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239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尿的形成大致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的前提。

2、通过资料分析和对人体构造及身体健康的关注,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策略:

本课首先提出问题: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哪些废物?

这些废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的呢?

接下来通过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发现泌尿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利用动画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再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与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

用、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资料分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图片和动画,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

预习本节内容,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部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人体为什么要排尿?

2、尿常规化验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

由此导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

尿的形成和排出

1、肾脏的内部结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流经肾单位后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适于尿液形成?

(2)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个结构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肾单位。

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

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

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套在肾小球外面的是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的,肾小囊的内壁紧贴着肾小球,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连。

(2)从图上可以看出,出球小动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一端肾小球毛细血管,另一端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强调:

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面再次形成毛细血管网;肾小囊与肾小球的位置关系。

2、尿的形成: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教材资料分析中的数据,让学生尝试分析资料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学生观察视频资料,分析教材中的数据,通过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教师质疑:

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推测出: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

血浆中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可以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教师引导: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学生讨论、交流,推测出:

肾小管对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人体通过排尿能够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

3、尿的排出

学生阅读P75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尿的排出”视频资料,学生观察并尝试说明尿液排除体外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尿的排出过程”,并结合生活实际归纳排尿的意义:

人体通过排尿能够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等;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4、血液透析与肾脏移植

学生阅读教材77页科学、技术、社会。

了解科技发展前沿相关知识,结合世界肾脏日的设立,引导学生关爱肾脏。

三、反馈练习

1、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均含有的成分是()①水②无机盐③葡萄糖④尿素⑤蛋白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

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

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3、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

成。

你一定知道其中正确的是()

A、入球血管为小动脉,出球血管为小静脉。

B、入球血管为小静脉,出球血管为小动脉。

C、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小动脉。

D、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静动脉。

4、你认为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5、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6、在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能够被滤过并且全部被

重吸收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D、尿素

7、为了使体内的尿素等废物能及时地随尿液排出

我们应该:

()

A、多参加体育锻炼B、多喝开水

C、多排尿D、定时大便

8、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

的尿液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B、肾小球具有渗透作用

C、肾小球具有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9、体检时,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

()

A、尿素B、葡萄糖C、无机盐D、水

10、回顾血液中的废物最终进入尿液的途径,请把正确

的途径找出来:

()

A、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尿液

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尿的形成与排出-----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自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学习兴趣高涨,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同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上也非常关键。

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有很强的积极性,非常积极、乐意回答问题和参与老师的课堂活动,但在知识点的正确性方面不会作很大的考虑。

另外,初中生在小学曾进行过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对各种生活中的生物方面现象兴趣比较浓厚,对一些浅显的生物现象也知道一定的原因或原理。

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尽量多的设计学生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如实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但也需要在教学时适时引导和纠正学生到正确的知识和答案上。

讲一堂活生生的课时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而需要大量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的生活应用贯穿课堂。

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课下我做了分析: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问卷调查为主。

2、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可以看到当前小组自主探究加合作学习活动中,多数学生能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对生成性问题,能做一些记录,并全班交流,效果较好。

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缺乏合作意识,被动的为合作而合作。

主要表现在:

(1)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问卷第四题本节课中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回答经常的占35.2%,偶尔回答的占24.6%,不回答的占2.4%。

能提出同学的优点和缺点的占26.2%。

其中选择中间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中等或不太好的。

(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问卷第二题“当不理解.不明白.有疑问时:

"能大胆提出的占58.3%,不敢说出的占21.4%,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与同学和老师争论的占39.3%"。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谈话的反馈分析.

(3)合作小组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容易造成合作讨论时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

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因而导致讨论难以深入。

从“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吗?

”这一问题统计的结果看,91.4%以上的学生认为没有,7.7%的同学不清楚,认为有的同学为不到1%。

(4)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有68.4%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23.5%的同学选择在独立思考后讨论,8.1%的同学选择两者兼有。

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深入。

    

因此,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这种学习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刚进入初中后,在学习方中还有许多不适应的方面,我们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运用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适应,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好奇心较高,比较热衷于新生事物,特别是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归纳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他们缺乏对生物知识的整体认识,加上这个年龄段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小学科学学科中已经在课外科普资料,视频,网络等资源中了解到了部分生物知识,对具体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尿的形成与排出这部分的知识理解和应用,(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对该模块知识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来安排教学。

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尽量多的设计学生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如实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但也需要在教学时适时引导和纠正学生到正确的知识和答案上。

讲一堂活生生的课时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就知识讲知识,而需要大量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的生活应用贯穿课堂。

《人体内的废物排出》教材分析

内容简介

本章包括“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的形成与排出”两部分。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泌尿系统是由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组成的,其中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尿的形成与排出”首先描述尿液的形成包括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其次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和过程,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人体通过肾、肺和皮肤将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两部分内容在逻辑上呈现明显的前后关系。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后者有赖于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又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深入。

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内容紧紧相扣,既描述了人体主要废物——尿液的排出,又讲述了其他废物排出的方式。

内容地位

本章和人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容直接相关。

如人体尿液的形成和循环系统直接相关,尿液的排出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直接相关,人体通过呼吸排出的多余水分和呼吸系统直接相关,人体内粪便的形成与排出和消化系统直接相关。

本章虽然主要描述人体小环境中产生的废物,但是也应该关注人通过排泄或排遗将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入自然这个大环境而产生的影响。

人体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可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人类也应该处理好人体排出的废物,以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保障人体健康。

教学特点

本章安排了观察、讨论和调查等活动。

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肾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和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

在安排学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应本着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等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教学重点:

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概述肾的结构和特点

2.教学难点:

说出肾单位的结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是学习尿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只有很好地掌握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肾的结构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尿液的形成。

因此,我们将上述两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很好地观察肾单位。

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感觉困难。

因此,我们将说出肾单位的结构作为教学难点。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已有认识切入教学,通过讨论、观察等方法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本节的难点。

二、人体废物的排出

1.教学重点:

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2.教学难点

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本节主要有尿液的形成、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以及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三部分内容。

尿液的形成依靠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因此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人体除了通过尿液排出废物,还有其他途径排出废物。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部分主要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于培养学生关心自身和环境的关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很有必要。

而对于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都是在肾的皮质或髓质中进行的。

对于肾如何进行滤过和重吸收,学生没有感性上的认识。

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重点阐述肾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

学生可能对人体内废物排出的意义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清楚人体内的废物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长时间憋尿或长时间不排便后的亲身感受,再通过讲授医学上一些有关人体废物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理论或事实,让学生明白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评测练习

1、正常人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均含有的成分是()①水②无机盐③葡萄糖④尿素⑤蛋白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

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呢?

如果发现了较多的葡萄糖呢?

3、肾小球是个血管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

成。

你一定知道其中正确的是()

A、入球血管为小动脉,出球血管为小静脉。

B、入球血管为小静脉,出球血管为小动脉。

C、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小动脉。

D、入球血管和出球血管均为静动脉。

4、你认为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5、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单位

6、在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能够被滤过并且全部被

重吸收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葡萄糖C、无机盐D、尿素

7、为了使体内的尿素等废物能及时地随尿液排出

我们应该:

()

A、多参加体育锻炼B、多喝开水

C、多排尿D、定时大便

8、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

的尿液约1.5升,这是因为:

()

A、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B、肾小球具有渗透作用

C、肾小球具有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9、体检时,健康人的尿液中检测不到:

()

A、尿素B、葡萄糖C、无机盐D、水

10、回顾血液中的废物最终进入尿液的途径,请把正确

的途径找出来:

()

A、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尿液

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

D、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课堂观评记录

评课人:

孙绪焕评课时间:

2015年3月23日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60分)

结构化预习

(10分)

预习有深度,能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

5

5

5

及时、自主地完成导读单,准确率高

5

学习过程

(30分)

参与状态:

精神饱满,兴趣浓厚,学习投入状态良好

5

4

5

5

5

5

4

思维状态:

善于思考质疑,能提出个人观点,见解独到、有价值,并引发同学思考

5

自主状态:

能独立思考,探究问题有主见,能总结提炼学习所得

5

合作状态:

组织有序,讨论热烈,同伴协作、帮扶到位,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

5

展示状态:

大胆自信,表达简洁,解疑答惑正确,征求意见谦虚

5

交往状态:

尊重同学和老师,清晰表达自己观点,耐心听取别人意见,质疑研讨诚恳,评价客观公正

5

学习效果

(20分)

知识掌握:

快速掌握当堂知识,训练单准确率高,知识目标达成度好

5

5

5

4

5

方法运用: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能力形成:

学生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5

情感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愉悦快乐,思想情感积极向上

5

(40分)

导学设计

(10分)

学习目标正确、重难点恰当,关键问题把握准确,能根据学习内容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5

5

4

设计实用,体现教学要求;问题有梯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评价及时、客观

5

课堂活动

(25分)

注重情境创设,兴趣激发,学习目标呈现清晰

5

4

5

5

5

4

及时整理提炼学生生成的问题;适时、适度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矫正纠错、提炼总结,体现智慧型指导

5

指导学生当堂落实问题训练单,且学习效果良好

5

课堂环节紧凑,时间调控合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5

评价适时恰当,激励性、指导性强

5

个人素质(5分)

教学基本功扎实,知识储备足;能亲近学生,关爱、尊重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一定的教学智慧

5

5

总体印象

本节课学生能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错。

分数合计

100

94

评课记录:

主持人王老师:

本节课我们组根据孙老师的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主要是观察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个是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实际教学来看,效果不错。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还有些小的问题,例如后进生的学习管理,还存在改进空间,针对学习问题,如何面向全体,如何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后进生吃好。

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探讨。

孙老师:

我先对孙老师的课谈谈看法。

这节课思路清晰、学法指导适时恰当,提问能调动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体现了高效课堂。

胡老师:

先说孙老师的课。

从这几个方面体现了“高效课堂”。

第一,小组讨论运用实际恰当,没有流于形式;

第二,案例、组织很好,无可挑剔,尤其是动画加深理解体现高效;

第三,利用幻灯片动态演示尿的形成,形象生动,大大突破了难点,

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第四,课堂提问精准到位,配合视频、与生活结合,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生物,体现了高效。

如果时间再把握好一些,充裕一些,效果更好。

刘老师:

本节课情景设置能抓住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学习,实现了生帮生,生教生,体现了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习效率。

冯老师:

苏老师的课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幻灯醒目、故事激发兴趣。

唯一问题是时间分配问题,到最后时间稍显紧张。

课后自我反思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是如何排出而按排的,与前面章节的知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核心章节之一。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落实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还对前面相关章节的复习巩固,促进知识结构的网络化有着重要作用。

在生活中,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因此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形成尿液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本节内容也能使学生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孩排尿图片,运动员出汗图片,尿毒症患者的相关图片盒案例介绍等),激发兴趣,接着,提出问题“人体代谢废物主要通过那些途径排出?

”、“如果人体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引导同学们思考讨论,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人体排泄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

各自的作用如何?

接着我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安排了1个观察思考和1个资料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第一个观察思考学生很容易答出,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明白也能把课后的题自己完成,但第二个资料分析就不太理解,有的同学看了好几遍也没明白,我就到学生的小组内和他们共同分析,直到几个同学先明白了,就让他们再给其它的学生讲解。

在讲授泌尿系统的组成时,我利用图片展示,虽然学生没有真正看见过肾脏,但这一环节效果很好。

对于尿的形成和排出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展示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的过滤现象------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如:

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以及全部的尿素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以及原尿流经肾小管发生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

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了这一重点。

这节课我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讲,把尿的形成特别是肾小球的过虑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一重点和难点是我的成功之处!

我还体会到:

1、要创设问题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这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2、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模型、挂图、实物和多媒体动画,将文本知识图像化,抽象知识直观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展现生物学的学科特色和魅力。

3、要充分调动学生,及时进行反馈。

通过问题引领、师生互动、小组活动、个别提醒的方式,尽可能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双边活动中来,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诊断性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面向全体,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表分析

本章不分节,章标题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三种:

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三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少量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

第二种途径已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过。

本章将介绍第一种和第三种途径。

考虑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为“描述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