。

不同活动主题的“行为性目标”是指在目标设计时,对学生提出可操作、可行为化的活动操作方式要求、能力要求。

“体验性目标”是对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提出的过程体验的要求、情感态度变化的要求。

“表现性目标”是指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目标具体化、情境化、个性化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基于不同资源状况的目标设计

不同的资源状况不仅决定了活动主题的选择,而且同一活动主题也会因为学校资源状况的不同,导致在目标设计上的不同。

如:

山西科技出版社资源包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报纸是怎么做成的》中的学习任务“自办班报”中,在两所条件不同的学校设计的目标就不尽相同。

【方法示例】

A校资源状况:

学校硬件设备较好,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印刷设备,并有教师与家长从事报刊的编辑工作,学生能够运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学校能为师生查找信息进行交流提供网络平台,离报社距离较近。

A校活动的目标设计:

1)通过参观报社、采访编辑等活动,了解报纸编印的一般程序,为学生分工承担不同角色的工作做准备;

2)学会运用网络建立征稿的信息平台,并能运用网络完成班报的编辑、排版及插图工作,体验编辑的过程;

3)学会使用速印机、复印机等快速印刷设备来印刷班报,体验印刷的过程;

4)了解班报的发行范围及方式,懂得如何取得教师及家长的支持,体验发行的过程;

5)能够自主确定班报的栏目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栏目做出评价与调整;

6)了解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够坚持办报,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成就感。

B校资源状况:

学校硬件设备情况不佳,教师具有一定的校报编辑的经历,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及绘画的能力,学校能为师生提供大黑板、宣传栏等信息发布窗口,学校附近无报社。

B校活动的目标设计:

1)请报社记者、编辑等到校,通过访谈活动,了解报纸编印的一般程序,为学生分工承担不同角色的工作做准备;

2)学会采集栏目信息,并会做采访记录;能够运用设立信箱的方式采集稿件;

3)学会运用宣传栏作为班报发布的窗口,并能根据宣传栏情况进行版面的设计;

4)能够自主确定班报的栏目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栏目做出评价与调整;

5)了解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够坚持办报,具有一定的责任感、成就感。

(2)基于具体活动内容及情境的教学设计

常常在教师的主题活动设计中遭遇到此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设计,比如“学会合作,增强调查分析、访问等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探究能力。

”。

离开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和主题背景,制定的目标,在实施时很难起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导航的作用。

因此,目标的表述还需要情境化,与主题的活动情境一致。

在目标表述时,尽可能贴近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情境。

【方法示例】

主要活动类型

目标设计的侧重点

各类活动目标设计举例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个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运用实验、实证的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在研究过程的体验、研究方法的习得与研究态度的养成。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请爱护我们的眼睛》之学习任务“关于近视问题的研究”的目标设计

∙通过参与测查视力的活动,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对全班、全年级、全校的视力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学生中存在视力及用眼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眼球的结构及人们用眼的基本原理,寻找造成近视的原因;

∙通过实验了解眼镜的秘密并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通过访谈活动,寻求防治近视的策略;

∙能以适当的方式向全校发布研究的成果;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着重于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强调操作性和针对性,更注重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进学校的历史》之学习任务“布置校史陈列室”的目标设计:

1.根据学校对校史陈列室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设计图结合文字的方式对校史陈列室进行简单的设计。

2.能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

3.各组能够将收集到的资料、实物及照片,按陈列室设计的要求,分主题、分类别进行整理。

4.在教师的指导下,参考相关资料,按照学校实际,尝试制定陈列室参观的时间及规则。

5.能够分工承担陈列室的讲解的任务,增强服务他人的意识、能力及社会责任

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体验性学习的核心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

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

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零花钱怎么花》之学习任务:

“第一次挣钱”的目标设计:

∙知道挣钱的目的、项目、基本步骤及主要注意事项;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挣到的一笔钱;

∙知道《挣钱计划》和《挣钱体会》的写作格式;

∙会自主确定一个项目,有计划地挣到8—15元人民币;

∙会撰写《挣钱计划》和《挣钱体会》;

∙亲历挣钱过程、体验挣钱的艰辛。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根本特征是学生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

高年段《走近敬老院》的目标设计:

∙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己到人,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主要困难及需求;

∙参观敬老院,学会与人交流,了解敬老院中老人的基本情况;

∙协商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制定服务计划,体验服务的过程;

∙能够对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能根据需要调整服务的项目及内容;

∙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能分工协作,在长期服务工作中承担一定的义务;

6.懂得收集反馈信息,并知道如何得到敬老院工作人员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点评】

上面一组活动目标的设计考虑到主题活动类型的不同,目标设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反映出目标情境化设计的方法。

审视目标是否情境化,可将主题活动目标抽取出来后,仍能从目标表述中发现主题活动内容的影子,此目标具有情境化的特点;若将目标抽取出来后,发现既可放在这个主题活动下,又可放在别的主题活动下,说明教学目标仍有待情境化。

目标设计的具体化、情境化、个性化,需要考虑的因素除资源状况、主题活动内容的不同外,还包括学生的智能水平和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业发展状况。

而且,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前认识和前能力仍然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出发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过程及方法示例之三

——教学目标的清晰表述及目标设计的常见错误

总目标分解到各学年、各学期、各主题活动、各课时后,根据主题活动任务确定了目标组合的重点,教师就可以开始着手表述教学目标了。

清晰的表述教学目标有以下基本的要求:

(1)教学目标表述以学生为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在表述时,教师往往把自身作为表述的主体,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只需要教师为其创造合作的机会,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少提高,这一目标就无法评价了。

因此,在目标表述时,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指导教师。

那么,上面目标的表述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或者“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目标表述具体、确定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的目标表述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正确的‘废话’”: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使用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如果隐去了主题活动的名称,各种主题活动的目标都惊人的相似。

这种空泛的目标是不具备可行性的,难以作为师生活动的方向。

所以,在目标表述时,不能照搬《纲要》中的目标,主题目标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将目标具体化的过程,以下介绍几种目标具体化的方法。

∙表述时对“知识与技能”类目标可采用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

这种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生参加主题活动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行为结果可观察、可评价。

比如“生日怎么过”的调查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够确定二到三个调查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制作调查记录单;能够用纸笔方式简单地记录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结果等基本信息”等。

这两条目标表述的行为“制作记录单”以及“记录调查信息”均可观察可评价。

②在表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时,可采用体验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描述学生参加主题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感受、体验。

体验性目标无明显结果,陈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性的,如“经历、体验、参与、尝试、接触”等,比如“生日怎么过”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经历为家人或朋友设计一次生日会活动流程并实施的过程,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在教师的指导下依图纸制作音乐生日卡片,能够读懂简单的制作图纸,了解图例的作用,体验与人分享劳动的成就感。

目标表述还必须是确定的,不宜使用“应该”、“可以”等不确定的、只表明意向的字眼。

(3)目标表述简明,具有可行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个活动往往能实现多种目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

在设计一个具体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时,不需要反映《纲要》中所有的目标,要将《纲要》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学生活动的特点结合起来,根据活动内容来确定它应该反映且能反映的目标。

不能面面俱到,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目标。

实践证明,简明的目标对活动更具指导作用,便于记忆,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性的作用。

目标的可行性是指主题活动目标是否能通过一个特定的主题活动实现,是否能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依据,能否操作。

教师应避免脱离学生主观经验和实践活动的客观条件制定大而空的主题活动目标,因为这对主题活动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没有具体的约束力和导向力。

【常见错误】

三、教学目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三维目标一定要分开表述吗?

新课改提出教学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维度,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教学对学生“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影响,是对课改前期过分注重“双基”教学的一次纠偏。

但在这种观念主导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笔者所见,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在一些教学设计的规定中,严格要求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表述为三个部分,在这种表述中,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

一是有些主题活动目标分三个部分表述后,长达千余字,冗长的目标根本难以记住,导致教学行为的散乱,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到底指向哪里并不清晰,这样的课堂很难高效。

二是在目标设计时,老师常遇到难以将某一个目标分割进三维中某一维的情况。

三是由于目标三个维度表述的分割,导致贴标签式的教学,比如“A教学环节为了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B教学环节为了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C教学环节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导致教学行为的繁杂和重叠。

四是三维目标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不是均等存在的,一个具体的教学行为可能会以三维目标中某一维度为主,而以其它维度为铺。

其实,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同一教学行为引发的,而不是三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引起的三种不同的结果,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在进行某一个教学行为时,必须同时考虑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不相关的目标。

比如在实验观察研究中,科学、实事求是的情感态度,与学生学习的实验观察的能力,学习科学、严谨的观察方法是不可分的,同时,它又是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达成的。

因此,三维目标是指目标的三个维度,而非三个目标。

三维目标是和谐统一、不可分割的,在制定时不宜分三个部分,多条列出。

2.为什么在目标设计中有,教学行为中却没有?

教学的流程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着核心目标展开的,经由教学流程,逐步达成或接近目标,是将学生的进步与具体目标相联系的过程。

比如,在主题活动设计的目标中有“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很难找到具体教学环节对目标的达成的支持。

过程设计因为目标的虚幻而显得飘忽不定,随意性大,教学各环节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纽结,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逻辑判断跟进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被教师安排、牵制比较厉害,孩子们对做什么、最终达成什么目标并不了解。

经历了是否一定就有收获呢?

“生成”是否也存在效度问题?

那么,如何判断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呢?

仍需要回到目标,目标仍是判断教学“生成”是否有效的依据。

因此,做了,经历了,不一定就是好了、有效了。

为了让活动过程更有效,不妨在教学设计完成后,用教学目标审视各教学环节,多问几个“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个环节和目标有什么关系?

”、“这个环节和上面及下面的教学环节间是什么关系?

”,在自我审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设计和流程设计的双向调整。

在课程预设阶段,以目标为方向的逻辑清理,能够为课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

3.教学目标设计是复杂些好还是简单些好?

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越简单、越简短越好呢?

笔者认为,这不是单一的复杂和简单问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为时较长的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一个主题活动又包含了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中,又包含有不同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目标表述时,宜用结构化的思考方式。

整个主题设计中,首先简明表述涵盖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终点目标,终点目标的设计可以主题活动中主要的任务序列为主,以学生知能水平、学段目标、资源状况、教学情境等为依据。

在设计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时,再将终点目标“使能”化,即将终点目标进行具体化、情境化、个性化的过程,将使能目标与具体的教学环节相对应,尽可能与终点目标保持一致。

比如三年级“生日怎么过”主题活动教学目标设计,在历时近一个月的活动中,都是一共列出了四项终点目标,这四项终点目标基本按活动任务顺序排列,在分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中,才对每项终点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可测、可行的使能目标。

在复杂和简单之间,进行结构化的思考与表述。

核心及终极目标在一个主题活动中宜集中、简单,在分解活动阶段时,再进行“使能目标”“过程性目标”的细致设计。

当然,这些目标是都写在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中,还是只在主题活动下呈现出终点目标——总目标,然后在各个阶段呈现出阶段性目标——使能目标,可依据教师的书写习惯和学校的书写要求而定。

4.教学目标只要教师知道就行了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育学生的自主性为己任。

但在一些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十分失望。

为什么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得那么被动?

主要是因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教师一手安排,学生按教师的步骤一步步展开的活动。

如果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明白为什么要做,明白终点目标是什么,那么学生从正面思考和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自主调整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教学目标的制订者虽然是教师,但学生仍是主体,因为目标设计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并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状况为目标达成度测评的依据,主语是学生,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生参与目标的制定(隐性或显性的参与)并了解本主题活动的终点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学生了解了主题活动的目标,明白教学过程的方向,与教师达成了学习契约,学生学习的责任感与自主性才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以什么方式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方法是多样的。

比如,在活动前,将主题活动的终点目标与学生协商后贴在黑板或墙上,可以起到很好的导航作用;也可以在每节课前,让孩子们明白,最终要达成的目的等。

目标并非仅仅是把持在教师手上的法器,只有在目标师生共知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