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90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docx

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

禽类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品种。

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料比低的品种。

二、育雏前的准备:

1、清舍,要在上批禽出栏之后产即清除舍内的粪便,清扫房屋及冲洗等工作。

2、消毒,要把养殖用的东西全部拿到屋里一起消毒,可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24小时——48个小时,或用3%的火碱等方法。

3、在进雏前要进行试温,要在前3天把室温提到40度,然后进行二次消毒。

三、选取健康的雏禽

选择初生雏主要有以下三条标准:

1、首先要选孵化管理技术好,种蛋来源稳定(质量好)的孵化场。

2、腹部收缩良好,体重大小均匀,绒毛长度适中有光泽度。

3、泄殖腔附近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便附着,

四、科学的饮水管理

及时开饮:

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饮,开饮非常重要,且体方法及要点如下:

 1、雏鸡运到养殖场后先休息3-4个小时,然后立即让其自由饮水,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及营养类药物。

1小时后在投给开食料开食。

  2、用清洁、新鲜的温开水供给饮用,水温控制在35度左右。

饮水器最好一天能刷一次。

3、7日龄之前供给温开水,

4、每周必须给水消毒一次。

五、科学的饲喂管理:

  及时开食调教:

雏禽第一次吃料叫开食,开食很重要,应高度的重视。

 经研究表明,雏鸡提早开食能促进卵黄的吸收、使雏禽能尽快学会吃食的习惯。

给新生雏尽早提供水和养分,还能剌激肝脏、胰脏和肠道的生长,并且能增加肠道绒毛的长度,这些效应能提高雏禽在开始采食干饲料后的养分利用率,从而促进生长。

育雏期间宜用厂家的前期料或脱温料,不主张自己配料。

六、适宜的温度

  雏禽的给温原则总的来说是:

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高;夜间宜高、白天宜底;阴雨天宜高、晴天宜底;肉雏宜高、蛋雏宜底。

在早春育雏过程中,大批死亡事故往往发生在晚上或是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时候,应特别注意。

  温度是否合适不仅要看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观察禽群状况,有经验的饲养者,观察禽群的表现即可判断温度适宜程度。

温度适宜:

雏禽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禽群的疏散,均匀俯卧,饮水适度,粪便正常。

温度过高:

雏禽伸颈张嘴呼吸,出现热行喘气,初期惊叫不安,接着精神懒散,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大,腹泻,两翅下垂。

温度过低:

雏禽聚集成堆,不思饮食,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夜间睡眠不安,相互挤压,时间稍长会造成大批压死现象。

七、适宜的湿度

  育雏的前10天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后期保持50-60%,中指不能高于70%和低于40%。

若育雏室内温度太低,空气过分干燥,雏禽会通过呼吸将体内的水份大量散发出去,导致饮水过多,影响腹中卵黄囊的吸收,并发生腹泻,同时妨碍羽毛生长和出现脚趾干。

由于室内空气过于干燥,还易引起尘埃、羽屑飞扬,使雏禽感染呼吸道疾病。

若相对温度过高,则雏禽羽毛污秽。

零乱、食欲不振,易患疾病,腹泻,并利于霉菌和其他病源微生物特别是球虫卵囊发育而致病。

高温高湿,是球虫爆发的有利条件,所以,育雏应高度重视湿度的控制。

如禽舍内湿度过高,则应增强通风,暂时减少带禽喷雾消毒次数,改成4-5天喷1次来改善。

如湿度过低,空气干燥,则可用盆装已按比例稀释好的消毒水放在舍内,让其自由挥发,以增加湿度,同时增加带禽消毒的次数,可每天喷雾1-2次。

八、合理的光照

  合理的光照,可以降低雏禽猝死症,腹水症及腿部病的发生率

九、合理的密度:

  理想的饲养密度取决于管理条件、气候、和禽舍型式,禽品种等。

密度过大则舍内空气污浊、容易发生啄毛和啄屁现象、还会使雏禽生长发育不整齐。

十、通风换气及日常管理

  雏禽代谢旺盛,呼吸次数多,生长快,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禽群每天要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舍内的粪、尿会分解出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而雏禽又对不良气体非常敏感,如不及时把这些气体排出,对雏禽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氨气,容易刺激发生呼吸道症状,并诱发复合呼吸道感染和引起腹水综合症。

十一、科学的疾病控制措施

  饮水消毒的方法:

每天在饮水中投给饮水消毒剂,能有效的杀灭水中常存在的细菌,病菌,芽胞等并原微生物。

饮水消毒的注意事项:

饮水消毒剂不能与疫苗、维生素、强酸和其他还原剂混用。

饮水消毒剂也严禁与抗菌剂使用。

在免疫的当天、前一天和后一天停止饮水消毒。

羊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喂饱草料是养羊最基本的要求,补饲精料按饲养标准配制日粮或根据羊的膘情而定。

2、注意饲料多样化。

因为羊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所以对饲草应力求多样化。

只有配给营养全面的日粮,才能养好羊,生产出量多质优的羊产品。

3、定时定量:

不要有草过量喂,无草饿一天,饥饱不匀会影响健康。

一般每日喂草2次为宜,可安排在上午7~8点和下午4~6点。

4、注意食料清洁:

羊爱清洁,有拒食脏料脏水的习性,所以不能喂腐烂、霉变、带泥夹沙的草和污泥浊水,否则易患疾病。

5、强调栏外放草,切忌将草直接投放栏内,这是因为栏内之草一经粪尿沾污和羊群践踏,羊就不吃,造成草料浪费,羊又挨饿的不良现象。

此法既清洁卫生又可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6、对有些饲料要注意喂法和喂前处理:

如水草或含水量较高的青草,需经摊晒晾干后再喂;因秸秆养分不全,因补充适量青绿饲料,再混合料中加少量饼粕类,以确保含氮物的有效利用。

     7、饲料变更时,因注意不能突然,而应有逐渐改变的过渡时期。

     8、对羊棚要求夏天通风良好,冬天防寒保暖,保持羊栏干燥。

    

    9、公羊和母羊分栏饲养,避免早配、滥配。

    10、喂水很重要,喂盐不可忘:

不同季节和饲料种类,喂水量有所差异,如吃水草和嫩青草时可以少喂,甚至不喂;天气炎热和冬季喂干草时,应给予充足而清洁的饮水。

食盐能增进食欲,有利消化,一般每天每头大羊喂盐10克、小羊5克。

   (三)饲养技术关键

     1、配种关。

  

(1)配种适期:

3~4月龄的羔羊有性行为的表现,5~6月龄达性成熟(能交配受胎),但第1次交配不能过早,因为过早会影响羊的生长发育,一般以8~10月龄为初配适期。

   

(2)加强种公羊配种期的饲养管理

    公羊养得好坏关系到精液品质、配种能力及受胎率。

一头好的公羊应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养的过肥过瘦都会降低配种能力。

    A.因为射精1ml所需得养分相当于50克可消化蛋白质,这时除喂给优质鲜草外,还必须补充0.5公斤以上的精料,对于配种任务较重得公羊除加喂1公斤精料外,每天应补2只鸡蛋,上下午各喂1次。

    B.舍饲公羊应注意运动。

    C.控制配种次数:

性欲很旺的公羊在短期内,能连续配种10多次,为防止性亏损,应控制1天2~3次,每隔1星期休息1天。

   (3)实施母羊配前优饲(即配前加强营养)

    据我们研究测定,配前优饲,喂给充足的青绿饲料,补饲混合料0.5公斤,达到中上等膘,可增加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和胚胎存活率。

2 、怀孕后期关

    怀孕后期(指配种受胎后,第4~5个月),母羊的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和成活率及母羊产后的泌乳力均有较大影响,胎儿重的2/3是在后期增长的,怀孕后期母羊纯蛋白质的蓄积量为整个怀孕期的80%,每天,沉积钙3.8克,磷1.5克,因此孕后期的营养水平应比前期增加50%的可消化蛋白质和1~2倍的钙和磷。

这个时期喂的饲料要求体积小而营养价值高,除优质牧草外,应补喂精饲料0.6公斤。

管理上的重点是防止流产,舍饲羊切忌拥护特别是不能和好斗的公羊在一起;放牧羊应注意减少放牧里程,放在较近的优质草地上,不要急赶,以防滑倒。

    3、分娩关。

做好接生工作,可以避免有的母羊分娩时胎儿被闷死,难产母羊更需有人接生。

如遇羔羊假死(应一时被闷,不会呼吸当有心跳)现象,可将其在40~50℃温水中浸一下,做人工呼吸,向羊嘴吹气,大多能救活。

如遇母羊难产(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或母羊过瘦引起)则应进行助产:

先将手指甲剪短,洗净消毒后,涂上少量菜油,轻轻伸入阴道至子宫内,仔细膜清胎儿的情况,如因胎位不正而难以产出时,可将胎儿推回子宫腔,矫正后即可顺利拉出来,如因胎儿过大,可在产道涂菜油后用消毒过绳索吊住胎儿头部,向后下方倾斜,趁母羊阵缩时用力拉出。

如遇胎衣不下(产后6~8小时仍不能自动排出胎衣者),可皮下注射脑垂体后叶注射液2~3ml,也可以用老酒2两,红糖半斤灌服。

胎衣排出后,可用0.5%来苏儿液冲洗子宫。

    4、哺乳关:

羔羊出生后1个月内的营养主要从母乳中获得,母乳的量和质既依赖于哺乳母羊的饲养水平,又直接影响着羔羊的成活率和断奶重。

    母羊产羔后1星期内,因羔羊小,需乳量不大,故对膘情较好的母羊可以不增补精料,以免因乳汁过多过浓而导致母羊乳房炎和羔羊消化不良。

    母羊哺乳15~20天后,随着羔羊增大,需乳量增多(特别是哺多羔的母羊),泌乳量开始供不应求,此时必须增喂营养较全面的混合精料,让小羊也能吃到少量的料。

哺双羔母羊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应比哺单羊羔25%,日喂混合料0.7公斤。

    在羔羊断乳前,母羊逐渐减少多汁料和精料,以利干乳。

    对哺乳母羊的管理,应着重注意保持栏舍的清洁卫生,夏季防暑降温勤打扫,冬季防寒保暖勤垫栏。

    5、羔羊培育关

   

(1)训练吃料:

尽早训练羔羊吃食草料,能促进其消化系统的发育,有利于提早断奶。

    对生后半个月左右的羔羊就可开始训练啃食少量的鲜嫩青干草,在优质饲草充足的情况下,可在喂母羊的同时,让羔羊同食,最好设置羔羊补饲栏,以免母羊干扰。

为了训练吃精料,可将麸皮、米糠调成粥状,涂入羔羊嘴巴上,让其舐食,30日龄后应由吃乳为主逐渐转向吃草料为主。

    

(2)适时断乳:

     生长发育良好的羔羊可提前断奶,弱羔可以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波尔山羊以3月龄断乳为宜,湖羊和其他品种山羊可控制在2月龄左右断乳。

    (3)对于刚断乳的羔羊需给予特殊照顾,喂的草料应讲究量少质优,营养全面并且容易消化。

(4)断尾

  尾部长的羊为避免粪便污染羊毛及防止夏季苍蝇在母羊外阴部下蛆而感染疾病和便于母羊配种,必须断尾。

断尾应在羔羊出生后10天内进行,此时尾巴较细不易出血,断尾可选在无风的晴天实施。

     (5)处在长肉长骨旺期的育成羊,生长速度越快,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越多,因此,对草料除注意质量外,还应随羔羊体重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增加喂量。

   (6)对大小相差悬殊的羊编群,最好分栏饲养,以便区别对待。

公羊和母羊应及时分开,以免早配、滥配,影响生长发育。

    (7)对计划留作种用的育成公羊,应强调优质优饲,加强运动,培育成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符合不胖不瘦和肚皮不大的种用体况,对于肉羊应及时去势(阉割)。

6、羊群疾病的综合防治关。

在正常的情况下,散养户每年应进行春秋两季免疫注射。

对羊场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程序和药防方案,对羊四防、羊链球菌病、羊大肠杆菌、羔羊痢疾等进行定期免疫注射,力争做到一只不漏,只只防疫。

要搞好预防,驱除肠道线虫、绦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羊的寄生虫病。

并且要注意做好日常管理,搞好场地环境卫生、环境消毒,在放牧和喂养时要细心观察羊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羊场兽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努力提高成活率

猪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养殖小区的规划布局 

    1、场址选择 生猪养殖小区必须距离村、镇居住点、集贸市场以及其他畜禽场、屠宰场1公里以上,防疫隔离条件较好,地势高燥、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空气流通、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的地方建场。

 

    2、小区布局 小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和隔离区四个区,各区要相对独立。

生活区位于生产区上风向,封闭,四周有防疫围墙或防疫沟隔离带,大门出入口处设值班室、人员更衣消毒室、车辆消毒通道。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饲料加工车间、仓库、兽医室、人工授精室等。

猪舍坐北朝南,猪舍之间相距10~12米,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和一定的隔离作用。

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列顺序依次(自南向北):

为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培育猪舍、育成猪舍和育肥猪舍。

 

    小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离,互不交叉。

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和病死猪焚烧炉按夏季主导风向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小区兽医室应配备冰箱、消毒锅、诊疗器械等必要设备和常用药物。

 

3、猪舍建筑 

(1)猪舍式样:

双列式猪舍。

猪舍建筑形式可选用半开放式(有窗式)或开放式两种。

开放式猪舍的跨度不要大于15米。

(2)猪舍的大小按猪的饲养密度而定:

各类猪群参数为:

空怀、妊娠母猪1.8~2.5平方米/头哺乳母猪3.7~4.2平方米/头后备母猪1~1.5平方米/头种公猪5.5~7.5平方米/头培育仔猪0.3~0.4平方米/头育成猪0.5~0.7平方米/头育肥猪0.7~1平方米/头。

 

1、墙壁。

要求建砖墙,厚度为二四砖,特点是保温性能好,防潮好,坚固耐用。

2、屋顶。

这是猪舍散热量最多的地方,有条件的最好用彩钢(一般最少可用15年以上),没有条件的可用塑料大棚,保温层可选用锯沫或稻草。

3、地面。

从我县现在的条件来说,最好用水泥抹平地面,厚度为5厘米,角度以3度为宜。

为防滑,可用钢筋条压出网状纹。

4、门。

单列式猪舍门的宽度不少于1.0米,高度1.8—2.0米,位置应靠近北墙,同舍内北墙走廊相通,走廊的宽度为1.0—1.2米。

5、窗。

窗户距地面1.1—1.3米,前多后少,前窗应在每间房(以3.3—3.5米宽为宜)的中央,窗高0.8米,窗宽1.0米;后窗的位置应同前窗错开,即在两个前窗的中央位置,高度0.6米,宽0.8米。

6、通风取暖设施。

在猪舍的两侧山墙上安装换气扇,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通风设备和取暖设备。

7、排污处理设施。

舍内排污应在猪舍的南墙内侧,宽35—40厘米,深50厘米,应根据地形找出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排污。

舍外排污按现在的环保要求应采用三级沉淀排污。

8、料槽及饮水设备。

料槽饮水设施应安装在舍内北侧隔墙内,合理面局。

    

(二)养殖小区的生产工艺流程 

    1、配种舍 哺乳母猪断乳后转入配种舍饲养7天,发情配种后,原栏继续饲养25天,查清确认怀孕后转入妊娠舍。

 

    2、妊娠舍 经产母猪单笼饲养 82天,临产前7天转入分娩舍后备母猪在原栏配种饲养到临产前了天转入分娩舍。

 

    3、分娩舍 母猪产前7天进入分娩舍,分娩哺乳期为5周,断乳后母猪转入空怀配种舍,仔猪转入保育舍。

 

    4、保育舍 仔猪按公母性别、强弱、大小分栏饲养,保育5周后转入育肥舍。

 

    5、育肥舍 仔猪进入育肥舍饲养到体重达到90~100公斤出栏。

 

    (三)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结合小区养猪生产能力和条件,确定商品猪的生产,在一个养殖小区应采用同一个杂交品种组合。

目前,常用的杂交品种组合有:

"杜长大"外三元杂交猪,"长大本"内三元杂交猪和"大本"、"长本"二元杂交猪。

 

    (四)饲养管理 

    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般以单圈饲养为宜,定时定量喂给全价饲料。

适量运动,定期刷拭和修蹄。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环境清洁,为种公猪提供一个清洁、干燥、舒适的环境条件。

并定期检查精液的品质。

 

    2、母猪的饲养管理 

(1)根据母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提供相应的全价饲料或补充料,适时定量喂给。

(2)后备母猪要适当运动,锻炼体质,防止打斗和预防各种疾病。

(3)做好母猪同~期发情与配种工作,以达到全进全出的目的。

(4)对妊娠母猪除加强日常管理外,要特别注意保护胎儿的正常发育成长,防止机械性、疾病性流产和死胎。

(5)对分娩前的母猪要做好分娩与接产工作,使其顺利生产,并确保母仔平安。

(6)母猪分娩后,一要准备足够的1%温热盐水,供母猪饮用二要及时清除污物,墙面、地面、栏杆擦干净后,喷洒2%来苏儿水进行消毒,给母猪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

(7)对空怀母猪,要采取措施尽快使其恢复种用体况,正常及时发情配种,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

 

    3、哺乳仔猪的管理 

(1)保证全部仔猪出生后12~14小时内吃到初乳,以增强其抵抗力。

(2)注意防寒保暖,通过人工加热,确保哺乳仔猪所需适宜温度。

(3)提供满足营养需要的全价乳猪料,并适时、定量饲喂,减少各种应激。

(4)常对仔猪栏舍进行卫生消毒,并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确保仔猪健康。

(5)适时断乳,并做好断乳后的各项过渡工作。

 

4、育肥猪的管理 

(1)根据育肥猪的营养需要,供给其全价料或补充料,并做好饲料的调制工作。

(2)适时做好公、母猪的去势工作,提高增重速度,改善肉的品质。

(3)按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做好分群饲养工作,组群后要稳定不变,直至出栏。

(4)定时、定量饲喂,并做好育肥舍的通风换气,防寒保暖工作。

(五)猪病防治

1、定期进行检疫:

除买进和卖出按规定进行检疫外,还要定期进行规定病种的检疫检查,以便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杜绝猪疫病流行蔓延。

2、定期消毒:

大门口和每栋猪舍门口都应设消毒池,消毒药物最好用烧碱。

入场车辆和人员必须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

猪舍每周消毒一次。

场区每半月清扫消毒一次。

3、定期驱虫:

仔猪转群时驱虫一次,7天后再驱虫一次;60公斤体重前后驱虫一次,7天后再驱虫一次。

驱虫方法:

驱虫前停食一顿,驱虫后第二天小苏打洗胃一天,第三天用大黄苏打片健胃。

驱虫药物可选用阿维菌素、盐酸左旋咪唑等。

4、定期加喂微量元素添加剂:

定期加喂微量元素添加剂可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奶牛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选址

   

(1)原则:

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

   

(2)地势:

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缓坡(北高南低),但总体平坦地方;严禁建在低凹处、风口处。

   (3)土壤:

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

   (4)周边环境:

与公路主干线距离不小于500米,距居民点不小于1000米,位置在居民点下风处。

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外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医院、兽医院等。

为方便生鲜乳运输,周边50公里内最好有乳品加工厂。

距离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2000米以上。

周边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

   2.布局 

   奶牛场应依据功能合理分区,一般包括3~5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

①生活区:

位置应在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距离生产区不小于100米。

②管理区:

距生产区不小于50米,包括与经营管理、产品加工销售有关的建筑物。

③生产区:

位置应在场区的下风处,入口处设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应满足分群饲养的要求,挤奶厅靠近泌乳牛舍,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以便防疫和防火。

干草库应设在生产区下风口地势较高处。

④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

应建在生产区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的间距。

粪尿污水处理、病牛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尸坑或焚尸炉距牛舍300米以上。

   3.牛舍

   

(1)类型:

   牛舍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全封闭式牛舍。

①全开放式牛舍: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适合我国中部和北方等气候干燥的地区。

但因外围护结构开放,不利于人工气候调控,在炎热南方和寒冷北方不适合。

②半开放式牛舍:

适用区域广泛。

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有顶棚,在敞开一侧设有围栏。

南面的开敞部分在夏季、冬季可以遮拦,形成封闭状态。

③全封闭式牛舍:

主要采用人工光照、通风、气候调控,造价较高,适合南方炎热和北方寒冷区域。

另外,牛舍按屋顶结构分为钟楼式、半钟楼式、双坡式和单坡式等;按奶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三列式或四列式等。

   

(2)牛床:

   应有1°~1.5°的坡度,铺放一定厚度的垫料,可选择沙土、锯末、碎秸秆、橡胶垫层等。

牛床应有足够的面积,便于奶牛正常的采食和休息:

泌乳牛(1.65~1.85)米×(1.10~1.20)米,围产期牛(1.80~2.00)米×(1.20~1.25)米,青年母牛(1.50~1.60)米×1.10米,育成牛(1.60~1.70)米×1.00米。

犊牛1.20米×0.90米。

   (3)运动场:

   为加强奶牛运动,促进奶牛健康与高产,应配置足够面积的运动场:

成年乳牛每头25~30米2;青年牛每头20~25米2;育成牛每头15~20米2;犊牛每头10米2。

运动场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

   4.日粮配制

   

(1)饲料种类及储备量:

   为确保奶牛获得充足、平衡的营养,奶牛场应依据饲养规模及各阶段奶牛需求量,储备充足的粗饲料(包括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干草和秸秆等)和精饲料(指玉米等能量饲料、豆粕等蛋白类饲料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等。

   

(2)日粮配制的原则:

   日粮配制应精、粗料比例合理,营养全面,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①优先保证粗饲料尤其是优质粗饲料的供给:

产奶牛以日均采食15千克以上玉米青贮、5千克以上的干草(应优先选用苜蓿、羊草和其他优质干草等)为宜。

②精、粗饲料搭配合理,营养平衡:

日粮配合比例一般为粗饲料占45%~60%,精饲料占35%~50%,矿物质类饲料占3%~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添加剂占1%,钙磷比为(1.5~2.0)∶1。

③提倡全混合日粮(TMR):

根据奶牛营养需要,把粗饲料、精饲料及辅助饲料等按合理的比例及要求,利用专用饲料搅拌机械进行切割、搅拌,使之成为混合均匀。

TMR的水分应控制在40%~50%。

一是原料添加顺序:

遵循先干后湿,先轻后重的原则,顺序为先干草,然后是青贮饲料,最后是精料补充料和湿糟类。

二是搅拌时间:

以最后一种饲料加入后搅拌5~8分钟为宜,原则是确保搅拌后TMR中至少有20%的干草长度大于4厘米。

条件允许现搅现喂。

④奶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5.饲养管理

   

(1)犊牛(0~6月龄):

   ①犊牛哺乳期(0~60日龄):

   ⅰ.接产:

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的黏液,确保呼吸畅通,擦干牛体。

在距腹部6~8厘米处断脐,挤出脐内污物,并用5%的碘酒消毒,然后称重、佩戴耳标、照相、登记系谱、填写出生记录、放入犊牛栏。

   ⅱ.喂初乳:

应在新生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吃到初乳,每次饲喂量为2~2.5千克,日喂2~3次,温度为38℃±1℃,连续5天,5天后逐渐过渡到饲喂常乳或犊牛代乳粉。

   ⅲ.补饲:

犊牛出生1周后可开始训练其采食固体饲料,促进瘤胃的发育。

ⅳ.去角和副乳头:

15~30日龄,选择电烙铁或药物法去角。

2~6周龄去副乳头,最好避开高温天气。

先对副乳头周围清洗消毒,再轻拉副乳头,沿着基部剪除,用5%碘酒消毒。

   ⅴ.管理:

保持犊牛生活环境清洁、干燥、宽敞、阳光充足、冬暖夏凉。

提供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应饮温水。

饲喂犊牛做到“五定”,即定质、定时、定量、定温、定人,每次喂完奶后给牛擦干嘴部。

卫生应做到“四勤”,即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勤消毒。

   ②犊牛断奶期(断奶~6月龄):

   ⅰ.饲养:

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

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最好不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千克,其中精料喂量为每头每天1.5~2千克。

犊牛断奶期日增重应不低于600克。

   ⅱ管理:

断奶后犊牛按月龄体重分群散放饲养,自由采食。

应保证充足、新鲜、清洁卫生的饮水,冬季应饮温水。

保持犊牛圈舍清洁卫生、干燥,定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