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2263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docx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doc

云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2009-05-19]·作者:

·来源:

 

为落实好《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

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

要远离交通干道。

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4、牛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5、牛场应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

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6、牛场进出口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

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三、配套设施

1、牛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做到各功能区相对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正常牛与病牛分开,种牛与商品牛分开。

2、牛场生产区主要包括各类牛舍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牛舍建筑面积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

3、根据牛场生产实际和不同牛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牛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牛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4、种牛舍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牛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育肥牛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育肥牛舍应离出牛台较近。

5、各类牛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牛舍。

生产育肥牛300~400公斤所需牛舍面积4平方米/头以上,400公斤以上4.5平方米/头以上、繁殖母牛5-6平方米/头以上、断奶犊牛2.8平方米/头以上。

6、牛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牛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7、圈舍应采用粗糙硬化地面或用坚砖铺设,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8、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各栋圈舍出入口处应设消毒池,确保进入的人员或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9、运动场以每头牛5-7平方的标准,与牛舍长度一致,宽度可根地形调整。

10、牛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草料棚、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青贮窖青贮饲草量按饲养4个月需要量建设,草库干草储量按饲养5个月需要量建设。

11、兽医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诊断设备、消毒器具和疫苗储存器具。

12、管理区大门口必须有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并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13、牛场隔离区主要是隔离舍、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隔离舍的设置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

14、牛场应建有水塔等储水和供水系统,保障供应清洁饮用水。

15、牛场内道路实行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

人员、饲料及产品进出,走净道。

粪便、病牛及废弃物,污染设备运输走污道。

16、牛场场地选择应有1%~3%的坡度,场区内实行雨污分离排出。

建立封闭排污沟、干粪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使生产和生活污水经暗沟污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或沼气池),雨水经明沟(净水道)排放,实现牛场污染减量化和粪便处理无害化。

17、牛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18、牛舍结构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

牛舍围护结构应能防止动物侵入,围护材料保温隔热。

牛舍内墙墙面应耐酸碱,利于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四、防疫制度

1、牛场饲养、防疫、诊疗人员必须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2、牛场必须建立和落实生产管理制度、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免疫程序、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病死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制度。

3、饲料和原料应符合营养标准和卫生指标标准。

不得使用变质、霉变或被污染的饲料,不得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其他畜禽副产品。

使用的饲料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具有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并且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无公害养殖对药物使用的要求。

饲料中添加的兽药严格遵循兽药使用规范,不得添加国家严禁使用的违禁药物。

4、牛场要实行用药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用药档案备查。

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兽药。

根据不同种类的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严禁超期用药,控制残留。

5、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牛场应有兼职兽医,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牛场应有专职兽医。

牛场兽医应具备兽医执业资格或相应专业技能。

6、牛场应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犊牛、育肥牛销售出场时应具备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

五、粪污排放

1、以牛场粪便污染“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牛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防疫设施要与圈舍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2、牛场污水和粪便处理能力和方式应根据牛场规模和周边条件设计,用作肥料还田的牛场,其干粪和污水处理设施分别满足20天以上的厌氧发酵处理周期要求,干粪及粪便渣用作肥料时,不能超过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因季节性使用粪便作肥料,以用肥淡季和高温季度为参数设计和建造与粪便量配套的干粪和污水处理池,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实行排放的牛场,其粪便污水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3、牛场粪便处理和利用主要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把优质的有机肥经腐熟、堆积发酵后用于种植业,采用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云阳县畜牧兽医局

二○○九年三月

 

 

牛舍建设相关技术参数

 

一、建筑参数

1)牛床:

1.6-1.8×1-1.2米,运动场每头牛7-12平方米。

2)混泥土地面:

地面应向清粪方向倾斜2-3%。

3)窗户面积与舍内面积之比:

为1:

12,窗台距地面1.1米。

4)供水:

按每头牛每天20公斤计算。

5)绿化: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二、工程设计方案

1)地基与墙体:

基深0.5-1米,砖墙厚0.24米,牛舍内墙设墙围,防止水体渗入墙体,提高墙的坚固性。

2)屋顶:

顶棚距地面为350-380厘米。

要求防暑、防雨并通风良好。

3)屋檐:

屋檐距地面280-320厘米。

屋檐和顶棚太高、不利于保温,过低则影响舍内光线和通风。

4)牛床:

长1.6-1.8米,宽1.1-1.4米。

(能繁母牛床宽不低于1.5米),坡度1.5%,用粗糙水泥地面或用竖砖铺设,水泥抹缝。

5)饲料通道:

宽1.3-1.5米。

6)粪尿沟:

宽0.3-0.5米,深0.1米左右,沟底向流出方向倾斜,坡度0.6%。

7)清粪道:

宽1.3-1.5米,拱度1.5%,标高低于牛床,地面水泥抹制粗糙。

8)牛舍门:

宽2.2×2.4米,双开门,向外。

9)牛舍窗户:

高1.5米,宽1.2米,每隔2.8米置1扇。

10)照明:

每幢牛舍内安装3排白炽灯,间隔3米,排与排之间错开。

11)道路:

主干道宽4米,支道2.5米。

12)饲槽:

采用固定式水泥饲槽,上宽65_80厘米,底宽35厘米,底呈弧形,槽内缘高35厘米,(靠牛床一侧)外缘高60-80厘米,或采用道槽合一的模式。

13)水槽:

也可采用金属自动饮水器或料槽隔一段做水槽。

14)隔栏:

高90厘米,用钢管制成,前端与栓牛架连在一起,后端固定在牛床的前2∕3处。

15)运动场:

运动场的大小以牛的数量而定,每头牛占用面积,成年牛为7-10平方米,育肥牛5-8平方米,犊牛为5-10平方米。

运动场围栏要结实,围栏高度150厘米左右。

运动场内要设水槽和凉棚。

16)青贮塔:

贮备量按每头牛每天20公斤计算,以满促3个月需要进行总量计算,

17)草垛棚:

贮量按每头牛每天4公斤计算,以满足3个月需要,每立方米贮量按200公斤计算。

18)消毒池:

生产区大门,各牛舍的进出口处应设脚踏消毒池,大门进口设车辆消毒池。

车辆消毒池(长3.8米,宽3米,深0.1米);脚踏消毒池(长2.8米,宽1.4米,深0.1米)。

19)堆粪场:

以每头牛排粪0.02立方米/天计算,满足1个月堆粪计算。

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符合GB7959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

20)污水池:

以每头牛排尿0.02立方米/天,冲洗用水每头0.02立方米/天,满足30天需要,或建沼气池均以排泄量计算。

21)牛装卸台:

砖砌平台,台高1米左右,平台连斜坡,两侧有栏秆(高1.2米左右)。

云阳县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2009-05-19]·作者:

·来源: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养羊的经济效益,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一、审查备案

1、饲养100只山羊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现场设计。

申请经县局初审合格后,包片技术人员再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在合理的情况下对山羊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和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羊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

1、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2、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3、场区土地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4、场区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5、场区周围3公里内无大型化工厂、采矿厂、皮革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厂及畜牧场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应在1km以上。

6、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的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建场。

三、总体布局

1、肉羊场总体布局按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进行布局。

生产区位于管理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隔离区位于生产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2、生产区四周设围墙,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池。

3、肉羊场内羊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与粪便等废弃物出场的道路要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

4、饲养工艺应符合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的规定。

四、羊舍建筑

1、羊舍朝向一般为南北方向位,南北向偏东或偏西,不超过30度。

2、羊栏应沿羊舍长轴方向呈单列或双列布置。

3、羊床楼高必须保持离地平面0.7-1米,羊舍宽1.5-2米,漏粪板为条状,宽2-3厘米,厚3厘米,漏粪板间隙1-1.5厘米,羊舍前栏高1.5米,羊床前栏外部设有饲料槽和饮水装置,羊舍地面坡度30度以上,用水泥硬化。

4、羊舍高度一般不低于2.8米。

舍门宽度1.5-2.5米、高度2米左右。

窗户面积一般为地面积的1/15,下缘离地面高度为1.5米。

5、各类羊只占舍面积:

种公羊4-6平方米/只,空怀母羊1.0-1.2平方米/只,妊娠羊或冬季产羔母羊1.1-2.0平方米/只,育肥羔羊0.6-0.8平方米/只,育肥羯羊或淘汰羊0.7-0.8平方米/只。

6、肉羊饲槽为固定统槽。

饲槽内表面应光滑、耐用,用水泥、木板或钢板建造,饲槽底部为圆弧形,每个饲槽长2-3米,每只羊占饲槽长的0.3-0.5米,要求饲槽上宽30-35厘米,下宽10-15厘米,内侧深20厘米,外侧高35厘米。

7、羊舍结构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

羊舍围护结构应能防止动物侵入,围护材料保温隔热。

羊舍内墙墙面应耐酸碱,利于消毒药液清洗消毒。

五、配套工程

1、羊场要购置设备,主要包括用于饲料加工、青贮,粪便及污水处理、消防、消毒、给排水的设备。

2、青贮窖青贮饲草量按饲养4个月需要量建设,草库干草储量按饲养5个月需要量建设。

3、可采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供水,供水能力按存栏1000只羊,日供5吨设计。

4、生产和生活污水采用暗沟排放,雨雪等自然降水采用明沟排放。

5、电力负荷等级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三级,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电力负荷的1/4。

6、建筑防火等级按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级三级设计。

7、沼气池的容积应根据养羊数量确定,一般来说养20只能繁母羊可建8-10立方米。

8、场内主干道应与场外运输线路连接,其宽度为5-6米,支干道为2-3米。

六、环境保护

1、新建肉羊场必须进行环境评估,确保肉羊场建成后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肉羊场环境。

2、新建肉羊场必须与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设。

3、羊粪、尿、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一次性使用的畜牧兽医器械及包装物和污水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4、羊粪经堆积发酵或沼气池处理后应符合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

5、污水经生物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6、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定期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7、应对空旷地带进行绿化,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云阳县畜牧兽医局

二○○九年三月

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建设规范

来源:

畜牧公司 作者:

金圣柱

 

一、范围

为了整体提升肉鸡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商品肉鸡饲养的良性循环,保证养殖户的根本收益,特制定本标准;

二、引用标准

国质检食[2003]212号关于印发《出口禽肉及其制品检验检疫要求(试行)》的通知以及《出口肉禽饲养场备案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

三、定义

1、五统一

即统一供应雏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使用药物,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收购屠宰;

2、空舍期

从上一批鸡只出栏彻底清洗、消毒工作完毕到下一批开始饲养的间隔时间;

空舍期一般为15-21天;

四、养殖小区选址

1、自然条件因素

(1)地形地势

养殖小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的地方。

平原地区建场应选择比较平坦、开阔、利于排水,地下水位应低于鸡舍地基深度0.5米以下;山区建场应选择稍平缓坡,坡面向阳,总坡度不超过25%,建筑区坡度应在25°以内;靠近河流、湖泊地区建场应选择比当地水文资料中最高水位高1-2米处;从防疫的角度,养殖小区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利用原有林带树木、山岭、河川、河谷等作为天然屏障。

土质未被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没有地质化学环境性地方病,以砂壤土类地区较为理想。

(2)水源水质

水源充足,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养殖小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应具有独立的自备水源(井);养殖小区水源应具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等方面的检验报告,饮用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见表1)和《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见表2);

(3)气候因素

鸡舍的建筑方位、朝向、间距、排列次序等应考虑当地风向、风力、日照等情况;防暑、防寒措施以及建筑结构等应考虑当地常年平均气温、绝对最高与最低气温、土壤冻层深度、降雨量与积雪厚度(雪载)、最大风力(风载)、常年主风向和风频率等常年气象变化情况。

表1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

标准值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色(°)

色度不超过30°

浑浊度(°)

不超过20°

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总硬度(以CaCO3计),mg/L

1500

pH

5、-9

4、-8.0

溶解性总固体,mg/L

4000

2000

氯化物(Cl ̄计),mg/L

1000

250

硫酸盐(SO计),mg/L

500

250

细菌学指标

总大肠菌群,个/100mL

成年畜10,幼畜和禽1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以F ̄计),mg/L

2.0

2.0

氰化物,mg/L

0.2

0.05

总砷L,mg/L

0.2

0.2

总汞,mg/L

0.01

0.001

铅,mg/L

0.1

0.1

铬(六价),mg/L

0.1

0.05

镉,mg/L

0.05

0.01

硝酸盐(以N计),mg/L

30

30

表2畜禽饮用水中农药限量指标(毫克/每升)

项目

马拉硫磷

内吸磷

甲基对硫磷

对硫磷

乐果

林丹

百菌清

甲萘威

限值

0.25

0.03

0.02

0.003

0.08

0.004

0.01

0.05

2、社会条件因素

(1)地理位置

为保障交通和运输方便,养殖小区场外应通有公路,但不能与主要交通线路交叉。

为确保防疫卫生要求,避免噪声对鸡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养殖小区与主要交通干道应保持适当距离:

距国道、省际公路1000米;距市、区(县)公路500米;距乡镇公路500米;距村级及一般公路(土路或石子路)500米;

(2)疫情环境

为防止养殖小区受到周围环境污染或污染周围环境,选址时应远离村庄、居民区、家禽屠宰场、化工厂、制革厂、种禽、蛋禽饲养场、兽医站和集贸市场,如养殖小区选址在上述场所附近应至少保持20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且不应位于上述容易产生污染企业(屠宰场、化工厂、制革厂等)的下风向;

(3)其他

养殖小区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农牧业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开发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用地要求。

以下地区或地段不宜选址建场:

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五、规划和布局

1、按功能分区

养殖小区应由饲养区(生产区)、隔离区和办公生活区三大部分组成。

饲养区设有饲养员居住室和饲料存放室;办公生活区设有办公室、库房、食堂、传达室(门卫)、饲养员专用更衣室和休息间;隔离区设有兽医工作室、病禽隔离饲养区和尸体、粪便、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隔离区应位于全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全场场区最低处,隔离区内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应与其他功能区保持适当的卫生距离。

按功能分区及规划应参照图1所示。

2、规划布局

(1)鸡舍应按功能分区原则和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排列布局,其朝向、间距合理。

以鸡舍檐口高度(H)为基准,通风与防疫间距要求不得小于3-5H,一般应为10-15米,以有效降低鸡舍间相互感染机会。

(2)人员、饲料、疫苗、兽药、垫料等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净道)应与鸡粪、病死鸡、废旧垫料、场内垃圾等运输通道(污道)严格分开。

(3)生产区、生活区分开。

(4)鸡舍布局形式应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详见图2和图3。

(5)每个养殖小区鸡舍栋数在8-10个栋,每个栋饲养量在4000-5000只,每个养殖小区饲养量在40000-50000只/批;

(6)鸡舍内宽9.2-10米,中间留2、米的走道,两边设栖架,栖架高0.8-0.9米;鸡舍内长60-70米;净道一侧建设饲料贮藏间。

六、鸡场建筑及设备设施

1、鸡舍的基本结构

(1)基础和地基

基础应具备坚固、耐久、抗机械作用能力和防潮、抗震、抗冻能力。

基础的防潮层应设在基础墙的顶部,舍内地坪以下60毫米(加强基础保温对改善鸡舍环境有重要意义);

地基必须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足够的厚度,压缩性(下沉度)不超过2-3厘米;抗冲刷能力强、膨胀性小;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无侵蚀作用;鸡舍主体为玻璃钢结构的,地下部分必须有宽为37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地基,地上部分有宽24厘米、高30厘米的支撑墙体,支撑墙体以上部分为玻璃钢;

(2)墙体

墙体必须具备坚固、耐久、抗震、耐水、防火、抗冻;便于清扫和消毒;具有良好的保温与隔热性能(墙体散热占整个鸡舍总失热量的35%-40%)。

外墙四周必须做好水泥散水(宽为30厘米、厚为5厘米)和水泥排水沟(直径为40厘米的半圆型),散水和排水沟为水泥一体;能够将清洗鸡舍的污水不渗漏的排出鸡场做无害化处理;支撑墙体内外表面用水泥沙浆粉抹;玻璃钢墙体厚度为10-15厘米。

两侧墙体在距地面高2、米的位置,设置长0.5-1.0米,宽0.4米的换气窗,换气窗间距3米,南北两侧相互交错。

换气窗以木框、木窗为宜,窗与框以下边为连接,窗向里开启。

(3)屋顶

屋顶必须具备结构轻便、防水、防火、防风和保温性能(屋顶散热占整个鸡舍总失热量的60-65%);屋顶最好使用100-150mm厚防火聚苯作保温层[λ<0.23w/(m?

K)],屋顶形式可采用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拱顶式、平顶式等。

脊高3-5、米,檐高2米;在屋顶的脊线上,设置直径为0.3米的换气口,换气桶高出鸡舍外屋顶0.5米,换气桶上面做防雨帽;换气口内做可调节换气大小的调节板。

换气桶间隔6米。

南北两侧每间隔3米处开一个地窗,地窗长30厘米,高20厘米。

(4)地面

地面应坚实、致密、平坦、防滑;有利于消毒和排污;保温、不冷、不渗水、不返潮,一般应采用混泥土地面;厚度为3-10厘米;

地面也可以设计为中间低(鸡舍正中间),侧墙两边高(有3-5度的倾斜),便于清理鸡粪,中间低的方向以操作间(人员活动区)高,脏道一端(风机端)低为宜,一般有5-8度的倾斜,其作用是将清洗鸡舍的污水全部排除,鸡舍以外有相连接的不渗漏的管道或明沟排出围墙外,做无害化处理。

2、鸡舍类型

鸡舍类型主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饲养阶段和饲养方式确定。

根据北京及周边地区气候类型和特点,比较适宜的鸡舍类型为:

(1)密闭式鸡舍

也称无窗鸡舍,舍内环境条件完全依靠人工调节。

须配置容易操控、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的设备。

此种鸡舍适合于四季温度变化明显的地区。

北京及周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密闭式鸡舍应为首选。

(2)有窗式鸡舍

是通过墙体、窗户和屋顶等维护结构形成全封闭状态的鸡舍形式,也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能力,便于人工控制舍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