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068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docx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资料

绪论:

1.微生物:

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它们都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环境微生物:

指所有对环境污染物有降解和净化作用的微生物类群。

3.微生物的特征:

微(个体微小)、简(构造简单)、低(进化水平低):

4.20世纪70年代前,R.H.Whittaker提出的五界分类系统为学术界所承认: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

5.20世纪70年代后,提出崭新的三界分类系统(即三域学说):

古生菌、真核生物、真细菌。

6.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7.七级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8.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可分:

亚种、变种、型、类群、菌株。

9.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名称:

俗名、学名

学名:

按照《国际的菌命名法规》命名,国际学术具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

命名原则:

双名法,即: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

1、属名:

拉丁词、希腊词或拉丁化学的其它外来词所构成为名词。

表示该属的特征;有时可用人或地名。

2、种名:

拉丁语中的形容词,也可用人名或地名表示。

如: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Migula)CastellanietChalmers1919

3、亚种或多种:

属名+种名+subsp或Var.+  种(或复种)的加词

如:

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subsp.galleria

4、某属中一个种或几个种时,属后加sp.或SPP.

如:

“Bacillussp.”即表示一个尚未定出种名的芽孢杆菌,可译为“一种芽孢杆菌”;

5、新名称的发表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的细菌名称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行.发表新名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目“ord.nov.”、新属“gen.nov.”、新种“sp.nov.”等。

如:

Pyrococcusfuriosussp.nov.表明猛烈火球菌是一个新发表的种。

10.原核生物分为:

细菌门:

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

体、粘细菌;蓝细菌门:

蓝细菌

1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1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13.细菌细胞的结构:

一般构造: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等,所有细菌具有的构造。

特殊构造:

鞭毛、菌毛、性菌毛、荚膜和芽孢,非所有细菌具有的构造。

14.细胞壁:

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15.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原核微生物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细胞

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分类:

球菌(coccus)、杆菌和螺旋菌。

细菌大小:

球菌直径:

0.2—1.5μm

细菌细胞结构构造:

一般构造: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核糖体等,所有细菌具有的构造。

特殊构造:

鞭毛、菌毛、性菌毛、荚膜和芽孢,非所有细菌具有的构造

细胞壁的功能:

(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

革兰氏阳性菌:

磷壁酸(有)蛋白质(无)革兰氏阳性菌:

磷壁酸(无)蛋白质(有)

肽聚糖组成:

双糖单位:

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萄胺组成,他们之间的键是β-1,4-糖苷键。

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点。

肽尾:

L—D—L—D

肽桥:

肽桥为甘氨酸五肽,起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的“桥梁”作用

革兰氏阳菌和阴菌单体结构相似,阳菌整体呈网状,稳定性好,阴菌断开。

磷壁酸: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

脂多糖(LPS):

G-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8~10nm厚,由类脂A(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核心多糖和O-侧链三部分组成。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缺壁突变:

L型细菌;基本去尽:

原生质体(G+);部分去除:

球状体(G-);自然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原生质体:

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G+细菌形成。

支原体: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最小原核生物,呈高度多形性、能独立生活、可通过滤菌器、能人工培养、二分裂繁殖,“油煎蛋样”菌落。

革兰氏染色机理: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与水的紫碘复合物。

G+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而G-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较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菌呈红色,而G+菌仍为紫色

细胞膜的功能:

①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渗透屏障作用;

②、  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LPS、肽聚糖、磷壁酸)和荚膜物质等大分子的场所;

③、  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④ 、 参与能量代谢,在细菌中,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均位于细胞膜;

⑤、  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并提供鞭毛运动所需能量

间体功能:

(1)参与隔膜形成

(2)与核分裂有关(3)类似线粒体功能

核糖体的类型与成分:

70S核糖体(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相对分子量2500×103;

80S核糖体(真核细胞),相对分子量4800×103,含两个亚基。

质粒的特点:

1、可在细胞质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即以游离状态)存在,也可插入到染色体上以附加体(episome)的形式存在;

2、在细胞分裂时,可不依赖于细菌染色体而独立进行自我复制,也可插入到细菌染色体中与染色体一道进行复制;

3、质粒可以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而由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使两个细胞都成为带有质粒的细胞;

4、质粒对于细胞生存并不是必要的。

F–因子:

又称致育因子或性因子,决定性别,与接合作用有关。

存在于肠细菌属、假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奈瑟氏球菌、链球菌等细菌中

特殊结构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不影响细胞生命活动。

光滑型菌落产荚膜,菌落表面湿润、有光泽、呈粘液状

粗糙型菌落不产荚膜,菌落表面干燥、粗糙

荚膜的功能:

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

2)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

3)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

4)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

5)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

6)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

鞭毛的结构:

鞭毛丝、鞭毛钩、基体鞭毛功能:

运动器官

纤毛与菌毛:

某些菌体表面存在的短而多的附属物。

纤毛比鞭毛更短、更细,且又直又硬。

数量很多,不具有运动功能,但与菌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芽孢的特点:

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

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3、芽胞内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

4、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细胞

芽孢的耐热机制:

1、芽孢衣(疏水性角蛋白)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差

2、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3、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各种酶活性降低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芽孢的本质:

不是细菌生活周期的必经阶段,也不是细菌繁殖的一种形式,又不是对环境的消极反应,而是一种生命形式,一种独立的休眠体。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八叠球菌属

细菌的繁殖:

裂殖(主要方式)、芽殖(芽生杆菌属)

菌落特征:

包括大小、颜色、透明度、表面状态、质地、边缘形态、隆起形状(正面观)

污染控制工程中常见的菌属:

微球菌属(Mic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产碱菌属(Alcaligene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动胶菌属(Zoogloea)

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弧菌属(Vibrio)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古细菌特殊的细胞结构:

①细胞壁:

不含肽聚糖,又被称作“疵壁菌”(mendosicutes),细胞壁成分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②古生菌的质膜在本质上也是由磷脂组成,但它比真细菌或真核生物具有更明显的多样性。

古细菌特殊的生化组成

(1)核糖体:

大小为70S,但其结构类似于80S型的核糖体,其16SrRNA核苷酸顺序独特,既不同于真细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

(2)tRNA成分:

其核苷酸顺序也很特殊,且不存在胸腺嘧啶。

大多数种转移RNA中不含二氢尿嘧啶。

(3)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

始于甲硫氨酸,这点与真核生物相同。

(4)对抗生素等的敏感性:

对那些作用于真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和D-环丝氨酸等不敏感;对真细菌的转译有抑制作用的氯霉素不敏感;对真核生物的转译有抑制作用的白喉毒素却十分敏感。

此外古菌对茴香霉素敏感而对卡那霉素不敏感的特性也与真细菌有别。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一类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菌丝分化:

1、营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2、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3、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主要方式)分为分生孢子和孢子囊孢子

放线菌的生活史:

1.孢子萌发2.基内菌丝体3.气生菌丝体4.孢子丝5.孢子丝分化为孢子

放线菌与人类的主要关系是产生抗生素

蓝细菌:

也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algae),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能以水作为供氢体和电子供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同化CO2为有机物质的光合细菌。

蓝细菌曾归于藻类是因为它和高等植物一样具有光和色素-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

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

细胞核无核膜,也不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壁含胞壁酸和DAP,革兰氏染色阴性。

藻胆素:

着生在类囊体膜的外表面上,呈盘状构造,在光合作用中起辅助色素的作用,是蓝细菌所特有。

功能:

吸收光能,并转移到光合系统Ⅱ中,而叶绿素a则在光合系统Ⅰ中发挥其作用,有“色素天线”(antennapigment)之称。

蓝细菌的繁殖:

无有性生殖。

以营养细胞分裂繁殖为主,此外尚有藻殖段、厚壁孢子、异形胞、内生孢子、外生孢子等

水体指示生物:

水华:

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颤藻、

褐色管孢藻是清水的指示生物,

16.泥生颤藻是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

真核微生物

1、真核微生物:

凡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2、分类:

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注: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霉菌属于丝状真菌

3、真菌:

一类形体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单细胞或多细胞,能以有性或无性繁殖,营腐生或寄生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

1、种类繁多,10余万种。

2、分布广泛,大多对人无害且有益。

3、形态结构较复杂。

4、有两种繁殖方法。

4、酵母菌:

泛指能发酵糖类的种单细胞的真菌。

5、酵母菌特点:

(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2)多数营出芽繁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

6、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

长度为4.5~21μm,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见。

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7、酵母菌含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壁:

厚度0.1~0.3m,占细胞干重18~25%。

主要成分:

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脂类、无机盐

丁质酶和脂酶等30多种酶类。

8、细胞质膜(Cellmembrane)膜上除含有不同种类的固醇(麦角甾醇)外,其余组成与结构基本与原核微生物相同。

10、繁殖方式:

11、芽殖是yeast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有限,(平均24个)

出芽方式:

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

环境适宜时,可出现假菌丝

12、芽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

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budscar),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birthscar)。

由于多重出芽,致使酵母细胞表面有多个小突起。

13、假菌丝:

酵母菌芽殖后,有的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继续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15、有性繁殖三阶段:

质配:

两个性细胞(单倍体)结合形成二倍体细胞(合子);核配:

产生二倍体的核。

减数分裂:

二倍体的核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恢复单倍体的孢子。

16、有性繁殖的过程:

通过性别不同的两个细胞经过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

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一般一个子囊可产生4-8个子囊孢子。

17、生活史:

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过程

主要类型:

营养体以单倍体/双倍体两种形式存在;营养体只以单倍体形式存在;营养体只以双倍体形式存在

18、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表面湿润,粘稠,易挑取,与细菌菌落相似,颜色多为白色,少数为红色,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若培养时间太长,其表面可产生皱褶。

气味:

有悦人的酒香味

19、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1.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糖菌”2.重要的微生物资源酵母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4.有些酵母菌具有危害性少数酵母菌能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疾病。

酵母菌与污水处理:

1)、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2)、利用酵母菌处理含苯酚废水

我国污染排放标准GB8978-1996:

一级:

0.5mg/L、二级:

1.0mg/L、三级:

2.0mg/L

酵母菌的特点:

(1)耐高糖

(2)耐高油脂

6、常用常见的酵母菌

1)酿酒酵母酿造酒、酒精、制造面包和医药;

2)裂殖酵母能发酵产生酒精。

3)汉逊酵母可产生乙酸乙脂,用于食品的增香。

4)毕赤酵母能利用正癸烷及十六烷,发酵石油生产单细胞蛋白,

5)产朊假丝酵母能利用工农业废液生产单细胞蛋白;

热带假丝酵母能利用石油生产饲料酵母。

6)球拟酵母能将葡萄糖转化为多元醇,生产甘油,利用石油生产饲料。

7)粘红酵母能同化糖类产生大量脂肪。

20、丝状真菌—霉菌

概述: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的菌丝体。

但不象大型真菌那样产生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分类上属于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和半知菌

21、霉菌的形态结构

菌丝和菌丝体:

霉菌的菌丝呈丝状或管状结构,直径3~10um,由坚硬的含几丁质的细胞壁包被,内含大量真核生物的细胞器。

是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由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

无隔菌丝:

菌丝为长管状多核细胞按形态分如:

毛霉、根霉

有隔菌丝:

菌丝由横隔膜分隔成多个细胞。

如:

青霉、曲霉霉菌细胞壁大部分由几霉菌的原按功能分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繁殖菌丝

22、菌丝体的特化形态

1、营养菌丝的分化

吸器:

专性寄生真菌从菌丝上分化出指状、球状或丝状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用以吸收细胞内的营养。

附着胞:

有些寄生真菌在其芽管或老菌丝顶端发生膨大,并分泌粘性物质,牢固地粘附在宿主的表面,形成纤细的感染菌丝,侵入宿主吸取营养。

附枝:

匍匐菌丝、假根,功能是固着和吸收营养。

附着枝:

由菌丝细胞生出1-2个特殊的细胞的短枝结构,以将菌丝附着于宿主

菌核:

由菌丝紧密交织形成的外层坚硬、色深,内层疏松,大多呈白色的休眠组织结构。

菌环和菌网:

2.气生菌丝的分化

子座:

菌丝交织成垫状、壳状等,在子座外或内可形成繁殖器官。

23、霉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大小:

形态较大

表面:

干燥,不透明

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较牢固、不易挑起

颜色:

十分多样,正反面颜色不一样

质地:

疏松呈绒毛状、棉絮状、蛛丝网状

气味:

霉味

24、霉菌的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菌丝片段(液体培养)孢子:

无性孢子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繁殖:

1、节孢子2、厚垣孢子3.孢囊孢子4.分生孢子

25、有性孢子繁殖有性繁殖的三阶段:

1、质配:

两个性细胞(单倍体)结合形成二倍体细胞(合子)2、核配:

产生二倍体的核。

3、减数分裂:

二倍体的核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核,恢复单倍体的孢子。

1、卵孢子:

形态特征:

由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

2.接合孢子:

形态特征:

是由菌丝生出的大小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两个配子囊接合后发育而成

同宗配合与异宗配合:

根据产生接合孢子的菌丝来源或亲和力不同,可分为:

同宗配合:

单一的孢囊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体,二根菌丝(同一菌丝的分枝)相互接触,形成接合孢子

异宗配合:

由不同母体产生的菌丝(不同菌系的菌丝)相遇后形成接合孢子,这一配合现象称异宗配合

两种菌系有亲和力,形态无区别,“+”、“-”表示

3.子囊孢子:

形态特征:

在子囊中形成。

子囊:

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

子囊形成两种方式:

①、两个营养细胞直接交配而成,其外面无菌丝包裹;

②、从一个特殊的、来自产囊体菌丝(称为产囊丝)的结构上产

生子囊,多个子囊外面被菌丝包围形成子实体,称子囊果。

子囊果的形状:

子囊果(Ascocarp):

子实体(一种有性结构),多个子囊外部由菌丝体组成共同的保护组织结构,称为子囊果。

子囊包在其中。

子囊果有三种类型:

闭囊壳、子囊壳

子囊盘

4.担孢形态特征:

担子菌所特有,经两性细胞核配合后产生的外生孢子。

因着生在担子上而得名

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

双核细胞分裂前,在两个核之间产生一个钩状分枝。

其中一个核进入钩状分枝中。

两个核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

新形成的两个子核移向细胞一侧,一核留在钩状分枝中,钩状分枝向下弯曲,顶部细胞壁溶解,随后在钩状分枝的基部和两对细胞核之间各形成一个隔膜,分割成两个子细胞。

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26、半知菌类:

半知菌是只有无性阶段没有有性阶段的真菌半知菌约共25000种左右。

它们大多腐生,也有不少寄生于动植物和人体上,如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香港脚)等都是半知菌寄生所致。

(1)曲霉

(2)青霉(3)交链孢霉别名:

链格孢(4)木霉(5)镰刀菌别名赤霉菌(6)头孢霉

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顶端聚集成头状,包含10~25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厚垣孢子棍棒形,浅色。

自然界广泛分布,土壤中常分离到。

产生头孢霉素(7)白僵菌菌丝细弱,直径约1.5-2.0微米,无色透明,有隔膜,并分枝。

菌落平坦,孢子形成后表面呈粉状,白色至淡黄色。

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

藻类

1.藻类概述:

共同特征:

能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繁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

分布:

分布在水体或潮湿环境中。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

常浮游于水中,称为浮游植物。

与水处理的关系:

常使自来水产生异味或颜色,或造成滤池堵塞。

水体富营养化(含过量N、P)常产生“水华”或“赤潮”。

可利用藻类进行废水处理。

如氧化塘处理系统,利用菌藻互生原理,进行废水处理。

在水体复杂的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污染生物监测中,可作为指示生物可以反映出污染程度。

藻类的生活条件:

温度广温性和狭温性,随温度的演替;光照主要因素;pH值最适为6-8;其他因素水的流态、无机盐类、DO

藻类的营养:

属光能无机营养自养型微生物,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及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

夜间则通过呼吸作用取得能量,吸收O2同时放出CO2在池塘中,白天水中的DO往往很高,甚至过饱和;夜间DO急骤下降。

藻类的繁殖:

繁殖方式:

营养繁殖:

藻殖段;无性生殖:

孢囊孢子;有性生殖:

产生配子结合

藻类的分类

分类依据:

根据形态,细胞核的结构和细胞壁的成分,载色体结构和色素种类,贮存物的类别,鞭毛的有无、数目、着生位置和类型,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类型等,可分为:

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甲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

绿藻门:

藻体呈草绿色,约有5000—8000种,90%产于淡水,少数在潮湿地带。

藻体有单细胞状、群体状;丝状,片状。

淡水常见代表有:

衣藻、团藻、小球藻、栅藻、丝藻、石莼、刚毛藻、松藻、水绵、轮藻等等。

裸藻门:

无细胞壁,原生质体表层硬化成表质。

具鞭毛和眼点。

多数种类具叶绿体,含叶绿素a、b。

分布广,多数产于淡水,富营养水体中常有种类,可作为鉴别有机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或净水水质。

渔业中是某些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

养鱼池中的裸藻水华,是水肥、好水的标志。

裸藻属:

多为具1根鞭毛的绿色纺缍形细胞,后端延伸成尾状。

表质柔软,形状易变,具螺旋形排列的线纹或颗粒。

在有机质丰富的静水小水体,常大量繁殖,形成膜状水华,呈现绿色或红褐色

囊裸藻属:

单细胞,具1条鞭毛囊壳:

光滑或具点纹、孔纹、颗粒、棘刺等囊壳无色或呈黄、橙、褐囊壳前有一个圆形的鞭毛孔,领有或无囊壳内原生质裸露无壁云彩状水华,呈黄褐色或黑褐色

硅藻门特征:

藻体为单细胞、可连接成丝状或其他形状的群体。

有细胞壁,细胞壁由上壳和下壳套合而成,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不含纤维素,壳面上有各种花纹。

营养体无运动细胞。

有细胞核、载色体(金黄色或黄褐色),主要含β—胡萝素,叶黄素。

含少量叶绿素a、c。

繁殖:

以裂殖进行繁殖,形成的子细胞越来越小,以有性生殖产生复大孢子的方式恢复其大小。

约16000多种,分布在淡水、海水、半咸水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