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420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docx

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习题集详解

S实践·高效提能

A组(地理过程、原理图与地理景观图)

[2014·安徽高考]右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1~2题。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8月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极点的方位以及物体的影子与所在季节的关系。

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北极点有阳光照射的时间是在北半球夏半年。

图中中国结位置在北极点上,拍摄者和中国结的影子都应该在中国结的正南面;3月21日,晨昏线应经过北极点。

选项C正确。

答案:

C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北极点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极点的季节差异。

南极大陆冰层较厚;3月份多数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地区累计昼长长;南极大陆海拔高,近地面气压低;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且多数时间在北半球,南极附近气温相对较低。

答案:

A

[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一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二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3~4题。

3.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

图中的天赤道与地球赤道位于同一个平面。

黄道与地球公转轨道位于同一个平面。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视觉上感觉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当太阳运动到夏至点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夏至日。

6月初,地球公转至接近夏至点位置,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特点。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实际上是地球处于冬至点两侧的对应点,公转速度可能是先变快后变慢,同一地点昼长变化的趋势不同,日地距离也在变化。

甲乙两点位置上,太阳直射地表的纬度相同,所以日出方位相同。

故A、B、C均错误,答案选D。

答案:

D

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树位于乙树的(  )

A.北方B.东方

C.南方D.西方

解析:

北极星位于观测者正北方向天空,从甲地分析方位如下图所示:

可知甲树位于乙树的西方。

答案:

D

6.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会发现(  )

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解析:

甲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为40°,表明观察者位于40°N。

在40°N观测北极星,仰角不随时间而变化,A、B项错误。

站在北半球向北看,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围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移动,如图中方向M。

故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2014·河北唐山二模]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它将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

读“太阳能热气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原理示意图。

分析完成7~9题。

7.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所利用的原理为(  )

A.热岛效应B.雨岛效应

C.温室效应D.阳伞效应

解析:

顶盖透明的太阳能集热棚,太阳光可以透射进去,给棚内加温,但棚内热量不易散失,使得棚内气温较高,保温作用强。

这与温室效应原理相同。

答案:

C

8.下列地区最不适宜应用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B.澳大利亚中部地区、利比亚和叙利亚

C.法国巴黎盆地、巴西亚马孙平原地区

D.埃及尼罗河谷地、伊拉克两河平原

解析:

阴雨天气多的地区不适宜使用此集热棚。

法国巴黎盆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亚马孙平原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阴雨。

这两个区域太阳能资源不丰富,不适宜太阳能电站建设。

答案:

C

9.某日正午工作人员发现太阳能塔高与影长相等,该日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西经78°27′8″和纬度0°交叉的圣安东尼奥镇)影子缩成一团。

推测太阳能塔所处的国家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马来西亚

C.沙特阿拉伯D.哈萨克斯坦

解析:

该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纬45°的地区地理事物在正午时高度和影长相等。

四选项中只有哈萨克斯坦符合题意。

答案:

D

[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图甲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甲,完成10~12题。

10.图甲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不同位置的外力作用。

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排除A、C两项。

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故D项错误。

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故B项正确。

答案:

B

11.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甲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地貌的差异。

砾石变圆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石笋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对地面的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风化球是由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故C项正确。

答案:

C

1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甲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解析:

本题以柱状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甲可知,直径9cm左右的砾石数量最多,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4·湖北宜昌模拟]吐鲁番素以“瓜果之乡”驰名中外,是我国商品葡萄的主要产地。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中介绍了新疆葡萄的生产、收获、加工等情景。

阅读材料,回答13~15题。

13.葡萄采摘后挂在晾房,晾干水分后就成了葡萄干。

晾房都位于戈壁或荒坡,四周空旷,无植物。

由此可知晾房上方形花孔的主要作用是(  )

A.便于阳光直射B.便于干热空气流动

C.增加昼夜温差D.节省建筑材料

解析:

晾干水分主要靠气温和空气的流通,戈壁或荒坡空旷处,空气流通性好,如果没有花孔,晾房内空气不流通,故选B;如果晾干水分需要阳光直射,就没有必要建晾房,故排除A;采摘后的葡萄不能继续生长,晾干水分也不需要昼夜温差大,故排除C;D是干扰选项和凑题选项,与主题无关。

答案:

B

14.将葡萄制成葡萄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增加糖分

B.减小运输重量,节省运费

C.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

D.葡萄干更受消费者喜爱

解析:

新鲜葡萄水分多,容易腐坏、破损,不便储存和运输,故选C。

晾干水分后葡萄里的糖分绝对量并没有增加,故排除A;D项说法太绝对,新鲜的葡萄也受消费者喜爱,如果选B就意味市场上没有新鲜葡萄销售,故排除B、D。

答案:

C

15.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市场上仍然有新鲜葡萄销售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室大棚技术B.品种改良技术

C.现代化交通运输D.气候的差异

解析:

北方冬季有新鲜葡萄销售说明同期一定有气候上适合葡萄生长的地区,故选D;葡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日温差,温室只能改善热量条件,不能增加光照,并且使日温差变小,故排除A;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培育出能冬季生长的葡萄,故排除B;现代化交通运输使葡萄远距离销售成为可能,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C。

答案:

D

[2014·河北唐山二模]右图显示的是1998年某科研工作者在我国某山区海拔3700米处拍摄的冰川和雪莲花盛开景象(该地位于43°5′N,86°48′E;距离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西南约120千米处)。

据此读图完成16~18题。

16.该科研工作者的拍照地点,应位于(  )

A.秦岭B.长白山

C.天山D.昆仑山

解析:

据“该地位于43°5′N,86°48′E;距离所在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西南约120千米处”,可知该省区为新疆。

在这里雪莲称为新疆雪莲、天山雪莲。

四选项中只有天山属于新疆。

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17.此景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

A.3月下旬B.5月中旬

C.7月上旬D.9月上旬

解析:

海拔3700m区域雪莲盛开发生于夏季。

每年7~8月是新疆天山野生雪莲花盛开的时节。

答案:

C

18.雪莲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药用价值极高。

近50年以来,该山地的野生雪莲的分布(  )

A.高度变化不大B.面积在逐年扩大

C.高度大幅降低D.高度随雪线而增高

解析:

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移,适合雪莲生长的区域向高处扩展,面积在减小。

答案:

D

B组(地理关联图、剖面图和二维坐标统计图)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读图回答下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因此A项正确。

跟踪动态定位信息属于GPS的功能,整合、集成网络信息是处理信息的环节,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数据的收集阶段,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发展。

据图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社区、政务、交通等方面为城市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如图为煤炭生产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甲表示(  )

A.填埋场B.化肥厂

C.建材厂D.煤气厂

解析:

在图示产业链中,甲生产环节以火电厂粉煤灰为原料,应为建材厂。

答案:

C

4.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技术导向型为主

B.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C.各环节均实现了清洁生产

D.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该产业链以煤炭为基础,为原料导向型企业;该产业链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并非各环节均实现了清洁生产;故A、B、C三项均错。

答案:

D

[2014·邢台一模]鲜切水果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即食需求,对新鲜水果进行处理,使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鲜切制品。

鲜切果从加工到送到客户手中不超过6小时,以确保用户能食用到最新鲜的果切。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鲜切水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

C.交通D.劳动力

解析:

鲜切水果满足消费者即食消费需求,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接近市场。

答案:

B

6.该企业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  )

A.大型商场B.超市

C.专卖店D.电子商务平台

解析:

图中信息流的存在表明该企业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电子商务平台。

答案:

D

[2014·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

读图可知,①是岩浆活动形成的,④属于断裂抬升,②、③属于断裂下沉。

而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②为山前洪积扇沉积,④为风力沉积地貌,只有③为黄河泥沙沉积。

故C选项正确。

答案:

C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本题以陵墓的选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

结合题意可知,②地新、老沉积物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深,是理想的陵墓选址。

①地为山地侵蚀地貌,组成物质为花岗岩,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③地地势较低,地下水位埋藏浅,不符合要求;④地组成物质为砂岩,也不符合土层深厚的要求。

故选B项。

答案:

B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9~10题。

9.若图中②岩层为砂岩、④岩层为页岩、⑥岩层为花岗岩,则⑦岩层最可能是(  )

A.大理岩B.玄武岩

C.石英岩D.页岩

解析:

图中花岗岩(序号⑥)是由岩浆侵入岩体所形成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很可能会使与其接触的②④两个岩层受热发生变质作用,砂岩(序号②)受热变质会形成石英岩。

页岩(序号④)受挤压变质会形成板岩。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玄武岩为岩浆喷发所形成的喷出岩,故本题应该选C。

答案:

C

10.下列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B.乙处为断层,其形成时间早于①岩层

C.丙处谷地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图中甲处构造形成的时间晚于乙处

解析:

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乙处为断层,其形成时间与①岩层无法进行比较;丙处为背斜顶部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图中甲处构造形成的时间应早于乙处。

答案:

C

[2014·江苏高考]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甲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乙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自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始终为正增长,所以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人口增速有较大波动,整体先增快,再减慢,后又增快,再后来持续减慢,故答案选B。

答案:

B

1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

读图可知,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故答案选C。

答案:

C

[2014·浙江高考自选]“冷湖”是丘陵地区山谷中冬、春季节微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经常使种植的柑桔遭受冻害。

图甲为冬、春季节微风晴夜江南丘陵山谷出现的气温分布模型,a,b,c,d代表等温线,且数值a>b>c>d。

图乙为江南丘陵山谷一次超强寒潮过境的微风晴夜测得的不同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完成13~14题。

13.春季江南丘陵山谷地形中通常最早出现植物发芽、开花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D.丁

解析:

考查逆温对植物发芽的影响。

由题干和图甲可知丁坡腰气温最高且由图乙可知气温变化最小。

答案:

D

14.江南丘陵地区大量种植柑桔,柑桔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图乙中,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增率1℃/10m计算,则该山谷种植柑桔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至少为(  )

A.24mB.40m

C.6mD.60m

解析:

计算:

逆温状况下气温递增率为1℃/10m,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由图乙看出谷底部最低温度大约-12°,由谷底约-12°到-9°气温递增约3°、约30m。

选A接近。

答案:

A

[2014·广东高考]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读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读图甲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小于125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故A错,C正确。

读图乙可知,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故B、D错误。

答案:

C

16.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解析:

根据图甲知该地人口分布的海拔比较高,排除B、D。

根据图乙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结合海拔,可判断为黄土高原。

答案:

A

[2014·江西百所重点中学联考]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它与各方面的发展之间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并与其他方面的发展进程相互作用。

1990年江苏省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为25.1∶48.9∶26.0,2010年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为6.1∶52.5∶41.4。

下图为江苏省人均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变动趋势。

读图,完成17~18题。

17.江苏省三大产业的变化趋势是(  )

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 ③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三产业 ④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快速提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25.1快速下降到2010年的6.1;第二产业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仍为主导产业;题中所述“稳中有降”不能体现;第三产业比重由26.0快速增长到41.4,增速最快。

答案:

C

18.图示时间段,江苏省(  )

A.城市化速度一直在加快

B.现代服务业是江苏省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C.大部分城市出现逆城市化

D.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图中,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提高,且线越陡,说明城市化速度越快,图中200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之后速度有所下降;由江苏省三次产业比重可知,第二产业仍为主导产业;由图可知江苏省的城市化水平约为60%,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并未出现逆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答案:

D

C组(三维、多维坐标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2014·衡水模拟]下图表达了四国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据图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

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D.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解析:

看图观察数值,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数值变化最大的是乙,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丙国处于零增长,而丁国人口呈负增长,所以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故D项正确。

答案:

D

2.按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甲乙丁D.丁丙甲乙

解析:

人口增长模式分为:

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

丙国处于零增长,丁国是负增长,所以排除B、D项,而甲的人口增长率最高,故A项正确。

答案:

A

[2014·临沂模拟]下图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

读图,分析回答3~4题。

3.1960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高于2000年

C.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现代型增长类型

D.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出现负增长

解析:

由图看到相比1950年,1960年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

196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2000年为正值。

虽然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由于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的社会背景。

此时仍为过渡型增长类型。

故D项正确。

答案:

D

4.1970~2000年,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B.出生率总体下降

C.死亡率明显下降D.基本进入现代型

解析:

从图中看到1970~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出生率总体下降,死亡率无明显变化。

这一阶段为过渡型增长类型。

故B为正确选项。

答案:

B

[2014·河南洛阳联考]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5~7题。

5.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③货物重量最小,运距较长,价值最大,适宜航空运输。

答案:

C

6.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B.铁路

C.河运D.海运

解析:

货物④运距、重量、价值均较小,适宜选择灵活性强、运载量小的公路运输。

答案:

A

7.生产布局受交通制约最明显的货物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②货物重量大、运距长、价值却很小,生产布局受交通运输因素影响大,受交通制约最明显。

答案:

B

[2014·湖北天门市高三调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用工荒”。

结合下图,完成8~9题。

8.若图中a、b、c分别代表原料、劳动力、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劳动密集型工业受廉价劳动力制约最明显,最易出现“用工荒”。

四种产业类型中,乙对劳动力依赖程度达到80%,最易出现“用工荒”。

答案:

B

9.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A.甲国→丁国B.乙国→丁国

C.丙国→乙国D.丁国→甲国

解析:

丁国家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0%;甲国第一产业占比达到80%,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经济水平较低。

丁国属于经济发达国家,产业化水平高,易于出现丁国→甲国的产业转移。

答案:

D

[2014·唐山调研]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

①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等

②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③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④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上海、江苏人口迁入比重之和与四川人口迁出比重相当,人口流动数量也相当,①正确,排除B、D两项。

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远超过22%,②错误,排除A项。

人口迁出的6个省份中江西、安徽、河南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③错误。

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份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④正确。

故C为正确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